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個朋友是一個剛畢業的小白,想從事電商行業,大家有什麼建議?
18
回覆列表
  • 1 # 是小蔡ya

    這個沒什麼經驗,但是現在的電商銷售量考慮到很多因數,價格,標題,瀏覽量,排名,圖片,評價,創新點,等等…還有可以採取一些其他特殊辦法。

  • 2 # 視界空間

    “農產品+網際網路”是未來的發展趨勢。2017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13.35萬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網路零售市場交易額3.1萬億元,與2016年上半年的2.3萬億元相比,同比增長了34.8%。2017年上半年中國農村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402億元,比2016年上半年的3120億元,增長41.1%。2017年上半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851.4億元,預計2017年全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650億元,相比2016年的913.9億元,增長80.5%。生鮮電商被電商界認為是最具潛力也最難搞定的電商領域。農產品生鮮電商熱了幾年,但絕大部分都不能盈利,我們分析農產品生鮮電商的困境歸根結底是定位和路徑的問題。主要問題:一是體驗不如“菜市場”。國內傳統的生鮮農產品渠道是農產品基地直接供應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再透過小商販採購後經過菜市場進行零售。這個模式已經延續了很久,大媽們在相應時間趕往菜市場挑選採購,幾乎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便捷、高效、又很節約,這種生鮮農產品採購習慣很難打破。目前看這種形式也是生鮮農產品銷售最好的模式。生鮮農產品電商和菜市場相比存有很多的差距。首先價格過高,很多運營商利用綠色有機等概念來包裝,隱藏價格偏高的囧相;其次品相不好,因為物流和運輸配送環節,造成商品並不具備新鮮度,不像菜市場那樣清凌淩水汪汪的,引不起人們的好評;三是並不便利,上網、點選挑選、諮詢、下單、等待送貨上門,這個過程看起來不難,但是和菜市場的購買習慣相比卻有點麻煩了。為此,有人說農產品電商不是方便了大眾,只是方便了懶人。這種想挑戰菜市場,想將菜市場搬上網的運營平臺是一個錯誤的策略,只能補充菜市場,而不會替代或者搶了菜市場的生意。

    二是高階遭遇“誠信危機”。很多運營者痛則思變,透過有機、綠色、生態、自種自銷等各種形式的標籤包裝,走高階路線,搞私人訂製,做小而美模式,為高階使用者提供專業性垂直農產品供應。這種創意很好,開始也初見成效,可是後來經營越來越慘淡。究其原因,敗在了“誠信危機”上。國內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包裝自己的產品和專案,濫用了“綠色,有機,生態”的標籤,甚至各種造假的防偽碼某寶上可以隨處買到,相關的管理性政策規定形同虛設,缺乏監督機制,人們被過多的虛假宣傳包圍,慢慢失去了信任度,變得對一切產生質疑。運營者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投入來加強宣傳和推廣,仍然無法滿足人們的誠信需求。真實的生態有機產品也受牽累。

    誠信是商家和消費者建立良好溝通交易的前提,當整個社會都困惑於“誠信危機”之中時,農產品生鮮電商也不能避免。

    三是“質量控制”帶來成本劇增。農產品本身的特性不同於工業產品,不可能透過模具批次生產,由於種植和養殖的天然屬性造成農產品質量根本無法管控,而且如果人工干擾生產,又造成了環保生態的破壞,不能滿足綠色有機的要求。

    在生鮮產品訂單中,物流配送成本高達20-40%,其中,物流環節搬倒損失率為25-30%。冷鏈物流成本加劇,銷售的不飽和以及恆溫保溼的倉儲庫存都成了電商利潤出血點。最終,壓垮運營商的是生鮮農產品價格太低,利潤很薄,根本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成本。

    目前,阿里巴巴平臺上經營農產品的商家數量超過90萬個,年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2016年比2015年增長超過了40%。在生鮮電商難做的共識下,依然有那麼多商家經營農產品電商,並獲得了40%的增長,更說明農產品+網際網路是未來的趨勢,隨著年輕人群體網際網路消費習慣的固化,農產品在電商平臺上的交易將呈現標準化、品牌化、時尚化、消費使用便捷化的態勢。相較於中國農產品零售擁有的4萬億市場規模,網際網路的滲透僅為3%左右,農產品銷售網際網路化的潛力還很大。

    為了順應電商發展趨勢,規避生鮮電商運營中存在的問題,農產品電商在建設運營中應把握三個方向性原則:一是商品的營銷方式上以大宗批發為主。體驗店的零售重點是平臺商品的推廣,增加市場認知度和消費粘性。零售配送由合作快遞公司解決。阿里巴巴平臺上農產品經營商家總數約90萬個,其中,阿里的1688採購批發平臺的商家約佔2.27%,同期交易額卻佔到了總量的4.69%。做平臺批發的效果明顯好於零售。二是在商品的經營品類上選擇以乾貨和製成品為主。必須是保質期長,包裝和品質對物流搬到頻次敏感度低的商品。三是在平臺的運營初期以做精做專做特色為主,嚴格控制主推商品數量,先從熟悉的快消品做起,逐步形成平臺自己的品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有些專家不靠譜,說的話一點都不符合實際,你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