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聯合創業者李坤林

    股權激勵的崗位必須是需要長期沉澱且替代性很差的崗位,替代性越差越要激勵,沒有替代性的崗位不予激勵。還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點確定是否給予股權激勵。股權激勵規則不對內對外公開,由董事會掌握,給董事長或執行長自由裁量權。

  • 2 # 謝青

    股權激勵在很多公司都在運用,也是很多老闆激勵員工的法寶。但是如果股份的授予,分配不合理,最後不但沒達到激勵效果,反而會造成員工互相之間不滿、受到排擠、或者故意製造障礙。更有甚者,還會背後利用擁有的股份的權利給企業設定各種障礙,阻礙企業的成長。

    最後的結果不是分崩離析,就是面和心不和,違背了激勵的初衷。

    股權的設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在這裡只能簡單的談談,和大家一起探討。

    首先員工不但要區分新老員工,還要分不同的層級。一般慣常的採用的方法是,對中層或者中高層的員工,一般採用合夥人股份制,這實際上是專案合夥人股份。也就是沒有原始投資,所有開展業務的投資由企業本身負責,虧損也由企業承擔。作為合夥人只需要貢獻自己的專業能力,並保證利潤創造,最終獲得利潤分紅。這樣的合夥人股份制只適用於老員工。不適用於新員工。

    對於高層員工來說,一般會採取期權股份的授予,但是都屬於期權,所謂期權,就是要到期才能行權,才能獲得股份的實際擁有權。而且這裡面有兩種方式授予。一是員工直接不需要付出股權擁有的成本,由企業直接授予,到期如果達到某種目標,即可獲得所有權。從授予到獲得所有權期間,同步按照比例分紅,形式分紅權。二是員工可以按照期權股份設定的行權期限,由員工自己出資分期按比例來購買股份,逐步獲得所有權。其資本來源可以用自己的錢或者企業的分紅轉變為股份購買資金,來逐步購買。

    至於不同職位,這個如果非要有個規律或者固定的公式的化,則可以按照(職位係數+工作年限係數+能力增長潛力系數+價值創造係數)X工作崗位分配係數=股份分配係數。其中的價值係數可以用財務計量的方式來進行核定,具體方法這裡不再贅述。

    以上是一個針對不同職位進行股權激勵的簡單思路,不同規模、不同組織結構、不同行業熟屬性有不同的方式,僅此拋磚引玉,希望各位朋友共同探討,指正。

  • 3 # 股權激勵戰略諮詢

    超額利潤激勵法和在職激勵法。什麼意思呢,就是設定一個利潤目標超過目標以外的部分,拿來分。就叫超額利潤激勵法;在職股激勵法針對不同的崗位,在公司任職就有分紅,離職就沒有了。超額利潤激勵法和在職股激勵法,這兩個都不是涉及到公司實際的股權,還是虛擬的股權激勵。虛擬的股權呢,只有分紅權,沒有投票表決權。

    其實員工看重的是分紅權,就像當年土地改造一樣,我們農民是希望擁有土地的使用權,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權,我們要設計股權激勵方案,一定要先從虛擬股逐漸過渡到註冊股,這樣的一個過程。

  • 4 # 向大師學

    股權激勵本質上其實是員工分類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員工和股權大體可以這樣劃分,

    首先是幹部隊伍,這是組織的運營核心團隊,股權是他們的試金石,所以這個群體在股權激勵中是優先保證的,而且要多數人進入到頂層的股權體系中的。具體可以是少數高管自然人持股,進入股東會和董事會,多數幹部透過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股。

    其次是後備人才梯隊,這是公司的新生代,股權對他們來說比起幹部隊伍要差一些,吸引力和重要性也隨之降低,對這批後備骨幹更應強調現金激勵而不是股權激勵,少量的股權加適量的現金會更適合他們。

    最後是全員持股的問題,全員持股看上去很好看,實際上意義不大,全員激勵等於沒有激勵,但是如果有空間有政策,還是可以適當推動一下的。

  • 5 # 創業者閱

    第一步:確定股權激勵的物件

    股權激勵不是“公司福利”,不是對所有員工展開,而是針對特定的人群,比如管理層,老員工等。

    第二步:確定股權激勵的標準

    不同崗位的員工,符合股權激勵的條件是不同的,需要根據每個公司的具體情況來定,但必須可量化,可衡量,可資料化,不能出現“優秀”、“不錯”、“還行”等含糊型標準。

    由於我不知道你們公司究竟都有什麼崗位,我只能給你舉個例子,比如:

    業務型員工:符合股權激勵的標準可以定為營業額、利潤或人才培養考核等,具體需要根據自己公司實際情況來定。

    職能型員工:舉個例子比如財務經理,公司需要對財務經理的崗位進行定責,就是老闆覺得這個財務經理究竟怎麼做,才是優秀的。有的是需要財務經理除正常的進行公司財務核算外,每月發現公司的一個可以在財務上最佳化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老闆根據問題價值對財務問題和方案進行評分,從而確定該財務經理是否盡責。

    關於如何給不同崗位員工定標準,如果不知道,可以私聊我!

    第三步:確定股權激勵的定性質

    股權激勵總體上來說,常見的分為:實股股權激勵和虛擬股股權激勵(期股)。

    具體該採用哪種性質的股權激勵,需要根據公司實際、員工意願、未來股權規劃等綜合因素來定,如果分錯了,將來會很麻煩,切記。

    第四步:確定不同員工股權激勵的數量

    這個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關於激勵數量問題,需要根據每個公司的情況,單獨設計出一套符合實際,可落地的股權演算法。也就是遊戲規則。

    同樣的道理,測算股權激勵的數量也是如此。由於你提供的資訊太少,我沒辦法給你具體講,下次可以把問題描述的詳細些。

    在數量上,最忌的分法就是老闆憑感覺,誰能獲得股權,憑感覺,誰能獲得多少,也是憑感覺。結果沒獲得股權的員工心理不服,“憑什麼他有我沒有”,而獲得了股權的員工也會不服“憑什麼他比我多”,結果,股權激勵是實施了,結果不僅沒起到激勵效果,還起到了反效果,搞的老闆“裡外不是人”。

    第五步:定管理

    獲得股權激勵的員工有哪些權利?又有哪些義務?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是否有具體明確?

    我們見過很多公司搞過股權激勵後,員工有種“翻身做主人”的感覺,覺得自己也是老闆了,應該知道公司的所有事情,包括,財務,管理參與,重大決定,並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尊重和滿足。這不就出亂了套了!

    因此,股權激勵“定了規矩,才能成方圓”,必須在股權激勵宣佈實施時,就讓大家知道有哪些權利,而不能遇到這個問題了,再來定規則。

    第六步:定退出

    有進無出的股權激勵,就像人“只吃不拉”,早晚要發臭。

    獲得股權激勵並讓員工覺得萬事大吉,高枕無憂,而是“能上能下,不進則退”。問題是什麼情況下要退?怎麼退?是否有補償?補償的具體規則是什麼?這些都要明確化。

    我們見過不少公司,原來沒有約定退出規則,當遇到某個股權激勵員工不行了,或成為公司發展阻力的時候,想辭退他,才想起來。這個時候怎麼搞?是讓他退還是不退?如果強制讓他退,那會讓其他股權激勵的員工怎麼想,“原來老闆可以隨時收回我的股權”,結果搞得人人自危,人心惶惶。

    第七步:定方案

    把上面每個環節的設計內容,形成紙質文件,讓員工看的見,摸的著。而不是老闆跟員工口頭宣佈完了,就萬事OK了。覺得員工“聽懂了”,員工一定會好好幹活。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根據我們多年輔導公司進行股權激勵落地的經驗來看,員工的認知並沒有那麼高,很多員工要真正理解方案的內容,是需要點時間的。更何況是口頭宣佈。

    結果就是95%的員工覺得“老闆今天又有了個新想法”,然後一笑了之。所以,“股權激勵是大事,老闆不當回事,員工怎麼能認真對待”?

    更何況,沒有白紙黑字的方案,將來遇到問題了,你說當時是這麼說的,他說當時是那樣說的,只有扯皮的份!

    看完兩件事:

    如果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啟發,可否請幫我個忙:

    2、關注:為你推送更多有關股權激勵方面的乾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最反感的聊天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