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鹿的叔叔

    應該反過來問為什麼宋襄公這麼窩囊還在歷史上 被稱為一代霸主 同樣的疑問還有項羽為什麼失敗了 卻依然被許多人奉為英雄

    歷史上不缺少 聰明過人 多謀善斷的戰略家 但卻缺少 不耍陰謀詭計 光明磊落的君子 宋襄公的表現剛好符合了光明磊落的君子形象 在日常生活和國家治理中 始終堅持 君子的風範 即使在戰爭中 宋襄公也不趁楚軍隊形混亂偷襲 認為這是不仁義的 而要等 對方列好陣勢再決鬥 這樣才公平

    從是非成敗的角度 看宋襄公愚不可及 就如同社會現實 君子始終只能敗於小人之手 因為君子 不會算計 不會勾心鬥角 他們即使 知道自己可能要敗也要堅守 自己的原則 宋襄公的君子理念 讓他一敗塗地 也因此讓部分崇尚君子 風範 的史學家們給了他一個一代霸主的虛名

    這不得不說是宋襄公的悲哀 也是任何一個君子的悲哀

  • 2 # 淡晚6

    宋襄公是名不符實的霸主,並沒有取得爭霸戰爭的勝利。在泓水之戰時,遇到楚軍渡河,剛渡河時不擊,渡河途中不擊,渡河完成沒多久不擊。以仁義所事,貽誤戰機,兵敗。也導致宋國短暫霸權。

  • 3 # 唐風宋月

    老人家說了,宋襄公是蠢豬式的仁義。

    宋人是殷商之後,骨子裡流著貴族血液,宋襄公嚴守貴族之間的戰鬥法則。比如不擒二毛,逃兵跑出五十步不能再追,單挑不能放冷箭等等。

    宋楚大戰,楚人跟宋人請求,等我們過了河擺好陣勢再打。這個請求並不過分,根據戰鬥法則,這叫不擊半渡。宋襄公答應了,放楚人過河。

    宋襄公並非傻瓜,他的軍隊戰鬥力是很強的,尤其是騎兵。但是楚人發明了一種很厲害的殺傷性武器,就是弩箭。楚人擺開陣勢,宋人衝鋒時,楚人的弩箭如雨落下,宋人紛紛中箭,宋襄公也被射中大腿,最終成了笑話。

    宋襄公可以說是最後一個遵守貴族戰鬥法則的霸主,之後的戰爭進入平民時代,平民時代的戰爭法叫做司馬法,此法以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搶奪敵人地盤為目標,而不是之前的以稱霸為主。

    後世之所以笑話宋襄公,是因為貴族精神在後世已經永遠失去了,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都是以利相交,人們已經理解不了那個時代了。

  • 4 # 樂優夢然

    宋襄公是殷商後裔,骨子裡流淌著貴族的血液,他對人講仁義,做事光明磊落,這些對於他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品質。無奈,他身處弱肉強食的春秋時代,國小力薄還妄圖稱王稱霸,是為不智;兩軍對陣,貽誤戰機,還對敵人仁慈,是為不仁。戰敗中箭受傷,還不忘標榜仁義,“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可謂愚之極也!

  • 5 # 陳廣逵

    宋襄公根本算不上一代霸主。他曾被楚抓去過,豈有霸主充當階下囚的。從體量上看,宋國不是大國,只是宋襄公裝大充好漢。

    宋國是商朝的餘孽,當時是個中等國家。宋襄公是宋桓公嫡子,叫茲父;他有一個異母哥哥子魚,也叫目夷,是宋桓公的庶子,後來做了他的大司馬。

    宋襄公於魯僖公九年即位。魯僖公十八年,當時的霸主齊桓公死了。齊國是個大國,宋襄公趁齊國亂,“敗齊師於甗(yǎn),立孝公而還”(因這個孝公是宋國的女婿)。

    就是這個宋襄公,以為自己能讓扶持的人做齊國國君很了不起,於是在魯僖公十五年冬和魯僖公十九年,兩次派兵伐曹國。其中魯僖公十九年宋襄公把滕國的君主嬰齊抓了起來,讓邾文公在次睢之社殺了鄫國的君主祭社——這是很血腥的“人牲”祭祀,在當時也是被君子認為不道、不仁的行為。

    在諸侯無伯的情況下,魯僖公二十年,宋襄公就想以不大的宋國“欲合諸侯”,大有充當盟主的態勢。魯僖公二十一年春,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僖公,楚曾“執宋公以伐宋”。魯僖公二十二年“夏,宋公伐鄭”。這些過程中,宋襄公都不聽子魚的勸阻,自討其禍,用俗語來說宋襄公太能抖擻了。

    最典型的一件事宋楚泓之戰“宋襄公之仁”淪為百世笑柄。《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記載: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音zhèn,同“陣”)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jiù)公。公曰:“君子不重傷(zhòng shāng,重創),不禽(同“擒”)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qíng)敵之人隘(ài)而不列,天讚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húgǒu,年老之兵),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chán,不整齊)可也。”

    用現代語言通釋:

    楚軍進攻宋國來救鄭國。宋襄公要與楚軍對戰,司馬魚極力勸諫說:“上天拋棄殷商很久了,您要中興它,是不可赦免的罪過。”宋襄公不聽。冬天十一月己巳這一天是初一,宋襄公同楚軍在泓作戰。宋人已經擺好陣式,楚軍還沒渡完河,司馬魚說:“敵軍人多我們人少,在他們正渡河時請下命令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都渡過了河但還沒排開陣式,司馬魚又向宋襄公請求進攻楚軍。宋襄公說:“還不是時候。”等到楚軍排好陣式後宋軍才進攻他們,宋軍被打敗了,宋襄公被打傷了大腿,敗軍逃跑回城時守城門的官員都被楚軍消滅了。 宋國人都責備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重創敵人,不活捉有白頭髮的人。古時候指揮作戰,不憑藉險隘。我雖然是商朝滅亡時遺留的後代,作戰也要講究不擊鼓命令士兵向還沒排開陣式的敵人進攻。”子魚說:“您不懂得作戰。強敵被阻擋在險隘前沒排開陣式,是上天幫助我們。攔截進攻他們,不正是好機會嗎?即使這樣還怕不能打敗他們呢。況且今天的強敵是來侵犯我們的,即使是頭髮都白了的敵軍,能抓獲的就抓獲,對花白頭髮的人還憐憫什麼?訓練士兵作戰明白什麼是恥辱,追求的是消滅敵人。還沒有把敵軍打敗,為什麼不重創他們?如果不忍重創敵人,還不如不傷害他們;可憐花白頭髮的敵人,還不如歸順他們。三軍作戰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鳴金擊鼓是為了振奮士氣。利用所有條件,險隘是可以的;用強烈的聲音壯威,一個勁兒地擊鼓是可以的。”

    宋襄公受傷後,轉過年就死了:“夏五月,宋襄公卒,傷於泓故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宋襄公在位僅十四年。 誠如子魚所言,宋襄公不知曉“道”,“未知戰”。按宋襄公的軍事理論,君子打仗,不應該重創敵軍,不應該活捉頭髮花白的人,不能把敵軍阻擋在險隘前,不能向還沒有排好陣勢的敵人發起攻擊,這是典型的被後世譏笑的“宋襄之仁”。說的難聽一點就是宋襄公裝大了,顯擺貴族之風沒顯擺好丟了性命,給世人留下笑柄。

  • 6 # 歷史小官

    宋襄公在春秋亂世過分的強調仁義,在軍事上也強調仁義而不聽大臣子魚的忠言,以至於在和楚軍決戰時戰敗,致使國家衰敗。不得不說宋襄公在治國上很迂腐,只懂得表面上的仁義,缺乏治國的真才實幹。

    宋襄公在齊國衰落後也想稱霸,但實際能力不行,也由於能力不行又有稱霸的野心,就被人看作了笑談。宋襄公只能說是志大才疏,沒完成霸業反而使宋國更加弱小。

  • 7 # 也無風雨也無晴9014

    宋襄公是霸主嗎?不過是個內王外聖的蠢貨。如果強要說是霸主,那也是自己人民的霸主,一個只知道在外秀仁義的人,就是自己國民的罪人。

  • 8 # 開拓的世界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最後落下笑柄,是在與楚國的一次戰爭中,接受了楚方的請求,讓楚軍全部過河,擺好陣勢然後再戰而導致失敗才落下了笑柄的。後世人稱之為笑柄是因為吸取了宋襄公失敗的教訓,懂得了在軍事上不要過於仁義,戰機瞬間即逝的道理。兵不厭詐,只求勝利,畢竟是成者英雄敗者寇嘛!

    不管怎麼說,宋襄公還是一個守信諾講仁義的君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應聘的時候要以什麼理由讓經理給你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