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者—強哥

    謝謝邀請!我理解的紀實,從廣義的來說:紀實攝影就是用相機紀錄真實客觀的東西(包括民俗活動、場景變遷、生活狀態等等)。而狹義的紀實是攝影師選擇某個真實的題材,用圖片+文字的形式,紀錄成因、發展變化和讓人產生共鳴,從而向觀者表達思想,引發大眾關注、思考。

  • 2 # 丁山軒

    紀實攝影就是記錄歷史,記錄人和社會的時代風貌。所以紀實攝影必須拍攝與人和社會有關的內容,如果能夠反應社會熱點更好。

    (國家地理雜誌著名攝影師麥克·山下《斤斤計較》)

    紀實攝影必須真實自然,反應人和社會的真實狀態,不能擺拍,不能受拍攝者拍攝行為干擾影響。(這點有點難)

    (奧林巴斯攝影大賽特等獎《幸福》)

    紀實攝影必須主題突出,表情生動,才能觸動人心,才是紀實攝影好作品。(這點最難)

    (中央新聞專職攝影師齊觀山《偉人與少年》)

    所以,紀實攝影是最不好拍的攝影,喜歡的人不多,因為與拍風景和花花草草比起來具有很大挑戰性,但也是最有意義的攝影,歷史上幾乎所有偉大的攝影作品都是紀實攝影作品。

    二戰勝利日一位水兵在時代廣場的歡慶活動中親吻了身旁的一位女護士,這一瞬間被《生活》 雜誌的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抓拍下來,成為傳世的經典歷史畫面。

    二戰老照片,一個小男孩朝父親跑去想要抓住父親的手,他的父親即將跟隨隊伍遠征。也許父子離別這一刻,就是最後一面,也是這個家庭最後一張合影。

  • 3 # 白雪sy

    我理解的紀實攝影就是對生活真實的記錄,並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需要攝影師創新加冷靜的思考,以什麼樣的視角去觀察和感悟生活。

    聊聊我心中的紀實攝影:

    著名的攝影名家石廣智老師說過:“最好的相機是你的腦子,最好的鏡頭是你的眼睛,最美的風景在你心中”。讓我明白攝影一定要帶著自己的思想去創作。

    紀實攝影就是記錄生活的瞬間。它的精髓在於:

    1. 恰好的時間、地點,捕捉到的瞬間,還有很多技術比如構圖、對焦和曝光等,因此說紀實攝影並不是很簡單的拍攝,是攝影人一生努力的方向。

    這是我課餘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玩,捕捉到的精彩瞬間。

    2. 紀實攝影是等出來的瞬間。法國攝影大師佈列松的《決定性瞬間》理論就很好的闡述了這個觀點,這也是紀實攝影的精髓。在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裡,都有一個決定性的瞬間,攝影是唯一能把這瞬間準確記錄下來的一種手段。

    生活中我拍的學生,多是微笑開心的和若有所思的畫面,展現孩子們快樂的學習生活,都是表現美好的人和事情,弘揚真善美的精神。

    看孩子們領到新書多開心啊……這個瞬間讓我感動。

    3. 紀實攝影的意義。把真實的記錄儲存下來,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和歷史意義。下面是我拍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美好的瞬間。

    2019年新中國70華誕,我們學校舉辦了迎祖國70華誕文藝展演。

    絢麗的舞臺上,孩子們用手語節目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臺下還有默默守護她們的老師。

    臺下還有一群視力障礙的學生們,她們雖然看不到這些,但在她們心裡五星紅旗永遠迎風飄揚,孩子們的笑容就是對祖國最好的祝福,祖國關愛她們成長,她們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向祖國獻上一份別樣的生日禮物:我愛你祖國。

    這些影像記錄,具有彌足珍貴的紀念意義,一個個感人的瞬間被記錄下來,成為了永久的回憶。

    總之,紀實攝影的目的就是在於記錄、傳遞和儲存資訊,它更能客觀的反映真實的生活,重要的是它能豐富人的心靈,它需要你不斷的學習,學習閱讀能力,不斷的提高事情觀察的能力,還要有足夠的耐心,還需要有更多的人文關懷,攝影學無止境……

  • 4 # 腦攝狼圖事界

    紀實,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直接看出,紀實的意思就是記錄真實情況。而記錄的方式很多,可以用文字記錄,可以用語言記錄,可以用聲音記錄,可以用攝影記錄,也可以用繪畫的方式記錄。

    紀實攝影,就是用攝影的表達方式,運用生活中的真實素材,記錄現實生活,如實的反映拍攝者所看到的,具有記錄和儲存的歷史價值。紀實拍攝,也是我比較喜歡拍攝的題材,尤其是人文紀實。估計是小的時候,生活在農村的緣故,非常喜歡拍攝與農村相關的素材。看到那些素材,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拍攝農村生活題材的紀實片,透過農村人物的生活方式、農用工具,以及其它的一些真實的代表性較強的素材,記錄著農民的生活狀態。現在生活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在不久的將來,農村的生活片段將會逐漸消失。

    當然,城市的生活也是可以記錄的,生活忙碌的城市人,生活節奏特別快。每天奔波於工作單位與家之間,同樣有很多生活片段可以記錄。

    紀實攝影的素材很多,主要是看我們想表達什麼樣的主題。如果在紀實攝影作品中,沒有明確的主題,和具有感染力的視覺元素,是難以打動我們的觀者,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觀者的感動,而引起共鳴。

    在記錄的時候,大多數情況是抓拍,一般情況下,習慣用變焦鏡頭拍攝,以免被發現,不能真實的拍攝人物的活動狀態,這樣效果就不太理想。當然,現在還有一個拍攝工具,就是手機,經常在假裝看手機的時候,就可以拍到很好的紀實照片。

    紀實攝影的作品,不能有太多的後期處理痕跡,為了傳達其內容的真實性,在後期處理上,一般情況就是對色彩的飽和度、明暗等進行微調即可。還有就是為了畫面的表達需要,對照片進行適當的裁剪。

    總之,紀實攝影,客觀性比較強,與其它藝術性較強的題材相比,內容大於形式,主要強調內容,以內容去感染觀者,以內涵去引起觀者的共鳴。

  • 5 # 浮生掠影ln

    “同樣的死亡等待著所有的人。沒有人今天能肯定他是否還能活得過明天。”當年,我被這本書的封面深深震撼到,這種震撼直擊靈魂。這本書是德國的攝影師瓦爾特,在一家臨終關懷醫院,用鏡頭記錄下的20位瀕臨死亡時的狀態。書中,每個人有兩張照片,一張為生,一張為死。

    當死神漸漸走近,生命開始消逝,徘徊在死亡線上的人們,生與死的對比,留下曾經與現在的肖像。

  • 6 # 櫻桃番茄GO

    紀實攝影是在攝影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以紀實風格為特徵的一種攝影流派。紀實攝影恪守攝影紀實性的原則,以追求真實為使命,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實踐中的反映。紀實攝影的內容十分廣泛,但凡見證了歷史事件、民俗風情、名勝古蹟、世態百相的攝影,其中包含了歷史文化的深厚內涵,具備了紀實的特質,都可以歸入紀實攝影範疇。

    紀實攝影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程序中,逐步成為記錄時代瞬間和促進社會改革的有力工具,成為關懷人類的重要方式。也正是紀實攝影作用於社會所產生的綜合價值,使得紀實攝影成為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最為重要的一類攝影。

    紀實攝影歷史中第一個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尤金·阿特蓋特。從1898年開始他使用一臺木製的老相機在30年的時間內拍攝了8000餘幅巴黎內外的照片,其中既有社會真實生活也有自然風貌,因此阿特蓋特被公認為是紀實攝影的開山祖師。

    美國的劉易斯·海因是紀實攝影中第二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倡導了紀實攝影人道主義精神,證明了攝影確有揭示事實真相、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功能。

    20世紀30年代中期,紀實攝影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1937年美國農業安全域性派出了許多攝影家深入各地農村,他們拍攝的照片被送到華盛頓的官員案頭,成為政府制定農業政策的感性材料。沃克·伊文斯、多蘿西婭·蘭格等13位著名攝影家開展了一系列的攝影活動,其中不少攝影家在實施的攝影計劃中形成了自己關注大眾疾苦的風格。

    這一時期,《生活》等圖文並茂的畫報的繁榮為紀實攝影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們將具有社會意義的攝影作品推出並形成更廣泛的影響。紀實攝影也從單幅發展成為由多幅照片組成的“圖片故事”,對事物進行更詳細、深入的報道,出現了尤金·史密斯、瑪格麗特·伯克·懷特、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等一大批優秀的紀實攝影家。

    法華人亨利·卡蒂埃-佈列松是40年代紀實攝影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提出了“決定性瞬間”的理論,即攝影創作應該“借最好的一剎那使事件產生全新的意義與境界”。這一理論作為紀實攝影的理論基礎,一直影響到現在,其中代表人物還有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和史蒂夫·麥凱瑞。

    在人文攝影中,有很多人去各地拍攝,拍攝貧困地區和偏遠地區如西藏、新疆等,拍一些少數民族的圖片,然後就走了,缺少的就是人文關懷,其實最大的誤區就在這裡。

    這張照片拍攝於西藏,據拍攝者說,當地這樣的孩子很多,他們一人牽著一頭羊,忽悠遊客和羊合影,照一張要十元錢,這個小孩兒卻說,如果你給我照相,給我三元就行,這樣的事情,在西藏可能是經常發生的。我們拍了就走,對他付出的是三元錢,但是人文關懷卻缺失了。

    這是在新疆拍攝的一張圖片,這樣的照片在新疆可能經常能拍到,有時候能拍到在發達地區拍不到的影像,可拍完就走,這樣就給人家留下了什麼呢?不是關懷,而是失望。

    這張照片有人文紀實效果,可是拍完了也不瞭解情況,也不進行過多的採訪或其它形式的關懷,這張照片就感覺沒有什麼意義了。

    在城市中游走,我們拍什麼?

    1、專題攝影

    專題攝影,是紀實攝影中最具深度和高度的一種,通常專題攝影是針對一個社會問題、一種社會現象、一類社會族族,或任何一種具備典型意義的社會存在形式,以攝影為表現手段,觀察、揭示或批判拍攝物件的某種內在特質。

    專題一般至少要由二十張以上的照片組成,拍攝時間由數天到數年不等,最終留存一個對該類事物具備標本意義和史料價值的影像文字。

    這幅作品名為《上學去》,這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牡丹江市太平路,家長送孩子去附近小學上學,有牽著手送孩子,有騎車送孩子的,還有騎小摩托送孩子的。當時牡丹江的太平路是很繁華的,背景的日雜商店,現在已經變成牡丹江最大的一家百貨商店。

    一個老人騎著一輛腳踏車,後面掛著三輛腳踏車。這是一種什麼現象呢?年輕人不太明白,但是稍稍有些歲數的人都知道,這是2000年左右,有一種收腳踏車的群體,他們收一輛腳踏車,可以倒賣出去賺幾元錢。

    在牡丹江市各個小區,經常能遇到這樣的情況,可是能拍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張照片是拍攝者騎腳踏車在街上遛,看到前面一個老人掛著這幾臺腳踏車,然後就在後面一直跟著,跟到一定的時候,用膠片相機進行對焦,然後拍下這張照片,現在留存下來,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爸爸的揹簍》,父親用揹簍揹著孩子,交通工具依然是腳踏車。在北方城市這種小揹簍,實際上是很難見到的,出於好奇拍攝者看到一位父親用這樣的揹簍帶孩子,就騎腳踏車一直跟蹤,用傻瓜相機拍下了這張圖片。

    2003年左右,有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這種車,北方叫做“倒騎驢”,實際上就是三輪車倒騎,很多家庭由於這種形式出行比較方便就騎這樣的車。現在這樣的車已經很難遇到,實際上這種出行還是很溫馨的。

    《童車的回憶》,媽媽推著兩個孩子上街,大熱的天兒,不僅媽媽累了,兩個孩子也在小車裡邊睡著了,這樣的影像,實際上在街頭是經常發生的,可是如果把它記錄下來,就需要當時有那種記錄下來的衝動。這樣的圖片當時看了並沒有什麼,可是過了十年二十年以後,覺得還是很珍貴的。

    這樣的黃包車,在南方很多見,在北方也曾經流行一時,很多人都坐過,現在很多地方已經都不多見了,如果把它拍下來,也是一種回憶。

    同樣的黃包車,在北京是這樣的場景,黃包車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旅遊工具。

    《碰碰車也上街了》,有時候年輕人會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這兩位年輕人把碰碰車開上了街。如果是現在,這樣的情況可能要被罰款了吧。

    孩子喜歡車,家長怎麼辦呢?這張照片是在一次車展上拍下的鏡頭。當汽車走入家庭,有一臺自己的車該多好啊,這個孩子心裡想的也是家長想要辦到的。這張照片上,孩子腿受傷或有殘疾,但是他喜歡車,家長就會滿足他的願望。這樣的汽車夢,我們見到了就把它拍下來,也是一個歷史的見證。

    這張照片令人觸目驚心。冬天,一臺大車由於路滑沒有停住,直接撞到了房子上,剛好房子裡沒有人。當汽車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工具時,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安全是開車族必須要注意的,也是所有人應該注意的一件事情。

    2、專題攝影的取材

    專題攝影的取材並沒有嚴格的限制,一般而言,只要是關注現實的內容均可以專題形式表現。但取材同時意味著對拍攝物件的研究和了解,意味著充分而詳實的案頭工作。因為專題攝影講求深度,所以攝影師不是一個被拍攝物件牽著鼻子走的人,而是能夠獨立、冷靜、平靜地去拍攝的人。有可能的話,可以隨著拍攝程序,列出一個拍攝提綱,這個提綱越細越好。所謂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美國著名攝影師亞瑟·羅斯戴爾所說:“當你選擇一個城市作為報道物件,你完蛋了;當你選擇一個社群作為報道物件,你很困難;當你選擇一個街道作為報道物件,你可以辦到;當你選擇一個家庭作為報道物件,你容易多了;當你選擇一個人作為報道物件,你成功了。”你當然可以選擇一個城市,也可以從一個人開始,從一個細節開始。

    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組圖片:

    1996年1月30日,黑龍江省海林市農民王華軍的愛人孫豔梅生下了“龍風四胞胎”,從那時起,拍攝者就跟蹤拍攝了整整18年,從出生到上大學,每年都要去看四個孩子,他們上學前班、上小學、上中學、考大學,每個階段的影像都留在了他的鏡頭中。18年的跟蹤拍攝,留下了四個孩子的生活片段,也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這是四胞胎上小學前。

    這是四胞胎上學前班了。

    龍鳳四胞胎的出生,在當地也是一個新聞,如何記錄四胞胎的生活,當時有很多人在想,但是卻沒有人做。18年來,拍攝記錄下四胞胎有很多感人的瞬間。四胞胎是牡丹江婦產醫院出生的,醫院每年都去看望他們,給孩子送去學習文具、衣物等,孩子們真是非常高興。

    每年給孩子做一次體檢,你看這幾個孩子樂的都合不攏嘴了。

    放學了幾個孩子跑回家,他們的這種快樂,我們看了都很欣慰。

    四胞胎上小學了,上小學是這幾個孩子生活的一個起步。在每一個生活的節點,拍攝者都會去看看這幾個孩子。

    每年過年前都有一些好心人為幾個孩子送去衣服,生活用品。

    趴在土炕上寫作業。對於有些地區的孩子來說這是很新鮮的,但是對於東北農村的這幾個孩子,這種生活就是他們的常態。這是在拍攝的孩子整個學習過程中,覺得還是比較滿意的,幾個孩子表情各異,表現了孩子當時的心理和狀態。

    生活在一個小山村裡的一家人。

    2003年11月在新民小學上小學的四個孩子。

    上初中,他們的學習狀態。

    2014年4月高考前,牡丹江市婦產醫院又去看望這幾個孩子,給他們帶去要高考的服裝等,這幾個孩子高考前的狀態也是比較不錯的。

    2014年6月高中畢業前與同學們一起合影,馬上他們就要參加高考了。

    這四個孩子會走出大學校門、會走上工作崗位、會結婚、會生子,生活在變化,生活的場景的變化,我們記錄生活是一直不變的,專題攝影就是要一直記錄下去,而且把他們的喜怒哀樂,把他們的精神,把他們的生活記錄下來,而且一定要做到有人文關懷。

    3、專題攝影的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包括鏡頭的變化、角度的變化等,沒有誰規定專題攝影只能使用哪一種風格或者哪類的影像語言,但需要明確的是,你選擇的語言是你自己用起來最舒服,以及最適合你要表現的主題,也是可以由表及裡觸及事物核心的那種語言,同時注意語言應當時刻保持活力。

    人文攝影靠的是積累,拍攝並不存在什麼武功秘籍,不妨儘量地勤奮多拍,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同時與被拍攝者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一方面是出於尊重,另一方面是讓你可以控制局面的時候,拍到想要的東西,大多數拍攝過程都會有曲折,你有時候要伴隨苦悶,有時候可能上帝之手將不幸降臨於你,是給你另一個證明它存在的機會。毅力和耐心是必要的,說起來容易做到卻很難,但是真正的攝影,必須伴隨著精神上的折磨和提升,首先要接受這一點而後慢慢的來,任何一個偉大的作品都不是眾星拱月下的一路喝彩而完成的。

    下面再來看一組圖片:

    這是七十年代末期,在牡丹江市文化廣場拍攝的一張照片,起名叫《街頭快照》。當時這種形式還是比較流行,每一個廣場都會有一些照相的攤點,拍紀念照或證件照。

    這張照片的趣味點在哪裡呢?一個時髦的女郎在拍照,後面一位老人扯著一塊布,大家仔細看這位老人的裝扮,而且嘴上還叼著一個小菸頭,把這種感覺拍攝下來,經過幾年或者是幾十年以後,覺得還是比較有意思。

    這張照片是八十年代初的街頭招工,趣味點就在那位摩登女郎身上。一張圖片有趣味點,才有留存的價值或者才能覺得好看,這張片子上有很多年輕的女人去應聘工作,這位穿著比較時髦的女郎也去應聘工作,趣味點就在於,在所有的婦女中她是很突出的。

    這張照片是情人節時候在街頭拍攝的,一個小姑娘拿著一束花兒向一對情侶兜售。這樣的場景在最近幾年經常在街頭看到,可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這樣的片子還是很少見。

    人文攝影記錄的是當時的一個瞬間,經過一些年的變遷,大家再看這個片子,照片中的一對情侶和小姑娘,他們的穿戴就證明了不是近期拍攝的,這種服裝的變化也是應該記錄下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元素。

    在九十年代左右,城市出現了一種街頭電話亭,有人值守並收費,大家看這張照片裡的幾個元素,背景有人物和黃包車、汽車等各種車輛,前景有一個擺攤的老人和一個年輕人,如果沒有前景、後景的呼應,只拍一個電話亭,這樣的照片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學跳交際舞成了當時比較時髦而且流行的事情,一個單位的同事們去野遊,也跳起交際舞。這張照片比較有趣的是前景的錄音機和擴音器,隨著時代的變化,這樣的錄音機已經很少見,由於有了這樣一個元素在裡邊,這張照片大家就一目瞭然。

    養寵物,對於現在的一些人已經是司空見慣、家常便飯,可是在二十年前,寵物能夠在街頭爬上人的頭,這樣的情景還是很少見的,如果要是一個人能讓寵物爬上頭,就是說他對寵物已經寵到了極點。

    在那個年代,騎車帶孩子上班比較多見的,而帶寵物狗上班還是很少見的。這樣的照片,大部分都是用膠片傻瓜相機拍的。

    有些場景拍下來以後,可能就不會多見了。

    街頭修腳的場面,在現在的早市有時還可以看到,這張照片上人的衣著和表情,把它留存下來,再過幾年這樣的東西就可能看不到了。

    表現人是人文攝影一個比較重要的分支。這張照片的趣味點就是姑娘的長辮子,她的長辮子油光錚亮而且是長髮過腰,把它拍下來本身就是一種紀實,就是一種留念。

    很多時候,掃街會拍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照片。

    這是牡丹江市的一家大商場開業,滿地的爆竹,可是開業儀式過後,這些禮儀小姐臉上卻一點笑容也沒有,因為領導正在訓她們。

    影像的紀錄是真實的。在1999年,有這麼幾個人以吹嗩吶為生,但不是去街頭表演,而是到飯店、酒店去等結婚的人,遇有婚禮,他們就會吹起嗩吶,然後拿了紅包就走人。這樣的場景現在已經很難見到,把他們記錄下來或者把當時的一個社會景象記錄下來,還是有留存價值的。

  • 7 # 八喜娘娘

    個人的理解如下:

    紀實攝影,顧明思議,紀錄實際攝影,那麼紀實是在最前面字眼的,所以最主要的就是實際發生了,或醜或美,或尷尬或感動,都不是攝影考慮在內的審美,就是紀錄實際發生的畫面。但是因為真實,所以人們在看到畫面的時候就會產生真實的與畫面有共鳴。

  • 8 # 素衣愛生活

    我是個女人,一個喜歡風花雪月的女人,所以,我的拍攝物件大多數都是花草,風景,靜物,紀實類的題材拍的很少,還是那句話——人的興趣和關注點在哪裡,他的目光就在哪裡。

    有個不恰當的比喻,那些專注拍景物的,是小我,是出世間。而紀實攝影則是追求大我,是入世間。

    我理解的紀實攝影,首先攝影人必須有一顆入世的心,一顆慈悲心。他關注大千世界、風土人情,在意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他的目光註定是要向下看,透過鏡頭下一個個鮮活的人,看到人情冷暖,反應社會發展,折射時代變遷。

    沒有人生閱歷的積澱,沒有人文情懷和思考,紀實攝影是拍不出佳作來的。你得知民情解民憂,你得走近最普通的人群,和他們面對面的交流,你得切中社會時症,引起廣泛而深層次的反思。

    總之,我個人佩服做紀實攝影的人,有生之年,希望我也能用我的鏡頭,用我的心,去拍我想表達的東西。前提是,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提高再提高!

  • 9 # 加勒比海盜的書法攝影

    你理解的紀實攝影是什麼樣子的?聊聊你心中的紀實攝影?

    答:

    (一)我認為紀實攝影首先不能是擺拍的,是真實的,自然的

    (二)紀實攝影作品應該是有歷史價值的

    (三)紀實攝影可以是反應百姓生活,社會風貎

    (四)也可以是攝影師認為有趣的事物,另類的,有個性的,有創意的事物

    (五)也可以是符合社會時代精神的人或物

    下面是我拍的一些紀實攝影作品:

    這位先生很有個性,是現在一種文玩風尚的體現

    手捻佛珠,還有她的一身服飾,也是能代表一些人的風貌,她在看著我

    春節前回家的民工

    東北女孩,穿著那末厚的羽絨服

    這一家人從他的紋身看好像是泰國遊客

    北京城鄉結合部的居民

    當前流行漢服熱,把漢服當常服穿的人,一定是漢服的愛好者

    衛生間休息室裡休息的外賣小哥們見我要拍照,他們擠在了一團

    超市工作人員吧,在休息,趁著他沒發現,拍了一張,這時他的姿態最自然

    發現沒有?這個女孩的腿特別長

    美女在拍照,被我抓拍到,這是現在流行的時尚

    國家博物館的前廳

    北京街景,手機照片沒修過

    北京的老年攝影愛好者

    害羞的老外

  • 10 # 攝影人高原展哥

    紀實攝影,我個人的理解就是紀錄真實的人物、事件、民風民俗,不用有任何的粉飾和雕琢,用攝影師手中的相機真實地記錄和表達,儘可能用影像語言去呈現真實的事件和人物生存的軌跡。

    紀,就是紀錄,既然是紀錄,那就不能“導演”和有意安排佈置,只能用光影去記錄和還原;實,當然就是必須要真實客觀,只能真實地去反映和展現,更不能去人為地改變被拍攝對像的原始狀態,一定是真實的還原和表達。

    紀實攝影是眾多攝影種類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無論是專業的攝影師還是攝影發燒友,我個人認為,紀實攝影除了真實地紀錄和表達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更能實現作為攝影人的社會責任與擔當,更能反映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歷史沿革,真實而客觀地反映生存狀態和發展軌跡。

    我個人喜歡貴州的少數民族特別是黔東南那邊的苗族攝影,也有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什麼是少數民族攝影?正式的應該稱作民俗攝影,概括地說,就是以民俗事象為題材的攝影門類,通俗地說,就是用相機和攝影者的眼光去拍攝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人群的生存狀態、生存方式、生活趣味,而構成了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民俗事象。

    如何拍好民俗,抓取生動的瞬間呢?第一、做好拍攝前的準備工作,熟悉所要拍攝的題材特性,需要什麼樣的鏡頭和什麼樣的設定。同時多向少數民族有關專家請教、多看多拍多研究、學習其他人的好經驗,初期甚至可以模仿;第二、搶佔有利地形,必須要站好位置,才能避開觀眾人群的干擾,才能避開一大堆攝影者的干擾,畫面才能乾淨;第三、眼疾手快,一定要眼到心到手到,拍攝動作要及時迅速,不能遲疑。能否得到極其精彩的瞬間,有時就在幾百分之一秒的時間裡;第四、關於對焦點的問題,我個人喜歡自動對焦,在非常熟悉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手動對焦;第五、善於用光。拍攝民俗攝影時,光線的運用非常重要。可以根據拍攝時想要表達的內容有意識地圍繞拍攝主體活動,尋找最佳拍攝角度和光影。特別是拍攝有銀飾的少數民族時,對焦點要在銀飾上進行測光,否則容易造成銀飾曝光過度,失去細節;第六、注意人物和環境的結合。拍攝民俗攝影時,最好把人物與環境結合起來,畫面會更加生動,更有史料價值。當然背景可以是一個廣闊的空間,也可以是一個建築區域性,一個富有特點的色塊,只要有助於畫面的表現,都是允許的。

  • 11 # 啟程Oracle

    紀實攝影,我覺得應該是最貼近生活又要高於生活的,一方面紀實攝影應該反映出最真實的場景,何時何地發生了何事,用攝影的語言,準確的曝光,虛實結合的對焦來表現記錄的現實畫面,但是另一方面,為什麼又要高於生活,這是因為紀實攝影,上升到藝術層次,我覺得必不可少的是思想,一副寫實的照片背後反映的故事,帶給人的反思和哲學是紀實攝影最難的

  • 12 # 在合肥的丁白白

    攝影就是從記錄生活開始,紀實攝影只是拍攝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拍攝真實的感受,直接的留下瞬間印象,感覺真實不造作是我認為的重點。過去紀實攝影多應用在歷史角度上,現代的進一步演變為記錄現實社會情況,視乎拍攝者的角度。不同型別的紀實攝影

    上面的定義看起來很嚴肅,其實題材可以很生活化,舉幾個例子:戰地拍攝,記錄戰爭。街頭抓拍,記錄社會現況。平時的拍攝: 不必帶三腳架。因為隨時需要走動,保持裝備輕便能令拍攝更輕鬆。眼疾手快之餘,還要留意光線和構圖。另外,其實黑白或彩色不是照片的所有。使用什麼彩色由你決定,視乎你想表達的資訊,視乎你想看照片的人怎麼去感受。

    黑白能表達快樂,彩色也能表達傷感。這是你照片的故事,色彩只是協助你去表達。有時候,我們喜歡用黑白,因為照片較有張力:當失去色彩,我們較專注在照片本身。

    總結一下:好的紀實作品也能反映出拍攝者的態度,被攝者的表情、動作、與環境的協調程度都反映了拍攝者的心態和態度,是內心沉穩還是情緒高昂,是喜悅還是悲傷,是看見希望還是前途渺茫;對拍攝的物件是認同、是讚美還是無奈。

  • 13 # 九九剪輯

    從根本上說,“非虛構影片”一詞逐漸成為後格里爾遜時期占主導地位的紀錄電影定義,並且得到人們的普遍接受,甚至成了“紀錄電影”的代名詞。埃裡克巴爾諾首版於1974年的那本講述世界紀錄電影史的著作乾脆取名為《紀錄電影:一部非虛構影片的歷史》(直到1993年出版第二次修訂本時仍沿用這個書名),在他的觀念裡,“非虛構影片”顯然就成了紀錄電影的同義語。法國拉魯斯出版社1986年首版的《電影辭典》對“紀錄電影”的解釋所強調的也是其“非虛構”性質:“總而言之,紀錄電影是指所有那些排除虛構,而對現實進行描述或重建的電影”。

    關於紀錄片,我們很難給其一個確定的定義,有人這樣說:“就像界定愛或者文明的含義並非一件易事,界定紀錄片也是一樣的。因為紀錄片的含義不可能像溫度或者食鹽等詞語那樣,被簡化成為詞典上的辭條。而紀錄片的定義也並非獨立存在,不像界定食鹽一樣,只要說明是由一個鈉原子和一個氯原子構成的一種化合物,就足以概括其內涵。紀錄片的定義總是相關的或者說是相對的。就像愛相對於冷漠或者憎恨,文明相對於野蠻或者混沌才具有意義。”這裡人們比較認同的是1979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UCLA)、南伊利諾斯州立大學、休斯敦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著名電影學教授合編出版的《電影術語彙編》對紀錄片的解釋:紀錄片是一種非虛構的影片,它具有一個有說服力的主題或觀點,但它取材於現實生活,並且運用編輯和音響來增進其觀念的發展。

    不難看出,“紀錄片”與“真實”就像是孿生姊妹,有人說“真實是紀錄片的生命”。

  • 14 # fsb記錄者

    紀實攝影必須是真實的,客觀的,更加貼切生活,沒有真實感就說不上紀實了。

    好的紀實攝影畫面資訊給人一種社會客觀存在感較強烈。禁止擺拍,偽造、大幅度後期加工是紀實攝影的“天敵”。如果相片透過擺拍,紀實也失去了意義。

    堅持抓拍是紀實攝影師的職業道德,透過抓拍使畫畫更加有準確性,更加有說服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競技是遊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