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神預言
-
2 # 水管工人帥大叔馬里奧
趙武靈王確實是戰國時期的一代明君,當然這個明君是要打個折扣的,因為在他統治的後期,他是犯過一些錯誤的。就是這個錯誤,讓他最終失去在七國中當老大的機會。
下面我們重點來說一說趙武靈王的功與過。以及他又是如何被活活的餓死的?
趙武靈王的發跡,是因為在趙國自上而下發起的一場變革。這場變革就是歷史上很有名的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說白了就是讓趙華人摒棄漢人的服裝,去穿少數民族的衣服。因為趙國地處北面,和胡人相鄰,趙武靈王就是想讓趙華人都去穿胡人的服裝。
穿胡人服裝的好處就是上馬比較容易,打仗比較靈活,不像漢人的服裝一樣,會受到各種束縛。
但是,在趙國讓趙人穿上胡人的服裝,尤其是那些王公大臣,他們是不同意的,而且意見還很大。畢竟中原的文化還是相當的先進的,你若是學胡人,穿胡人的服裝,那不就是倒退嗎?那不是逆歷史潮流而行動嗎?
二
趙武靈王要頂住很大的壓力來說服這一群頑固不化的貴族,文明是好事,但是,國家實力不強就會到處碰壁捱打,萬一別的國家來侵犯自己,自己又打不過人家,那不就是自取滅亡嗎?
與其亡國還不如當野人來的快活,就這樣趙武靈王開始了自己的改革。
你還別說,這個改革的效果很好,因為邊界的少數民族一看趙華人和自己穿的服裝是一樣的,這就拉近了趙國和少數民族人的的關係,為此很多少數民族的首領還主動的帶著騎兵來投靠了趙國。
趙武靈王最初的騎兵就是這麼來的,之後來投靠趙國的人越來越多了,趙國的國力迅速提升。索性趙武靈王就把趙國領土上的國中之國,也就是中山國給滅掉了。趙國實現了從南到北的大統一。
三
這時候的趙國的實力是僅次於秦國的,秦國當時是七國中的老大。那時候趙武靈王就很想發兵去把秦國給滅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他最終沒有去成。
就在趙國的國力迅速提升的時候,趙武靈王幹了一件蠢事,這時候正值壯年的他,卻要把自己的王位讓給自己的小兒子,這就是瞎胡鬧了。你說你讓位就讓位吧,為什麼不讓給長子,卻讓給年齡僅僅只有十歲的小兒子呢?
再說了你的長子趙章也是立過很大的功勞的。只有把王位讓給長子,這個國家才能更好的發展呀。
可是事實上趙武靈王就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了小兒子趙何,趙何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趙惠文王,大家所熟知的完璧歸趙,藺相如和廉頗就是發生在趙惠文王時期的事。
四
為了輔佐趙何,趙武靈王給他派去了一個三朝老臣,這個老臣就是宰相肥義。
趙武靈王把王位讓給了小兒子趙何,長子趙章是有意見的。按正常說,王位的傳承都是傳長不傳幼,趙武靈王偏偏不按照套路出牌。
所以,趙章對他的父親很有意見,但是他又不能拿他父親怎麼樣。他只能對他弟弟趙何下手了。
有一次,趙章和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以及弟弟趙何去沙丘宮遊玩,他們三人分別住進了三間房子裡。
趙章覺的殺害趙何的機會來了,到了夜裡他就假傳趙武靈王的命令,說父皇想讓趙何去一趟,輔佐趙何的宰相肥義覺得這件事很蹊蹺,他就告訴趙何我先去探探路,看看這個訊息是不是屬實,若是我回來,你就去。若是我不回來就千萬不要出這件屋子,肥義臨走之前派了重兵把趙何的屋子給圍了起來。以防外人進來刺殺趙何。
五
宰相肥義走到半路就被趙章給殺害了,趙何這裡的人知道自己大哥要叛亂的事情了。於是他就加強了戒備。
這時候趙武靈王的弟弟公子成也帶了大隊人馬過來護駕了,正好他看到了趙章要作亂,公子成派了大部隊,瞬間就把趙章的人馬給打散了。
趙章兵敗跑到了父親趙武靈王那裡去避難了,愚蠢的趙武靈王竟然接納了這個叛亂反上的長子。
隨後,公子成派人把趙武靈王的屋子給圍了起來,並且向屋子裡喊話,要讓趙武靈王交出亂臣賊子趙章來,否則就向屋裡射箭。刀劍不長眼,殺死了任何人,都是情有可原的。最後趙武靈王沒辦法,把趙章給交了出去,趙章就這樣被殺了。
這時候公子成和手下商議了一下,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我們也把趙武靈王給弄死吧,畢竟我們帶著部隊把他的宮殿給圍住了,若是他出來之後,找我們的事,我們都得被滅族。
就這樣趙武靈王被重兵圍了起來,沒有吃的,沒有喝的,據說宮殿裡的鳥窩、樹皮最後都被趙武靈王給吃光了,幾個月後,實在沒有吃的了,他就活活的被餓死在了沙丘宮中。
一代英豪趙武靈王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
3 # 誠哥100
一代雄才偉略的英主,趙國強盛的奠基者,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趙武靈王被餓死在自己的沙丘行宮中,想想也讓人覺得震撼和惋惜。 探究趙武靈王的死因,歸根到底是他太過自信和貪心造成的。在他消滅了趙國的心腹大患中山國,趕走了林胡,消除了樓煩,成為了北方第一霸主之後,他並沒有因此而鬆手,他想要更大的權利。於是,他打算南下攻打秦國來增強自己的領域。 他做出了攻打秦國的計劃之後,想要讓自己脫離政治治理,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訓練軍隊,攻打秦國上。於是便匆匆決定廢除太子趙章而把王位讓位於他的兒子趙何,這使得趙國的的臣子覺得莫名其妙,搞得人心惶惶。趙武靈王為了平復趙章的不滿,起初是分了一部分土地給趙章,讓他自己進行管轄。第二年的時候,趙武靈王看到自己的大兒子跪在了小兒子的面前,他又覺得趙章非常可憐,不免心疼起大兒子來。他找來肥義商量對策,提出把趙國一分為二的建議,讓趙國有兩個國王。他的意見肥義當場表示拒絕。趙章聽說後非常生氣,派人訛傳自己父親的命令讓趙何去見他,趙何看出了他的詭計,讓肥義前去,結果肥義被趙章殺害了。
趙章發現事情暴露,便逃到了父親那裡,但很快被搜到處死了。公子成和李兌認為如果不把趙武靈王關起來,趙武靈王今後也會對他們進行報復,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把趙武靈王關了起來,使得趙武靈王餓死在宮中。
-
4 # 覓史說事
公元前326年,趙武靈王即位,年僅十二歲。五年後,為了與南韓結盟,他娶韓宣惠王女兒為夫人,即趙惠後,生子趙章,立為太子。
其後不久,韓夫人去世,後來一個姓吳的大臣把自己的女兒吳娃進獻給趙武靈王,趙武靈王非常喜歡吳娃,就把吳娃立為自己新的夫人。吳娃生的兒子就是趙何,吳娃在短暫的一生裡為趙武靈王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但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這讓趙武靈王對吳娃感到很愧疚。吳娃最愛自己兒子趙何,死前求趙武靈王立何為太子。於是,趙武靈王廢掉公子章,而立何為太子。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國於王子何,任肥義為相,兼任趙王何的傅。趙武靈王自號主父(相當於後世太上皇),專心趙國的軍事建設和對外戰爭,國內政治、經濟事務則全部交由趙何負責。趙惠文王即位後,國內的政治中心就逐漸地由趙武靈王轉向了趙惠文王,大臣們聚攏在趙何身邊,趙武靈王提前退位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自己和自己的兒子分別負責國內的軍事與政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趙武靈王讓趙王何提前即位的另一個考慮是,自己經常親自帶兵打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遭到不測,到時候,趙國必定會大亂。先前幾代國君都是在政變中或者在反政變中即位的殘酷事例,讓趙武靈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權平穩的交給自己的接班人。趙惠文王即位後,公子章表現得毫無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趙武靈王,在想起賢惠的韓夫人的時候,趙武靈王總會非常愧疚,同時趙武靈王燃起了對權力重新掌控的慾望,所以為了制衡新王,並彌補公子章,他想了一個新的辦法。
公元前296年,趙國滅掉中山國,同年,趙武靈王又將廢太子趙章封到代地,號安陽君。其甚至計劃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何當趙王,讓趙章當代王,實行邦聯制,此舉遭到了相國肥義的阻止,肥義以國無二日、百姓方寧來明說立公子章為代王的不可,同時暗示趙武靈王重新執政這個想法的危險性。
趙武靈王將討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公子章,意在激公子章與趙王何爭鬥,自己好以調和的身份,從而重掌大權。公子章聽了十分怨恨趙惠文王跟肥義,對於父親的默許,公子章決定採取行動。趙武靈王以在沙丘(今河北平鄉東北)選看墓地為名,讓公子章與趙王何隨行,趙王無奈答應,到沙丘後,趙王何居一宮,趙武靈王與公子章居一宮,於是公子首先假借趙武靈王之命召來趙何,企圖殺趙何後自立,但還沒殺掉趙惠文王趙何,叛亂之事就已敗露。趙王何召李兌與公子成勤王,李兌的軍隊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敗退到主父宮,主父納其進入,李兌、公子成包圍了主父宮,並將公子章殺掉,但公子成和李兌在趙章死後未撤圍,他們兩害怕趙武靈王出來後對他們進行清算,所以無疑想置趙武靈王於死地。因為這時法統上的國王是趙惠文王趙何,除掉趙武靈王,肯定也符合趙王何的利益,但公子成等人只圍不戰,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圍在內宮裡,內宮本無存糧,一些日常的瓜果點心沒過幾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主父收屍。趙王何對主父之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主父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一代雄主下場如斯,讓人痛惜!
-
5 # 武嶽萌主
趙武靈王趙雍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國君,他實行“胡服騎射”,進行文化和軍事改革,使趙國一躍成為當時唯一一個軍事實力可以與秦國相匹敵的強國。趙武靈王在位期間,趙國的國土面積大大增加,國家實力空前強盛。
趙武靈王下場悽慘主要是因為他後期犯了糊塗。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廢掉太子趙章,禪位給十歲的幼子趙何(後來的趙惠文王),自己任主父,相當於後來的太上皇。趙章被廢以後被封為安陽君,封地在代地。趙章本為儲君,並且屢立戰功,在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被廢。被廢后趙章心中憤憤難平,他表面上表示服從自己的弟弟趙惠文王,暗地裡準備篡位。
趙武靈王看到長子趙章朝見趙惠文王時,跪在比他年幼十歲的弟弟面前,突然起了惻隱之心,他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幼子趙何繼續做趙王,長子趙章做代王。但是這一想法並沒有實施。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以看墓地為由,帶著趙惠文王和趙章父子三人來到沙丘遊玩。趙章覺得時機成熟,遂發動政變,準備殺掉弟弟趙惠文王,自立為王。趙武靈王的叔叔公子成和重臣李兌帶領精銳部隊前來勤王,很快平叛了趙章的叛亂。
趙章兵敗後躲到趙武靈王的宮殿裡,趙武靈王收留了他。公子成於是把趙武靈王的宮殿包圍,把趙章抓出來殺了。公子成和李兌害怕趙武靈王追究他們帶兵包圍沙丘宮的罪,於是把趙武靈王孤身一人圍在宮殿裡。趙武靈王被圍在沙丘宮裡,沒有東西吃,餓到上樹掏鳥窩吃幼鳥充飢,堅持了三個月之後被活活餓死。
-
6 # 小崔聊收藏
首先趙武靈王透過改革舊制,改穿方便的胡服讓軍隊學習胡人騎馬射箭使得趙國軍事力量強大起來。不斷的戰勝周邊國家,一系列的勝利使他更加自信,好多事都專斷獨裁。他也更加相信軍事強國戰略的正確性,逐漸成為一個軍事獨裁者,越走越極端。最後居然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自己作為太上皇專門發展軍事搞侵略。
其次就是在選擇繼承人上優柔寡斷朝三暮四。開始立長子趙章為太子,後來因為寵幸愛妃吳娃廢長立幼子趙何為王。造成兩兄弟反目自相殘殺,為趙武靈王的悽慘結局埋下伏筆。
最後趙章失敗,擁護趙何為王的趙成、李兌追殺趙章。趙章逃到趙武靈王宮室被趙成、李兌殺死,二人害怕因圍困趙武靈王府以後被報復。就一直圍困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最後被困在宮室活活餓死。
總結:趙武靈王前半生銳意改革使得國家空前強大,但是也因此驕傲起來變得專斷獨裁。尤其在立繼承人這件事上,反覆無常,殊不知一天不可能有二日,一國也不能有二君。銳意革新也要遵循客觀規律,一味胡來害人害己,最後落得餓死在家裡的悲慘結果。
-
7 # 小兔子蹦蹦跳跳689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軍事過硬愛子更深;
宮廷爭權不講親情,
左右為難為難左右;
一代慈父一世明王,
半世糊塗糊塗半世;
權利漩渦以利為主,
掌握重權才能保命!
-
8 # 梅軒說三國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正當國家強盛、政局穩定,事業如日中天時,不知怎麼想的,趙武靈王忽然想退居二線,在東宮大會文武,當眾宣佈將王位傳給太子何。
太子何是趙武靈王的寵妃娃贏又叫孟姚為他生的兒子。
趙武靈王長子名章,最早被立為太子。但公子何出生後,武靈王因為寵愛惠後,就沒有任何理由地廢掉章,另立公子何為太子。
二十五年,惠後卒。
惠後一死,趙武靈王好像受了很大刺激,似乎是為了彌補自己對惠後的愛, 居然在自己身體康健時把王位傳給了太子何。
二十七年,王子何臨朝稱制,是為惠文王。
即使是二十歲繼位的話,趙武靈王也才四十七歲呀?清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年的皇帝,都八十多了,不是還不那麼情願把皇位讓給已經五十多歲的太子永琰嗎?
中國古代皇帝當太上皇的不少,有的是被逼無奈,如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明英宗朱祈鎮;有的是年紀大了,厭煩了,樂得清閒,如宋高宗、清乾隆;有的是大敵當前,趕緊把燙手的山竽扔給太子,自己逃避責任,如宋徽宗。
像趙武靈王這樣,自己身體康健,精力旺盛,國家尚未真正和平穩定,兒子又那麼小,就把王位讓出去,自己去當太上皇帝,而且他還不是去享清閒,而是親自帶兵到一線衝殺,甚至還化妝到秦國親自去刺探情報,目的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江山打下來,讓小兒子安安穩穩地繼承享受。
你不能不說,趙武靈王用心良苦,實在是一個好父親。
但就是這樣一個好父親,卻親手把自己和兩個兒子推向了深淵。
為保證惠文王儘快適應國君之位,趙武靈王特意安排正直的肥義為相國兼擔任惠文王的師傅。
趙武靈王退居二線後,自稱主父。
有了這個新的稱號和身份,趙武靈王覺得很好玩兒,覺得自己也很偉大。
他發誓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把惠文王培養成一個像自己一樣偉大的君主。
趙武靈王將王位傳給太子何後,自己穿上胡服親自率領文武眾將發起伐胡之戰,為兒子開疆拓土。
同時,武靈王還野心勃勃地想從雲中、九原南襲秦國。為刺探情報,他甚至親自化妝成外交使節去秦國會見了秦昭王,一是刺探敵國情報,二是親自看看自己的老對手秦昭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
秦昭王覺得這個使者相貌奇偉,肯定不是一般人。武靈王離開王宮後,昭王立刻命人隨後追殺,但武靈王非常警惕,沒等被追上,就早已跑過邊境,脫離了危險。
秦昭公又派人多方偵察,方知這個外交官就是趙武靈王。連昭王帶秦國滿朝文武,都為之大驚。
老天,從來沒聽說過天下竟然有這樣的勇敢無畏的國王!這樣的對手太可怕了!
金庸寫《射鵰英雄傳》,裡面的完顏洪烈,梅軒覺得就有趙武靈王的影子。
貴為一國的王子,為了刺探宋朝的虛實,竟敢孤身潛入中原,幾次身臨險境,幾乎喪了性命。
當然,其氣度的恢弘、其履險的驚險曲折,比趙武靈王遜色多了。
秦昭王很是擔憂,自己恐怕不是趙武靈王的對手。但他沒想到,不用自己動手,那麼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竟然死在了自己的高度信任的王叔公子成手裡。
惠文王二年,趙武靈王巡視北地,召見樓煩王,命其出兵助趙。
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滅中山國,打通了與代地的交通,去除了趙國的心腹大患,剩下的就是積蓄力量征伐秦國了。
但是這時,武靈王又想起了廢太子章,他突然覺得怪對不起大兒子章的,於是他一激動,就把章封到了代,號為安陽君。並安排田不禮作公子章的相國。
嗐,武靈王固然是位偉大的君主,但他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他不想讓兩個兒子任何一個受委屈。他要補償他們。他覺得這樣的安排很公平,自己感到非常欣慰。他覺得,這兩個孩子一定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塊兒,為趙國的長治久安,肝膽相照,共同奮鬥。
但是,章這個孩子平素很奢侈驕傲,對父親傳位給弟弟何,心 裡一直不滿。
偏偏主父又選了一個品質不好的田不禮做章的相國,這更助長了章的驕奢。
李兌是個明白人,對這種局面很是憂心。他找到肥義說,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羽甚多,而且野心很大,恐怕暗中會有不臣之心。主父給他配的這個相國田不禮,也是出名的殘忍驕橫。這兩個湊到一塊兒,必然會陰謀作亂。自古小人野心膨脹時,都不會深思熟慮考慮後果,只要有利可圖就會不顧風險、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地去攫取,互相慫恿鼓動,共同走向深淵。依我看,趙國不久必有大亂。先生您身為相國,任重勢大,如果有禍患,必然成為奸人攻擊的目標,您最好還是早作打算。仁者慈愛萬物,智者防患於未然,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還坐在相國這樣的位置上,那可是十分危險的。我建議您稱病不朝,把位子讓給主父最信任的王叔公子成。總之,現在政治生態非常惡劣,政治局面非常危險,千萬不要成為眾矢之的,作子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肥義說,這怎麼可以呢?主父把輔佐惠文王的重任交給我,當時特意囑咐我說,“一定要時刻牢記你的責任,堅守一心,直到身歿。”我當時對著主父他老人家拜了兩拜,鄭重承諾一定不辜負他的信任和重託。現在如果因為畏懼田不禮的權勢我就抽身自保,那就太對不起主父他老人家了。進受嚴命,退而不全,還有比這更不堪的行為嗎?當臣子的,不敢擔當,不守承諾,罪莫大焉。古人說,受人之託應該做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我既然答應了主父,就要踐行我的諾言,怎麼能只顧自己的身家性命呢?再說,忠貞之臣,只有在急難之時才能顯出英雄本色。我知道您提醒我全都是為我好,但是我還是不能從命。
李兌苦笑道,既是這樣,您就好自為之吧。明年的今天我們恐怕再沒有機會相見了,不是我為你收屍,就是你為我收屍。
說罷涕泣而出。
李兌見肥義不聽自己的忠言,就去找王叔公子成,希望他能早作準備,以防田不禮作亂。
肥義雖然沒有聽李兌的建議明哲保身,但李兌的提醒他還是非常重視的。
肥義找到公子信期,對他說,公子章與田不禮互相勾結,實在令人擔憂。他們表面上仁義忠順,實際上包藏禍心,很可能會幹出不子不臣的事來。我聽說,奸臣在朝,是國家的隱患。他們貪婪殘忍,野心膨脹,在內得到主父的信任,在外驕橫殘暴。如果有一天假借國君之令,做出禍國殃民的事來,就會不可收拾。這幾天我憂心得睡不好覺,吃不好飯。您作為國之宗室重臣,有必要做好防備。從今往後,如果有召您入朝的詔令,您一定先不要去,我先替您去打探訊息,沒有危險時您再去不遲。
信期說,好,我知道了,就聽先生您的。
四年,惠文王大會朝臣,安陽君章也來上朝議事。
主父在殿角一側窺視群臣宗室上朝時的舉止態度,發現大兒子安陽君章小兒子惠文王面前恭恭敬北面稱臣,態度非常謙卑,看了之後,心裡很是不忍。
主父突發奇想,欲把趙國一分為二,讓章在代國稱王,他覺得這樣對大兒子才公平。
他這樣打算了,但猶豫未決,決定等合適時機,和小兒子還有文武群臣商量商量 。
但是他做夢也沒想到,他一直眷顧心疼的公子章已經迫不及待,對父親和弟弟搶先下手了。
主父與惠文王巡遊沙丘,公子章即與田不禮糾集黨徒發動叛亂,對外詐稱接到主父的密令,召諸公子、宗室入宮議事,肥義與公子成早就約好了,如果有入宮開會或議事的詔令,公子成先不要去,自己先入朝探聽虛實,結果肥義一入朝,即被當場誅殺。
信期聽說後,急忙點齊人馬與叛軍交戰。
王叔公子成與李兌在自己的封地聽說公子章作亂,也立即率領四方軍隊第一時間入朝平叛,由於準備充分,自己平素威望又高,所以很快殺死田不禮,盡滅其黨羽,迅速穩定了局面。
公子成平定叛亂後,按說應該向在外視察的主父和惠文王彙報情況,但他沒有這樣做,他不想失去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與李兌一商議,即自稱相國,號安平君,封李兌為司寇。
政變未遂的公子章在混亂中單身出逃,跑到了主父的沙丘行宮。
主父一看大兒子如此狼狽可憐,一下子又心軟了,竟忘記了這小子乾的罪不容誅的天大壞事,開啟宮門將其藏在宮中。
公子成與李兌聽說公子章被主父藏在了行宮,立即率兵包圍了王宮,不由分說,將公子章搜出,當場誅殺。
殺完公子章,公子成與李兌一商量,我們因為公子章的緣故包圍主父的行宮,逼死了章,退兵後主父恐怕不會饒過我們,我們這些人都會死無葬身之地。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主父一塊兒殺死算了。
於是,兩個人繼續率兵圍困王宮,對裡面的宮人說,想活的就趕快出宮逃命。
宮中的大小官員、宮娥太監一聽,誰也不想陪著主父趙武靈王等死,一聲吶喊,全部跑光了。
主父想跑跑不了,又沒人送飯,躲在宮中幾天後餓得不行,以至於挖老鼠洞找糧食、爬到樹上掏鳥窩充飢,堅持了三個月,終於餓死於沙丘行宮。
公子成確信主父真死了,這才打開宮門,隆重為主父發喪,組織全國軍民揭批公子章的罪行,緬懷主父生前的豐功偉績,號召全國軍民化悲痛為力量,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千萬不能給各國攻擊趙國的可乘之機。同時,向各國派出使者通報情況,大致意思是亂臣賊子公子章已被繩之以法,主父悲傷過度不幸暴病而亡,現在國內政局穩定,趙國願意繼續與各國保持良好的國際關係。
說起來,這次宮廷政變式的內亂,始作俑者全在主父一人。
主父不能說不偉大,不能說不英明,但在處理接班人事情上卻犯糊塗,屢出昏招,屢犯低階的戰略性錯誤。
開始他立了太子章,只是後來娶了孟姚,因為寵愛孟姚就輕率地廢掉章,另立幼子何為太子。這還不夠,繼而又把王位傳給何,自己交出大權甘願東討西殺以一個臣子的角色去輔佐幼主。
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但不合禮法,還使全國上下思想混亂,莫知所從。
後來看到公子章卑微地向弟弟俯首稱臣,他又覺得很對不起大兒子,遂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另立章為代王,讓兩個兒子分庭抗禮,共享共治國家。這種荒唐想法和做法,真是曠古少有。
就這樣,主父從一個偉大、英明的君主,突然英雄氣短變成了一個慈愛、天真,像一個娘們兒一樣的父親,但是事與願違,事情並不按照他的一廂情願的主觀願望發展,而是造成朝中文武無所適從,給公子成和田不禮作亂的理由和機會,最後間接害死了公子章,自己也被餓死在沙丘,成了一個國際笑話。
一部《二十四史》,有好多偉大的君主在治國上是一流的,但在治家上、在處理親情上、在處理接班人這件事上都容易犯糊塗,以至於貽笑後世。比如秦始皇,比如三國時的袁紹、劉表,比如隋朝的楊堅,都因為廢長立幼,自啟禍端,導致國家分崩離析。
和趙武靈王挺相似的還有康熙大帝。真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他與主父簡直是歷史的翻版,只是他的下場比主父稍稍好點,自身得以善終,但死後卻留下了一場又一場血雨腥風的宮廷鬥爭,兄不兄,弟不弟,互相殘殺,皇帝四哥的給八兄弟取名叫豬,給九兄弟取名叫狗,把自己的同胞兄弟十四阿哥軟禁一生,自己也落了個千載罵名滾滾來。
三國時劉備先前收過一個義子叫劉封,和公子章性格挺像,而且武藝高強。在劉備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功勳卓著。
對劉封的存在,關羽曾經提出過反對意見,認為劉備已經有阿斗這個孩子,不但沒有必要而且還會留下後患。因為關羽熟讀《春秋》,對國君一招失策導致後代血腥爭位的史事太普遍了。但也正因為關羽的好心勸諫,致使劉封對其懷恨在心,後來其敗走麥城,劉封就見死不救,以報當日之仇。
諸葛亮就明智得多,他也是對歷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所以在繼承人這件事,他不會多說一句話的。只是在關羽死後,劉封請罪,孔明才提醒劉備要藉機除掉劉封,以絕後患。
《三國志》則說是劉備“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親自決策誅殺了劉封。
劉備、諸葛亮、關羽應該是不約而同地都想到了歷史上趙武靈王留下的血的教訓,怎麼能犯這種同樣低階的錯誤呢?
所以,劉封死得一點都不冤,因為政治鬥爭需要他死,他不得不死。
-
9 # 閒來聊聊歷史
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王。在剛即位的時候,就能在肥義的幫助下,鎮定地退走五國之兵。趙武靈王從趙國的實際出發,透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最佳化配置。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消滅了長期為趙國心腹大患的中山國,消除了趙國分裂的外在威脅,使趙國從外型到精神真正統一起來。趙武靈王趕走了林胡,消化了樓煩,奪得它們的大片好牧場,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趙武靈王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
趙武靈王為趙國一代英主。透過實行胡服騎射,使趙國迅速強大起來,但在其晚年,因在王位繼承問題上犯下錯誤。而終致慘死。趙武靈王在實行胡服騎射成功之後,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傳位給王子何而自稱主父。當初武靈王的長子名叫章,被立為太子。不久武靈王得到一個名叫吳娃的美女,十分寵愛,成天呆在宮中和吳娃在一起,有好幾年不出宮門,幾年後吳娃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何。武靈王因寵愛吳娃便廢掉長子太子章而立何為太子並傳位給何,這就為混亂埋下了伏筆。
周赧王十六年(前295年)武靈王召見群臣,公子章也來朝見,武靈王讓惠文王坐在朝堂上接受朝拜,從旁邊偷偷觀察群臣和宗室所行禮節,看見公子章垂頭喪氣,北面為臣而朝見自己的弟弟,心中感到很可憐他,便想把趙國分為兩半,讓公子章為代王。但武靈王最後沒有拿定主意,就把此事先擱下了。
朝見完畢之後,武靈王和惠文王遊覽沙丘,居住在不同宮室,公子章就率領自己的黨徒和田不禮作亂,假傳武靈王之命召見惠文王。肥義先進去,被他們殺死。信期立即和惠文王一起跟公子章作戰。公子成和李兌聞訊後立即從國都趕來,就調發四邑的兵眾來沙丘鎮壓叛亂,公子章被打敗,逃到武靈王處,武靈王收容他,公子成和李兌因而包圍武靈王的宮室,殺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禮,公子章死後,公子成、李兌商議說:“因為公子章的緣故包圍了武靈王,如果解除包圍,我們這些人要就要滅族了”,於是就繼續包圍武靈王。命令宮中的人“後出來的人滅族”,宮裡人的人都出來了,武靈王想出來不允許又得不到食物,餓的只好掏幼雀充飢,三個多月以後,餓死在沙丘宮裡。
、
-
10 # 明月輕倚深秋
胡服騎射政策推行後,趙國開始逐漸變強,趙武靈王本人也是重用胡人,以至於大批在趙國的胡人得以重用,這使趙國更多人才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並且胡人與趙人共擁一君,也有效的削弱了社會矛盾。
而在軍事上,由於騎兵是胡人特有的文化與兵種。所以趙武靈王就大量的招募胡人來擴充軍隊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不僅如此趙武靈王還藉機控制了騎兵的指揮權,畢竟騎兵是他主持建立的。趙武靈王選拔將領不看背景只論才能,這使趙華人才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從而從騎兵中裁剪了大量貴族勢力,這樣騎兵基本上就是他一人說了算。也使騎兵能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胡服騎射政策推行後,又經過胡人在軍事上的重用,以及胡文化的推行,讓本就在趙國占主導地位的胡文化得到肯定,胡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地位得到大大的提高。這也使得趙人更容易接受胡文化,胡人的習俗,飲食,服飾,醫藥,音樂,歌舞和語言在趙國得到大面積的普及。這又使本就容易分裂的趙國變得團結起來,而民族團結就是國家強大的本錢,一個分崩離析的國家定然打不過一個團結的國家。
總而言之,胡服騎射政策的推行,使趙國從一個弱國變成一個霸主;也使趙國統一了文化,讓內部的民族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又使趙華人才得到很大的施展空間;還削弱了貴族在軍事上的勢力,但這卻觸動了貴族的利益。
回覆列表
趙武靈王的政治設想卻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當時多數人對趙武靈王持著趨於否定的態度,至少是不理解、看笑話、畏懼,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
趙武靈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本來是太子。後來,韓夫人去世,趙武靈王在得到美女吳娃後,就把吳娃立為自己新的夫人。吳娃生的兒子就是趙惠文王。吳娃在短暫的一生裡為趙武靈王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但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這讓趙武靈王對吳娃感到很愧疚。吳娃最愛趙王何,死前求趙武靈王立何為太子。於是,趙武靈王廢掉公子章,而立何為太子。趙王何雖然年幼,但卻聰明機巧,深有其母之智,趙武靈王也很愛他。
在當初立趙何為新王,自己退位的時候,趙武靈王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與自己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可以全心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
趙武靈王讓趙王何提前即位的另一個考慮是,自己經常親自帶兵打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遭到不測,到時候,趙國必定會大亂。先前幾代國君都是在政變中或者在反政變中即位的殘酷事例,讓趙武靈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權平穩的交給自己的接班人,而且還要送上一程。但是趙武靈王的這番設想卻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
只是雄心勃勃的趙武靈王不甘寂寞,在攻滅中山國後,又要做中原的霸主,想要奪回王位,重做趙王,結果政變失敗,困死沙丘宮。 趙武靈王被圍困那麼久,居然沒有一個忠於他的親信前來搭救,沒有任何大臣挺身而出,沒有任何援助勢力前來干預,這固然說明了公子成一黨的強大,也反映了當時多數人對趙武靈王持著趨於否定的態度,至少是不理解、看笑話、畏懼。而且這種人為數眾多,代表著朝堂上的一大批人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