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帝不稱朕
-
2 # 杜英傑
魏忠賢墓在北京香山碧雲寺旁,我曾去過墓前,據說崇禎臨死前重修過。可見崇禎後期對下令殺魏是後悔了,這時,在他心裡魏忠賢非亡國的臣,而是能臣,有他在相信明朝亡不了。我略數魏忠賢幹得幾件事:魏忠賢把持朝政後,也曾拉攏前六君子和後七君子,但這些東林黨人從根上就瞧不上魏忠賢,還上書二十四大罪,必欲除之而後快,逼得魏忠賢出手反擊,換誰也會反擊,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將其十三人殺了,之後一不作二不休,訂正《三朝要典》,在全國掀起為魏忠賢建生祠熱潮,與孔子並尊,一時百姓崇拜無倆,六部尚書爭認乾爹,一時有了五虎、五彪、十孩兒、四十孫,充斥朝廷,都是權重大臣,不叫乾爹幹爺的幾乎沒有,這時魏忠賢有能力篡位,易如反掌,但魏忠賢沒有篡位,天啟臨死對崇禎囑咐:魏公忠厚,可任大事。崇禎當上皇上,不聽兄言,憑一時之忿下令追殺魏忠賢,十七年後哀嘆“君非亡國之君,臣盡亡國之臣”,想起兄言,悔恨交加,下令重修魏公墓,然一切皆晚,幾天後吊死在煤山。一個有大名的壞太監,其墓近四百年,赫列香山,也算一大景觀,一大奇事。魏忠賢當傲。明政治腐敗,根不在魏而在於君王制。
-
3 # 方法研究
崇禎應該是後悔殺魏忠賢的,和東林黨人相比,魏忠賢作為太監是離不開皇室的,如果魏忠賢在,肯定是力保皇室,並堅決與李自成的軍隊作戰的,但是東林黨人則只在乎自己的家庭,並不太在乎皇室。
-
4 # 邵治冶
雖然,北京香山有座魏忠賢墓,但十有八九是座空墓。
祟禎於1627年即位後,東林黨人見風向變了,紛紛上疏彈劾魏忠賢。崇禎因念及先帝升遐不久,不忍即處忠賢,恐其太驟。但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繼續上疏,疏語更狠,終於激怒了崇禎。於是,崇禎批旨:著內侍劉應選,鄭康升押魏忠賢去鳳陽安置。崔呈秀等鎖解來京。
魏忠賢一行到了阜城縣界時,只見後面四個人騎馬趕來,服飾像是衙門中的番子手。魏忠賢不知什麼事,吃了一驚。只見一人跳下馬來,問魏忠賢磕了個頭,起身走到耳也說了幾句話,然後跳上馬,四人如飛而去。
隨行的心腹李朝欽不知何事,打馬趕到轎前,見魏忠賢在轎中兩淚交流,便知情況不妙,便低低問是何事。魏忠賢道:“這些狗官,放不過我,終日上本,激惱皇上差校官來解我回京勘問。我不如尋個自盡,倒也乾淨。”
一行人晚上投宿在南關客店。魏忠賢與李朝欽哭說了半夜,兩人換了身新服,抱頭痛哭一場,然後懸樑自盡。
此事驚動了地坊鄉保申報夲縣,將解官並隨從人役留住,一面道報上司撫按。撫按即刻差官檢驗,到了客店時,錦衣衛校官吳國安等人也到了。共同驗證後,將魏忠賢的行李開單報院存縣,隨行人役,交錦衣衛帶回京覆命。一面著地方買棺材收殮,候旨發落。
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還放不過他。眾人會議定了,又於春節後上疏道:“人臣無將,將則必誅。況刀鋸之餘孽乎。魏忠賢要先帝之寵靈,箝制中外,結交客氏,脾睨宮闈,其大者如嗔怒張國紀,則立枷而殺數命。且連縱鷹犬,意必動搖中宮……臣等會議得首犯魏忠賢,應著該撫行文河間府,開棺凌遲,崔呈秀於薊州開棺梟首,客氏著臣部司官開棺凌遲,……各犯誥券,概行追奪奏繳。恭候聖明裁奪,飭下臣部施行。謹題。”
二十六日旨下,准奏。於是,巡撫行文地方官,將魏忠賢開棺凌遲。
各位看官試想一下,凌遲一百零八刀後的屍體是什麼模樣?更何況,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誰肯,也敢為魏忠賢收屍?情況好一點,一韋蘆蓆捲來埋了,壞一點就是拋屍於郊外,任野狗食之。
所以說,香山的魏忠賢墓,頂多是衣冦塚,或許只是一座空墓。
回覆列表
說起來,魏忠賢魏老太監的墳墓很不吉利。
為何不吉?在講正題之前,容我先賣個關子,給本題糾個錯。
其一,“廠工”應為“廠公”之誤。魏忠賢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可稱“廠臣”“廠監”,“廠公”是對他的一種敬稱,又或稱“督主”(廠監的正式職銜是“提督東廠官旗辦事太監”)、“上公”等。
其二,若論魏忠賢的忌日,當用陰曆。不知這“12月11日”是題主自己從陰曆日期折算的,還是應用陰曆(漢文數字)卻錯用了陽曆(阿拉伯數字)?然則魏忠賢的死亡日期其實並不清楚,何來忌日?天啟七年十一月初,魏忠賢被安置鳳陽。他出京後,剛走到阜平縣(今屬河北衡水),某夜住在一家名為尤氏旅舍的客店裡,忽得密報,說崇禎帝改變主意了,已經傳旨,要拿他回京。魏忠賢情知不妙,便與掌家太監李朝欽一起,面對面自縊而亡。這是十一月間的事,具體是哪一天實際上是不清楚的。
其三不算糾錯,是質疑。一般來說,記人的忌日,是出於紀念的需要,不知“魏忠賢去世390週年”,有何紀念意義?
當然,我對當下的“網路輿情”是略曉一二的,知道有不少人很抬舉魏忠賢,甚至說,不是魏忠賢加速了明朝的滅亡,而是崇禎皇帝錯誤地處死了魏忠賢,導致明朝加速滅亡(崇禎還後悔了)。這真是奇談怪論!剛好我寫《大明那些九千歲》第三部,是明末這一段,不可避免要講到巨閹魏忠賢,我對此有所迴應,駁斥了某些人崇拜魏公公的荒謬。這本書本月就能面市,我先曬出封面,請看官過目。其中第四卷,魏忠賢是主人公。
第四卷的第十一章名為《大樹倒矣,猢猻速散》,開篇便講魏公公“壯麗宏大”的陰宅墳墓。這裡面可是有故事的,簡單說,就是很不吉利!且迤錄一段在此——
魏忠賢為自己選擇的葬所,是塊風水寶地,位於西山碧雲寺。明朝時,北京西山一代,有兩多,一是寺廟多,一是太監墳多。從風水上來說,魏忠賢的墓得山水之利,一準錯不了。
可看官有所不知,魏忠賢選的這塊墓地,原是承繼他人的。原主兒名叫於經,是正德末年的大太監。這位於太監,很趁錢。他大概是個經營能手,給武宗出的壞主意,全跟發財有關。他開的那家“皇店”,名為寶和店,是官辦官營的一樁大買賣,現今就由魏忠賢提督著。
可能於經把心思全放在撈錢上,於“聖意”照拂不夠,一不小心就跌溝裡了,忽然失寵。於經沒啥學問,這點跟魏忠賢很相似,就是一個看賬本的水平。他得罪了皇帝,武宗怪他沒不學無術,命令他到內書堂溫書去。於老頭子被人剪去頭髮,編了一個丱角童子般的小辮兒,抱著書包,與他的“同學”,一班十歲上下的小閹童朗朗讀書。這可活活把老頭兒給氣死了。他過去得勢時,在碧雲寺後面修建了奢華的墳墓,卻是沒福享受了,幾經倒手,落到魏忠賢手裡。
看官想想,如此風水奇佳的一座墳墓,一百年裡竟然無人入葬,珍稀資源就那麼閒置著,是何原因?
難道是價格太貴,沒人買得起?
價格應該不是問題。
那為了啥?
我猜,還是風水問題。
這塊墓穴風水絕佳,不然不差錢的於老太監不會購入。可老於有錢買,沒福用,垮臺不說,還不得善終。人們自然會聯想,這座墓地可能大大不吉——它方人兒!
(北京香山碧雲寺。在明代時,京西一帶多太監墳塋)
於是它就像一座凶宅,區位好、環境優、周圍有“名校”(諸多大太監墳墓,包括魏忠賢的本官太監孫暹),可就是脫不出手,探秘可以,入住不行,大家一聽它的“故事”,沒有不搖頭的。
到老魏家踅摸葬地時,魏忠賢豪氣地表示:只要我百年之後能安身,能福澤子孫,價錢不是問題。魏上公就要塊上佳的塋地。
西山上的空閒好地已經非常少了,堪輿大師們找來找去,佳兆處處有主,最後找到碧雲寺,發現這裡居然還有一處上佳兆域,穴都是現成的,規模不小,價格也不甚貴。大師們如獲至寶,忙報告魏上公,並且說,還是九千歲有福啊,西山最好的一塊寶地,給您留著呢!魏忠賢喜出望外,親自來看,越看越喜歡,重賞了大師,立刻投入巨資,開始修建自己的百年吉壤。
這塊墓地的故事,誰敢給他講啊?
大師們買了乖,卻害慘了魏忠賢。新墳還未完工,本主兒又完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