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冬菊的原創文學

    只讀過路遙一部分的作品。大多數表現的都是與貧困、屈辱和不公的命運抗爭的思想。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不甘於現狀,不甘於命運。在苦難和貧瘠裡植入的精神的種子,正適宜於那個時代的土壤,所以路遙的作品在當時是非常有影響力的。

  • 2 # 中年男人90279421

    讀他的作品是通俗易懂,每個人物都刻畫的有生有色,說明作家體驗真正的生話。每個主角都是在逆境下不甘心平擁,而且在努力改變生活。雖然苦澀。但又不失去人的信仰和追求。這是當下人最缺的東西。現在人已失去追求,很多東西已商品化。比如愛情……。現在人在拜金主義影響下很多作品很世俗。看不到高雅的藝術作品。正能量作品。什麼東西都是快餐化。讓人迷茫。讀路遙小說能撫平心靈的傷痛。這是很多作家達不到的境界。與路遙可以相提並論的作家只有張賢亮的《靈與肉》。這兩部作品均拍成電視劇。可以說是近代作家頂尖之作。是無法超越的。近二十年無精品小說。可以說是中國作家的悲哀。韓寒和郭小個子的作品就是精神拉圾!

  • 3 # 紫色的玉

    首先在這裡向偉大的作家路遙先生致敬,雖然他離開我們已經26年了,但他的思想和行為一直影響著中國文壇,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路遙的作品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力量,這要從他的文學代表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說起,在這兩部作品裡,他似乎以個人的經歷描寫了陝北農村當時的現狀、人與人之間的樸素感情以及對愛情始終不渝的追求和嚮往。他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表現了改革開放時代城鄉之間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的巨大變化。

    路遙是不幸的,他生活在那個瘋狂的年代,但他也是幸運的,他在陝北高原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為他的著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今天學習路遙,就是要學習他的堅強品格,從他的作品裡尋找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的根源,就社會生活而言,就是要以自己純樸善良的心去感化生活,即使再大的困難,也要堅持不懈,努力尋找生活的真善美。就人們思想來說,就是要有點崇高的理想,腳踏實地的精神去純潔自己的心靈,提高思想境界,以此詮釋生命的真諦。

  • 4 # 八弓塬

    路遙出自社會最底層,生活在最底層,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作品中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種站在社會最底層的草根精神。他作品中的主人公總是竭力要走出土地,不願意因循傳統的農村生活方式,但同時又感恩土地,《人生》中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就是代表。路遙身上和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都體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奮鬥、自強自立的精神。

    路遙的英年早逝留給這個世界無盡的遺憾,然而他卻因《平凡的世界》、《人生》這樣優秀的作品而得到了永生。

  • 5 # 溫暖的陽光71016600

    應該是二十幾年,差不多三十年了,具體我是上初中二年級,或者初中一年級,總之,收音機裡聽到的小說。李野墨濃重的鼻音,帶著對《平凡世界》的濃重的感情,那時的我,十四丶五歲的我,對書中人物深深吸引。

    對於還在點煤油燈學習的人來說,無論山區,無論高坡,無論平原,無論城區,其中心酸也只是自知,說與旁人,旁人更憐。

    唯有自強才是根本。

    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卻告訴大家一個“平實的世界"。

    沒有比“平實"更接近真實,而真實的才是平凡的。

    不是嗎!

    因為《人生》讓他走紅,因為電影《人生》讓他紅的發紫,也因為《人生》讓他產生了迴歸農村種田的想法,這想法不是逃避,只是不知該怎樣面對,用現在的話說,他缺少代言,又缺少公關。

    但路遙如果真的活到現在他會請人代言和公關嗎?

    肯定不會。

    這就是平實,內心平實的路遙。

    並沒有因為《人生》的成功而驕傲,之後,也沒有因為沒拿出轟動性的作品而焦燥。默默的以三年之備,又以三年之力,用六元之筆,著名世之篇。

    此,平實也!

    路遙,一生的苦行僧。

    修練,只為那平實的人生。

    路遙,先生!

  • 6 # 遠來的歌

    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故事簡單、語言平實,然而內涵豐厚,極富詩意的感染力。我讀過新中國成立前後現當代小說近百本,最使我受教育的就是這百萬字的詮釋生命的本質意義、人生的價值觀念及實踐之途徑的《平凡的世界》。借用一下莎士比亞的兩句話來對此書作個總結吧——該書告訴讀者:“人是自身幸福的設計師”、“人的一生要在冰水裡浸三次,在鹼水中泡三次,在開水中煮三次。”

  • 7 # 錦衣衛華夏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個詞想到的竟然是“憶苦思甜”。我那時讀《平凡的世界》,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社會的極度貧窮。我75年生人,家境也是最普通的工人階級,而且還是在青海這麼個一隅之地,我都不敢相信書中的描述,我們的國家有過這樣赤貧的時代。讀到少平在學校刮鍋底一段時,那“嘶啦”刮鍋底的聲音彷彿就響在我心底,讓我不寒而慄,說不出的酸楚。過去了這麼多年,書寫的什麼都忘乾淨了,唯獨這一段,時常在心底“響起”。讓我擁有了能正視當前的生活的力量,少抱怨,多淡然,更努力。

    當代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福的。長輩們吃太多苦,現在生活日趨富足甚至奢華,哪捨得自家娃受一點罪。即便是平常人家,大多也是緊著孩子,“窮人家的富二代”可不在少數。孩子在溫室蜜罐里長大,他們以為生活原本就應該是這樣的,社會也一直是這樣的繁華盛景。“關注自己在社會中的相對地位是人的本性”,這話是寫實,奈何人們誤讀了它,最典型的例證就是這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總是向上比,上面九十九重天呢,你不受傷害誰受傷害。

    孩子們也是這樣,他們四面八方就是不向下比,結果幸福的生活感不到幸福,快樂的青春充滿了壓力,這是大人們教育的嚴重缺失。湖南臺搞了個缺德冒煙的節目叫《變形記》,富家子弟到窮人家“憶苦思甜”,沒有整個社會不懈的倡導,沒有家庭學校長期的灌輸作為背景,他去了只會展示自己的優越,同時加深對金錢的更加渴望。窮人的孩子更完蛋,一趟富足之旅,徹底讓他否定了自己原有的生活,甚至否定了自己的家鄉和父母。

    現在去倡導“憶苦思甜”,就好比跟人談理想一樣,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更會有人說你這是阿Q式精神勝利法,是“你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的不思進取。難道我們不應該讓後代知道現在幸福安定的生活是怎麼來的嗎,不應該讓他們回顧那些雖艱難困苦但歲月崢嶸的年代嗎?難道這樣做毫無意義嗎?

    路遙這樣的作家,他們記錄下的文字,有一個時代的烙印和精神,值得一代一代人去研讀體悟。在貧瘠中生出豐富,回顧過去,恰恰能給你向上的力量!

  • 8 # 文物陳列設計策劃樑子

    歷經貧寒,方知大愛如春。飽嘗飢餓低賤,何懼人生苦難。路遙《人生》《平凡的世界》客觀地成為農村改革的一面鏡子。中國人只有有一定的智商與能力,都會努力奮鬥。骨子裡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制定敢把皇都拉下馬。奮鬥的結果各有不同,那不是智商和努力不夠,更多的是各自的社會資源不同,也與各人的選擇不同有關。

    路遙時代是農民獲得土地使用權的時代,今天農民需要土地所有權。城鎮居民需要房屋永久居留權。

  • 9 # 大維新理說

    路遙是一位有良心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要寫人與社會的關係,其中《人生》中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就是那個時代平凡人的代表。人物的命運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社會發展的曲折艱難在他們身上充分地表現了出來。透過人物的喜怒哀樂來反映社會的跌宕起伏。只有深刻體驗社會生活的作家,才能淋漓盡致地反映社會和人物的本來面目。還記得過去我們所熟悉的列夫·托爾斯泰嗎?他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列寧稱他是一個“強烈的抗議者、激憤的揭發者和偉大的批評家”,是“俄國革命的鏡子”。所以,路遙也是這樣的作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提高百香果的產量?怎樣修剪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