回覆列表
  • 1 # 艾灸儀艾灸床

    其實只要是陳年的艾絨,做艾灸的話,效果都差不多的。主要的還是要把握下面這些

    艾灸的明火和闇火

    大部分灸友並沒有聽過艾灸明火和闇火的概念,先給大家介紹一下:

    明火:

    施灸時,剛刮完灰,能看到紅彤彤的火頭的,我們稱為“明火”。

    闇火:

    第一種,剛點著艾條,不要吹旺,自然燃燒時是“闇火”;

    第二種,明火燃燒幾分鐘後,火頭上積有一層艾灰,不能明顯看到紅色火頭的是“闇火”。

    明火和闇火的特點

    知道了明火和闇火,大家可以仔細回想一下,自己在施灸過程中,是不是能感受到明火和闇火施灸的不同。

    明火:

    施灸時,艾火溫度高,火力燥猛,面板能感受到燙甚至刺痛,甚至會燙出紅暈,我們會不自覺的將艾條高度提高,除此之外,我們很少能感受到艾熱透達體內深層的感覺,只是能感受到面板表面的熱甚至燙。

    總結一下就是:火力燥猛,滲透力差,不易產生灸感。

    闇火:

    施灸時,活力柔和,不急不躁,面板有柔和的溫熱感,並且能感受到這種熱感會慢慢透達體內,在體內逐漸擴散,面板表面大多不會出現紅暈,施灸一段時間容易出現艾熱的循經傳導,甚至痠麻脹痛,肌肉跳動等各種灸感。

    總結一下就是:火力柔和,滲透力強,易產生灸感。

    明火是洩,闇火是補

    艾灸分補洩,除了手法之外,與艾灸的明火和闇火也有很大關係。

    對於艾灸補洩,古書也有記載:

    《靈樞·背俞》中說:“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 。以火補者, 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黃帝內經 · 太素》 楊上善註解版中說:“吹令熱入以攻其病,故曰瀉也。 傅音付,以手擁傅其艾吹之,使火不散也。”

    朱震亨的《丹溪心法· 拾遺雜論》說:“灸法有補瀉火,若補火,艾炳至肉;若瀉火,不要至肉,便掃除之。”

    簡單的說,如果用艾條施灸時,把火吹旺,是一種洩法;點著後,用那種星星點點的火施灸,讓其自然燒旺的是一種補法。

    施灸刮灰,切莫刮盡

    我們明白了明火和闇火,如果施灸我們做補法,就要用闇火施灸。

    但是,施灸過程中肯定要刮灰,但在刮灰時也要講究技巧。

    第一:刮灰不要太頻繁。

    有些人為了追求熱度,頻繁的去刮艾灰,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首先這種做法因為要不斷打斷施灸的過程,所以灸感不易產生。其次,頻繁刮灰,用明火施灸的時間就會長,艾灸補益效果和滲透力都會比較差。

    第二,刮灰時,不要刮的太乾淨,一定要保留一些艾灰。

    第三,闇火施灸滲透力更好,但並不是說不刮灰。

    當艾灰比較厚的時候,也會影響艾熱的強度,艾熱的透達能力也會下降,所以我們提倡闇火施灸,但並非不讓刮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巧合事件的發生讓你驚掉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