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活到老學到老,讀書是我們一種學習的方式,可是我們有的時候看了好多書,結果感覺沒學到什麼東西那到底怎樣看書才能真正已收到書中的營養成分呢?筆記該怎麼記呢?
2
回覆列表
  • 1 # 劉大爺不是一般的大爺

    我想說,當你這樣想時,你就很難去讀好一本書了。

    記得以前看白巖松的節目,他說,在某大學做活動時,一個學生問他,說自己喜歡讀書,但身邊的人都不讀書,他是不是應該堅持下去。白巖松說,當這個學生說出“堅持”兩個字時,讀書對他而言,就已經不是單純的愛好了,它變成了一種炫耀的手段。

    我說這個是想告訴你讀書是一件非常純粹的事,它不應該摻雜太多的功利心進去。當你不再想著讀書能夠獲得什麼,並因此而焦慮時,你反而更容易得到一些東西。

    對於看書記不住這個問題,不用擔心,也許你讀過一本書很快就會把它忘光,記不住人物,記不住情節,似乎一無所獲。但事實上,這就是我們的大腦篩選的過程,把不重要的無意義的東西忘光,把真正可以打動你的東西留下並且內化為你的思想或精神的一部分。不知道在哪個瞬間,由於什麼事的觸動,你就會想起這本書。

    關於筆記,我認為應該記錄最觸動你內心的東西。一句話或一段話或一篇文章,當你讀到它時,你突然感到渾身寒毛倒豎,心跳加快,感到內心豁然開朗,那就把它記錄下來吧。

    對於仍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苦苦掙扎的高中生來說,讀書筆記可以泛泛一些,華麗的片段,蘊含哲理的名言,漂亮的描寫,都可以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學習的範本。

  • 2 # 閒聊翁

    2)這個問題好象我答覆過,可以翻看我以前的東西。你今天邀請我作答,我還是意回答你。翻開書從第一頁開始,人就不能三心二意,書裡有些精彩的片段,要用筆把它做出記號,這種閱讀法長期堅持下去,你就慢慢養成了一個習慣。特別是書裡的一些人和事,要結合自己的一些行為去加以研判,吸收,你就知道了讀書的用處,也就嘵得了什麼是有效讀書法。如果你做不到眼到,心到,手到,邊看書邊幹其它的事,那你永遠都不能很好的,有效的閱讀完一篇好作品。

  • 3 # 冀之筆

    讀書貴在心靜,貴在靜心,貴在心平氣和,一卷在握而心猿意馬是讀不好書的,也是讀不進去書的,所以說讀書可以怡情養性,讀書可以陶冶情操,道理就在這裡。個人認為要有效讀書無非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讀書?自己是抱著什麼目的去讀書的,是為了消遣時間,還是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辦法,還是為了寫作和做學問之需,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就無所謂了,讀好讀差讀多讀少率性而為,反正是為了消磨時間,沒有功利性沒有任務性。第二種情況則講一個實用,現學現賣重在解決問題,重在與實際相結合,許多技術類人員比如醫生、教師、各類技術人員等等都是這類讀書方法。第三類就又講究個讀法了。它的功利性目的性更強,目標更明確,在書目的選擇上更嚴謹更細膩,這類人讀書是最能有所收穫的,更能做到合理有效地分配讀書的時間和所讀書目類別的選擇,更能有所成就,更能提高自己。

  • 4 # 網者歸來

    讀書的目的性明確才能找出重點。讀一本書,我會先看書名,再看目錄(包括前言和序),最後確定這本書是不是我需要的書。

    如果是寫作需要,那就是查閱資料的閱讀方式+文筆學習,記錄美句。我記得現在一些人學會一種技能叫做思維導圖,題主可以學習一下,對於讀書學習很有幫助。

  • 5 # 幻世魔王

    用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話來形容,就是不動筆墨不讀書。

    對於一般的人,記憶力都差不多,所以更多的是需要靠重複性的理解。有時候單單靠理解還不足夠,因為一次理解了,不代表次次都可以理解,更不代表這件事情已經變成了自己的認識。

    因此,書不在於讀的多,尤其是一開始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讀得很精到。第一節重要的是每一個細節都把握到位,並且有自己的思想,如果非常精彩的可以留下書頁的旁邊,方便以後的翻閱。

    如果你有很多讀書筆記,到一段時間再拿來翻開,你的認識會有飛躍,同時也能夠刺激靈感,這就是一個把書讀“透”的過程。如果你還能複述,用自己的話闡釋相關的問題,那就更好了,這樣你就把書讀“入”了。

  • 6 # 後知後覺的菜瓜

    我平常還算是個比較愛讀書的人,但是看過很多書後,的確發現並不記得什麼。甚至有的書只記得特別好,特別扣人心絃,但到底講的什麼內容,真是想不起來了。

    我真正開始認真有效地看書,也是前面很多朋友提到的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開始的。早先也聽說過做筆記的方法,但並沒有真正領會,只覺得是件好麻煩的事。看了書之後,真心覺得做筆記是有效讀書不可忽視的好方法之一。

    這本書中講到的做筆記方法有很多,其中一條是摘抄+評論的方法。就是在摘抄的同時,寫下自己的觸動及感悟。這些不僅寫書評有用,甚至對寫日記或其他書面寫作時都會用到,因為引起了很多回憶和感慨。做完筆記如果便束之高閣,那自然也無用,筆記要經常翻看,不僅可以加深記憶,還可能有新的想法,都要記下來。

    另外,讀書時可以以某本書為契機,拓寬讀書廣度,閱讀某一主題的書,從不同作者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更加深理解和消化。

    閱讀的時候,還要邊讀邊問,要善於發現問題,或者帶著問題去讀,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經驗值,能讓書本上的東西真正變成自己有用的知識。

    如果有機會參加讀書會,跟朋友們一起探討同一本書,收穫一定也不小。

  • 7 # 瘋狂小牛哈

    讀書的方法是多樣的

    有些書是閱,略而知其在則可;有些書是讀,誦而知其聲;有些書是研,重複多次而深知其意;有些書是學,不僅需知其果且需深究其因、通曉其理;有些書只是翻翻;還有些書知其頭尾即可曉其大意。不同的書針對於不同的閱讀要求,沒必要在休閒類書上下太多功夫,但有些書雖然乾澀但卻不解上句無法知其下意。

    關於速讀,你需要知道的

    我們很多人以為自己讀書讀不了很快很多,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僅在我認識的一些朋友中、學生中也有讀書很快、理解很高的,當然這些都不是他們自身的天賦,而是他們在後天培養出來的。

    簡單方法:找出一本書,藉助手指,指尖指著要讀的地方讀,透過強行地提高手指的移動速度來提高閱讀速度,集中注意力,在你理解的基礎上速度越快越好。具體操作:①連續閱讀三分鐘,並且記錄下三分鐘共閱讀了多少的內容,進行標記。②再次閱讀這些你記錄的內容,把手指的移動速度加快,需要在兩分鐘內完成閱讀。③你需要重複上一步的操作,但是要把速度提高到一分鐘,這時候你的閱讀速度已經提高了三倍,你還要不斷練習從而讓自己適應這個速度。經過這些訓練,當你每分鐘閱讀的字數達到在900字左右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逐漸開始擺脫“默讀”——即腦海呈現的不再是聲音,而是資訊本身。只有“讀書”變成“看書”,你的閱讀速度才會真正提升。

    專業訓練:以《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為例,訓練比較簡單高效,其訓練原理在於啟用“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

    只讀書是不可行的

    讀書僅僅是讀書,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條件是判斷力、是經驗、是開拓精神和個性等,這些素質都不是書本能夠帶來的。

    一方面,生活同讀書是分不開的,既不要做書呆子,將腦袋裡裝滿著死書;也不要空著腦袋過生活。讀書應當是生活的一種享樂,不是令人頭疼的工作。另一方面,讀書的時候要隨處會疑,換句話說,要隨處會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評它。

    我們的讀書,是要借書本上的記載尋出一條求知的路,並不是要請書本來管束我們的思想。我們只要敢於批評,就可以分出它哪一句話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可以留待商量的。逢到什麼疑惑的地方,就查一查。心中起什麼問題,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動手,肯寫肯翻,善於觀察,主動實踐,便可以讓自己真正的成長。

  • 8 # 認知框架

    交付知識,交付知識、交付知識,

    讀一本書,自己如果不交付知識,那這本書很可能就過眼雲煙。

    交付出來的知識,就是你讀完一本書後的最終結果。

    重新表述知識,重新表述知識,重新表述知識

    要交付知識,你得重新表述知識,用自己理解到的層次重新去表述知識。

    書是作者的知識,跟自己關係不大。

    自己對書進行重新表述,那個自己表述出來的知識,才是自己的知識。

    表述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自己得讀懂,就是能夠理解作者在這本書講了些什麼。

    但當你試圖去表述知識時

    就會發現自己表述得不清楚、甚至沒法表述下去

    表述知識會促使你發現這本書裡有那些地方

    自己理解得不清晰、不到位,

    你得重新回過頭來,

    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再去讀這本書,

    直至,自己能夠表述清晰,

    自己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清晰的表述時,

    這本書就算你是真讀懂了。

    你只過是翻完一本書

    你只不過是翻完一本書,那不叫讀書,那叫翻書。

    書翻得再多也沒有用,

    就算一年翻完一百本書,

    最後還是跟沒讀的一樣,

    讀書要閉環

    輸入,書中的知識輸入到大腦

    用已有的知識存量消化掉所讀的書本知識

    輸出知識,也即是交付知識

    自己輸出的知識,不僅僅是輸入的知識,

    輸入的知識會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存量

    還會生成一些新的知識,

    因此交付知識,不僅僅是書中已有的知識,

    還有自己從書中生成的一些新知識

    好為人師

    把自己表述出來的知識

    經常跟別人講

    逮著機會就講,不放棄任何一個給別人當老師的機會

    要好為人師,

    表述出來的知識,還是停留在文字層面,更多還是停留在意識層次刻意的表述。

    經常跟別人講,會加深知識的理解,重要的是最終會把這種理解直接貫徹到潛意識。

    書讀到這個層次,才算讀到心智了。

    結論:要想讀書有效,那就不斷的交付出自己的知識。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畫的一張關於讀書的圖:

  • 9 # 十五樓看風景

    萊昂納多·達·芬奇曾經說過一句話,“一開始先考慮最後。”意思是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考慮結果,你期望達到哪種結果就要為這個結果做準備,這樣就可以少做,甚至是不做無用功。

    達·芬奇歷時四十年寫就的《萊昂納多·達·芬奇手稿》,現在存世約6000頁,據說,這還是遺失了三分之二後的結果。可以想象,達·芬奇的一生都在記錄。眾所周知,他為了準確的表現人類,而學習瞭解剖人體,但是他的手稿包含的資訊卻是驚人的,其中記載了數學、幾何學、天文學、植物學、動物學、土木工程學、軍事技術、教會建築、鳥的飛翔機制、光學、水力學、地理學等等方面。我想這就是他傑出的成就之下所做的準備,記錄了自己感興趣的方方面面,融入自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令人驚歎的天才。

    

    達·芬奇

    天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但是天才的成長模式卻是我們可以學習的。達.芬奇的成功模式就是學習大量的知識,記錄下來(《萊昂納多·達·芬奇手稿》),吸收成為自己的智慧,大道至簡,這樣的方法看似簡單,但是能夠做到並不容易。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書中就詳細了說明了這種記錄的方法。教我們如何透過筆記讓讀過的書,融入身心,變成無形的財富。

    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畢業後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有著豐富的新聞出版經驗,他獨創資訊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受到大家歡迎。他利用新聞出版經驗進行網路和雜誌進行撰稿工作,另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筆記本都是他不可缺少的必要物品,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樣的生活方式在NHK和TBS電視節目中引發了熱烈的反響,他的筆記記錄法開始被更多的人接受學習。另外奧野宣之還著作了《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和《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詳細地告訴了我們筆記在讀書過程中的使用方法。從選書、購書、讀書、筆記、活用5個方面來告訴我們有效閱讀的正確做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選書

    讀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記錄我們想要讀的書,比如,你想做一種甜點,記得在某一份雜誌上看到有一個美食書籍的書評,那麼就可以記下這本書。比如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他提到一本書不錯,那麼也可以記下來。包括看電視聽到的一本書或是上司要求你讀的書都可以記下來。

    所以,奧野宣之提出了“資訊一元化”,就是可以將任何內容寫入一本筆記本,生活中的感想,讀到的書評,讀書過程記錄的筆記,報紙雜誌的剪報貼上等這些內容都可以按時間順序書寫在一起,增加關於讀書的記錄。這些內容就是你將來讀書的目的或動機。

    明確讀書目的,使讀書更高效。讀同樣一本書,不同的讀書目的,效果也不同。就像魯迅先生對《紅樓夢》的評價,“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購書

    購書的前提就有我們前面所說的選書列的書單,就可以直接有目的的去購買。購書的途徑一般我們會選擇網上購物,或者是書店購買。我們特別瞭解,特別想讀的書就可以在網上直接購買,假如這本書記在了書單上,你又不那麼確定要不要購買,那麼我們一方面可以去網上搜一些書評看一下,再去書店瀏覽一下書籍的前言目錄等來確定。這樣就減少了在書店瀏覽徘徊的時間,也可以避免我們買到一些自己並不喜歡的書,反而讀不下去,影響讀書體驗。

    讀書

    讀書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了。這個過程是在為做筆記做準備,可以把自己心動的,喜歡的文章摺頁,看完一遍再看,如果第二遍還是喜歡,可以再折一頁,最後仔細閱讀還是你喜歡的內容就可以記下筆記。

    另外,讀完一本書,也可以放置一段時間再來記筆記。過一段時間你再次閱讀那些內容,還是同樣的怦然心動,那麼不用遲疑,這就是你筆記的內容了。因為真正有魅力的事物是,經過時間的積累沉澱你依舊為它著迷,而不是,乍看之下的驚豔,接觸後的索然無味,書中的智慧同樣如此。

    筆記

    寫讀書筆記是證明我們讀過這本書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對書中內容喜歡認可的一種形式。奧野宣之外《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告訴了我們讀書筆記應該記錄的內容。

    選擇摘抄段落時,不是找那些讓人覺得“理應如此”的文章,而是覺得“這麼一說確實有道理”的內容。

    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記錄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是善於發現吸收那些你以前所不瞭解的知識,所以奧野宣之提出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這樣不僅有作者的想法,還有自己的原創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的理解吸收。

    活用

    這是體現讀書筆記用處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筆記記下來以後,我們要經常翻閱,再次重讀一本書或許許多人都沒有時間和精力,那麼我們就可以透過重讀筆記來回顧書中的精華內容。

    讀完書後,我們需要想辦法完全吸收書中的內容,這樣才能把知識轉變為屬於自己的東西。書的價值是透過時間來體現的,你當初看到的內容,學到的知識,或許在多年以後才能讓你源源不斷的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記下讀書筆記,在你感受到這本書的魅力時可以再翻出來看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書中的智慧是和工作生活息息相的,我們筆記裡的記錄,在你工作生活中遇到難題的時候,或許就有解決的辦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 10 # urna風之度0

    如何有效讀書?

    首先要看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消遣型,就看完就扔。如果是研究型,那就得深入了。現在從研究型讀書的角度來說明如何有效讀書。

    第一步,瞭解全書。

    略讀,瞭解全書,瞭解作者,看序言目錄,瞭解作者意圖。初步掌握作者寫書的目的原因、結構、佈局。有哪些新見解、新方法、新知識。

    第二步,分析全書。

    可先進行結構分析:進行主次分類,內容分類、關係分析。分析重要章節、章節之間的關係。如果章節較多,可以自己將某些章節歸於某類,進行分析。

    也可以進行專題分析:知識與經驗專題、方法與技能專題、情感與理念專題、表述與方式專題,以上四者的結構專題。

    或者是:經濟專題、人物專題、情節場景專題、社會專題、歷史專題等等。

    或者是理論專題、實踐專題、實驗專題。

    或者是數專題、形專題、數與形專題等。

    其實就是縱向分析(專題之內、章節之內)與橫向分析(章節之間)。

    第三步,簡化全書。

    可以製作思維導圖,簡化全書。注意知識從宏觀到微觀的層層細化,章+節+大知識點+知識點+細節(含數字、概念、關鍵詞、公式、模型、句式、片語、註解等),注意對知識點進行數字化編號,如某節共有多少個知識點、某章共有多少個知識,不至於使自己遺漏。

    再按時間間隔進行復習、練習。

    第四步,再構全書。

    如果我是作者,我如何重構本書。我與作者的思路為何不同,有哪些區別?其實在這些思考存在時,也是對作者的思考本身,進行再思考,即元認知。

    第五步,用於實踐。

    使用是最高境界的理解。所有的知識,只有情境化、實踐化,才能使知識變成技能,再經過分析總結,使技能變成自己的思考與實踐模型。

  • 11 # 蘇菲馬文

    有人讀書讀完就忘,有人卻能透過閱讀打造核心競爭力。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小學的時候就是讀書狂魔,至今保持每月10本書的閱讀習慣,而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每個月能讀60本書。廣泛而深刻的閱讀能夠幫人開啟眼界,深入技術領域並有所建樹。

    讀了書,感覺沒學到東西,往往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不能將書化為己用。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說:

    讀書的基本目標是,讀完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不能從讀書獲益的人,在閱讀過程中,都偏離了這個目標。

    日本暢銷書作家奧野宣之是一個讀書寫作高手,訣竅是利用讀書筆記催化輸入和輸出。很多人的書架上都有一格專門放最喜歡的書,奧野宣之也是如此,但是他的書架還有一個區域專門放置最近寫的30本讀書筆記,隨時翻閱。奧野宣之所謂“讀完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可不是隨便說說,按照他的讀書方法,每一本書裡有價值的地方他至少讀了三遍,做一遍筆記,回顧一次筆記,閱讀深度相當於普通人的五倍。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詳細介紹了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透過做讀書筆記,把閱讀的四個步驟“選書、讀書、筆記、內化“聯動起來。選書過程中列清單,看書評,選擇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書;讀書過程中做書籤,選取有價值的地方,重讀兩遍以決定是否需要摘抄;做筆記過程中,同時記錄摘抄和感想;讀完一本書後,重讀筆記上貼上的別人的書評,自己的摘抄和感想,將書的精髓內容再吸收、內化。

    奧野宣之讀書法的精髓是,透過做一元化筆記,真正把讀書變成了一趟美妙的旅程。在“選書、讀書、筆記、內化“這四個環節上,不會讀書的人幾乎每個環節都有問題。

    1. 選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給出了4個選書建議。

    第一, 隨時記錄自己看報刊引起的讀書想法。比如專欄作家的文章裡提到了某本影響極深遠的書,你覺得應當一讀,就要及時把這個想法記錄在筆記上。做好這一步,就養成了做筆記的習慣,也為終身讀書的習慣打下了基礎。

    第二, 把好的書評剪下來,貼上到筆記上。很多時候我們因為書評的吸引而讀書,書評是讀書旅程的源頭,最好把書評貼上到自己的筆記上,並記錄自己為什麼因為這篇書評而想讀書,這對於後面的“內化“步驟非常有用。

    第三, 列買書清單。平時想讀書的想法已經記錄在筆記上,隔一段時間,只需要把這些書整理成清單,就可以照著清單買書了。整理清單的過程中,還可以剔除自己不需要的書,只買真正需要的書。

    第四, 對於有難度的書,可以先從“漫畫版”、“精編版”入手。有人說“漫畫版”、“解說版”是快餐文化,毫無營養。其實不然。在讀《莊子》之前,我讀了一些作家寫的莊子心得;讀國外大部頭名著之前,我讀了很多中英雙語縮寫版。如果一本好書是值得讀、卻一時讀不懂、或者讀不下去的,不妨從更簡單的版本讀起,有了一定理解再讀原版。

    2. 閱讀

    奧野宣之讀書時準備了三類書籤。

    第一遍,通讀。閱讀過程中讀到有價值的地方,放入“通讀書籤”。

    第二遍,重讀。重讀“通讀書籤”標記的地方,仍然認為有價值的地方,放入“重讀書籤”。

    第三遍,標記。瀏覽一遍“重讀書籤”,仍然覺得非常重要的地方,放入“標記書籤”,以便摘抄。

    這三遍閱讀之後,就像一張大網,把書裡瑣碎的細節濾去,把對自己最為重要的內容保留了下來。

    3. 讀書筆記

    在上一步驟,該做筆記的地方已經標註好了。這時,按照奧野宣之發明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的方法,把最最重要的部分摘抄下來,寫下感受即可。

    4. 內化

    把書中的內容化為己有是讀書的關鍵。讀書效率越高,能用書中理論幫助自我成長的人讀的書就越多;讀書效率越低的人越不願意讀書,讀書的量越少。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正是讀書領域的“馬太效應”。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給出了三個建議,教你真正把書“吃進去”。

    第一, 重讀筆記。每週固定時間,重新瀏覽一下這周所做的所有讀書筆記。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記住書中的精華,另一方面可以熟悉筆記,為未來翻閱打下基礎。在讀書筆記裡,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是因為哪篇專欄、哪篇書評而與本書結緣,在閱讀中是否得到了預期的收穫?讀書筆記就如同日記本一樣,讓當下與過去產生了聯結。

    第二, 寫書評。做完讀書筆記,把自己的想法仔細整理一下就是一篇書評了。能夠清楚地轉述書中重要的資訊,才代表一個人真的把書讀到心裡,而非浮在表面。諾貝爾獎得主、物理界的教學明星費曼先生說,能用自己的話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講出來,才算是真的學會了。“費曼技巧”不僅適用於自學,也適用於讀書。一本書讀的怎麼樣?能寫出書評才算把書讀了進去。

    第三, 透過寫作倒推主題閱讀。“我該不該辭職?”“我的性格是不是不適合現在的工作?”很多人有時候會有這樣的困惑。在奧野宣之看來,這是運用讀書筆記、寫一篇有關“辭職”文章的好時機。把自己讀過的和辭職有關的書籍的筆記拿出來讀一下,梳理一下不同書的共同點、矛盾點,一篇乾貨滿滿的文章就寫出來了。在這個閱讀、思考、整理、書寫的過程中,個人的困惑也能夠找到答案。

    我的改變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我讀了兩遍,從第一遍的質疑,到第一遍的心服口服。

    1.我懷疑作者是在湊字數,選書、購書有必要講嗎?

    過去兩個周,我想讀的書變來變去,“商業“、“寫作”、“個人成長“關鍵詞來來回回的換,最後讀了兩本不在計劃內的書,最重要的書卻始終沒讀。技術類書籍收藏了一堆,入門書,高手進階書,全部混在一起,閱讀量為零。於是我只好乖乖跟著《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來列購書清單,清單裡只保留最需要的書和最適合我的技術水平的書。

    2.閱讀過程中有必要加三類書籤嗎,通讀一遍不行嗎?

    這本書我第一遍是通讀,隨手標重點。隔幾天再看,發現哪裡都是重點。最後筆記也沒做,擱置了兩個周。

    第二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同樣是標出重點。但是每讀完一章,都會重讀重點,把不重要的部分刪去。全數讀完,再讀一遍重點,篩選一次。這個過程裡我做了思維導圖,重讀的兩次剪掉了大量樹杈,最終得到了對我最有用的部分。

    3.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其實一句話就能概括,有那麼厲害嗎?

    第一遍閱讀,我沒做筆記,讀了就忘。第二遍閱讀,我老老實實地按照步驟來,最重要的部分摘抄下來,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感想,整理之後又寫了書評,整個過程都很順利。可謂“親測有效”了。

    有時候我們看書,輕易判定書裡在講廢話、湊字數,是真的因為書不好,還是因為我們的眼光過於急功近利?10歲學程式設計,31歲把Paypal賣了15億美元,是馬斯克的標籤。每日閱讀兩本書、創業、跨界、持續學習,是馬斯克的日常生活。改變世界很難,改變自己卻觸手可及。有效閱讀每一本書,都在打造核心競爭力,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 12 # 章述

    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報道:2014年,中國共出版圖書44萬種,其中初版25萬種;2015年共出版圖書47萬種,其中初版26萬種;2016年共出版圖書49.9萬種,其中初版26萬種。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近兩年新書出版量已經有26萬種,加上再版、重印的書籍,圖書總量快達到50萬種,以每年增長的趨勢來看,17年及以後的圖書總量比上年只多不少。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在各類書籍汗牛充棟的時代,我們該怎樣讀書才能在書海中保持理性閱讀,形成自已的知識體系呢?

    給大家介紹一本書——《怎樣讀書好》。這本書教讀者明確讀書的作用,再選擇適合自已的書,同時還會介紹多種讀書方法,讓讀者活用書中的知識去解決日常遇到的困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讀書方法論書籍。

    《怎樣讀書好》彙集了29位著名學者在讀書方面的心得,比如白話文倡導者胡適、提倡民權與女權的蔡元培、諾貝爾提名作家林語堂、四角號碼檢字法發明者王雲王等等。書中一共收錄32篇讀書方法論,市面上各類讀書方法書籍都“無能出其左右”,認真學完這本書,你很快就會找到屬於你特有的讀書方向標。

    -1-

    讀書的作用

    知乎上有個問題引起廣泛關注: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被這個問題困擾過的人不計其數。如果說上學時讀書是為了成績、為了升學,那工作後讀書又是為了什麼?許多職場人士一邊認同“人活著就要多讀書”的說法,一邊又很糾結讀書的作用。

    在《怎樣讀書好》中,胡適先生給出了很好的結論。我們要想吸收前人的學識和經驗,不必再去過一遍他們的生活,只需要花很短的時間閱讀他們的書籍,因為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從書本中,我們可以明知識、學做人。厚德明智、修身成才——這就是我們讀書的作用。比如《三國演義》,讀完這部歷史小說,即便我們沒有經歷過群雄割據的時代,也能知道三國時期社會的鬥爭與矛盾,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規律。再比如《道德經》,書中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意思是“真話不好聽,好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狡辯,狡辯的人不善良”。這本書不僅教我們辨別真偽善惡,也教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不虛偽、不詭辯

    -2-

    讀什麼書

    讀書能明智,還能修身,問題是每年出版的書籍目不暇接,網路上每天都能找出一打“一百本經典書”“十本不可不讀的書”“北大學生必讀書”之類的文章,該怎麼選擇呢?《怎樣讀書好》中的學者們都推崇讀自已感興趣的書。就如林語堂先生所說,選一本趣味性、難易程度都相符的書來讀,即使沒人教也能讀得懂,就算最開始沒讀懂,多讀幾次也就理解了。就像小時候看《紅樓夢》,沒有人在一旁教導,可我們看書時一樣會為黛玉落淚,為寶釵惋惜。

    雖說要讀自已感興趣的書,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在讀書時可以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今天讀一頁《論語》,明天讀一節《水滸傳》。讀書切忌雜亂,不成體系的讀書法難有所成,亂讀書和亂吃東西一樣,都會出問題。我們在選書的時候,可用自已的興趣為圓心,圍繞這一領域去找書。比如想了解明朝歷史,就可以挑《史記》中明朝部分閱讀,還可以找和明朝政治、經濟相關的書,甚至明朝建立之前的元末和明朝滅亡之後的前清,都一併做個瞭解。

    -3-

    讀書的方法

    找到要讀的書,接下來就是讀書方法的問題。學者們認為,讀書要掌握兩個要領,一是精,二是博。所謂精,就是指精讀。而博,則是指博覽群書。

    一本很重要或經典的書,就要精讀。書中的字句不僅要認識,更要明白其中的意思。遇到精彩的內容做好摘錄、精煉主旨、記錄心得,有些甚至還需要背誦。而最重要的,是把這些零碎的知識融合成文章。透過輸出過程中的思考、揉合,書中的知識不知不覺間就會內化為自已的。就像讀書過程中隨時做筆記,讀完後寫書評、讀後感,這些都是將知識內化的好方法。包括現在流行的讀書分享會,也是立足於以輸出反作用於學習。

    讀書的第二個方法,是博覽群書,也就是不偏執於單一的學科。我們講過,書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裡面的經驗能夠給你提供靈感,閱讀時涉獵的範圍越廣,靈感來源會越多。遇到問題時,從書籍提供的眾多靈感中挑一個來試驗,行不通時就換另一個。做一個博覽群書的人,遇到問題時才會有多個靈感供你選擇試驗。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天晚上,你對著家裡的牆壁練乒乓球,結果一不小心把球踩扁了。這時你突然想起熱脹冷縮的原理,你把乒乓球扁下去的部位泡在熱水中,過了一會兒,球重新鼓起來了。但熱脹冷縮並不是任何時候都管用,當你想把一瓶水凍成冰,如果你知道水的密度和原子結構原理,你就會知道水不能裝太滿,否則瓶子容易爆裂。這就是從書中找到的靈感。

    雖然《怎樣讀書好》認為廣泛閱讀很重要,但體系同樣重要。胡適說,讀書要學金字塔,做到既高大,又尖挺。就是說,讀書既要專業精通,又要學識廣博,不要一味求高,最後沒有一個拔尖的領域。把專業知識放在金字塔最頂端,再往下就是與專業相關的、接著是與專業關聯不大的,最後是與專業完全不相關的。讀書時依照這個順序來搭建自已的體系,終有一天,你會成為金字塔人才。

  • 13 # 我是餘十一

    很多人認為讀書很簡單,畢竟只要識字就可以。其實並不是這樣,讀書也是一個技術活。

    魯迅先生在《讀書雜談》中寫到“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並不這麼簡單”。讀書的門檻並不高——只要識字就可以,總能找到適合自己讀的書。那麼,讀書究竟難在哪呢?

    喜歡讀書的人,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讀過之後,書中的內容記不住。根據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如果不加以複習,學習的知識很容易忘記。而我們讀完一本書之後,似乎並不會去複習。既然讀過的書記不住,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呢?

    讀書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蘇軾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一味地帶著功利性目的去讀書,短時間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很容易就會放棄。另外,如果讀過的書總是記不住,並且也很難從書中得到啟發,很可能你的讀書方法也不對。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讀書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會讀書也是一種能力體現。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以下簡稱《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就是教大家怎麼才能閱讀好一本書,並且將書中的知識學以致用。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全面介紹了閱讀一本書的完整過程,包括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活用。奧野宣之提倡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讓讀者更容易記住書中的知識,並且最終達到活用的目的。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奧野宣之認為讀書應該帶著明確的目的,不是隨隨便便去讀。做讀書筆記不求要做得多好,而是要控制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以能夠堅持下去為標準。

    01 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讀書

    博恩·崔西是當今世界上關於個人職業發展方面首屈一指的權威專家,他曾經說到“要達成偉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訣在於確定你的目標,然後開始幹,採取行動,朝著目標前進”。

    做一件事之前,要明確地知道你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想清楚再行動。盲目的行動甚至比停在原地更可怕,因為後者離目的地的距離不會變,而前者可能走向了目標的相反面,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奧野宣之認為,讀書要帶著明確的目的,而不是隨隨便便地讀;讀書要充滿主動性,而不是被動去讀。而我們之前受到的教育卻站在了相反面,老師會要求學生去讀考試會涉及到的書,其他不在考試範圍內的書,讀了便是浪費時間。

    我們可能並不願意去讀所謂新課標規定的書單,但是迫於權威以及考試的壓力,我們還是會去讀——帶著滿腔的不情願,除了把書本里的字過一遍,又能有多少收穫呢。

    當你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讀書,結果會大不一樣了。比如我想了解某段歷史的情況,我會去找關於這段歷史的資料去讀;比如我想學習怎樣寫作,我會去找有關寫作的書。短時間內提高某項能力的重要方法就是刻意練習。當我們帶著刻意的目的去選書、購書,然後讀書、做筆記,投入的程度是不同的,我們也能記住書中更多的知識。

    奧野宣之認為,把做讀書筆記當做是個讀書的目的,對於掌握書中的內容和活用書中的知識同樣有幫助。我們想要做好一本書的讀書筆記,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找出書中最重要的內容,並且對此進行思考,寫下自己的評論——筆記要求我們如此。在這個過程中,極大地加深了我們對這本書的記憶和理解,而這正是我們想要得到的結果。

    02 以能夠堅持下去為標準去讀書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我們最大的弱點在於放棄,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斷的重來一次”,所以愛迪生能夠在失敗幾千次之後發明電燈泡。有人說,成功的秘訣很簡單,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了,但是最難的也是堅持。

    我們都知道讀書有益,但是多少次我們一本書還沒看完就讓它在角落裡蒙灰;我們也知道做筆記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書的理解,但是每本筆記本總是寫不了幾頁就荒廢了。我們善於制定各種完美的計劃,卻總是毀在執行上。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認為,能夠得心應手地做好讀書筆記,並且能夠熟練地參考記錄過的筆記,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堅持寫讀書筆記才能取得這樣的效果。能夠堅持寫下去是做讀書筆記最基本的要求。

    基於這個前提,讀書筆記不需要寫得多麼華麗,多麼深刻,最重要的是開始寫,哪怕是簡單的一句話也可以。動手開始記筆記,你就已經走在成功的路上了;把讀書筆記控制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你就能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

    讀書也是如此。每個人的認知能力不一樣,同樣一本書,有些人覺得生澀難懂,有些人看得津津有味。為了保證能夠堅持讀下去,我們要儘量選擇感興趣,不超出自己認知能力的書來讀。

    如果我們實在想讀一本書,但是讀起來又很吃力怎麼辦?奧野宣之建議先從這些圖書的入門書或者解說版讀起,掌握其大意,然後再去讀就容易多了。

    上一份工作的時候,總監經常告誡我們“先把事情作對,再把事情做好”。一開始我並不理解,甚至不屑。我雖然不是處女座,但也有一點完美主義。我認為對待一件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這看起來很積極向上,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成為了自己懶惰甚至退縮的藉口——既然明知道不可能做到最好,那還是不做了吧,這也導致錯失了很多機會。

    我們做很多事情之前,不要定太高的目標,給自己留一個緩衝的階段。因為能夠堅持做下去,這才是取得成功的最有力保障。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將活用作為筆記讀書法的最後一個步驟,也是讀書的終極目的之所在。華盛頓說“讀書而不能運用,那麼所讀的書如同廢紙”。

    讀書是為了讓我們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我們要明白的是,讀書只是輸入,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輸出,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工作當中,這樣才不枉費我們花費精力去讀一本書。

  • 14 # 四毛5四毛5

    朱熹曾在《訓學齋規》中談過“讀書有三到,謂眼到,口到,心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

    大概意思是說,讀書的時候,心思不在書本上,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眼不專一,只是隨便讀讀,那就一定記不住,即使記住了也不長久。

    其實以前的讀書和今天的閱讀是類似的,都是獲得知識的手段。從前存在的問題,現在仍然沒得到解決。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就是將書通讀一遍,這種走馬觀花式的閱讀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可能只有“過目即忘”四個大字。如果讀書的意義僅僅是消磨時間,那麼人類文化如何得以延續?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先生認為,“一味地讀下去”等於沒讀過,我們需要掌握吸收的技能,透過做筆記吸取書中營養。為此,他撰寫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以下簡稱《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5個方面,講述了用筆記整理閱讀的方法。我將從三個角度為你剖析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讀什麼書?

    你會因為什麼理由而購買一本書?朋友推薦?讀過書評?這些都還算比較靠譜的方式,最怕的是衝動購物。每次電商搞促銷,各種排行榜單就席捲而來,傻乎乎的我們就這麼上了套,買了一堆書,翻了沒幾頁。簡直稱得上是被電商促銷支配的恐懼。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就介紹了一種巧妙避開買書雷點的方法——寫購書清單,幫你找到真正想讀的書。把透過電視廣告、書評報道、朋友推薦、書店推薦的書名都集中寫在筆記本里。當你再遇上電商打折或書店活動時,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直接購書了。

    怎麼讀書?

    剛才我們否定了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也就是說通讀一本書並不是讀書的最佳方式。那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最好的讀書法則呢?奧野宣之先生認為,人類的記憶是有限的,與其慢悠悠地讀完不如快速讀三遍

    第一遍通讀,與之前的通讀不同,這次我們需要快速地讀,在那些引起共鳴或者值得再看的書頁上方折角。

    第二遍重讀,不是重讀整本書,而是之前那些折角的頁面,再次閱讀之後仍然覺得有價值的話,就把另一個角也折上。

    第三遍標記,這次我們閱讀的是折有兩個角的書頁,在那些仍舊覺得有價值的地方留下記號。你以為到這兒就完了?這才完成一半呢,筆記才是重頭戲。《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了一種“蔥鮪(wěi)火鍋式”讀書筆記法,也就是摘抄+感想的結合。

    還記得之前在書上做有記號的的地方嗎?現在重新閱讀這些內容,如果依然覺得有價值,就寫在筆記本上。這麼做一是為了加深對書的記憶和理解,二是為了感受自己和作者水平的落差,從而促進表達力的提升。

    怎麼活用?

    獲取知識是讀書的目的之一,我們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學以致用。要想達到目標我們需要做兩件事,首先是重讀筆記,其次是學會輸出

    要知道,讀書筆記是一種幫我們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工具。只有利用好這份資料,我們才可能有更多的收穫。為此,奧野宣之先生建議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就像多次閱讀一本書一樣,重讀筆記也會有新的感受,這些便是收穫。

    到現在為止,我們一直進行著“閱讀”這一步驟,無論是讀書還是讀筆記,但真正能昇華我們閱讀價值的還是寫作,“學以致用”四個字就體現在這一步。書籍是人類歷史生活經驗的積累,我們肯定能在書裡找到各種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就有詳細介紹怎麼透過讀書筆記寫部落格、內部通知或商業文書。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支援買書閱讀。

    寫在最後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只有十一萬字,不算篇幅很長的書,但裡面涵蓋的技巧卻貫穿了整個讀書過程。奧野宣之先生不僅介紹了筆記讀書法,還用了一章的內容專門講解了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在我看來,整本書想表達的也就一句話:閱讀不難,重要的是找對方法。

  • 15 # 我是怪獸的字典

    有效讀書是一個閉環的過程:有輸入,有輸出。

    1. 輸入

    輸入指對一本書的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不同階段的讀者,在輸入這個過程有不同的做法。

    初階讀者:養成讀書習慣

    在這個階段,首先選書是很關鍵的,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能吸引你的書。其次就是讀書的頻率,要像吃飯那樣,每天都讀書,讓讀書成為生活的習慣。很多人不讀書的理由是“沒時間”,其實我們可以讀書的時間往往比自己想象的多。

    中階讀者:打下閱讀基礎

    在這個階段,每月買10本行業經典書籍,在讀書的同時做讀書筆記,並寫書評。

    高階讀者:擁有成功者思維

    到這裡,我們要提到一種適合各種讀者的閱讀方法,即主題閱讀法。主題閱讀法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先廣泛閱讀,找到讀書的興趣所在,然後在感興趣的領域進行主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找到了感興趣的其他點,同樣圍繞該點進行主題閱讀。多個主題閱讀結合在一起融會貫通,就能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了。

    2.輸出

    用輸出倒逼輸入是個提高輸入質量的好方法。高質量的輸入是保證高質量輸出的前提。輸出的方式有很多,寫文章,給別人講課,參加考試等等。

    在大家努力讀書的時候,我還想提醒大家,我們要帶著目的讀書,做書的主人,而不是書的奴隸,書的價值最終由讀書的人來體現。看書後把書裡的知識吸收總結,變成自己的思維和知識體系,然後儘量應用。因為讀書本身並不是人生的意義,讀書是為了尋找並實現人生的意義。

  • 16 # KIVI娜娜

    讀書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生活習慣,能有這樣喜好和堅持,一定會受益匪淺。不過讀書的學問也不小,要想從一本書裡掌握更多的知識點,並真正做到內化,為己所用,還是有一些方法的。

    為您推薦3本書:

    1. 《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裡的精華部分就是讀書的3個要素+4個層次:

    三要素:

    1. 主動閱讀

    2. 閱讀目標

    3. 思考

    讀書的四個層次:

    1. 基礎閱讀

    2. 檢視閱讀

    3. 分析閱讀

    4. 主題閱讀

    2.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您提到筆記的問題,所以為您推薦這本書。 作者奧野宣之在這本書裡重點講了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 還總結了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

    3. 《這樣讀書就夠了》

    這本書是拆書幫創始人趙周寫的幫助讀者提升學習力的一本書,正好解答了您“真正吸收到書中營養成分的”這樣的一個困惑。

    這本書教會我們一個RIA便籤讀書法。 具體說就是:

    R-細讀你認為重要的知識點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點並寫下來,

    A- 關聯自己的過往,把知識點和自己曾經的體驗或行為結合起來,記錄自己的相關經驗。 還可以分為A1,A2,A1重點寫書中知識點相關自己的經驗,A2寫打算將來在哪個方面運用這個知識點。

    如此一來,將書中的知識點經過這一思考過程,做到內化,為己所用。

  • 17 # 黃帥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我依然願意分享一點自己的經驗,‍‍第一讀書一定要做讀書筆記,‍‍最初的讀書筆記可能只是一些零散的摘抄以及個人感悟的‍‍點滴積累,‍‍可能很多時候,我們在一開始看書的時候是記不住看書內容的,‍‍即使做了筆記也不能‍‍讀懂,也不能融會貫通,‍‍但是隨著我們讀書的積累,一定會‍‍在讀書方面有所收穫。

    第二,‍‍讀書之後應該跟他人交流,所謂教學相長,‍‍如果沒有人跟人之間的互相交流,那麼讀書就成了閉門造車,‍‍容易產生極端心理,有時候讀書越多,‍‍反而會有可能自己變得偏激,‍‍現在‍‍第三點就是讀書之後一定要經常反思,‍‍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好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自己摸索著走路,‍‍也就是說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力,是讀書的最終目的,而這也一定會幫助自己在讀書方面更有所收穫,‍‍更無所成就,‍‍當然了,很多人讀書是為了功利的目的,比如說應付高考考研,‍‍但是我一直覺得,如果太過於功利的讀書,一定會破壞讀書本身的樂趣,一定會導致自己讀書方法出現問題,讀書方向發生偏離,‍‍所以說,‍‍有效的讀書的前提是熱愛讀書,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科學的讀書方法,如上所說的幾種方法,也是可以幫助我們有效讀書,高效讀書的重要法寶。‍希望大家都能在書裡找到幸福和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生活在水裡的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