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後期修圖
-
2 # cherish默
……後期結合前期圖片去做就是了,比如你喜歡什麼樣的風格,像現在青橙風,黑金風,小清新風包括其他的風格
思路其實很簡單,比如人像,你是需要高亮風的人像讓人物通透,還是低沉風讓人物氛圍感起來,這就要看你拍片子的初衷是想要拍什麼...
其實還是建議你先去了解一下直方圖和調色之間的關係,系統學習一下攝影和ps,起碼你能對一張照片有清晰的認識
-
3 # 浮雲逐月
新手對拍攝圖片進行後期處理步驟:
先學習PHOTOSHOP軟體操作方法,第二步學習配色基礎知識;第三步,學習調色;第四步模仿影樓的作品進行練習;第五步,用手機或相機拍攝後匯入電腦,在PS軟體中實戰操作練習;第六步,學習繪畫基礎知識,提高修圖的水平。
-
4 # 餅餅ZWIN
我們先問自己些問題:
1-後期分哪幾種?
2-後期最核心的操作是什麼?
3-後期可以調整什麼,怎麼調?
4-用什麼軟體做後期?手機可以嗎?
比如你拍了一個西瓜,傳統後期的思路是讓它更像一個西瓜,你也可以P上一些露水,讓西瓜顯得更可口。創意後期可能會透過色調調整,讓西瓜變成其他顏色,達到一種夢幻的感覺。二、最核心的操作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影響後期思路最大的,其實是前期的創作思路。記住:前期不規範,後期兩行淚。也許你會通過後期重新改變作品的表達,但那一定不如從一開始就決定好用這樣的思路拍效果好。咱們今天主要談後期,所以這裡帶過。三、後期思路後期,可調節的大體上分5步驟:1-重新構圖2-去除干擾元素3-新增創意元素4-色調調整5-最佳化細節下面用我自己拍的照片講解【1-重新構圖】
重新構圖也叫二次構圖,透過裁剪、旋轉等方式將畫面構圖重塑。下面我覺得原圖的主體不突出,於是將四周多餘的部分裁切掉。只突出了中心。
【2-去除干擾元素】
附近的車輛,人流都很密集且雜亂,適當的P掉一些多餘的車、人,使畫面簡潔,突出中心。
【3-色調調整】
很多情況下城市建設和綠化都會種植五顏六色的花,看著很漂亮,但是到了照片裡就顯得顏色混亂。平面作品裡,一般的顏色構成是主色,佔60%;輔助色,佔30%;點綴色,佔10%。這樣經過控制的顏色,就可以形成有特點的色調,比如我調了一個懷舊風。
【4-新增創意元素】
有時候,天空上沒有云,我們可以P幾朵雲上去。這裡,我利用PS中的“動感模糊”功能,把下面的車輛模糊處理,看上去就好像車流湧動一般。
【5-最佳化細節】
這裡很好理解,比如:我會修補破壞的路面,或是新增一些雜色進去,模擬老照片效果。這個就根據個人習慣啦。最後給大家看下最終圖
*圖片均為本人拍攝,請勿用做商業用途四、常用後期軟體PS是非常強大的創意後期軟體,它可以完成所有我提到的操作。一般情況下,如果對照片要求不是特別高,又想快速分享,可以用手機軟體比如:VSCO,Snapseed。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後期工作~謝謝觀看 -
5 # 顏子軒
攝影80%的後期作品正確處理思路都只有兩個,那就是光影和調色。按照步驟來,一文輕鬆教你如何調整光影和色彩
以風光攝影后期思路為例,詳細分解後期調整思路與步驟。先看前後對比效果圖:
素材原圖:
後期效果圖:
在調整圖片之前,我們首先來對圖片進行分析一下,看我們的調整方向大致是一個怎樣的流程。
分析圖片,如下圖:紅色圈的地方是圖片的高光部分,也就是主要受光區域。綠色圈的則是曝光部分了,也是受光區域,但要比紅色圈的高光部分受光較弱一點。而黃色圈的區域則是陰影部分了,屬於背光區域,在色彩及亮度值上都比較弱。而最後的紅色矩形區域則是我們的主題所在,不過現在主題的表現力非常弱,還需加強光影才行。
一、光影塑造——確定光的方向1、如下圖,先複製一層圖層,起到保護原圖的效果。
3、如下圖,Camera Raw濾鏡裡的基本操作介面。對於塑造光影及調色都有很大的幫助,風光圖片的話在Camera Raw濾鏡裡基本上可以處理個90%,人像精細的部分要多一點,能處理到70%左右。
4、要確定光影,首先要確定光的方向。如何觀察光的方向呢?簡單,上一篇文章也講過了,去看圖片裡的高光部分。如下圖紅色圈的地方,如果有影子的情況,觀看影子也非常好辨認。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光源在10點到11點的方向照射過來的,在知道光源的方向後,那麼我們就要根據光源的情況將理論上應該亮的地方讓他亮起來,被光面應該暗的地方則暗下來。
5、如下圖,根據生活經驗可得。大致的太陽執行過程就這樣,在10點到11點方向時大概在下午的15點到16點左右。或者是由於烏雲的影響,不過這個就不能確定了。
二、光影塑造——調整全域性光影1、在調整Camera Raw的基本選單時,一般第一步都是確定正確的黑白場。黑白場是指什麼呢?就是整張圖片上,黑色最暗的區域是否存在?是不是已經達到最暗的地步了,暗部還有細節嗎?簡單來說就是讓圖片有暗部,但不死黑一片,暗部要有細節。亮部也一樣,有亮部也要有細節。由於人眼無法識別,所有這裡需要建立一個臨時的觀察場進行觀察,按住Alt鍵用滑鼠去拖動黑色滑塊,當有細節出現就鬆手停止調整,如下圖,紅色圈裡的斑點就是細節,立即停止調整。
3、然後習慣性的將曝光進行降一點。有句話叫寧缺勿爆,也就是讓圖片稍微暗一點,防止圖片過爆。
4、高光、陰影、對比度先暫時不做調整,因為等會會用到漸變濾鏡做區域性光影調整。在漸變濾鏡裡做區域性調整時,光影的控制力及效果會更好,這裡就直接調整清晰度了。
清晰度怎麼調呢?這裡還是根據生活經驗來進行調整。越近的區域人眼看到是不是越清晰?越遠的地方看到是不是越模糊呢?所以,根據遠近的整體清晰度來進行加或減清晰度即可。風光題材的圖片可以在正常的情況下適當多給一點點清晰度,女生人像可以適當少給一點清晰度。因為風光需要銳利,人像面板適合柔嫩。
至於去除薄霧和清晰度效果差不多,都是起到銳化圖片的效果,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適的調整即可。
5、然後是飽和度的調整。對於飽和度,以前在我沒有學習調整時,都是根據感覺去加飽和度,感覺這個飽和度合適了就可以了。不過,這確實有點為難感覺,而且感覺也經常不準,正確的調整飽和度的方法是結合直方圖進行調整。如下圖直方圖,最高的山峰在陰影及曝光區域,也就是說我們這張圖片大部分是以陰影和曝光的亮度組成的。
這裡調整的方法是:用滑鼠按住自然飽和度去拖動進行新增,在調整的同時觀察直方圖,當直方圖在開始有明顯下降,活著劇烈顫抖的時候就立即停止。
飽和度也是一樣的調整方法。自然飽和度屬於區域性逐漸增加飽和,而飽和度是直接全圖增加或減少飽和。所以一般的飽和度新增都是優先考慮自然飽和度,其次再次飽和度的調整。
6、如下圖,簡單調整的前後對比效果,在圖片的通透性和色彩上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光影塑造——調整區域性光影對於後期,特別是風光建築等大場景拍攝題材時,由於大場景光影的表現力更加豐富,所以為了加強突出光影,常常會使用到漸變濾鏡來做區域性光影。在Camera Raw濾鏡裡、以及ACR、Lr調整工具裡,一般有三種區域性漸變濾鏡,分別是:徑向濾鏡、漸變濾鏡、調整畫筆三大工具。
1、這裡優先使用到的是徑向濾鏡,看圖示也能看出它是屬於圓形編輯方式。點選徑向工具後,在圖片上拖動一個圓圈,然後根據想要調整的範圍來拖動圓圈的四周調節點,調至合適大小。如下圖,右邊的紅色方框則是我們需要調整的各種引數,引數細緻,甚至更加優越於基本調整介面工具。
2、之前也分析過,此圖的主題肯定就是在車的區域了。不過原圖還不錯,車至少還在光影之中,因為簡單突出主題的方法就是提亮,在原有的光影中來進行提亮就會顯得更加自然了。那麼第一個使用到的則是曝光引數,根據下圖的直方圖可以得到此圖的大部分資訊都處於在曝光區域。不過因為這個原因,在處理曝光引數的時候,也就相當於在處理圖片的主影調。
那麼該如何新增曝光引數呢?憑感覺?憑經驗?憑心情?
3、最好的方法是根據科學來調整最合適的引數。在調整曝光引數的時候,一邊調整一邊看直方圖對應的曝光區域(用滑鼠移動到直方圖下面就能看到是屬於曝光、還是陰影等幾個影調了),當我們在調整引數的時候,直方圖的山峰在劇烈抖動、或者呈明顯變低狀態,如下圖,對應上一張直方圖,山峰就明顯的變矮了。說明我們就調整得有點過了,圖片不是最理想的飽和度。(高飽和風格、主題圖片除外)
4、如下圖,遇到山峰突然就全部塌了的情況,那麼肯定是有點過了。不過這裡我們是在處理明暗,最終的調整效果還得根據個人的喜歡來,不過用直方圖進行參考效果更好,此方法更適合於調整飽和度。
5、如下圖,將曝光引數拉回來,讓直方圖裡的曝光呈現出更多的細節。
6、如下圖,在調整高光的時候,紅色箭頭指的是白色高光溢位的部分畫素。這裡現在的溢位的小圖示是白色的,也就是圖片上天空的過爆的白雲,簡單說手,現在整張圖片裡最亮的就是紅色圈住的白雲。
7、當我們將高光減低一點,之前直方圖最右邊的溢位區域慢慢拉回來了一些畫素。觀看下圖直方圖,紅色圈的地方出現了紅色與黃色的資訊,但溢位圖示還是白色,說明白色還是佔主導,其次是紅色與黃色的亮度最亮。
8、調到這裡就非常好調整了。首先來簡單的確定一點,我們的圖片的主色調是什麼?很明顯,是黃色為主色調。那麼當溢位的圖示為黃色的時候,就是我們鬆手的時候,因為圖片的主要色彩本來就是黃色,那麼我讓黃色為最亮的色彩,貌似非常合理。
9、接下來是陰影的調整,同樣和飽和度、曝光的方法一樣,根據直方圖的山峰高度來進行調整。保證山峰不突然倒塌就好,其次又要注意觀察下圖片的高光溢位的色調。雖然現在我們是在單純的調整影調,都還沒有涉及到色彩的調整,但是隨著光影的變化,色彩也會被輕微影響到,這都是我麼需要考慮的細節因素。
10、其次是白色與黑色,這裡我沒有對白色與黑色做任何調整。白色代表最亮的區域,黑色代表最暗的區域。而圖片的整個主色調為黃色(暖調),因為現在高光溢位的色調本來就是黃色了,所以最亮的白色區域我就沒有必要再進行調整了。如果調整了,那麼高光溢位的則是白色了,而不是黃色。
黑色同理,雖然這裡黑色暗調沒有明顯的變現出是什麼色調,但是,冷暖對比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最亮的區域黃色為暖色調,觀察下圖的直方圖區域,暗部死黑溢位區域為藍色,而藍色又為冷色調,剛好與黃色的暖色調形成冷暖對比。綜合所訴,所以不對白色與黑色進行調整。
11、其次是清晰度與去除薄霧,這兩個工具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都是起到銳化圖片的效果。至於清晰度又該怎麼給呢?這裡就要結合生活常識了,想一想在現實的生活中,如果你達到這個場景,這個機位時,你看到的場景的清晰度是一個怎樣的狀態?(近視眼除外,安裝正常的視力來參考)得到的結果是:由近到遠,從清晰到不清晰的一個逐漸衰減過程。所以在給清晰度的時候,這就是我們的參考依據,根據越近越清晰的方法來給合理的清晰度。在考慮了這個情況後,風光、建築等硬性的題材可以適當多加一點清晰度,人像、水流等比較柔軟的題材則可以在正常情況下減一點清晰度。(由於是幾天組合寫的,所以內容又重複了,也是在檢查的時候發現的)
12、其次是飽和度。飽和度在濾鏡裡面有一點不好,飽和度是全域性新增飽和度的,用起來並沒有自然飽和度好用。不過這裡我們如果在調整飽和度的同時對色溫色調進行控制下,那麼調整的效果和控制性就強了。這裡還要注意一點,在調整色溫色調的時候,因為他們是影響著整個圖片的色調的引數,相當於如果一張圖片需要調整成冷色調、需要調整成暖色調、都是由這兩個引數來控制的。
13、最後增加一點對比度,之前沒有講解的引數。對比度最大的作用是增加畫面的層次感,所以個人比較喜歡最後來進行調節。
14、然後調整好主題的區域後,由於調整後有很多的引數,而這些引數又只適合主題區域,並不適合其他區域調整。所以這裡最簡單的清除調整資料的方法是點選任意一個引數工具左右的+號或者-號,得到的效果則是最對某一個引數進行調整,其他都為預設狀態。當然,也可以用之前的引數來進行微調一下,也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這裡我選擇的是重新建立調整引數,那麼如果等會我還想用剛才的調整引數怎麼辦呢?非常簡單,直接再次點選調整濾鏡後的白點,就可以輕鬆再次編輯該區域引數,以及再次使用該引數了。
15、這裡我調整的是遠處的山,如下圖紅色引數方框內,由於調整的山也是受光面,所以適當加了一點色溫,讓山呈暖調。其次是曝光,受光面肯定也要比正常的區域更亮一點,加了0.1的曝光和白色。最後飽和度減了一點,不過這也是非常適合生活常識,越遠的地方能見度越低,飽和度自然而然也就沒有那麼高了。
16、如下圖,現在需要處理的是小山的樹尖,經過光的照耀,小山的樹尖呈現出亮黃的效果,非常漂亮。但表現力卻不怎麼好,所以我們也要進行區域性處理一下,這裡選擇的是畫筆調整工具。畫筆調整濾鏡與徑向濾鏡調整一樣,只是可以選擇的範圍方式不一樣,畫筆就是用滑鼠去塗抹,然後對塗抹的區域進行編輯引數即可。由於是小區域雜亂處理,所以畫筆是最好的選擇。
17、如下圖,提亮了樹尖前後對比效果圖。
18、然後根據不同區域的受光面,以及烘托主題的思路去進行調整。區域性調整的細節越多,圖片的光影層次以及耐看性越強。如下圖,當主題明確用亮度來烘托後,那麼就不能再出現於主題的亮度差不多的區域,不然就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反效果。
19、如下圖,這裡出現了一個技術性的問題。一個面的草由於是由兩個濾鏡來處理的,在重合交接區域,亮度出現了技術上的失誤。這個就需要進行修補,可以是選擇其中一個暗一點的濾鏡範圍進行提亮,讓相接處過度自然。
20、第二個方法則是,點選右下角的蒙版進行勾選,這樣就能看到濾鏡的編輯區域資訊了。然後點選濾鏡編輯旁邊的畫筆調整介面,點選帶-號的畫筆,然後適當調整羽化及流動(流量),對過度不自然的區域進行塗抹減選區。在調整過程中,經常去選擇與取消蒙版的√,這樣就能很好的觀察到圖片的自然過度效果。
21、區域性處理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風光型別的圖片。那就是天空的雲彩,一般的處理方式是讓天空的雲軟起來,地面已經很銳很硬了,所以將天空處理成柔軟的風格,也是一種很好的對比。不過天空的雲處理成柔軟風格也很合理,因為本來距離就遠,其次雲本來就是軟的。如下圖的處理方式,使用的是漸變濾鏡,呈矩形的編輯區域,非常適合選擇天空這樣平整的區域。
22、在將天空進行整體壓暗了過後,此時又要注意一個問題了。光源從哪裡來的?如下圖,部分光源應該是從這些比較低的雲層裡面透過來的。所以,這裡又要再次用到我們的減選區,將這些區域塗抹出來,只要亮度不高於主題就行了。
23、最後覺得天空的飽和度太搶眼了,為了不影響主題的表現力,所以直接降低飽和度。
如下圖,調整前後的對比效果圖,主題瞬間就出來了。原圖不知道看什麼地方,而效果圖目光自然而然就落到了主題區域了。
24、在處理好區域性的光影和色彩後,這裡又要回到處理整體效果的時候了。處理圖片感覺和寫作文一樣,都需要總分總,哈哈。這裡使用到的是色調分離工具,分別對高光及陰影部分進行處理,色相為選擇需要處理的色彩,飽和度則是選擇加強合適的效果。
26、然後在Camera Raw濾鏡裡處理最後一步,加強各種顏色色彩。點選校準工具,新增一點藍原色的飽和度,一般在10-20直間。這裡涉及到三原色的混合原理,至於三原色調色混合原理就不講解了,之前的文章也有詳細的三原色混合原理調色講解。如果想要深入瞭解的朋友可以檢視以往的調色教程。
2、進入鏡頭校準工具後,勾選暈影工具,勾選後會自動校準圖片暗角,以及鏡頭畸變。
3、如下圖,與上圖相比較暗角得到了一定的修復。可能截圖效果看不怎麼出來,在PS裡就比較直觀的看出來了。
4、在光影做好了的情況下,最後一步來新增色彩。由於圖片的主色調為黃色,所以我選擇的工具是可選顏色,對單通道顏色進行精確調整。同樣,可選顏色的調色原理也是基於三原色的混合原理來的,其實90%的調色工具工作原理都是基於三原色混合原理而來的。所以只要學會三原色的混合原理,調色至少會容易一半。
放大可選顏色工具,這裡只調整了黃色通道里的顏色得到的效果圖。減青加紅、加洋紅減綠、減黃加藍。
建議將此圖設定為桌面,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色彩時,就可以直接彈一下桌面即可。一般這樣反反覆覆1個月以上,調色基本上就沒有多大的問題了,我是過來人了,哈哈。(關於此圖如何使用,建議移駕至往起調色教程喲!)
最終效果圖:
總結:在調整圖片時最重要的是思路,在自己的心中要有一個大體的調整思路。以前的自己很多時候都是在盲目調片,在調整的過程中的想法很少,都是跟著感覺亂來的。碰運氣,運氣好得到好的效果了就非常開心,但運氣、感覺、這都是不穩定的,唯有思考、思路、方法才是最好的進步。
還是簡單總結下我調片的思路:先整體影調(明暗)——整體適當色彩(顏色)——區域性影調色彩——色調(未包括修瑕疵、人像磨皮等之類的調整)
近期預告:瀑布拍攝前期與後期教程(因為我發現了一個還不算太遠的瀑布啦,開心,開心^_^ ^_^)
回覆列表
影片詳細教程
↓
影片全長:07:17
影片連結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541167C3?p=13
擴充套件:實際案例操作教程影片內容:Ins風后期效果例項教程
影片全長:01:59
影片連結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E411G799/
效果對比:
效果圖
原圖
-----------------------------------------------------------------------
圖文教程:
本篇教程透過PS給人物進行精細修圖,精修在攝影后期一直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為什麼?因為要保持質感,塑造完美輪廓,根據光影給人物進行修飾,但是不能修的本人都不認識自己,拿到一張照片要審視,而且可以確定自己修圖要做的什麼地步,是什麼場景,這都是應該知道,具體透過教程來學習一下吧。
效果圖:
原圖:
操作步驟:
1.不難發現原片灰,缺乏光感,所以先s曲線加對比
2.對比之後,飽和度自然就太高,所以降低飽和度
3.服裝調色,顯得質感一點
4.整體偏暖一點,讓膚色看起來紅潤些
5.以下2個圖層為背景調色
6.整體去了些黃色
調色重要的步驟就是上面這些,其他就是一些細節調整,變化並不是太大。
接下來就是修圖,是個漫長和耐心的活兒,我重點說說結構。
結構很難,也很重要,是一張照片至關重要的部分。畫結構我的習慣是用雙曲線。以這張照片為例,原片灰,缺乏立體感,修完結構之後,臉立馬通透立體了。其實修圖就是在修一個人的精氣神兒,而結構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是很細膩的人物處理了,我們在修圖的時候要根據人物的光影和臉型來確定,不能改變人物長相,具體還是要去練習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