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影像

    弗朗西斯·培根的評價:“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他是著名英國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法學家、演說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第一個意識到科學及其方法論的歷史意義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試圖透過分析和確定科學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應用方式,給予新科學運動以發展的動力和方向。

    培根是一位哲學家。他一開始就探索實驗方法的各種可能性,他說他要做科學上的哥倫布。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學術的進展》,這是解釋他的見解的最早的一部通俗讀物。

    弗蘭西斯·培根

    馬克思曾評價培根說:

    “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的方法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條件。”

    在應用科學方面,培根感興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術和工業生產過程,因而他被稱作“工業科學的哲學家”。

    人物生平:

    1561年1月22日,弗蘭西斯·培根出生於倫敦一個高階官員家庭。他的父親尼古拉·培根爵士擔任過伊麗莎白女王的大法官。培根是父親第二位妻子的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一個博學多才的貴族婦女,其母的妹夫是伊麗莎白女王的重臣伯利勳爵。有了這種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再加上才華出眾,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宮廷的機會。早在孩提時代,他就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我的小掌璽大臣”。

    雄心勃勃的培根,很希望得到謀取功名利祿的終南捷徑。他十二歲入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攻讀神學、形而上學,同時學習邏輯、數學、天文學,希臘文和拉丁文。他對當時大學的教育體制和主宰學術研究的亞里士多德哲學體系十分反感,1576年從劍橋大學畢業,他與英國駐法國大使一道,前往巴黎,他在那兒擔任英國駐法使館的外交事務秘書,並在巴黎學習統計學和外交。1579年因父病逝辭職回英國。1593年,他當選為下議院議員。1617年,詹姆斯一世赴蘇格蘭期間,出任掌璽大臣(或謂臨時攝政),1618年,他擔任詹姆斯一世手下的大法官,並被授予維魯拉姆男爵的稱號,1621年晉爵為聖阿爾本子爵。

    晚年因國王受賄案而被判有罪,國會指控培根身為法官,還接受了國王詹姆斯一世的賄賂,當時國會正在攻擊國王在專利權發放的問題上圖利私人,培根因身為大法官而出審此案,但由於他與國王的同一陣線,也遭到國會的指控與攻擊,培根為了保護國王,只好全部認罪,培根被裁罰四萬英鎊的鉅款,罷免一切官位,從此一生不得擔任公職,並禁錮於倫敦塔,等候發落。

    得到了國王的赦免後,他唯有閉門著書,生活頗為淒涼,卻在學術上卓有成就,於一個寒冷的風雪中做用“白雪儲存食物”(當時購買了一隻雞)實驗,而感染風寒,肺炎一病不起,終於喪命,卒於1626年4月9日。培根死後,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

    聖阿爾本子爵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 2 # 御前帶刀侍衛

    馬克思、恩格斯稱培根是“英國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創始人”;是“整個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這是對培根哲學特點的科學概括。

    在評價培根的方法論時,馬克思曾說:

    “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的方法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條件。”

    培根死後,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聖阿爾本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 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霍勒:“培根的書比任何其他的書更能讓人修身養性,他是上帝派來的天才人物之一,他教會我們如何獲得成功,如何造就偉大。他讓人們相信一點,天才不是拜上天所賜,而是靠著勤奮得來的,勞動能夠創造一切奇蹟。”

    黑格爾:培根真正關心的是現實,而不是理論。

    丹皮爾:除波義耳外,培根對於實際從事實驗科學的人似乎沒有影響,或很少有什麼影響。可是他在提高學術界對於當代科學問題的考慮方面,卻不無功勞……在培根眼中確實可靠的事實是當時迫切的需要。這是很正確的……他的理論和科學方法在哲學方面也是野心過大了,在實踐方面,也是根據太不足了。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學直接的或感性的締造者”。

  • 3 # 勒泰158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裡,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一系列原則;制定了系統的歸納邏輯,強調實驗對認識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稱培根是“英國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創始人”;是“整個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主要著作有:《新工具》、 《學術的進步》 、 《新大西島》 、《亨利七世本紀》等。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廣泛的影響,哲學家由此把它看成是從古代唯物論向近代唯物論轉變的先驅。

  • 4 # 史海釣客

    培根在中國只以哲學家的面貌出現。實際上他是一個政治家。他1561年出生,父親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掌璽大臣。培根母親的妹夫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財政大臣,伯利勳爵,所以他從小就有機會初入宮廷,12歲時進入劍橋大學,兩年以後,他隨同英國駐法大使到巴黎去學習外交,16歲那年,他的父親病故。因為他不是長子,所以只繼承了一部分遺產。他只好去投靠伯利勳爵。後來又去學習法律,1582年起開始當律師,他23歲時當上了議員,與埃塞克斯伯爵交上了朋友。塞克斯伯爵向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推薦他擔任官職。但女王沒有采納,於是伯爵將自己在特維克納姆地區價值2000英鎊的田產贈予了弗朗西斯培根。後來艾斯克斯伯爵被愛爾蘭人打敗在私自與愛蘭人一盒後返回倫敦,被女王下令拘留在它獲得釋放後,培根並沒有斷絕與他的交往 。後來艾斯克斯伯爵策劃推翻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又一次被逮捕,這時候根已經成為女王的法律顧問之一,他起草了一份報告,認定他的朋友犯了叛國罪,最後,這位伯爵被處死。這種做法頗遭別人的非議。但是憑藉他的這一做法,他非但沒有受到株連,反而得到了女王的提拔。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與公元1603年駕崩之後,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承王位。培根時來運轉(英格蘭與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他同時有兩頂王冠。他也寫過一本關於巫師的書)

    自1613年開始,弗蘭西斯培根鴻運當頭。他被任命為首席檢察官。1617年成為掌璽大臣,1618年成為大法官,並且受封為為魯蘭男爵。在1620年到1621年期間的某一天,他又進封為聖阿爾班子爵 ,可以說是青雲直上,但是他卻因捲入一起受賄案而遭到議會彈劾,由於他無法完全否認,所以遭受到如下的判決:免去一切官職交納四萬英鎊的罰款,但最後他卻被寬大處理,免除罰金,僅僅被監禁了四天,最終罷官去職。(弗朗西斯培根)

    (艾塞克斯伯爵)在這之後,他開始把重心轉移到學術研究上來。他想給二蘭帶來和平與穩定,簡化英國的法律改革,教會研究自然,也想建立一種新的哲學體系,一直在注塑利索,推出它的各種主張,由於他閱歷豐富,眼界開闊,思想敏銳,因而它寫出的東西具有很強的力量。現在被人們所所追捧的培根隨筆,最初在1597年出版,最終於1612年和1625年出版了兩個增進版,共收入58篇。

    最終,這位人生波瀾壯闊,宦海沉浮的政治家和哲學家,在1626年離開人世。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論語.憲問》而培根似乎符合這一定理.。她宣揚節儉,但他的生活極為闊綽,他做大法官時,家中僕人數以百計。在與它所宣揚的節儉的美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主張為官者應當廉潔,但他自己卻捲入了受賄案中。 至於我個人怎麼評價培根?我對他的評價是:我讀完他的書之後,我沒有看到一個純粹的哲學家。我看到的是一個精於律法的官員。也就是說,它即是哲學家,也是政治家,就我個人看來,他在政治上的比重要比在哲學上的比重多一些。總而言之,它更像一個從事哲學研究的政治家,而不是從事政治的哲學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