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果殼影片

    蚊子愛吸誰的血?有人說孩子,有人說O型血,還有人說血甜的人,不知道哪個是對的...不過科學家發現了哪種蚊子可能更愛吸人血——感染了瘧疾的蚊子!是不是很可怕?

    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寄生蟲都能夠輕易改變宿主來讓自己過得更舒適,比如寄生在魚眼睛裡的眼吸蟲可以讓魚游到水面,魚被鳥兒捕食之後,眼吸蟲就能夠到適合自己繁衍的鳥的腸道中去了。又比如黃蜂幼蟲可以寄生在毛毛蟲體內,不僅把毛毛蟲變成了食物,還把毛毛蟲變成了保鏢。

    黃蜂正在毛毛蟲體內產卵

    寄生在蚊子身上的瘧原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透過蚊子來傳播,他們只能在人體內生存繁殖(有時也可能在類人猿體內生存),但是在其他的生物例如牛羊身上就只能死掉。

    科學家們猜想瘧原蟲為了繁衍,會使他的宿主,也就是蚊子,更喜歡吸人血。同時,那些感染了成熟瘧原蟲的蚊子也會比感染了未發育成熟的瘧原蟲的蚊子吸更多的血,吸更多的血對蚊子來說意味著被發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然而成熟的瘧原蟲需要快點找到宿主,蚊子只能冒著危險多吸點血。

    非洲的科學家們在布吉納法索的三個村子裡做了一個實驗,他們用人的氣味和母牛的氣味分別來引誘蚊子,然後把這些蚊子抓起來分析它們內臟裡血的成分,看看瘧原蟲是否影響了蚊子去吸誰的血。

    結果顯示,感染了瘧疾的蚊子並沒有更喜歡人體的味道,這是否意味著它們沒有更喜歡人血呢?不是的,科學家們發現它們的內臟中有著更多的人血。體內有成熟瘧原蟲的蚊子裡,有77%都吸了人血,體內有未成熟瘧原蟲的蚊子裡則有64%吸了人血,而沒有感染瘧原蟲的蚊子裡只有61%吸了人血。

    既然氣味並不會影響蚊子的選擇,那麼一定是有其他因素使得蚊子更喜歡人血。一種猜想是,瘧原蟲可能影響了蚊子的視力,或者其他感官來讓蚊子更多地選擇人類下手。也有可能瘧原蟲改變了蚊子的飲食習慣或是行為模式,比如讓蚊子喜歡待在室內,或者讓蚊子在人類熟睡時出來活動,這些都會導致蚊子吸人血。

    感染了瘧疾的蚊子愛吸人血,瘧疾不是更容易傳播了?透過數學建模,科學家們估計當人類數量與蚊子數量大致相當時,感染瘧原蟲的蚊子會使瘧疾傳播的可能性增加123%,當蚊子數量超過人類時,影響則會小一些。

    不過這還沒有被證實,也有可能這些感染了瘧疾的蚊子更喜歡人血,只是因為——它們本來就喜歡人血啊,所以才感染瘧疾的!

  • 2 # 逸臣

    想要了解蚊子的種類,我們首先得知道,蚊子是什麼。讓分類學家來說,蚊子是雙翅目長角亞目的昆蟲。而翻譯成普通漢語的話,就是那些看上去只有一對翅膀(因為第二對翅特化成為了平衡棒),而且觸角長於頭胸之和的昆蟲。

    蚊子的種類很可能遠超你的想象,有數萬種之多。而在這龐大的長角亞目中,我們熟悉和憎惡的蚊子,其實只是很小的一個分支。

    1. 人類的老冤家——蚊

    我們就從最熟悉的蚊子說起——它們其實只是蚊科昆蟲中一些吸血的種類,常見的有斑蚊屬、瘧蚊屬和家蚊屬等(每個屬的成員們分別對應我們常說的伊蚊、按蚊、庫蚊)。關於它們, 這裡 有一些簡要的介紹。這些蚊子不僅叮人吸血,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病原體的中間寄主,著實害人不淺。當然,叮人的蚊子遠不是麼簡單,蚊科的很多屬昆蟲都參與了這“邪惡”的勾當,例如華麗的煞蚊也是其中一員:

    這類蚊子的雄性以植物汁液為食,雌性則以血液為食。雌雄蚊可根據觸角區分:雌蚊觸角上的剛毛稀疏,雄蚊的細密如試管刷,這對觸角有助於找到雌蚊的位置。

    2. 沉冤難雪的大蚊

    所有的蚊子中,最易被誤解的當屬大蚊。大蚊是大蚊總科昆蟲的統稱,它們是雙翅目比較原始的種類,體長一般在1釐米以上。因為體型巨大,經常引起人們的恐慌。但其實這真是冤枉它了,大蚊成蟲壽命只有十來天,不進食,僅吸收點水分過活,交配繁殖後便完成了此生的使命。

    大蚊的幼蟲生活在植物根部、有溼潤泥土的樹洞或水中,取食植物根部和腐殖質,是自然界的分解者,也是多種動物的食物。只有少數種類的幼蟲因取食植物根部對農業生產、城市綠地草坪有一定的危害。

    大蚊的一生和吸人血沾不上邊,不過如果像大蚊那般體型的能吸血,那的確是挺可怕的一件事情。

    雖然同樣巨大,但巨蚊不是大蚊。它和叮人蚊子是近親,同屬蚊科,但是尺寸則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部分種類體長可達3釐米。把恐怖拋到一邊的話,其實它們金屬光澤的質感其實還是很不錯的。

    巨蚊的幼蟲生活於樹洞、竹筒的積水裡,吃的食物是特別的——孑孓。巨蚊的幼蟲們是不折不扣的吃貨,據實驗觀察,華麗巨蚊的幼蟲先後捕食了106只孑孓才化蛹。除了吃異類,它們還自相殘殺,通常在孽生處只有1-2只巨蚊能成熟,特別大的樹洞才能多容納幾隻——在動物世界裡,對房子和資源的競爭也是異常的激烈。別看那麼能吃,它們也特別扛餓,短鬚巨蚊末齡幼蟲在無食物的情況下竟能存活6個月以上。

    所幸的是,巨蚊幼蟲雖然嗜血,它們的成蟲卻對真正的血沒什麼興趣。它們以花蜜為食,常出沒於竹林裡。我國已命名的巨蚊只有7種,主要分佈在華南地區。

    3. 不咬人的搖蚊

    不論大小還是外形,搖蚊成蟲與常見的蚊都十分相像。只是它們口器退化,不會叮人吸血。而且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它的觸角上密佈細毛,體無鱗片(蚊科的有),而且靜止時前足伸出不斷搖動——這正是“搖蚊”一名的由來。

    不過更引人注意的是搖蚊的幼蟲,因為它們偶爾會出現在水管中。常見的搖蚊幼蟲因體內含血紅素呈現血色,又名“血蟲”。搖蚊汙染的確是一個棘手的惡問題,因為即便經自來水廠多重處理後,搖蚊幼蟲基本被消滅,但只要有極少數殘留的搖蚊卵進入了二次供水系統,而二級供水系統設計不合理的話,就可能給殘餘的搖蚊卵帶來新的生長條件,這也是供水系統出現搖蚊幼蟲最主要的原因。

    當然,搖蚊繁殖能力強大並不是一個壞訊息,天然水體中大量繁殖的搖蚊幼蟲不僅是食物鏈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經濟水生動物的天然餌料。

    4. 兇狠的吸血鬼——蠓和蚋

    蠓和蚋從名字上似乎都與蚊無關,它們分屬搖蚊總科下的蠓科和蚋科,但它們卻不像它們的“親戚”搖蚊那麼友好。

    蠓和蚋體型都很小,蠓俗稱小黑蚊,蚋俗稱小黑蠅,真是一對吸血小黑友。在夏天,光線不強植物多的地方,裸露的面板很容易招惹它們過來。蠓、蚋還喜歡叢集繞著人頭頂周圍婚飛,讓人十分厭惡。被蠓和蚋咬,會比蚊咬感覺更癢更難忍,甚至會引發皮炎,至少要好幾天才能恢復。蠓蚋都能傳播多種疾病,所以出門的話,還是帶上含避蚊胺的防蚊水吧。

    5. 危險的素食者——眼蕈蚊

    眼蕈蚊是蚊中的小弟,體長只有2-4毫米。但要說起它們造成危害的能力,那可不是吃素的。它們常大量群聚,為害食用菌或蔬菜。只要有眼蕈蚊的成蟲飛入養菇房,它們就會在培養基上交配產卵,並迅速建立一個大家庭。環境適宜的話,眼蕈蚊一天就可完成一個世代,後代又迅速交配繁殖,大量取食食用菌的菌絲體和培養基,讓菇農頭疼不已。而且,說不定 你也吃到過哦。

    6. 似蚊非蚊的蚊蠍蛉

    不仔細觀察的話,還有很多昆蟲長得像蚊子。例如在環境好的叢林中可以看到一種叫做蚊蠍蛉的昆蟲——乍一看與大蚊十分相像,但其兩對翅,沒有平衡棒的身體結構暴露了它的身份。

    蚊蠍蛉是昆蟲綱長翅目的昆蟲,生活在潮溼的森林裡。它們是肉食性的昆蟲,葉蟬、果蠅、蜘蛛等都是它的捕食物件,大蚊也在它們的菜譜中,食物缺乏的時候甚至會自相殘殺。

    7.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蚊氏家族各自發展出適應環境的方式,吸血蚊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固然行為可憎,但也是它的生存策略。可以理解人們希望吸血蚊消失的心情,但這目前只是一個美麗的願望。若說把蚊子全部消滅對世界有何影響,在沒有真正發生這一幕的時候是很難評估的。在早侏羅紀,蚊已經出現,比人類早了很多年,而今蚊依然和我們共存於一個星球,與蚊的鬥爭也將一直持續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境外輸入越來越多,應不應該限制重點疫區國際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