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圍爐品茗人

    我個人覺得分封制不能叫推翻,而應該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各諸侯之間的兼併後自然消亡才更為準確。

    分封制是什麼在這裡就不細說了,在說分封制存在的缺點之前,我來先說說分封制的優點。

    首先分封制應該在夏朝就已開始,到西周達到頂峰。應該說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這種分封制應該是最適合的。而且說大膽一點,當時如果不實行這種分封制的話。估計我們現在這個統一的中國或者漢民族估計都不能形成。人類從原始社會為了生存,透過聚集的形勢逐步形成了部落,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自身的繁衍,原始的部落開始向周邊擴張,為了爭奪資源,原始部落透過戰爭(或許用打群架更合適吧)的方式不停的兼併,最終開始形成大部落和部落聯盟。而部落聯盟的形成就開始向國家(王朝)的形勢過渡了。到了大禹之後,他所在的夏部落應該就已成為當時古中國最大的部落聯盟。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朝就開啟了中國的國家(王朝)的開端。但是無論夏或商都無法直接控制整個古中國的當時存在大大小小估計就有幾個部落。所以方國形勢的存在的分封就是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方式了。

    西周的分封在夏商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的完善和加強了這種管理方式。武王伐紂之後,其實西周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從原始社會部落政治下的一個老問題,就是華夏部落、東夷部落和苗蠻部落的爭鬥問題。這個問題從黃帝、炎帝、蚩尤的故事就可以看出,從原始時期,古中國就已形成了類似三國爭霸的格局,而且一直持續影響夏,商兩朝(實際行武王伐紂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商朝主力被紂王派去攻打東夷部落)。直至西周的分封制度推行後,才逐步得到解決。

    西周建立之後,有兩次大的分封。

    第一次主要是分封了古代先賢的後人,和西周王室貴族和伐紂建周的功臣。因為西周發源於豐鎬地區,就是現在的陝西,滅商之後所得到大片領地,西周王室無法直接控制,而且殷商留下的遺民,東夷部落仍不受控制,苗蠻部落跟隨武王伐紂之後勢力得到壯大,也急需安撫。所以,武王進行了分封。其中最重要的是齊的分封和“三監”的分封,齊國是姜太公呂尚的封國,目的非常明確,山東是東夷部落的活躍地區,把姜太公呂尚封在山東,就是為了有效的控制和監視東夷部落。而“三監”就是周武王在殷商故地上安排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建立的三個諸侯國,目的就是控制和監視殷商遺民。而其他的分封主要是兩種,一是安撫參與伐紂的盟友部落,另一種就是從陝西出來到洛陽這一地帶分封的姬姓諸侯,實質就是拱衛西周王室在伐紂獲得的重要成果。

    第二次分封是周公平定了三監之亂後和東夷叛亂後,主要的分封和第一次一樣,周公將自己的兒子伯禽也封在山東(魯國),繼續加強對東夷部落的兼併控制。同時為鞏固西周的統治,封召公奭於薊(今北京市西南),建立燕,控制和發展北方。封成王同母弟叔虞於唐國故地,建立晉國,控制山西,蒙古草原和河北河東一帶進行控制,拱衛陝西關中的根本。同時在原殷商故地三監之亂髮生的地域,大肆分封小國,分化瓦解原殷商遺民的實力。最後南方淮水上游建有蔣、息(河南息縣)等同姓國;在淮、漢之間建有以隨國為主的“漢陽諸姬”。以此來加強對巴、濮、楚、鄧等苗蠻部落和從山東前往江淮地區東夷部落的控制。

    透過上訴兩次分封,可以明顯看出,在當時生產力條件下,西周只能透過分化瓦解,同時安插同宗同姓的諸侯國作為楔子打入敵人控制區,起到防範和監視的作用。同時西周分封中,佔大多數都是武王和成王的兄弟或其他王室成員,在西周早期,他們就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兄弟,當然就有足夠的忠誠和共同利益了。

    另外,西周的分封制同時還配以宗法制和井田制,這連個制度從社會文化和土地經濟兩個方面保障西周對古中國廣大疆域的統治。尤其是宗法制可以說基本確立漢民族或者說中國的文化倫理的基礎。隨著這些分封效果不斷髮展兼併和推行宗法制和周禮制度。從原始社會發展來的大大小小的部落就逐步融合在這些諸侯國裡了,原來東夷部落和苗蠻部落的影響也逐步消融。最後經過春秋,戰國的不斷兼併,直至秦始皇的統一,我們中國的疆域版圖和漢民族的主體框架就已基本形成。

    所以說,分封制在當時的條件下,特別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優點大於缺點的。即使從歷史的角度看,也是優點遠遠大於缺點的。否則我們也可能和歐洲一樣,分裂很多個小國,很多個民族,很多種文化(當然我們現在也有很多種文化和民族,但是大家對中國這一國家的認同感是相同的)。

    既然要說缺點。那麼就說一下主要缺點吧,其實缺點更多的是體現在西周王室本身的統治上,因為西周王室只能在新獲得的土地或者本身自有的土地上分封。那麼沒分封一次就是對西周本身的削弱。在西周的疆域基本固定,開拓慾望下降後,或者說因為地理因素,開拓的難度加大後,西周的分封就已經只能削弱自身來維持了。這種削弱只能導致統治力越來越弱。特別是進入東周之後,關中地區廣袤的土地丟失或者封給秦這樣的諸侯,導致西周土地,人口,經濟都大大較少,最終成為小國,失去了對天下的控制權。

    其次,西周王室和諸侯之間是由宗法建立起來的控制關係。諸侯是因為血緣關係和宗法制度再加上早期西周王室實力強大。才保有對西周的王室忠誠的義務和對其他諸侯國兼併慾望的剋制。西周第四任天子周昭王時,魯侯之弟姬沸殺死兄長魯幽公姬宰奪取侯位,這個與宗法制創立者周公有密切關係的國家發生了嚴重破壞宗法制的事情,周昭王居然毫無表示,而且,周昭王本人還在伐楚是兵敗身死。這就導致了宗法制的破壞和周天子的威信下降。於是,逐步演變成各國不斷兼併,最後形成了大諸侯國已經不在聽命於周天子了。

    最後,說說分封制的消亡。其實隨著春秋和戰國時期的不斷兼併,倖存下來的各大諸侯國已經認識到了分封制度削弱王室自身的缺點,再加上人口的增加,生產力的進步,尤其是宗法制後,人們的文化認同趨近。郡縣制的這種管理方式開始被統治者接受。剛開始諸侯國的國君們在新兼併的地區不在進行分封。而是設施縣來管理。實質上就是提升國君本身的力量。隨後,各諸侯國開始在內地本土可以控制的區域都推行郡縣制。戰國商鞅更是直接在秦國全國推行。這種制度保證了國君對國土內所有人力物力的高效控制,也是秦國在戰國的兼併戰爭中能高效的調動國力,最終統一全國。秦始皇統一後,雖有討論,單仍堅定的在全國推廣此制,並隨後成為中國政治架構的標準模式。分封制也就自然消亡了。

  • 2 # 使用者928576024920

    鐵桶江山立周朝,文武百官安太平,紂王淫詩辱女媧,禍從貪色降妖害。紂王昏君衝旦己,三妖禍害忠良人,公豹逆助昏君王,亂透朝綱民無生。子牙周公文武王,起正滅邪封神榜,人人若學周公做,周朝江山現在留。從古至今皆色敗,奸佞害忠無天道,貪官四起除不盡,惟聖妙用清廉明。

  • 3 # 花開彼岸自在菩提

    分封制上下權利相互制衡,無疑是相對科學而公平的制度創新,沒有分封制就沒有百家爭鳴,就沒有秦晉齊楚等諸侯國的尚武開疆,極大拓展了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沒有分封制這種相對獨立又競爭充分的制度,就沒有務實創新文武並重,重信守諾恩怨分明的春秋風骨。然而凡事皆有度,周的分封諸侯國得到的好處遠大於盟主,結果最後支強而幹弱,使的上下相互制衡遭到了破壞,強者為尊的自然法則下週朝的滅亡成為必然。與其說周亡於分封制衡,不如說周亡於分封過度破壞了制衡。對於後來統治者而言,不是徹底否定分封而是完善改良之。可惜秦始皇未意識到這一點,徹底否定分封矯枉過正採取集權專制,這樣做雖然避免了支強幹弱的悲劇,但對支的過度打壓,以及文化獨裁和愚民策略,幹過強支過弱雖然維持了內部穩定,但也失去了活力和發展,從此百家爭鳴不再科技創新日緩人民奴性日重陽剛日漸萎縮,到明清時集權專制發展到頂峰,但華夏文明的活力也跌入谷底死水一潭。道法自然,權利制衡充分競爭多元包容萬物始榮,人類社會也是如此,分封制衡的聯邦制雖有不足,但暗合此大道。聯絡當下其實全球霸主美國無論對內的聯邦,還是對外的wto全球化也在遵循自然之道,但美國要比周天子做的好,始終保持盟主的絕對實力,雖然允許乾的相對獨立和自由,但絕不容許幹弱支強的局面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用手機做兼職,有哪些好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