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軟實力

    吃苦瓜不就是銷售不出去產品的懲罰結果嘛。吃苦瓜證明已經被定性了是個失敗者,對銷售員來說沒有比這個更苦的了。

    很多公司會用的一個獎懲機制,對優秀的員工讓其更優秀,給予更豐厚的獎勵。對於業績差的員工實施懲罰,吃苦瓜、徒步、俯臥撐、甚至去大街上爬等一系列懲罰。並且站到臺子上喊自己無能的口號,使其身體和心理都受到嚴厲懲罰。如果連續業績差將會被制度掃地出門。當然了,有一部分業績目標和懲罰方式都是由公司引導,員工自己定下來的。

    這樣的獎懲機制下,每個員工都會被激發出所謂“狼性”,真正的強者生存。因為不堪壓力的和能力差的都被淘汰出局了。結果就是公司內部強者如林,業績蒸蒸日上。

    為什麼在這樣的公司文化下吃苦瓜比銷售不出去產品更苦呢?因為吃苦瓜是恥辱的表現,但是產品銷售不出去你完全可以再想更多的辦法去銷售產品,你還沒有盡全力。所以為了不吃苦瓜,那麼想辦法做銷售。其實不用想的那麼難,這些公司大都給出了具體工作流程,按流程走勤快一些,只要達到了考核指標,基本上都會有業績的。比如讓你一天打100個電話,一個月3000個電話,不出業績才叫見鬼了。

    也不用被懲罰嚇到,同時獎勵也是非常可觀的,不然可沒人乾的。

  • 2 # 日更達人

    問題表述不清晰,按理解回答。

    這兩種苦不一樣,前者側重心理體驗,後者側者感官體驗。哪個更苦要看當事人對哪個接受程度高。

    如果銷售員是個責任心特強的人,又很在乎業績評估,應該感覺前者更苦。反之,銷售員不在乎業績評估,工作態度就是混日子,則覺得吃苦瓜苦。

  • 3 # 譚雪峰

    至於是業績差苦,還是吃苦瓜苦,這個要看個人的心態。知恥者銷售不出產品苦,不知恥者,吃苦瓜苦,毫無廉恥之心者,兩者都不苦。

    有知恥之心才能做好業績

    一個毫無廉恥之心者,是不會把業績放在心頭的,在他們的心裡業績好也行,不好也行,大不了就被開除。被開除了,重新找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懂得知廉恥者,業績不好的時候心裡會很難過,總會想盡辦法讓自己的業績名列前茅,有這樣心態的人才能督促自己去做好業績。

    比如我上個月辭職,其實從5號左右就沒有開始工作了,但是還有2萬多塊錢業績,在部門40個人裡面排名第二。

    2萬塊錢業績是不多的,那是因為整個團隊都做得不好。即使我從5號玩到月底,我心裡也是在時刻惦記著業績,所以我的業績做的還不錯。

    處罰的方式可以更健康些

    吃苦瓜這種處罰方式,感覺不是很健康,有點變態。像我們集團,單店業績沒有完成的,整個管理層在集團大會上做50個俯臥撐。

    這種處罰方式相對比較人性化,還能鍛鍊身體。之前我們也制定了跑步的處罰方案,按百分比跑步,業績每沒有完成20%跑兩公里。

    沒有業績跑10公里,業績完成40%跑6公里,以此類推,這也是比較健康的做法方式,整個團隊在一起跑步還能融洽關係。

    至於經濟上的處罰,也應該要有,之前我制定了一個係數處罰法,就是業績完成80%,提成就拿80%。

    比如制定10萬業績,凡業績低於40%即4萬的,就要處罰了。把40%看成整數為100%,完成了2.4萬,相當於完成60%,提成為8%,完整的可以拿1920元,因為只完成了60%,1920元只能拿60%為1152元。

    注意不是按總業績的百分比來處罰的,而是制定一個業績,當你的業績低於40%時開始處罰。

  • 4 # 嘛zhi

    當然是不出產品苦呀,不出產品你就沒有提成,現在的銷售很多都是考提成活的,基本工資一般都很低,靠著高額的提成作為收入,不出產品沒有收入,這麼大的生活壓力,你說苦不苦,吃個苦瓜算什麼,像我這中喜歡吃苦瓜的一幾斤苦瓜也不覺得苦!

  • 5 # 有數之人

    一"苦",是因產品銷售不出去,或者說是產品銷售額完成不了任務,與其他營銷人員相比,落後他人。

    另一"苦",是被懲罰、懲戒吃苦瓜,口味"苦"。

    第一種苦,是苦惱,煩惱,是心理反映,而且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除了。

    第二種苦,其實要從二個層面來考慮。一個層面:直面理解,苦瓜是一種食物,吃的時候,口的味覺很苦,讓人難受,但這個口味苦大約幾分鐘後就沒事了,而且可以透過再吃其他食物而減輕或消除苦味;另一層面:是引深理解,是一種隱性的"苦",這也是精神層面的苦,因為吃苦瓜是因"罰",一個罰字就意味著在別人眼裡,自己業績落後,能力不行,臉面無顏,這其實就是第一種苦。

    所以這樣一比較,第二種苦還多了一個味覺苦,其實口味苦算不了什麼,關鍵是"產品銷售不出",工作沒業績、收入也影響、被領導和同事看不起,等等而苦惱,這種苦是一種真苦。

    但因為有了第二種苦,讓你時刻不忘被罰的苦,相信你會激發鬥志,加倍工作努力,你會苦盡甘來。

  • 6 # 野百合也有春天yh

    當然是銷售不出產品更苦。

    吃苦瓜只是一種處罰方式,就象罰款,扣分,開除等等,在所有的處罰方式中,吃苦瓜也許是比較輕的。

    處罰可以忍受,但你能忍受自己無能嗎?苦瓜吃得下,但銷售不出產品、提升不了能力的被動局面你還吃得下嗎!

  • 7 # 荒山無泉

    先按題目釋一下文意。完不成產品的苦是苦在心裡,透過頭腦反映出來苦惱。苦瓜的苦在舌頭上,透過舌頭上的味蕾感覺到。心裡的苦時間長,舌頭上的苦時間短。兩種不同的感受。

    我不知道企業領導用這種類似與惡作劇的方法來處罰未完成產品銷售的人,其作用究竟有多大。但象題目一樣,至少可以讓你感覺到心裡的苦。而且停留的時間長。時間長就可以讓你慢慢地反思:為什麼別人能完成產品銷售指標,我卻不能。

    所以,不能只是停留在體會哪種苦更苦,而疏忽了領導在給苦瓜吃的表象後面那深刻的提醒。

    簡單地回答問題,當然是完不成產品銷售的苦更苦。因為它讓你苦定思苦。

  • 8 # 徐如林本尊

    吃苦瓜苦。因為別人看著你吃苦瓜,丟臉,心裡苦。銷售不出產品,扣工資,扣了別人知道嗎?不知道你被扣了多少啊。吃苦瓜,則所有人都知道你無能了。再多吃幾次苦瓜,可能連吃的機會都沒了。因為你已經被勸退了。

  • 9 # 員工激勵制度建設

    當然是產品銷售不出去苦了,銷售沒有成功叫苦哈哈。銷售成功叫美滋滋,吃苦瓜都是甜的。心情感受不同。

    產品銷售不出去苦的不光是心情不好心裡苦,同時生活品質也會下降生活也會苦,所以說盡量不要吃苦瓜如果銷售沒有完成在吃苦瓜那就是苦上加苦。

  • 10 # 小胖時代連鎖外賣運營

    後者被罰後反而能減輕負罪感,任何形式的苦都是苦,都不好受。之所以做銷售,還不是因為門檻低,但其實好的銷售一般都是有能力學歷高而且面面俱到,而且有些人的性格就是不適合做銷售,逼不出業績大家都苦啊。

  • 11 # 我是你家大人

    每次看見這樣的影片,新聞,內心雖然能理解懲罰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非常不贊同,

    這種懲罰方式越來越不會被年輕一代人接受。

    一:不符合懲罰的目的

    懲罰的目的是為了改正錯誤,促進銷售,但是吃苦瓜除了會讓人嘴裡發苦,是改變了提升了銷售人員的技能?還是提高了產品競爭力?還是增加了企業實力?沒有任何根本上的改變,如果是懲罰朗讀,背誦可以提高銷售人員的口才增加閱歷,如果是懲罰做運動,可以增加銷售人員的體力,吃苦瓜苦嗎?當然苦。我們是有苦的味蕾的,但是銷售不出東西更苦,因為這個是不能透過喝水吃糖解決的。

    二:不符合利益的需求

    銷售是為了業績,是為了賣出產品,是為了能夠賺錢讓自己好好生活,除了心無大志的,做銷售一般都是為了能賺更多的錢,不然做個拿死工資的工作算了,過慣了好生活誰願意去體會一塊錢掰成兩半的日子。激厲措施做好,當著大家的面給銷售冠軍發獎金好過天天宣揚誰誰誰月入十萬。誰誰誰買車買房。但凡是想賺錢的自己會更主動,吃苦瓜苦不苦?苦,但是沒車沒房沒生活更苦,銷售註定是一個拼的行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藏友掌掌眼,什麼年代的?收藏價值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