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誠地看著你

    先管當下吃飽。哪有閒心管身後事。

    再說了,盜墓古來有之,曹操只不過是把這些人集中利用起來,賞了個摸金校尉的官職,給他弄創業資金。並不是曹操發明的盜墓這個職業。這是最根本的邏輯關係。

  • 2 # 趣說古今事

    我認為既然他設立這個職位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後世會有人用同樣的辦法來盜他的墓。

    所以他這樣做說明他有信心能夠預防這樣的事發生。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曹操既然有摸金校尉這樣的“人才”,那麼肯定對盜墓的手段有所瞭解,並且做出針對性的防禦措施,讓盜墓賊們空有寶山而不能入。

    二是曹操對後世墓的安放地點的保密工作做的十分好,並且還故作疑陣,在他出葬的時候,有幾個一樣的棺材向各個不同方向走去,這就增加了盜墓的難度和墓穴的安全性。當然了這也就為後來曹操墓的埋藏地留下了疑點,到現在,河南和安徽這幾個省還在爭論。

    三是曹操深知墓穴的財富有多大,盜墓賊鋌而走險的機率就有多高的道理,所以下葬的話時候他並未帶走多少財物,可以說是個窮墓,這樣盜墓賊就得考慮一下盜墓的成本和“價效比”了,到底值不值為了一個窮墓而冒風險,我想盜墓賊也不傻!

  • 3 # 海納百川233699882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補貼軍用。摸金校尉盜墓主要依靠風水、辨氣象,以《易經》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

    我國古代的君王和諸侯都實行厚葬,他們在墓中放了很多金銀財寶,墓主人的地位越高隨葬的金銀財寶越多。

    曹操的摸金校尉,就挖到了一個大墓,就這一個大墓的金銀財寶,就養活了他的軍隊三年。這個墓就是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劉武的墓。

    曹操為了養活軍隊才盜墓。身為魏王的曹操深知人的地位越高,死後的墓越易被盜違章,無論有在高明的防盜措施照樣被盜的道理。於是《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裡記載了曹操為了不在死後被人盜墓,設有七十二疑冢,出殯那天四面城門開啟,四俱一模一樣的棺槨同時出門。在宋代以後,曹操的墓一點記錄也沒有似乎驗證了這個說法。

    但是據史料的記載說明曹操並沒有秘葬,也沒有設立疑冢,只是將自己的葬禮一切從簡,導致這個墓不被盜墓賊重視,加上建造粗糙,風吹日曬之下逐漸風華消失,所以在幾百年後的宋代,就找不到關於曹操墓的記載了。

    曹操主張墓葬從簡的理由猜測可能是因為他一直以來主張節儉。據說,他對家人和官員要求極嚴。兒媳婦曾經因為服飾華麗,被曹操按家規下詔“自縊”。宮廷中的惟帳屏風,破舊之後都要縫補再用,不能換新。還有一個原因是曹操自己為了補充軍用,盜過很多墓,明白了厚葬會引來盜賊的道理,他不想自己死後也遭受這樣的不安寧。

    一直到2009年,河南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的高陵墓被髮掘出來,並被認定是曹操的墓,而曹操本人的遺骨也在裡面,墓裡面並沒有金銀財寶。

  • 4 # 宰相門前走狗

    據史書記載,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為了彌補軍餉、貼補軍用,魏軍領袖曹操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門研究盜墓方法,挖掘有價值的古墓。

    那曹操為什麼要盜墓呢?一方面是因為連年戰亂,缺少作戰資金,曹操彼時立足未穩,不管是兵馬錢糧還是聲望地盤,都不如雄踞一方的袁紹。另一方面,在古代高官顯貴極盡奢華地度過了一生,死後都是厚葬,把大量的金銀財寶、珍貴玉器埋葬在陵墓中,為了補充軍餉,曹操設定專門的機構去盜墓也就不足為奇了。

    據說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有一次曹操出征的時候看見一群盜墓賊剛從古墓裡面發掘出了很多財寶,於是準備為民除害。不料賊人的首領靈機一動,帶著他們的團伙向曹操投誠,並告訴曹操中原還有很多大墓,只要有足夠的人手發掘的話自然就有源源不斷的金錢。曹操於是當場招安了這群人,封這個盜墓頭子做“摸金校尉”,還劃撥了一批孔武有力計程車兵去跟隨他去盜墓。

    至於說曹操怕不怕日後自己的墓葬也被人盜掘?答案是既怕,也不怕。

    先說怕的理由:作為風雲一時的政治家,曹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在有生之年誅殺大臣、豪強無數,死後自然怕被仇家掘墓鞭屍,因而死後留下了“七十二疑冢”。這種心理,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應該是廣泛存在的。

    再來說不怕的理由:曹操生平倡導節儉,如其在《內誡令》裡所言:“孤不好鮮飾嚴具(大意是我不喜歡裝飾華麗顯眼的用具)。”他平時用的行李箱,也就是用竹子為原料,用粗布縫裡子做成的(以帛衣粗布做裡……此孤之平常所用也)。至於吃的,家裡用餐時也不過“一肉”(就是一道肉菜)。甚至曹夫人卞氏請弟弟一家吃飯,連魚和肉都沒有,孤寒得很。據此似可推斷:曹操死後不可能有大批的金銀珠寶陪葬。事實上,2009年在河南安陽發掘的曹操墓,也沒有出土什麼值錢的東西(雖然該墓曾多次被盜,但沒有理由認定盜墓賊弄走了多少財寶)。試想:一個靠“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起家的人,他會在自己的墓室中放置許多寶貝麼?

    結語:綜上所述,我認為曹操死後佈下七十二疑冢,怕的是被仇家掘墓,而不是盜墓賊撈取錢財。因為其墓室空空,何怕之有?

  • 5 # Gamer樂園

    話說曹操正式創立這個行當後,也是害怕的,所以積極準備自己的身後之事,故布七十二疑塚,下葬時也是故弄玄虛,就是怕有人把他的墓冢盜了,死後不寧!

  • 6 # 羽書遲

    曹操是宦官之後,他的父親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曾參與擁立漢桓帝,是權勢很大的宦官,任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

    曹操的父親曹嵩也曾買官,官至太尉。曹家有權有勢,但畢竟是宦官之後,不被佔主流地位的世家所認可,甚至被清流嚴厲排斥。

    曹操設立專職盜墓的機構和官員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頗受指責。為什麼曹操要這麼做?難道他不怕別人盜自己的墓嗎?

    首先曹操在血統上讓人譏諷,使得他對王公貴族的墓葬有一定仇視,這也導致他變本加厲盜墓。

    其次曹操以法家為主導,注重實用,曹操創業早期,深受缺糧,缺兵的困擾,盜墓可以提供大量資金,解決很多問題,曹操才不會去管後果。據說曹操盜西漢梁孝王墓,解決了軍隊幾年的給養。

    再則,曹操其實也怕別人盜自己的墓,雖然演義和民間說的曹操設七十二疑墓的說法找不到確切的記載,但曹操的葬處,史書諱莫如深,實際也成了疑案,說明曹操在自己墓葬問題打了太極。有效防止了後世有人盜他的墓。而且曹操主張薄葬,其實就是汲取前世厚葬幾處無一倖免被盜的歷史經驗教訓,效法漢文帝薄葬。

  • 7 # 風清揚2333

    曹丞相可謂盜墓界的鼻祖!因為東漢末年戰亂頻繁,丞相為籌集軍餉,所以走上盜墓的不歸路。電影【尋龍訣】裡提到的摸金校尉就是曹丞相設立的,同時還設立了發丘中郎將。曹操也怕自己墓被人挖了,所以他自己的陵墓藏的很深,至今尚未找到。

  • 8 # 公元前

    曹操生性多疑,死後也採用了疑冢,據歷史記載曹操的疑冢多達72處。而且,曹操生前盜他人墓無數,他害怕自己時候也被盜,於是又採用了薄葬。而且從歷史記載書籍上來看,曹操的墓從未有被盜的記載。摸金校尉和盜墓賊的區別

    摸金校尉盜來的錢財全部被充當了軍費、而且摸金校尉又是一個合法的組織,然而盜墓賊得來的錢財一般都收入自己的囊中了,這是不合法的被稱為賊。

    曹操創立“摸金校尉”組織就是為了專門挖掘墳墓中的財物以充軍餉,當時天下大亂,活人都快活不下去了,還管死人作甚,於是曹操就幹起了盜墓可恥的勾當。

    為了盜墓,曹操親自設立了一個最神秘的組織——摸金校尉。說白了就是披著合法外衣的一群盜墓賊。

    那麼曹操死後這些神秘組織,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都去哪裡了呢?有兩種可能:

    一、被曹操殺人滅口了。這種猜測可能性很大,以曹操的性格,他幹了這麼多見不得人的勾當,肯定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害怕自己的墓也被別人盜。而且他手下的這些摸金校尉個個都是盜墓高手,所以,曹操很有可能在自己臨死前將它們殺死,免得自己死後,自己的墓被這一幫人給盜了。所以曹操死後還搞了個72疑冢,還大力提倡薄葬,他就是害怕自己的墓被摸金校尉盜了。

    二、曹操在死之前將他們全部遣散了。因為三國後期,魏國的國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再也不用幹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了,所以曹操在死之前,將他們全部遣散,並且給他們很多的錢財以保後半生榮華富貴。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曹操很有可能將他親手設立的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組織殺人滅口了,因為根據曹操多疑的性格,他死後害怕自己的墓被盜,將它們秘密的滅口了。

  • 9 # 公西子羽

    萬世行秦法。阿瞞當東漢之季喪亂,“興兵討群兇”,兵丁武器軍餉糧草,都急需時時補充。國家喪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兩漢承平,厚葬風盛,那些活人都性命不保,姑論其死人的尊嚴?埋在地下殉葬的財富與其腐爛,不如正好可以利用,創設職官,既引導上升途徑,又能保證足夠的專業的懂墓葬形制結構人員參與,更能避免哄搶,肆意濫掘無序的發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縱然傳說曹操為自己設疑冢,也斷不會是因為設摸金校尉而考慮身後,更不用說親見自己被傀儡漢獻帝冊封魏王,名義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的統治者。

  • 10 # 還愛逞強也難釋懷

    他不是不怕,先不說他作為一代梟雄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不得不建立摸金校尉挖墳掘墓解決軍隊開支問題 就算他不這樣做就憑他生性多疑這一點他也會想到他是以後會不會有人惦記他的墓呢。加上別人都說他名為漢臣實為漢賊早對他恨之入骨的人不在少數,所以他死後製作了七十二座疑冢來迷惑世人。而且他在世的時候一直提倡自己的臣子節儉,他死之後使用的減葬

  • 11 # 淡淡的小胡茬

    正是因為了解,所以會害怕。正是因為害怕,所以會防備,正是因為防備,所以我們才找不到。正是因為我們找不到,所以才去猜測。

  • 12 # 虐待胖子

    曹操設立摸金校尉為情勢所迫,養那麼大一隻軍隊,盜墓是個來的比較快的辦法。

    他也怕人盜他的墓,所以遺囑中明令要求薄葬,還設立72疑冢。

    然而,蒼天放過誰?!近年來,安陽曹操大墓的發掘,曹操的屍骨僅剩下部分頭骨,隨葬物品也被惡意破壞,著實令人唏噓。

  • 13 # 婷婷愛歷史

    曹操當然怕了,為了自己死後不被盜墓者惦記,曹操生前就頒佈一道《終定》,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金銀寶石不得隨葬,而且曹操也是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統治者,為了讓自己死後安生,曹操也是煞費苦心呀!

    摸金校尉的由來

    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三國時期,是陳琳受袁紹之命所寫的《為袁紹檄豫州》中提到的曹操在早期為了解決自己的糧餉不足的問題,特別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盜取別人墓穴中的金銀財寶,解決自己的糧餉不足的情況。

    但是陳琳所寫的《為袁紹檄豫州》的真實性,很難確定,因為整篇文章都有貶低曹操,而抬高自己的嫌疑,缺乏公正性。

    盜墓盜多了,也怕自己被人盜墓。

    曹操盜墓那麼多,也悟出了盜墓者盜墓主要是為了墓主死後的陪葬品,如果自己死後沒有陪葬品,盜墓者就不會盜我的墓,想通這個道理,曹操馬上就頒佈一道《終令》,就是害怕別人盜自己的墓。

    要是盜墓者不是為了盜墓,而是為了報仇怎麼辦?這一點曹操也早就想到,在曹操死後,鄴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城門全部開啟,並且有72具棺材同時出城,從此曹操的墓到現在都沒有找到。

    曹操不愧被人稱為奸雄,到死了還給人們留下千古之謎。

  • 14 # s大番茄

    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人點燭,鬼吹燈,堪輿倒鬥覓星峰;水銀斑,養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窨沉棺,青銅槨,八字不硬莫近前;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赤衣兇,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其中的發丘、摸金、搬山、卸嶺便指的的四大盜墓門派: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

    為了解決自己的糧餉問題,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眾所周知,西漢中期,經歷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後,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的繁榮使得當時厚葬成風。這也就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以充軍餉提供了條件。“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類專司盜墓的官職在曹操的軍隊裡便應運而生,要解決眼下的困頓,以後的事情以後說。再說誰還能偷到祖師爺頭上

    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同屬曹操的盜墓軍隊,盜墓手段幾乎一樣。只不過發丘中郎將官大一級,是摸金校尉的首領,並且多出一枚發丘天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大字。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 15 # 巴陵人說歷史

    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曹操盜墓盜的多了,肯定擔心自己死後墓地被盜,所以曹操提倡薄葬,設疑冢七十二。

    曹操被尊為盜墓的祖師爺,其實和其首創摸金校尉,使盜墓官方化有關。歷史記載的話,可見於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在這裡直接點出了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曹操將盜墓這個職業直接官方化、職業化了。至於曹操盜墓的收穫怎麼樣,據《三國志·魏書》記實,“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皇帝聞之哀泣,運七十二船,養兵三年。”曹操僅憑盜取漢梁孝王劉武墓獲得的財寶,就養兵三年,可見盜得財寶之巨,因而曹操是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是造成了漢墓十室九盜的後果。

    所以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曹操生前提倡薄葬,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而且《輿地紀勝》稱“曹操歿後恐人發其冢,乃設疑冢七十二”。薄葬、秘葬、設疑冢似乎也在說明曹操擔心死後被後人盜墓。

  • 16 # 葉飄刀

    有兩個原因

    曹操創立摸金校尉,怕不怕自己墓被盜,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促使了曹操這麼做。

    1. 急需用錢,這個是主要原因,三國時期,軍閥混戰,需要大量的軍費,維持戰爭的消耗。而曹操所在的中原地帶,又是軍閥拉鋸的主要戰場,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樣的條件下,曹操為了補充軍費,採取這樣的手段也是迫不得已。要是真因為缺錢,最終戰敗,類似袁紹、袁術、呂布這樣的,最後可能連墓都沒有,更別說盜墓的事情了。

    2.曹操所在的時候,他推行薄葬,這個一來可能也是因為國家缺錢,不要把東西帶到墓裡,第二就是防止盜墓,如果墓葬都是些瓶瓶罐罐,沒有金銀珠寶,對於古代的盜墓者其實沒有什麼價值的。

  • 17 # 縹緲峰下一粒沙

    盜墓者的正式官職雖然是曹操創立的,盜墓這種行為卻古已有之,無論有沒有“摸金校尉”,曹操該擔心還得擔心。

    “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出自東漢末年文學家陳琳(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的《為袁紹檄豫州文》,“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意思是曹操為了軍餉,特意設定了這兩種職務,專職盜墓貼補軍餉,所過之處墳墓都被損傷,墓主屍骨全都裸露在外。

    挖墳盜墓在古代是很沒節操的一件事情,正常人不會這麼幹。但身逢亂世,顧忌不了那麼多,曹操肯定想財富放在地下毫無價值,還不如挖出來為他所用。不過因為立場的不同,陳琳其實是有所誇張的。

    當時官渡之戰爆發,身為袁紹謀臣的陳琳受命作檄文,不但罵曹操是個盜墓賊,還把曹家祖宗三代都大罵一番,曹操那個氣啊,氣得他頭風立刻就好了。

    《太平御覽·檄》上的記載是: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

    意思是曹操有頭風之疾,當天正好發作,痛得坐都坐不住了,只能臥病在床,躺著讀完這篇檄文後一驚而起,頭都不痛了,曹操鬱悶中帶點快樂地說:“此文治好了我的頭痛。”

    如果袁紹知道是這麼個神奇的結果,肯定不會讓陳琳寫吧。

    而陳琳和曹操的交集還不止於此,官渡之戰中袁紹大敗,陳琳被曹操俘虜了,無奈之下請降。

    曹操說:“好啊!你竟然還敢來見我,當初寫檄文罵我也就罷了,怎麼連我祖宗都罵上了?”

    陳琳很鎮定地說:“矢在弦上,不得不發。”意思是以前大家處於對立,那種情形下肯定得想辦法損你,就像已經被搭在弓弦上的箭,不得不發。

    曹操愛才,便接受了他的說法,既往不咎收歸麾下,頗得重用,217年因染疫病而死。

    東漢末年很混亂,盜墓行為非常猖獗,到什麼程度呢?漢墓十室九空,凡是被世人知道的漢朝貴族之墓,幾乎都被盜了,導致後世考古界流傳著一句話:“漢墓考古靠運氣。”

    這種情況顯然不是曹操一家造成的,事實上當時的各大軍閥,缺少軍餉時自然而然的往地下發財——誰讓那時厚葬成風呢?挖開一個大墓,等於得到一個寶庫。

    民間也有許多人以盜墓為生,這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唯一的問題是被拿住了很可能被打死。

    司馬懿、諸葛亮這等聰明人臨終前都一再囑咐後人不許給他們厚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盜墓。沒有財寶陪葬,也就沒人動他們墳上土。

    至於曹操,他本就是“薄葬”的提倡者,司馬懿、諸葛亮都有跟風的嫌疑。這一方面是為了制止厚葬的不良風氣,另一方面,肯定也是為了防盜墓者。

    曹操當然也怕墳墓被盜,除了薄葬之外,還特意交待曹丕“不封不樹”,意思是其上不封土丘,墳前不栽樹木。

    這些措施很有效,漫長的時間裡,都無人發現曹操的墓穴。直到2009年,考古界才確定曹操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但也有一些專家不認同。是真是假,我也不敢確定了,大家覺得呢?

  • 18 # 嗶嗶巫

    先說觀點,曹操並不會因為設立“摸金校尉”盜了別人的陵墓而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盜。下面我簡單地說一下理由:

    首先說一下曹操在他的《終令》和《遺令》確實都強調喪葬從簡,而且要求陵墓“不封不樹”、“無藏金玉珠寶”。但是他要求的這些並不是由於當初挖了梁孝王的陵墓擔心被報復,而是魏晉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盜墓活動十分猖獗,但凡厚葬的陵墓,都是盜墓者重點關注物件。

    魏文帝曹丕就曾說過“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也說過“漢文帝之不發,霸陵無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樹也”。大意是隻有那些過於張揚的陵墓才會被盜掘,低調的陵墓一般都沒有什麼問題。就連文德郭皇后也曾說“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皆由厚葬也”。可見曹魏的統治者對“厚葬”還是比較謹慎的。因此,曹魏的統治者提倡的喪葬從簡,害怕的是盜取錢財的盜墓者,而非針對“盜墓報復”。他們認為只要不放貴重物品,他的陵墓就不會被後人“光顧”。

    我再說一下為什麼說喪葬從簡不是針對“盜墓報復”

    第二個原因,曹操沒有隱瞞自己墓葬位置,而且位置說的很明確,也沒有設定“七十二疑冢”,後世考古者也已經證明所謂“七十二疑冢”是北朝時期的墓葬群,而且也不是七十二座墓,是一百三十四座墓。再者,唐朝時唐太宗還祭奠過曹操的陵墓,說明曹操墓位置並不是什麼秘密。更談不上能防止盜墓報復。

    第三個原因,魏晉之前的歷史,盜墓活動十分猖獗。遠了不說,就說秦漢之際,項羽進入咸陽城,對秦國的陵墓大肆搜刮。估計項羽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帶著領軍隊,單純以搜刮財富為目的盜墓人。漢武帝去世後不久,就有人開始盜掘墳墓用以換取財富。兩漢之間,琅琊人樊崇帶領的赤眉軍曾兩次大規模掠奪西漢皇室陵墓。東漢末年,董卓進京後,也曾大肆挖掘皇帝陵墓,比如靈帝的陵墓。這只是有記錄可查的,還有很多沒有記錄下來的。而曹操的靈感恰恰來自“前人的智慧”。其實不只是曹操如此,幾年後,吳主孫權為了修孫堅廟,因為嚴重缺乏所用的木材,最後就把長沙王吳芮的陵墓挖開了,取出棺槨做了建孫堅廟的木材。就連我們所知的《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也是西晉時期盜墓者發現的。可見,在當時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挖掘陵墓補貼他用的做法是見慣不慣的“常規操作”。估計當時曹操也不會想到被報復的事情。

    綜上,曹操確實害怕被盜墓,但跟曹操設立摸金校尉挖掘梁孝王陵墓沒有直接關係。即曹操挖掘梁孝王陵墓時,不會擔心因為這事而造成自己陵墓被盜。

  • 19 # 愛好變成事業

    東漢末年,獻帝上位。地方割據勢力越來越歷害,自己有一塊地皮,就自立為王,可謂天下大亂。

    曹操屬於亂世梟雄 ,挾天子以令諸侯,把獻帝都架空了。由於魏蜀吳三國連年爭奪地盤 ,戰爭也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土地大量的荒蕪 ,青壯年上了戰場,只剩下的婦孺在家。戰爭是需要經費的,當兵吃糧,糧草和糧餉一樣也不能少,要是短缺了,下面當兵的是要鬧事的,更別說給你打勝仗賣命了。所以曹操打上了古墓的主意,古墓葬中有很多的陪葬品,這些金銀財寶可以換成戰爭的活動經費。曹操用這些銀兩來完成自己的雄心壯志。

    所以曹操發明了“摸金校尉”。其實說白了就是盜墓賊的勾當。

    你們說曹操不怕自己的墓被盜嗎?他也怕被盜,所以才有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他也落了一個狡詐、陰險的稱號。

  • 20 # 大山裡的幼稚鬼

    魯迅曾有這麼一次談到曹操,提到他領導的盜墓組織與安排疑冢的事情:

    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職員,專門盜墓,他的兒子卻做了皇帝,自己竟被諡為“武帝”,好不威風..........

    相傳曹操怕死後被人掘墳,造了七十二疑冢,令人無從下手,後人詩曰:“遍掘七十二疑冢,阿瞞老奸巨猾,必有一冢葬君屍。”也有人寫文論道:“阿瞞老奸巨猾,安知其屍實不在此七十二冢之內乎。”

    關於曹操有組織地領導大規模發掘墳墓,《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沒有提到,見於同時代的作家陳琳為袁紹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陳琳將此事作為曹操的一大罪狀來痛加批判:

    “又梁孝王,先帝母困,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恭肅。而(曹)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躶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汙國虐民,毒施人鬼。”

    文中的梁孝王指的是漢文帝之子、漢景帝的胞弟劉武,當年在諸侯王中以愛才養士而著稱,又以錢多超級富有而聞名。《漢書·文三王傳》裡說他“未死時,財以鉅萬計,不可勝數,及死,藏府餘黃金尚四十餘萬金,他財物稱是。”

    其實,在曹操之前董卓早已經大規模地開始盜墓了。這個傢伙在撤出洛陽時,“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去寶物”,等他到了長安之後,“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寶”。

    梁孝王劉武的陵墓大概是董、呂之後尚存的一塊大肥肉,因此被曹操看中,成為創收的一大資源。這一次行動看來是曹操直接領導並親臨現場的,再次前後更安排專職的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則表明他將盜墓視為必須長期堅持的經濟工作,該項工作以“發丘”為手段,以“摸金”為中心。其主管官員級別不低,這正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創意啊。

    後來,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降曹操,曹操雖然責備他說,你替主公寫檄文罵我,各為其主,倒也罷了,“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合乃上及父祖耶?”曹操說的話雖然嚴厲,但也沒有涉及陳罵自己盜墓的事情,之後陳琳也一直是曹操重要的筆桿子。從這件事上,反應出曹操敢做敢為,在非常時期做過不少出格的事情,竟然毫不隱諱,確實是英雄。

    因為曹操以專業化規模化團隊化盜墓而知名,所以就有他安排七十二疑冢的說法,這種說法的依據大概是因為曹操很擔心以後被人來挖他的墓。這種設想似乎合乎邏輯,但是並不符合實際。按此說出現甚晚,現在看到的材料最早的也已到了趙宋,顯然不足以據為信史。魯迅引用的那兩句詩,出於宋人俞應符。十六卷本《魯迅全集》的註釋據《南村·疑冢》,全詩云:

    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冢。

    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餘機到丘壟。

    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

    直須盡發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屍。

    但是這種說法其實沒有什麼道理。事實上曹操並沒有為自己安排什麼疑冢,他明確指定過壽陵的位置。建安二十三年有命令道:‘古之葬者,必居貧瘠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位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這一命令肯定是要被嚴格執行的。這一塊風水寶地離他的老根據地鄴城不遠,站在銅雀臺上就能看見。

    曹操特別強調薄葬,目的當然是防止後人來發丘摸金,但如果真是有人來盜墓,他大約也是無所謂的,正如後來他的兒子曹丕所說:“自古及今無不掘之墓”,死後之事,大可不必多去管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適合敏感面板的護膚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