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風舞鷹翎

    自幼酷愛讀書,成長過程中每每遇到挫折、煩惱、迷茫時,都會捧起一本書,不求找尋到答案,但求內心平靜。書海浩瀚,吾雖想到其中暢遊,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努力拼搏,只能取海中一滴水珠,奉為甘露。

    在我看過的書中,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喜好,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童年時期。

    我是八零後,身處祖國欠發達地區。小的時候,家中經濟困難,父母從不給我買零食,也很少穿新衣服,無它,沒錢而已。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親,從未在讀書上苛待於我。在家中有個規定,每個學期,父母會給我買五六本書,無論再難,這個規矩從未破過。

    小小年紀的我,自然不會去看大部頭的名著之類,字都認不全,也對它們沒興趣。那時候,最愛的是小人書。小小的書本,有趣的圖片配著簡單的文字,常常讓我愛不釋手,看的通宵達達。

    最愛的書是一套《呼家將》的小人書。書裡面講的是北宋開過名將呼延贊被奸臣所害,他的後代努力復仇的故事。現在回憶起來,內容已經有些模糊,只記得書中呼延守用、呼延平等人物。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讀書時的場景:四月的壩上,天空中陰沉沉的,不知道飄的是雨還是雪。家裡面媽媽給生上爐子,我們靠在炕上的被子垛旁,媽媽織著毛衣,我看著小人書。爐子的火映的家裡面紅撲撲的,我聞著書墨的香味,沉浸在溫暖的童年。

    少年時期。

    上了初中後,家中條件日益好轉。買書的錢已經沒有了限定,只要是好書,父母都會給買。在我家,沒有“閒書和“正經書”之分,父母也從不認為課本習題之外的書屬於什麼“閒書”,用媽媽的話來講:“讀書的沒有閒人,閒人也不看書。”

    這時候,最喜歡的書是白話版的《水滸傳》。人們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怕青少年看水滸走上犯罪的道路。事實證明這句話是錯的,喜歡看水滸的我,雖然沒有什麼好的成績,也從沒有過犯罪的想法,走上犯罪道路的,很多都是沒看過水滸的朋友。

    那時候看水滸,最喜歡的是林沖,因為他身上有著悲劇英雄的色彩,也因為他有著很唬人的頭銜“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放學路上經常和小夥伴們爭論,到底林沖的戰鬥力如何,走著、吵著,驚擾了路邊的麻雀。最不解的是武松,為啥見虎殺虎,見人殺人,還議論著書外的武松:周桐是他師父,也是岳飛師父,他和嶽爺爺是師兄弟。。。。。。

    最討厭的是宋江,梁山那麼多好漢,你咋就老想著投降?難道是朝廷派來的臥底?還是江湖上失傳已久的逗比?

    後來又了電視劇水滸,自己也在各種疑問中找尋到自己的答案,哦,原來梁山上就沒好人!

    青年時期。

    我們那時候,到了高中大學才有了對異性的感覺。估計是從小激素的東西吃的少,發育遲鈍,再加上環境不允許,高中前對女同學的態度是桌子上劃一道“三八線”,她敢抄過來,直接鉛筆扎她胳膊,現在想起來,難怪單身多年。。。

    高中時候,最喜歡的書是《汪國真詩集》,這本書在歷次的搬家中已經遺失,甚至到現在我都不知道當年的那本書是不是正版。我知道的是,我們趕上了詩歌的尾巴。

    也許那時候是詩歌最後的輝煌,女同學們還是很喜歡會寫詩,愛看詩的男同學的。太深奧的現代詩咱看不懂,古代詩詞因為經常需要背誦,也被同學們深惡痛絕。於是,汪國真的詩就成了處於情感懵懂期少男少女們的最愛。

    看汪國真的詩有個好處,那就是極易模仿,雖然寫的不倫不類,可是也能找到那麼一點點韻味。還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別人代寫情書,收費一根火腿腸,一盒煙或者五塊錢。第一次感受到了知識就是力量,憑藉著代寫情書,我竟然賺到了一部數字BB機,風光了好一陣子。

    BB機退出了歷史舞臺,詩歌也消失在學生們的抽屜裡。

    上大學後,圖書館成了我的駐地。我們學校的圖書館管理員老師把鑰匙都給了我,每天我拿著一大杯子水早早去圖書館開門,給自己和老師打好水,就去文科書庫開始一天的讀書生涯。

    讀書讀的著了魔,後來發展到除了必修課,選修課一律不上,讓同學幫著喊到,代價是我幫他們的女朋友圖書館自習室佔座。

    大學時期,最喜歡的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原因是,書寫的很好,看的一知半解。

    大概是文科男生的通病,那時候總喜歡讀一些哲學書。說實話,剛開始真看不進去,為的是旁邊小姐姐羨慕的眼神。可是讀著讀著,就有些意思了。

    都說喝酒最好的狀態是微醺,那麼看書最好的狀態就是微懂。似懂非懂才更有興趣看下去。尼采和米蘭昆德拉都是神人,知道現在,我也是似懂非懂。

    隨著歲月的流逝,大學那段美好的記憶,和尼采一起被鎖進了凡事中。

    現在的我。

    已過而立,生兒育女。現在的我看書成了一種奢侈,被錢壓的透不過氣的我索性不再平明賺那些塊兒八毛,反正也發不了財,那還不如靜下心來,自己找點樂趣。

    兜兜轉轉一大圈,現在的我又拿起了以前的書來看,那就是武俠小說。

    在武俠小說裡,也許是過了讀古龍的飄逸年紀,現在更喜歡金庸的書。要說最喜歡的,是《鹿鼎記》。

    以前很討厭《鹿鼎記》,覺得它不是武俠。武俠應該是喬峰、郭靖、楊過、令狐沖那樣的縱橫江湖,快意恩仇。現在發現,《鹿鼎記》才是最江湖。

    韋小寶不會武功,只會耍嘴皮子和心眼,但是他身邊美女如雲,高手敗北,真是人生一串,哦,是人生贏家。

    看了鹿鼎記,就找到了顯示中的自己。想想身邊的人,周邊的事,沒那麼多陰謀詭計,卻也人言可畏,人心叵測。

    各種體會,大家自己慢慢感悟吧。

  • 2 # 心漫之說

    這是要向你推薦一本書的節奏

    不過,我覺得什麼書都好

    看哪本都有價值,只要你從中學到東西,那本都是最喜歡的

    只要是對我們有利的,讓我們受益匪淺的都是好書

    所以,也沒有個最喜歡

    好書,都是慢慢品出來的

    希望你都多看看

  • 3 # 悟思必得

    書是人類的好朋友,每個人都需要讀書、讀好書。說到讀書,如今有紙質書、電子書、社會實踐書,作為一個現代人這三本書都需要認真地讀,如此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但作為一個人時間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最要緊的就是要讀好社會實踐這本書開始,把讀社會實踐書讀好讀透,這對不少人來說比紙質書和電子書更為重要。社會實踐書是人生的一本大書,每個人都要生活,都要面對社會中的人與事,這就處世,這就是人事關係,如何處理好各種關係是讀好社會實踐書的關鍵和重點。

    想一想,2000多年前的孔子為何有這麼高深的學問,他生在古代,要讀的書也不多,而他靠的就是善於讀懂社會實踐這本書。孔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就是這樣,不懂就問,不知就學,善於思考,善於總結,他人為師,謙虛好學,社會實踐就是他的一本讀不完的大書,時處可學,時處可問,到處有知識,處處皆學問。他向有經驗的人學習長處,他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為我所用,就是這樣,睜眼就讀書,閒眼是思考,動腦是智慧。

    生活中的凡人小事都成了他讀書的源頭,都可以引發他的思考得出他的人生經驗,從孔子的學問,使我想到了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讀好社會實踐書。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讀的書不少,不說讀紙質書,至少也讀了不少電子書,天天看手機,不忘看電腦,讀得也很多,看的也不少。遺憾的是讀了,沒有認真思考,認真分析,更沒有聯絡社會實踐,也就沒有將讀的內容去消化、去理解,也就沒有讀出效果來。正如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就要深入思考,學習就要真正解惑。

    讀書而不思考,不消化,這樣讀得書越多越會消化不良,有時還會讀成一個書呆子。作為現代人,應當從讀好社會實踐書,這就是要從讀自己讀起,認識自己,開發自己,啟迪自我,做好自己,有了這樣的思維、有了這樣的智慧,再加上讀紙質書、讀電子書的功底,就會更加豐富自己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襲人為什麼討厭林黛玉而偏向於薛寶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