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哪些大王后宮那麼多嬪妃,為什麼還自稱寡人?
54
回覆列表
  • 1 # 拓荒者and

    地位至尊,權力至上;窩居皇宮,遠離洪荒;形單影隻,孤寂徬徨。故而以孤自居,以寡謙稱,久而久之,順利成章。

  • 2 # 懷寧微訊

    寡人,寡德之人。君王自稱。春秋戰國時,諸侯王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從漢至五代,也有此稱。劉邦為漢王時,韓信為齊王時,隋楊廣為晉王時,後漢劉贇被迎立時,均自稱寡人,惟漢時尚多見,漢以後較少見。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 3 # 大可151753208

    古代的國王、諸候王,尤其自秦朝以後的帝王們都稱自己為“孤家"或者“寡人"。其實這是一種既表明了身份,又體現了帝王自謙的一種方式,當然了,這種稱謂只有大王們才能使用。“孤"和“寡"在春秋時代的史籍中就有文字的記載。

    比如,《左傳》中記載:“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矣。"看來這個稱呼由來已久,如果向上溯源還不知使用多少年了。

    既然說到“孤"和‘寡″的稱謂,又不得不提到“朕"這個自稱。朕在秦朝之前誰都可以用,國王和諸候王卻從來都不用“朕"做為自稱,只是用“寡人"、“孤家"、“不轂"等來作稱謂。

    最早有關名詞解釋的專著《爾雅-釋詁》中說,“朕",身也。在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稱的代名詞,但又不完全等同於吾以及現代的我。這個朕字只代表單一的我,《尚書-湯誓》中解釋:“朕"甲骨金文中只做單數第一人稱使用,如:“朕皇考曰佰庸”。解釋為:我的父親叫伯庸。另外也有解釋說‘朕"與吾同,在《說文-舟部》中解釋說:“朕",我也。

    從各種典籍史料中都可以證明在秦始皇之前,人人都可以自為“朕"。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所有的人再也不能使用“朕"了。

    帝王自稱為“寡人",“寡人者,寡德之人也。"這個自稱比“朕"和“孤"使用寬泛些。古代計程車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的。在《世說新語》中就有記載。另外,古代諸候夫人也可自稱為“寡人",見《詩-邶風》:“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用寡人自稱。這種自稱在漢以前較為多見,自漢之後就極少見到了。

    尤其自唐之後,只有皇帝才能自稱“寡人"和“孤家"了,這種自稱無非包含有兩種意思,一是表明自己的帝王身份,另外表明一種自謙的姿態,無非是做樣子籠絡人心而矣。就和以前的老人們常常稱自己為“卑人"是一個道理。

    看來,既要顯示出天下唯吾獨尊的身份,又要故作謙遜之態,這皇帝做的也有點兒太不實在了吧?!

  • 4 # 醉劍書

    皇帝不好當,隨時隨地沒命花錢,沒命享受。

    皇帝奉承人多,大多都是假話。

    皇帝沒有朋友,沒有愛情,沒有知心人。

    皇帝是條餓虎,平時不高興,分分鐘要你命。

    皇帝註定是孤獨一生的,

    皇帝難道不是孤家寡人嗎?

  • 5 # 亦新湖

    謝邀。古代帝王喜歡自稱孤家寡人,是謙稱,以示自己寡德,孤立。自稱孤家寡人的君王一般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多,後來的如果稱帝了就自稱“朕”,未稱帝建國的也自稱孤。實際上這是一種虛偽的表現,心裡可不是這樣想的。這也是中國文化的體現,不僅是帝王,一般人都喜歡用自謙詞。如鄙人,不才,老朽,拙,拙荊等,和尚也會自稱貧僧,老衲。不過認真深究一下,帝王還真的是孤家寡人,是真正的孤獨人生。帝王沒有地方講真心話,更沒有知心朋友。帝王與臣民的心理距離,應該是比較遠的。大臣也很難揣摩帝王的心裡想法,所以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

  • 6 # 孟珍

    謝謝邀請。寡當然是少的意思,央央大國,只此一人,能不少嗎?可皇上的寡絕不是少可以表現的,高,高高在上,高處不勝寒,應該比少更貼切一點,但也絕不是寡的真正含義。高到一切人之上,高到半空中,與人隔絕,不能與人溝通,沒有人的正常情感,甚至不能過人的正常生活,或許才是寡人的真正意義所在。所謂寡人,就是常人所有的一切自己很少有。缺少了人的情趣所以才為寡人。歷史上歷朝歷代,人們都在爭著皇位,其實做為一個皇帝,也是相當不容易,同樣有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只是其形式和感受不同常人罷了。說起來皇帝是一國之主,氣指頤使,發號施令一呼百應,其實很多時候他說了也不算數,甚至連說都不能說,很多時候他連自己的主都做不了。數不勝數的清規戒律捆綁著他的手腳,捂著他的嘴。很多持有戒律的人都會干涉他的行動,以至於他就是個木偶,一個非人的工具。所以他們寧願稱自己為寡人。就是在傾訴自己的情感——那種少了人味的感受。就人而言,各行各業各個階層各色人等都有自己的趣味,你能享受自己所有,那就是天堂。你不安本分,這山看著那山高,光想要自己沒有的,得又得不到,慾望還挺強烈那你就得受慾望的煎熬,就是地獄。人人都看皇帝好,可皇帝的寡人滋味也是不好受的。跟任何人都隔著一層,沒有一個能交心的人,同大臣是上下級的工作關係,同內侍是主僕關係,而那麼多的後宮嬪妃,同青樓的女子也差不了許多,誰誰都不能交心,各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皇上的心中除了工作其他什麼也不能裝,什麼人也不能裝,因此心無所依,從心的角度來說與孤寡老人也沒什麼不同。所以康熙同韋小寶的關係才會那麼鐵。因為那是他唯一一點可以慰藉心靈的地方,也只是很少時候的一點而已。還有乾隆同和珅,也是和珅能理解皇上的這種苦衷,時不時的給與心理的慰藉,使其心中的不良情緒得以釋放,等於為其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所以乾隆明知和珅是貪官,仍是捨不得治他,其實是捨不得丟掉自己的唯一樂趣。好在老鼠養再肥,也是貓嘴裡的一塊肉。其實古代皇帝喜歡佞臣,都有這種情結。 這或許就是寡人情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提出的“世紀協議”,會導致以巴衝突升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