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上宜昌
-
2 # 瑟瑟_龍
夏季雨多,不騰空庫存,上游來個洪水,那不潰壩了。雨季過了,水不蓄上,上游很多航線就不能走船啊,發電站也不能正常執行啊。何況到冬天雨水更少的時候,好有充足的水補充下游啊。如果秋天,冬天都不蓄水,那建大壩幹啥啊。
-
3 # 小白楊2020
這個問題描述得不對。秋季雖然來水比汛期小,但比枯水期大。就像前幾天還有2至3萬個流量。而枯水期天然狀態下,最小流量時只有3千個流量。
三峽水庫是汛期騰空防洪庫容防洪,汛末也就是秋季蓄水,枯水期向下遊補水。現在規定,最小下洩流量不小於6千。如果不在汛末蓄水。三峽水庫就沒有蓄水時間及機會。
只要搞清楚三峽工程的第一任務是防洪,就知道三峽水庫不可能在汛期蓄水。而枯水期沒有水蓄,所以,只能在汛末秋季蓄水,枯水期再向下游補水。這樣可以做到汛期保防洪,非汛期保航運及發電,以及生態補水。
至於說,是三峽蓄水導致鄱陽湖變成大草原,那是不瞭解情況。歷史上,鄱陽湖就是洪水一片,枯水一線。天然狀態下,枯水期,鄱陽湖湖底就裸露,三百多年前,先人們就在湖底,修了一座錢公橋。
實測資料也表明,1963年2月6日,鄱陽湖水位最低,只有5.9米,那時三峽工程還未建。而最高水位出現在1998年7月31日,約為22.59米。那時,三峽工程剛截流,未蓄水。
三峽工程蓄水後,鄱陽湖的最高水位變低了,因為三峽等水庫的攔洪。同樣,因為三峽等水庫的枯水期補水,鄱陽湖枯水期水位變高了。但三峽等水庫蓄水時,鄱陽湖的水位是會比天然狀態下低,但比枯水期高。
-
4 # 陽光35441401
三峽建成後,長江中下游水位降低,失去長江水位的頂推作用後,鄱陽湖湖水下瀉加快並存不住水,所以現在鄱陽湖水位長期很低。應該在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湖口縣石鐘山修建大壩,修復鄱陽湖自然生態。
-
5 # 親哥哥000
長江本來就可以自己洩完自己的流量 只不過夏季洪峰集中在一起 超過了自洩的能力從而沖毀下游堤壩 三峽的功能就是削峰平谷 同時考慮發電航運必須的流量 綜合排程 沒什麼可疑慮的 夏末秋始時開始蓄水 冬春季加大發電力度也為枯水的下游放水 夏季到來之前放完多餘的水 騰空庫容用來攔水削峰 夏末再次補水 週而復始 就是這個規律
-
6 # 殘陽熱雪
說不完道不盡的三峽,前幾年成了痰孟,誰都可以噴一下。想當年長江中下游,數十萬人守堤,人在堤在嚴防死守。現長江多壩梯級排程,可高枕無憂。最大限度調整三峽蓄水,科學排程並非秋季與夏季。
-
7 # 宇明軒
夏季長江處於汛期,蓄不了幾天水就滿了,再者夏季水中攜帶的泥沙含量也是最大,一到庫區水流速度急劇下降,這個時候蓄水,庫容量會急劇減少的,那三峽就可以提前下崗了,汛期不蓄水,泥沙可以自然的沉澱到中下游,可以回填非汛期江中清水沖刷後的河道,減少汛期過後河道被清水沖刷造成第二年的河堤崩塌等事故的發生。
-
8 # 宏yixi
作為常年航行在重慶至上海的人來說,才能真正知道常年水位變化及關係,因為只有我們才會每天關注重慶到上海的水位變化、天氣情況、三峽入庫流量、葛洲壩出庫流量、長沙水位、漢江水位、以及南昌水位,這些資料我們也是認真記錄。三峽大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懂的人沒關係,但也請別亂噴三峽大壩。以後下游漲水,請參考中下游天氣以及各大支流及湖泊水位,以及三峽大壩以上的水位變化,搞清楚了再開噴!
-
9 # 魚眼貓眼鷹眼
原因是長江流量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導致年內降雨不均勻,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流域夏季受海洋氣流影響,冬季受大陸氣流的影響,所以冬季乾冷,夏季溼熱多雨。
年度降雨不均勻,導致夏季洪澇災害威脅很大,而冬季流域水量不充裕。
三峽大壩的一個主要功能是防洪,特別是防止荊江大堤防護的漢江平原水災威脅。
從另一方面來說,和三峽大壩截面年徑流量相比,三峽庫容很小,總庫容三百多億立方米,調節庫容兩百多億立方米,而三峽大壩截面年徑流量平均約5000億立方米,調節庫容只有三峽年徑流量的5%,總庫容也只有年徑流量的7%,遠不足以攔蓄整個夏季洪水。
所以三峽大壩水庫只有幾日的調節能力,為了保護下游免受水災威脅,夏季來臨必須降低水位,把水位降到145米,以便騰出庫容攔蓄洪水,減輕下游洪水壓力。
夏季降低水位,還有一個好處是防止水庫泥沙過快沉積,因為長江含沙量夏季高冬季低,冬季水流相對靜止,也不會有多少泥沙沉積,夏季降低大壩水位,可以提供更大的水力坡度,加快流速,減少泥沙沉積。
夏季洪水季節結尾,秋季在較大徑流量之前蓄水,以保證能蓄滿水庫,以便在冬末春初流域最缺水的時候,能放出庫容,使得長江中下游能保持一定的水位,保障航道、緩解中下游旱情。
-
10 # 龍一歐
三峽位於長江,水中含沙量屬於比較大的,含沙量大主要發生在豐水期(江中水量多的季節),如果這些泥沙沉積在水庫,用不了幾年沉積的泥沙就會把三峽水庫填滿,水庫的作用就會失去,同時還會引發庫區各種災難,解決辦法是保持三峽水庫的水流有足夠的流速,讓河道的泥沙基本保持原自然河流的狀況一樣把泥沙衝到下游,為保證流速,解決辦法是降低上游壩前水位,使庫區河流有足夠的落差,由於要求保持低水位,在豐水期水庫就不能蓄水了,秋季開始進入枯水期,那時河流水中含沙量很小,水庫可以蓄水了,水庫蓄水的作用有,當遇到旱災時水庫的水可以用於救災,另一個作用是,水庫水位高,上下游水位落差大,同樣的流量可以多發電
-
11 # 明明看視界
三峽工程選擇秋季蓄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點,考慮長江枯水期通航問題。因為長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份都是枯水期,目前國家投入巨資維護長航航道水深
宜昌(下臨江坪)—大埠街………………… 4.0米
大埠街—荊州(四碼頭)…………………… 4.0米
荊州(四碼頭)——城陵磯………………… 4.0米
城陵磯——————武漢長江大橋………… 5.0米
武漢長江大橋———安慶(吉陽磯)……… 6.0米
在枯水期,三峽工程透過增加下洩流量,保證宜昌到武漢段基本水深,保障船舶通航能力。
第二點,考慮長江流域的防洪問題。因為三峽大壩的存在,可以利用庫容充分來削減洪峰量。三峽水庫在汛期水位降至145米時,具備221.5億立方米的巨大防洪庫容。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三峽水庫可有效地控制長江上游來的洪水,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長江遭遇千年一遇或更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的運用,可以防止荊江兩岸發生幹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保護長江中游的武漢等大城市的安全。
第三點,泥沙淤泥問題。三峽大壩採用是"蓄清排渾"的執行方式。三峽水庫上游來水量和來沙量在年內分配是很不均勻的,以寸灘水文站為例,每年主汛期7~9月的來水量和來沙量分別佔全年的52.3%和78.2%。根據這一來水來沙特點,每年汛期水庫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執行,使含沙量較大的洪水(俗稱為渾水)能夠順暢地排至下游。汛後水中的含沙量小了,變清了。三峽水庫汛期排出"渾水"(實際上是排沙),汛後蓄滿"清水"。
第四點,長江上游通航問題。三峽庫區的建成極大改善了宜昌到重慶段的通航條件,三峽大壩至重慶港660 km庫區成為深水航道,庫區水域長達630 km。在洪水期,長江上游來水偏多,航道自然好維護。相反,在長江枯水期,上游來水偏少。這就需要三峽大壩蓄水,以保證三峽庫區的通航。
第五點,發電效應。三峽工程被稱作“印鈔機”。用好每一方水,發好每一度電。這也是三峽工程在經濟效率上的考量。洪水期流量大,機組可以全開執行。秋季枯水期就得利用“地主家餘量”,提前儲蓄的庫容來發電。
回覆列表
三峽工程是世界著名的水利電力樞紐工程。其防洪防汛功能當然毋庸置疑。長江干流每年的6、7、8、9四個月為汛期,三峽大壩有幾百億方的庫容,每年上游都會有洪峰出現,當洪峰到來前就要騰出把145米以上的庫容以迎接下次洪峰的到來,這樣就有利於長江中下游在汛期不再擔心洪澇災害,保證長江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
當然三峽工程蓄水還會考慮發電和長江航運。9月底至次年的4、5月長江三峽進入枯水期,三峽需要蓄水,在保證發電的同時主要是保證宜昌與重慶之間的航運,三峽遊船在此期間經常會安排翻壩行程。當蓄水到175米時,大壩以上的水位加深,水面加寬、水流變緩,從而改善川江航道,使萬噸級船隊可以通江達海。
而近些年三峽也會在枯水期,加大下洩流量,給中下游補水,以此來保證長江航道通暢和維繫長江流域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