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運用自己的文化知識來闡述對善惡的理解,可以借鑑傳統文化的經典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27
回覆列表
  • 1 # Infano233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次刀尖上的“行走”,刀尖一側是善,另一側是惡。在刀尖上行走固然是不穩的,甚至有一定風險,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傾向於某一側的機率很低,保持著這種搖擺的平衡被當作是最優決策。

    毋庸置疑,善惡是相對的,都是在一定社會道德風尚或法律制度規範下所形成的對某些行為的習慣性看法。注意,對善惡的既定看法是一種習慣。而這種習慣,源於人本身。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人又何嘗不具有善惡二重性呢?光的波粒二象取決於人的觀測,人的善惡同樣取決於其他人的看法,這種看法可能來源於某個人,但更多情況下是多人,是一個社會群體中的大多數。個人主義者定會反駁,我就是我,憑什麼會受制於他人看法。但我們應明白,一個社會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是無法“獨立”於社會的。這裡的“獨立”是指不受任何其他人的影響而存在。“我命由我不由天”,可是自一個人誕生之日起,他命就不全由他了。人會不可避免地與他人接觸,會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的規制,而這一切的源頭,或許要追溯到原始社會形成之初的某些習慣。社會會不斷更迭和交替,可習慣卻始終存在,即使有所差別,卻永遠不會消失。正如“人們對待善惡的看法”這種習慣,它存在於幾乎每一個社會階段,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

    如何“應對”這種習慣呢?社會發展至今,大多數人已經學會了“理性決策”,即在總體合理的情況下儘可能保護好自身利益。由於自己無法掌控善惡標準,因此,絕對偏向善惡任何一方都顯得過於極端。事實上,作為個體的你是無法對善惡下定論的,僅憑自己的看法會顯得很不可靠。有可能你偏向了你自認為的善的一側,可卻被大多數人看作是惡,這時候你想重回刀尖便會困難許多。選擇善惡任何一側都是不明智的,因為正如前文所述,人本身便具有善惡二重性,認為某人一定善或一定惡都是不妥當的,作為群體性的人而言,對待善惡的看法不過是一種群體習慣罷了。

    人選擇在刀尖上“行走”,實質上是保持一種中立的態度,除大是大非外,不去給任何事情妄下定論,不去過度偏向對待善惡不同看法的群體中的任何一方,而是以一顆清醒的大腦,儘可能作出遵從自己內心的判斷,這,或許才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真正的“獨立”。

  • 2 # 進取8033

    善惡的標準是什麼,與人為善本是做人的基點。尤在現實社會中,能多做善事積福積德,從人生的規側上來講也是為子孫積福和心安理得,精神上的滿足始能推動更大的動力去迴圈做善事,當然前提必須是自身行力動,出於幫人的心態和心理,方能做到自我的行善標準,行為,精神,心理上的滿足,能積更多的福。

  • 3 # 人生254315153

    善是本性惡是根源。內心有愛的人善念會一直跟著你的心走,惡因為你內心沒有一點愛它以成了你的心魔。你永遠都擺脫不了他。

  • 4 # 清晨78660565

    我心中的善是和平,友愛,無害,是都彼此都為彼此著想,是一個沒有戰爭,痛苦,憂傷,病痛,罪惡的全新世界!反之就是惡!

  • 5 # 久越

    謝謝老師邀答:我心中的善是以大局為重,在不妨礙別人的生活和準則的範圍內,在人有難時能伸出援助之手,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能挺身而出幫助化解,是人迷路時能指明一條的路線!相反的一面,如 欺騙,霸佔,殺,盜,淫,打,砸,搶我也不敢去管,因為我不是大俠,不瞭解人家的實力,如果發在我身上,拼了,愛咋咋的,因為我不是律師,也不懂法,沒有能力去跟法律橫量!

  • 6 # 西子燕來

    善就在你的心裡……也叫良心。儒家和心學說,善一直在你的心裡,慾望與色(事與物)矇蔽你的心。讀王陽明的四句教吧……

  • 7 # 包容88888888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善和惡的標準,不同的立場,不同的世界觀和不同的人生觀就會有不同的善惡標準。人類目前還有階級,還有國家,還有敵我,所以善和惡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這個國家裡是善的,但是對另一個國家就是惡的;對自己,人是善的,對敵人就是惡的。所以善和惡是一個有著階級利益給中國家劃分的一個概念。所以古今中外善惡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善與惡的標準。

    一般來講,從整體上說,那些孝敬老人,愛護幼小,急人所難,扶危救困,修橋鋪路等的行為都是善的。而相反的那些,木村長欺壓弱小,盤剝他人,燒殺搶掠,姦淫販毒等的行為都是惡的。但是我們也不能說所有的老人和小孩都是善良的,這裡面也有惡人也有壞人,所以在我們做善事的時候一定也要擦亮眼睛。

    三字經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所以說人的性格向善的多,但是牽扯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會慢慢的改變自己的品性,如果有道德和法律規則的約束,人們就不敢做太多的惡,特別是一個人的道德感的養成,變成一個人的自律,它比法律和規則對一個人的約束更有效力。

    勿以善小而不為,物慾惡小而為之。奉勸世人,為善不因小,為善不求保。小惡力避免,大惡決不做。人生百年後,亦有人常憶。

  • 8 # 一路有你——人生無悔

    善惡的標準是不管是親人朋友同事還是陌生人,都一視同仁,不對任何一人行惡!

    一條小狗見到熟人,搖搖尾巴,表現的是善的一面;見到陌生人汪汪怪叫,表現的是惡的一面!

    烏鴉不管到哪裡,都是呱呱怪叫,喜鵲不管到哪裡,都是嘰嘰喳喳。這須要提高人的個人修養。玉不磨不成器,人不學不成才!

  • 9 # 家庭教育必修課4r3O

    善惡無罪,是我們的心在作祟!

    對於善惡的標準,人人心裡有桿秤,只是我們被慾望矇蔽了心靈,看別人的惡清清楚楚,唯獨看不到自己缺點,我都在懷疑自己的智商了!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看他們三家是怎麼給我們演繹的!

    佛教認為人沒有善惡

    佛教經典《華嚴經》:“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徵得”

    意思是說:人人本是佛,但因妄想分別而迷了,使智慧德能無法顯現。若凡夫能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即是開悟。

    所以佛教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勸告大家多行善事,也是佛教盛興的緣故吧!

    儒家認為人有善有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之初是嬰兒的狀態,看誰都是喜樂,誰逗他他都樂,心裡沒有大人的善惡分明,只有善,就是我們說的“赤子之心”,是純善純美的。

    孔子告訴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沒有小善怎成大愛,修正身心完美人生!

    道家認為人是無善無惡的

    老子《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不善斯不善已。正復為奇,善復為惡,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道家的觀點,人本應沒有善與惡的分別,在我們的生活、社會活動中沾染了不良的習氣秉性。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是近於“道”的本性的,所以說人是無善無惡。

    道教的入門必修課《太上感應篇》中有講:“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等修善成仙行為標準,說明道教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善的,用功積累善德,達到返樸歸真的狀態,究竟得道成仙。

    八正道分析圖總的來講,佛家的“八正道”是可以修正我們的心,減少自己的慾望,辨明善惡是非,堅定正念不移,控制慾望,修煉完美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善事,不做對社會有害的事情,就我理想中的好人啦。

    但做好事,莫問前程吧!

    如果你喜歡就請留下你的高見吧!

  • 10 # 修羅王1

    謝謝邀請。這個麼還真不好說,沒什麼標準。我以為的善在它人眼中可能是惡,我的標準是,你不犯我,我不出手,你若犯我,殺無赦。也許有人看到這些,會說我是個惡人,唉!可我卻是大家心中眼中,百分百純善之人。善惡自在人心,用文字寫出來的,都是騙人的,善惡也不存在於表面,它存在於人的行動中,所謂的善惡你要看它的兩面性,不要憑表象去判斷。何謂善惡,不同利益人的一種說法罷了。

  • 11 # 友善老農

    殘疾人有登臺獻技獲得觀眾發自內心雷鳴般掌聲者,有創業成功獲同類讚譽者,我的連居有一位小兒麻痺下支癱患終身輪椅相伴,但書法很棒,刻碑文是一技之長,非正常人可比,有一位盲婦可上樹採果,做針線活不比正常人差。他們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周邊正常人自嘆不如者有的是。假若他和她使點小壞謀生,想至少能多得到些理解和同情,就是乞討為生也不失尊顏,更不至遭同類歧鄙。可他和她硬是憑自身智商體身生存,從不行乞更不行惡,這位盲婦還生養了兒女。

    這個事實說明:造物主及其公平地都給了人能自力生存下去的智力體能。人為什麼非生惡念行惡為去生存,去終飽貪慾呢?

    若把自以為光采,自以為高人一等,見比已大官,比已富人比見爹孃熱情百倍弓身獻眉,見弱見民見貧見殘止高氣揚歧鄙稀虛,靠貪腐掠侵,坑蒙拐騙,奸詐險惡,行賄謀權謀富,再因索賄受賄而成富,心裡只裝著權錢財富,眼裡只看見權錢財富,孝念情愛,誠尊善恥,只有嘴上功夫,再無心念體行的:貪官奸富與上述殘男殘女排個隊亮個相,尚存善念的同類,你會恨誰愛誰敬佩誰呢?

    假若給你個權力,選其惡而殺之,你會殺掉誰呢?

    我寧願做自食其智商體能的殘男殘女,也不做那自以為光采自以為高人一等,實質為人所不恥,大多難已善終的愚夫人渣。

    這就是我對善惡辯識的標準。

  • 12 # DellenLiu

    個人覺得是這樣區分。

    善:堅持做好自己靈魂投胎使命的事情,且是對人類文明進步有貢獻的事。

    惡:做有違自己靈魂投胎使命的事。

  • 13 # 行似龍

    華人向善,賴有古風。儒家推行仁義禮智信,道家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佛家提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各家勸善,良苦用心!

    既然說善惡,首先要明確不要用出世間法的境界來行世間法之事,不要動不動就講無善無惡,那隻會誤導眾生!《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聞之開悟,世間有善惡,不住善惡行。

    說起善惡,究其本意,善著利他,惡者損他。他,小而言之,是指某人,某物;大而言之,是指家庭,家族,民族,社會,國家,世界,環境,自然界。越大越近道也。道者,規律也,國家,人類之福祉也。

    既利小他又利大他,為之純善,故儒家要求士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忠信是也;

    不利小他而利大他,為之大善,見義勇為懲惡揚善是也;

    利小他也不違大他,為之小善,積沙成堆,積土成山,積百千而成大善,孝悌是也;

    利小他但不利大他,貌似小善實是大惡,佞臣誤國有之,奸臣賣國有之,終留千古罵名。

    自古人人說善惡,莫貪善名,謹慎腳下行。

  • 14 # 恩友Mr

    中國先聖孟子曾說過,人皆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說明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種普遍的共識,都有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都有良知的提醒和預警。這真是很奇妙的一個現象。

    在孟子看來,人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人有這四種發端,就像有四肢一樣,可以行走,可以行動。有了這四種發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端的人,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父母的基本操行都成問題。

    孔子曾經說過:“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意思是說,人性本來是相近的,只因為教養的不同,便相差很遠了。但是孔子沒有說相近的人性是什麼,是善還是惡,他主要強調的還是後天教養的一方面。孟子就不同了,他不僅指出那相近的人性就是發端仁義禮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還舉出生動的例證論證 這種“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沒有它,簡直就不是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孟子的人性理論是“先驗論”的,因為他把“仁義禮智”這些社會性質的道德觀念說成是人的天性裡所固有的,與生俱來的,甚至帶有生理性的色彩。

  • 15 # 水道山行

    原來連這個世界、這群人類都沒有,哪裡來的善惡之分呢?所謂善惡都是人的意識罷了,說不得執著。人既處世,所謂修行。全憑本心,承當不悔。

  • 16 # 長風浩蕩

    善,沒法證明,也不需要證明。

    我認為什麼是善,我認為什麼現象符合我所理解的“善”這個字所對應的特質,我就認為什麼是善。

    我所理解的善,是從具體現實現象而來。從和善的人、善良的人、有的人善於做某事的現象、慈善的事情,以及“惡”的反面,而來。

    哦,你要問我為啥用“善”來描述上面描述的物件?因為我用善來描述那些物件時,能讓可以正常交流的聞者理解我的意思表示。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我判斷什麼是善,我就認為什麼是善。

    證明,是一個有明確邊界界定的具體物件,以同樣的依據和前提,透過相異的邏輯路徑,最終殊途同歸一處。那相異的邏輯路徑,是為互相驗證、證明。

    因此,無明確邊界的籠統、主觀概念,沒有證明的空間,沒有證明的需要,沒有證明的可能。

    善,是個主觀概念,沒有確定客觀的客觀邊界,不需證明,無法證明。

    最關鍵的是:

    善惡,是每一個自主意志自主判斷的,不是別人告訴的。因為就是別人告訴,也是你自主判斷是否採信。

  • 17 # 阿甘1010

    應該沒有什麼明顯規範的定義吧,我認為一切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擇手段損害他人或公共合法權利的,都可以列入黑惡範疇,那些挖空心思,套路百出,巧取豪奪的企事業單位!更是隱形的黑!更加可惡!

    一切勤勞善良的守法公民,都是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在人類歷史發展程序中,水泥,玻璃,蒸汽機哪個貢獻大?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