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起兵而用突厥,故其後世師之,用回紇以誅安、史,用沙陀以破黃巢,而石敬瑭資契丹以篡奪,割燕、雲,輸歲幣,亟病中國而自絕其胤。”天子九逃。唐玄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唐昭宗4次 唐朝時中國歷史上,首都被攻陷最多的一個朝代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唐玄宗逃往四川,長安被叛軍隊攻陷。 公元763年(廣德元年),唐代宗逃往陝州,長安被吐蕃軍隊攻陷。 公元783年(建中三年),唐德宗逃往奉天,長安被涇原叛軍攻陷。 公元881年(廣明元年),唐僖宗逃往四川,長安被黃巢軍隊攻陷。 公元895年(乾寧二年),唐昭宗逃往莎城,長安被岐州、邠州節度使李茂貞、王行瑜佔領 公元901年(天覆元年),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等劫持到鳳翔城。 公元904年(元佑元年),唐昭宗被梁王朱溫強迫遷都洛陽後殺死。先稱臣突厥,後借兵回紇,勾結吐蕃,連兵沙陀,党項以割土稱臣,將自己的子民作為維繫自己統治的籌碼和犧牲品,不顧子民的死活和麵臨的災禍,一再的向異族出賣,只為了自己的統治,唐朝的首都很多次就是這樣收復的,當異族意識到可以踢開唐朝,自己直接統治的時候,唐朝也就不存在了。
9
回覆列表
  • 1 # 西芒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湧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文化相容幷蓄,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

    唐朝與當時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唐朝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那時的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和倭等周邊國家在其政治體制與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的影響。在唐朝的前半葉,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相容幷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的後半葉,處於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誌著社會的緩慢變化,藩鎮割據勢力的壯大與周邊諸民族國家的形成,對此後近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政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太宗即位後,從隋末農民戰爭中認識到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滅教訓,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同時,留心吏治,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重用魏徵等諍臣;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促進了民族關係的融合,穩固邊疆,太宗則被四方諸國尊為“天可汗”。在其執政的貞觀年間,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局面,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經濟:“揚一益二”,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大城市。農業,手工製造業發達。

    軍事:軍力強大是唐代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唐朝統一了隋朝末年軍閥割據的中國。唐太宗、高宗、武后在位時又遠征東西兩突厥,滅高昌、收其地為州縣,滅高句麗和百濟並在白村江戰役打敗日本援軍,又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民族征戰。當時唐朝在亞洲軍事制度,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都是這些戰績的基礎。

    外交政策: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朝鮮、日本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使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先後傳入中國。

    文化: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科學技術;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透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 2 # 笑搞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不知江月待何人”。

    蔣勳對“待”一字情有獨鍾。他說這是“江山有待”。

    “當陳子昂站在歷史的一個高峰上,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他之所以如此自負,是因為他覺得江山等到了他,在古人與來者之間,他是被等到的那個人。

    生命卑微地幻滅著,一代又一代,可是有幾個人物的生命是發亮的,是會被記住的?張若虛說‘不知江月待何人’,裡面有很大的暗示。在這個時刻,在這個春天,在這個夜晚,在花開放的時刻,在江水的旁邊,他好像被等到了。”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過是一滴小小水珠,連浪花都算不上。而唐朝卻令這條平靜流淌的河流變得洶湧、奔騰,直上雲霄。而陳子昂、張若虛等人,乘此機會,匯成浪頭,寫下千古絕唱。

    所以說並不單單是時代等到了陳子昂、等到了張若虛、等到了那麼多優秀的詩人。

    相反,可以說是這些才華橫溢的詩人等到了詩歌的春天。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

    後人每每提及唐朝,多少有些無奈,還有一些羨慕嫉妒恨,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沒有活在那個時代,也沒有辦法重建那樣的盛世。

    唐朝所持有的觀念與農業理論背道而馳,它不會要求人們安分守己、平淡度日,而是鼓舞人們及時行樂、怒放生命。

    假如把人的生命比作一朵花,唐朝之外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提倡並且幾乎勒令花要低調開放,然後孕育果實,最後撒播種子,完成自己繁衍後代的任務。

    可唐朝卻鼓勵花朵要全力綻放,竭盡全力,活出自己的極限。唐朝以外的朝代,認為,花不綻放,是道德;唐朝卻認為,花如果不盛放,是不道德的。

    因此,蔣勳說道:“唐朝為什麼會帶給我們感動?因為唐詩裡有一種燦爛與華美,唐朝就像漢文化一個短暫的度假期,是一次露營,人不會永遠露營,最後還是要回來安分地去遵循農業理論。

    為什麼我們特別喜歡唐朝?因為會覺得這一年回想起來,最美的那幾天是去露營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暫的出走。”

  • 3 # 寧靜3660599016

    思想在流沙上建築。願望在孩子那裡最強烈,忘記還要吃飯,泥嗞嗞響,幾個共同壘,小小一堆,是絕美妙宮殿了,囊括天上,雖在人間。各個都誇耀自己那部分最好,起了爭執,腳一踢,手一扯,頹然倒地成泥。所有時代因希望而起,因希望而碎,在日出月升裡扯成風絮。寒江一帶,一竿,一捧飛雪,釣自己,一生孤寂。都在尋找一個“盛世”安身:悠悠怡養,或恣意、嘶吼、指點、笑傲……,交付我編排俗世。可身在俗世,也只在俗世。不曾建造過,那時代只屬於那時代,只承接過希望。沒有唐朝,你只有在你“存在”時雕鑿自己,雕造時代。

  • 4 # 青年史學家

    崇拜唐朝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自唐以後很多朝代都存在崇拜唐朝的現象,按照時髦的歷史學話語來說,這也是一種層累的造成。那麼,為什麼會存在這麼多人崇拜唐朝呢?這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

    若論領土面積,唐朝不如元朝,若論人口,唐朝不如隋朝,若論經濟,唐朝不如宋朝,若論軍事,唐朝不如漢朝,但是唐朝就是在這麼多的比較劣勢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歷史上盛世想象的最佳模板,原因何在?

    首先,唐朝在各個具體指標上或許是落後於其他朝代的,但是在綜合指標上面,在中國古代確是一支獨秀的,因而唐王朝能夠留給後世那麼多的盛世想象。中唐以前,唐朝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面,唐王朝開創了兩三個盛世,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

    再者,不管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是一時的,並不能留下長遠的影響,比如元朝軍事實力那麼強大,但是元朝留給後人的實際影響卻十分有限。唯有文化才是最長久的,在中國歷史上,唐朝的文化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唐朝300年的歷史,留下了讓世界為之驚豔的文化,有朗朗上口的唐詩,有鮮豔奪目的唐裝,還有恢弘大氣的唐朝建築,這些文化的留存讓後世感受到了唐王朝巨大的魅力,因而才會有那麼多人對唐王朝崇拜不已,實際上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文化在起作用。

    唐朝的崇拜不會單純是一個過去時,也不會單純是現在的現象,將來也一定還會持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後,你有沒有想過離婚?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