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條條山路通縣城

    刀光劍影、勾心鬥角、誅心廢體、步步驚心、如履薄冰、如坐針氈。權力的觸角所及之處,親情、愛情、父子、伴侶都會成為戰車的軲轆,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道旁躺滿權力的死屍和殘骸。“無情最是帝王家”,刺痛了康熙老人家的玻璃心,老十三同志也因此言獲罪,殘遭軟禁。

    卻說那年康熙巡獵熱河,太子胤礽不知修為不夠還是情商太低,此中夜會貴人鄭春華。無巧不成書的是,這次偷雞不成反被父皇撞見,頓時讓康熙心生芥蒂,父子嫌隙遽然引爆。而諸子奪嫡的大戲早已上演多年,老八胤禩一夥撿著焦點熱點,豈能不加以抄作加分,偽造太子關防手令圍了八大山莊,此計之毒,幾近將胤礽送上絞架,等待被廢、絕罰、冷宮。

    執掌皇權,康熙想的不可謂不深不細,但更多考慮的是力量的權衡和諸皇子孝心的排行。但時間和身體不容他再做更多猶豫和彷徨,必須儘早立儲以安天下。不情不願中,他丟擲再立皇儲之議,旋渦中的各路力量立即各就各位,開始廝殺。

    其中八王黨最是矯健孔武。朝堂、禁宮、督撫圈層中趨附八王胤禩者一時甚囂塵上,風光無二,佟國維馬齊等要臣紛紛附和站隊,薦章盈案。康熙馬上得天下、少年逆境生的一代帝王英主,目睹此景,心裡不是滋味。心想我還沒駕鶴西去,爾等給我演上這出,眼裡還有沒有真龍天子,當今聖上。

    而老四胤禛的老成持重、家國情懷、進退章法、仁義禮智,更重要的是最喜愛的皇孫弘曆的親情加持,讓個康熙是越想越喜歡,越思越對眼,越慮越明白,越琢磨越明鏡。

    聖祖爺在做好了深入細緻的組織人事調查後,決定拉老四打老八。他年紀雖大,但並不糊塗,早就調查清楚這老十三其實是跟著老四混的俠王,平時不善提籠溜鳥、聽曲狎妓,卻總願和四哥討論心懷天下、安國濟民之策。於是老人家命大內侍衛張五哥且去放了十三,對外稱是弘揚孝子孝義,高舉人倫大旗。放人時還另附心意,命張五哥帶著御用玉佩一枚交予十三。

    康熙此舉自然不是饋贈個包包,弘揚下玉器文化,而是有著深刻的喻意的。意思是說你老十三生在我愛新覺羅家就是要經得起雕琢,要成為久經考驗的革命戰士。前面的是你受些委屈不要緊,朕都看到,明白著呢。這次把你放了,你要更加努力,緊緊團結在以四哥為核心的隊伍中,輔佐好四哥,制衡八王黨,成為帝國重要的中堅力量,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大清各項建設事業中去。此間更充斥了帝王心中的舐犢情深。

  • 2 #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中導演對於細節的刻畫可謂是無處不在,康熙皇帝讓張五哥將老十三胤祥放出來時,給了張五哥一塊玉佩,讓他拿著這塊玉佩去,其實大有深意。

    從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皇帝身邊的人傳皇上口諭時,並沒有特殊的憑證,他的憑證就是自己,憑的是皇帝貼身侍從的身份。

    而之所以張五哥此次需要一個憑證,原因是

    ①、張五哥跟在康熙身邊的時間還是很長。

    ②、張五哥是十三爺救出來的,所以如果沒有憑證容易惹人懷疑。

    ④、增加張五哥的威望,因為張五哥將來是康熙留給老四和十三爺的一個重要人物,所以這個時候張五哥救需要在宮中有足夠的威望,侍衛最大的威望就是來自於皇帝的信任,而能夠得到皇帝貼身佩戴的玉佩就是最大的信任。

    因此,基於以上幾點原因,康熙將玉佩拿給張五哥使用。

  • 3 # 青燈問史

    1.背景:

    因為老十四胤禵偽造太子調兵手諭,胤礽遭到八爺黨暗算,第一次被康熙廢黜,是十三爺胤詳仗義陪伴左右,加之在康熙面前說了“骨肉相殘”“無情最是帝王家”等狂悖之言,十三爺胤詳被康熙關了禁閉,康熙於是要求滿朝文武重新舉薦新太子人選。

    但冷靜之後的康熙驟然發現,在尚未弄清情況和沒有與百官商議的情況下,自己對此事操之過急。然,舉薦新太子的情勢卻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因肖國興一案耿耿於懷的康熙本對八爺黨產生忌憚,此次推舉新太子又成為康熙要嚴敲八爺黨的有利口實。善於下棋的人,總會從危機中發現轉機,並加以利用掌握主動,康熙就是這樣一個高段位棋手。

    2.康熙為什麼要放出十三爺?

    在上書房,佟國維問康熙,放出十三爺,是不是要給一個理由,康熙毫不客氣的說:朕心疼自己的兒子,這個理由夠不夠?似乎對胤詳在八大山莊與太子胤礽在一起的情況並沒有進行追究。但我想,康熙一定派人對此事進行過調查,十三爺當晚的行蹤並沒有什麼越矩之事,加之十三爺平日的為人,康熙對他是放心的。

    另外,面對舉薦新太子,八爺黨咄咄逼人的情勢,康熙時不時的透過自己對孝義慷慨的賞賜,以及對十三爺的表揚來影響推舉新太子的輿論,讓滿朝文武摸不著頭腦,搞不清方向,側面敲擊八爺黨。此時放出十三爺,更是一大震懾。九爺胤禟聽說十三被放出,立馬慌了神。原因就在於此。因為十三爺和老四胤禛的關係,康熙放出老十三,也是對胤禛的莫大支援。

    3.康熙為什麼讓張五哥帶一塊貼身玉佩去放他?

    康熙果真是給張五哥一個天大的面子釋放十三爺嗎?顯然不是,這不過是康熙逗張五哥玩兒呢。因為康熙本就有意放出十三。但是康熙卻叫張五哥將自己一塊貼身玉佩帶給十三,是什麼意思呢?我想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一是“守身如玉”。十三爺號稱“俠王”,正如張五哥所說,他忠孝仁義,心懷坦蕩。對於這一點,康熙雖然責罰了他,但是心裡卻十分欣賞讚譽,所以才處處在滿朝文武面前表揚他,褒獎他。康熙對十三爺的俠義精神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並不希望他失掉這種精神,他希望十三爺保持這種精神,“守身如玉”。

    二是“玉者,國之重器”。但老十三出身皇室,是皇帝的兒子,在康熙眼裡,是國之重器。他這是委婉的告訴十三爺胤詳,你不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是皇子貝子,要時刻謹記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責任,要時刻為君父分憂,承擔起更大的政治責任和擔當。

    三是“玉不琢不成器”。誠如張五哥所說,十三爺雖然俠義坦蕩,但是不會轉玩兒,人好不一定能當好皇帝,這其實就是說胤詳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好意氣用事,要是不禁打磨,不禁雕琢,是很難成為真正的國之重器的。

    有人認為這塊玉是賞給張五哥的,這肯定不是。康熙只是讓張五哥將玉佩帶給十三爺,既是對十三爺的褒獎,也是對十三爺的激勵,更是對十三爺的提醒警示。

  • 4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在百官舉薦新太子的最關鍵時刻,康熙放出了在熱河與太子共同獲罪而被關押的十三爺胤祥,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局勢,增加皇位的不確定性。

    康熙“一廢皇太子”後,讓百官推舉新的太子人選。

    而在推舉新太子的過程中,八阿哥胤禩無疑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一方面,他一直以來收買人心的策略讓他在朝臣中收穫了很高的聲望,另一方面,則是有佟國維、馬齊等朝中重臣的暗示和協助,因而從一開始,單從獲得的支援情況來看,八阿哥胤禩可以說是遙遙領先其他皇子,勝利對於八阿哥也可以說是近在咫尺。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康熙突然放出了十三爺胤祥,對張五哥說是為了滿足他一個“天大的心願”。對於大臣們說是“想自己的兒子”,但是康熙這樣做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打破現有的局勢。

    首先,康熙這樣做就是要讓百官明白,最終決定新太子人選的是自己,而不是看眾人的意見。

    百官一哄而上,紛紛保舉八阿哥,最不開心的人除了廢太子一黨的人外,最不滿意的必然是康熙了。一位皇子能夠獲得如此的高的外臣支援,無疑是對皇權的一種挑釁和威脅,這樣一來,皇帝的權威和尊嚴放在那裡,況且,受到支援的並不是康熙一直關注和培養的太子,而是以為普通的皇子,這就更讓康熙對此感到非常的氣憤。

    而康熙在這個時候放出了十三爺,是將一個明確的訊號傳遞給了朝臣,同時也是在進行一次鋪墊,他能關起來十三爺,同樣就可以將十三爺放出來,太子可以廢也可以再立,最終這個新太子的人選是康熙自己決定的,而不是大家投票選出來的。

    正如康熙在回答佟國維的問題,為什麼要放十三爺出來,康熙非常霸氣的回答:“朕想自己的兒子了。”這就說明,作為皇上,是擁有最終的決定權,而且是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和藉口的可以乾綱獨斷,這一點他是非常需要百官明確的。

    其次,康熙方十三爺出來,也是為了打破現在的局勢。

    現在朝臣的意見可以說是一邊倒的偏向了八阿哥,特別是在康熙沒有嚴懲江湖術士張明德,反而說了一句“民意不可以不信”之後,這種一邊倒的局面到達了極致。

    而康熙卻在這個時候放出來了十三爺,不得不讓政治嗅覺敏銳的朝廷官員們有所警覺,必然會分流一部分官員轉而支援十三爺以及其他皇子,因為他們明白,康熙並沒有已經決定八阿哥就是新太子,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四爺、十三爺也有可能,無形中也在分化、削弱支援八阿哥的官員數量。

    再次,康熙就是想釋放放十三爺的舉動,間接證明太子也是無罪的。

    十三爺是同太子一起獲罪的,當時在熱河,凌普接到太子的“假手諭”後,帶兵包圍康熙的行宮,讓康熙一眾認為這是太子的謀反之舉,但是後來也經過查證,太子的手諭為假,太子和十三爺並沒有謀逆,而太子的瘋瘋癲癲也是因為大阿哥的魘鎮所導致。

    這一切真相大白後,康熙也要考慮太子的處理問題,此時的康熙其實已經準備復立太子了,但是作為皇帝又不能朝令夕改,所以只能日拱一卒的進行,釋放十三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十三爺在熱河的兵變中,一直被當成了太子的同黨,如果坐實了罪名,是要受到嚴懲的。可是十三爺胤祥分擔沒有受到處罰,反而是被康熙所釋放,這也就是說熱河的兵變並沒有和十三爺有關,而十三爺有同太子一起,太子當時還是瘋瘋癲癲的,如果不是十三爺的罪過,那麼太子必然也是沒有參與其中的。

    而這正是康熙所要放出的訊號,十三爺是無罪的,可以被釋放,同樣的,太子也是無罪的,也是不會被追究的,這就為後續的復立皇太子胤礽做了鋪墊。

    康熙之所以讓張五哥去釋放十三爺,根本原因就是為了保護十三爺。

    十三爺俠肝義膽、嫉惡如仇,但是就連康熙身邊的侍衛張五哥都知道,十三爺為人正直、容易輕信別人。剛剛經歷了熱河事件的十三爺被關在了理藩院,罪名還沒有被洗脫,如果這個時候有人真的假傳聖旨逼死十三爺,按照十三爺的性格和對康熙的敬畏,完全是有可能被人所害的。

    所以康熙安排張五哥前往,因為康熙知道,張五哥是十三爺救下來的,又是忠義之人,不會害十三爺,而十三爺對於張五哥也非常的信任,見到張五哥也就放了心,這樣,十三爺才能平平安安的走出理藩院。

    康熙讓張五哥帶著一塊玉佩去,不僅要是要證明釋放十三爺是康熙的意思,更為重要的是,康熙也是透過這塊玉佩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其一,他希望十三爺能堅持自己的正義感。

    康熙雖然對十三爺的目空一切、口無遮攔極為反感,並且處罰了他,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康熙非常欣賞自己的這個兒子的俠肝義膽,熱血心腸,而他也希望十三爺能繼續潔身自好,不為朝廷中的歪風邪氣所幹擾,堅持自己的正義感。

    其二,這也是在解釋自己關押十三爺的原因。

    康熙關押十三爺有憤怒、有抱怨、也有當時特殊情況下的特殊考慮,但是更多的是,康熙希望藉此磨練十三爺,也是藉此提醒十三爺的過失,磨礪十三爺的性格,所謂“玉不琢不成器”,正是因為康熙對他寄予厚望,所以才更要嚴格要求。

    其三,康熙也是用賞賜的方式,給十三爺致歉,同時也是在勉勵十三爺。

    其實康熙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過重的處罰十三爺,要不也不會在熱河給十三爺送炭盆而不給犯了錯的大阿哥送。而這塊玉佩既是賞賜補償,也是一種致歉,康熙希望十三爺不要因為熱河的事情,而記恨自己,記恨其他兄弟,同時,也希望與十三爺修復父子關係,而讓十三爺繼續用心的為朝廷效力。

    而被釋放出來十三爺隨即同四阿哥胤禛一同上密摺保舉復立太子胤礽,儘管康熙不知道這是背後鄔思道出招,但是看到十三爺的所作所為順應了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對於釋放十三爺的行為,必然是感到非常的欣慰。

  • 5 # 達摩說

    因為康熙明知道胤祥沒罪,圈禁與否不過是宣示皇權至上。至於怎麼放,是讓張五哥拿玉佩放,還是拿扇子放,這都不重要。

    為什麼呢?

    康熙在八大山莊事件中圈禁了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和十三爺胤祥,但他對這三人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的。對胤褆,基本上是任其自生自滅;對胤礽,則是置之不理;對胤祥,則是既送火盆,又默許圖裡琛送好酒給他喝。

    所以康熙才在剛圈禁了胤祥後就表態說:“胤祥做得很不錯。”這裡強調了兩點,明裡肯定了胤祥重情義的品性,暗裡是在說胤礽無罪,不過是被魘鎮了,為日後自己出爾反爾埋下一個伏筆,否則胤祥就是謀反,又怎麼能被誇讚為“不錯”呢?

    緊接著就是公推新太子,康熙就是想看看誰先冒頭,然後就打誰的頭,結果八阿哥胤禩忍不住冒頭了,並且廣泛聯絡群臣,大有志在必得之勢。

    此時康熙必須果斷剎車,所以他才公開出現在上書房,壓根不理會佟國維、馬齊等人對選舉結果的彙報,突然就冒出來一句:“把胤祥放出來吧。”

    佟國維問為什麼,康熙迴應:“朕疼自己的兒子了。”

    這幾乎是在公開表態了,主要就是想表達一個意思:

    放誰不放誰,朕說了算。那麼,誰當太子,選舉結果說了不算,也是朕說了算。

    佟國維聽懂了,於是果斷與康熙站在一條戰線上,捧殺胤禩。張廷玉也聽懂了,於是寫好了保舉胤礽復立的秘折。馬齊沒懂,畢竟他見事昏聵,但無傷大局。

    當然,這都是後話。

    緊接著就出現了康熙與張五哥在雪中長談的一幕,康熙問了張五哥關於胤祥的很多事。不少人曾經過度解讀過這番談話,但我覺著這沒啥可過度解讀的,康熙沒必要跟一個劫後餘生的侍衛玩心眼,張五哥跟康熙玩心機更是不在一個段位,說白了這就是康熙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之餘,找人嘮兩句家常,放鬆放鬆心情。

    順便呢,給張五哥賣個天大的人情,掏出個玉佩做信物,叫他去理藩院接胤祥出來。否則你一個小侍衛,一沒聖旨二沒手諭,紅口白牙地說,我來接十三爺出來,人家會把你當神經病禮送出境的。

    要說有點什麼暗示的話呢?可能就是感慨胤祥的為人,想起君子如玉這句話,或許也有一點惋惜,怎麼這麼好的兒子,就偏偏生在帝王家了呢?

    一生經歷了冰刀雪劍風雨無情陪伴的康熙,可能從內心也認同他這個兒子的說法吧,只是以他的身份無法公開說出來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PA主要有哪些優勢和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