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們是否也聽過:“房子每平一萬了,再不買又要漲價了。”“怎麼還沒物件啊,都老大不小了,是時候成家立業了。”“這工作我說啥也不幹了,整天瞎忙,還不掙錢,我圖啥!”“呵呵,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兩樣!”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真正崛起,90後的我們也都步入了社會,面對空前巨大的生活壓力,我們該如何處之?
7
回覆列表
  • 1 # 水哥9158808

    很簡單,按照傳統規律生活,人,離不開吃喝拉撒睡,沒有什麼好複雜的,是人自己想複雜了,現在社會只是科技發達了,你只要懂就行。還複雜嗎?哥們

  • 2 # 隨風飄搖40

    生活的確需要一個態度,最好是積極向上的,當然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最大的,同流不合汙,人最基本的追求是吃飯睡覺,這是生存的動物心態,剩下的就是追求文明,把自己從動物世界裡分離出來。道法自然就是不要分離的太徹底,水深可探山高能攀,但是那裡太極端都不適合生命。

  • 3 # 孟書樂

    謝謝邀答。無論八零後.九零後.還是零零後,都會先後走向社會這個人生大舞臺,都要面對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都要溶入團體.單位,接觸同事.上級.下屬,各種思想都會給你打上烙印。但你要有“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觀念尊敬領導和老員工,向他們多學習,對工作事務多操勞,少說多做,不半途而廢,盡力做到完美。幹一行愛一行,行行出狀元。每做一事總結經驗,要有自己的技巧和體會。工作順了,心情好了,收入有了。那你不用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愁了,興許哪天被領導器重而高升。就是不為這個,將來有朋友圈了,有立足的基礎了,時機成熟了,有更合適的工作等你,也可跳槽嗎。現代人迷眼了,光想一步登天,光想一夜暴富。常人多,高階人材缺乏,不想從低做,削尖腦袋擠獨木橋,哈哈“狼多肉少”,你想那淘汰不是更激烈嗎?為了有立錐之地,個別學子們,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想出人頭地,想破繭成蛾,都多多少少有自己不同的表現,領導們有自己的不同眼光,社會周圍會有不同的評論。是自強自立走向成功的彼岸,還是低迷碰壁陷入失敗的境地?讓你感到世界複雜了。其實也沒太複雜,別灰心做好你自己就簡單了,房子.車子還有那一半慢慢就圓了。(圖文無關,原創勿侵!)

  • 4 # 旺旺12608

    當還有人在唏噓著80後給這個社會的貢獻時,不知不覺中,90後已經開始走上各行各業;作為90後的我們,不時上熱搜,被提及,確實已不再新鮮,偶爾停下來舒口氣,原來我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主角,在經歷了前半輩子所有老一輩的否定之後,終於在成年之後慢慢證明自己的實力。

    然而,對於90的各種負面訊息就沒有停止過,“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第一批90後胃已經垮了”、“第一批90後已經陽痿了”這類流言蜚語活躍在各大公眾平臺,再有某節目當中00後CEO已經開始毫不掩藏,語出驚人:“在我拿到幾十萬上百萬投資和獎金的時候,很多成年人,拿著基本工資,過著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我們暫且相信這段話是為了節目效果安排的,可這麼大的口氣還是著實讓人心頭一緊,原來90後也總有一天成為時代發展的墊腳石。那麼在這樣一個時代下的90後應該拿出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1.有抑鬱沒矯情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最痛苦的就是不被理解。

    丘吉爾說,“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印象比較深的一位抑鬱症患者,網上發了一條微博:“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假如這是你朋友發出來,或許你會認為這是開玩笑,或許你也會評論調侃一下,但或許你沒有猜到這位網友走的沒有一點留戀。唯有微博下面的100多萬條留言。每一條都散發著抑鬱、孤獨的意味。

    “你都有勇氣去死,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來”。抑鬱症對於90後的來說,早已不是什麼陌生詞彙,但在大部分老一輩的眼裡,抑鬱症總被認為是矯情。

    經歷文革、上山下鄉、大饑荒時代給我們父輩祖輩們的性格留下了鮮明的烙印,還讓他們生活在過去,走不出曾經的記憶。面對物質條件豐裕下成長的90後,他們總愛說:“我經歷的比你慘多了,你現在生活這麼幸福,你在痛苦什麼?”

    再過10年,90後到了40歲左右,作為獨生子女一代,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他們的壓力無人分擔,也無處訴說。所以,“我的家族沒有愛,所以從我開始,我要成為愛的源泉。”90後依靠自己來了卻上一輩承載的創傷,結束過去的痛苦,並且了結於此,不再傳遞。

    2.不被扭曲的消費觀

    我們大概都有這類經歷,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節儉是他們很強大的一個原則,或許我們一出生就是一個“額外的糧食消耗者”,每次吃飯,只要出現浪費,就會被無情的職責。

    直到有一天你上廁所,開始意識到小便完捨不得沖水,攢上大便一起衝,這就是值得炫耀的美德。這個時候節儉成為了美德,你也養成了各種吝嗇怪癖。”

    上海宜家曾貼出告示:因中老年相親一族在餐廳展開活動,自帶飲食,大聲喧譁,並長期佔座,為維護商場經營秩序,實行先就餐後入座的模式。告示一出,便收到了來自45-65歲之間,也就是所謂的50後、60後、70後一批人的各種不滿,

    這些老人真的是缺少這300塊錢嗎?恐怕不是。

    他們已經從小養成了能省就省,精打細算的生活習慣。很多富有的60後、70後,依然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就是因為他們經歷過資源匱乏時期,窮怕了。

    有資料顯示,90後雖愛花錢,但不任性,反而很理智。關於消費觀,相對於70後的保守,80後的衝動,90後實現了迴歸,介於70後和80後之間。

    理智,卻不被束縛。90後也是第一批當媽後也不放棄自己的人。

    每一代人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下養成了不同的消費方式,其本身沒有對錯之分

    80後媽媽可以把更多錢花在寶寶身上,90後媽媽則沒忘了特別關注自己,她們也會把很大比例的錢花在穿衣打扮上。90後想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稍微寬裕一點,並不是三觀不正。

    3.追求真實自我

    自改革開放伊始,歷經市場經濟大潮,再到網際網路革命,70後、80後、90後......幾代不同擁有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的做事風格、不同的人生準則、勢必碰撞出很多火花。

    回想起自己第一份工作離職的原因。7月入職,為了和女朋友國慶節期間一起去北京旅行,足足準備了兩個星期,光旅行攻略就有10多頁。但就在國慶節的前一天,老闆突然宣佈國慶放假期間全體加班。我二話沒說,第二天交了辭職信。

    並不是任性,而是受不了領導的“專橫”。

    “官大一級壓死人,領導的話就該聽。”這句自古而來的話似乎在90後身上沒那麼行得通。相對充裕的物質條件讓90後開始思考自我,同時在職業選擇上,他們的方向也顯得更加多樣。

    90後的選擇看上去更加均勻,每一種成功途徑都有超過5%的人選擇,在關於成功的想法上更加開放。

    有時候放棄一份別人看起來美好的工作,其實是希望在有限的人生做一些還算轟轟烈烈的事情,不是以前上下班那種,那沒有任何意義,當還有很多其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能創造更多價值的事情可以做。也許我現在創造不了那麼多價值,但一步步來嘛。”

    90後可以更容易活出自我,因為他們從小所處的時代更開放開闊,物質精神相對豐富,更易培養出身心健康、人格相對完善的“人”

    “指責80後90後抗壓能力不強是不公平的,因為經濟和生存的壓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會發展和歷史原因,給了這一代人太多的壓力。”

    其實不只是90後,每代人都陷入了被上一代人否定的怪圈中。

    4.垮掉的不是90後

    “一直以來,總有人批評90後如何思想墮落,如何離經叛道,如何扶不起來,還有人說他們是道德毀掉的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

    如果要給絕大多數90後一個整體印象,可以這麼說:他們是剛一就業就被延遲退休,他們是幹二十年都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卻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

    如果誰硬要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那也是被現實壓垮的。然而,即使跪著,前方的路他們也會一起走完。”

    我們不矯情,但是壓力不會比前幾代少;我們不順從,但是自己選擇的路會跪著走完;我們不是垮掉的一代,時間會告訴所有人。

    所以,從來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垮掉的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海軍打仗從來沒有戰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