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忠誠161937940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老子說了,知道別人,你是智慧。你瞭解別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瞭解自己,這是高明。知道別人是智慧,知道自己是高明,合起來就是明智,你這個人很明智。

    知人者智,是個人聰敏才智對周圍世界,特別是對他人的透徹瞭解。任何人都會因所處環境、個人經歷、性情性格、智力強弱等差異,其思維能力,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就不一樣。掌握了這一個基本規律,智者首先要懂得知人。何以知人,就是要換位思考,從對手的角度去思考他可能採取的方法。《三國演義》“空城計”一章中,諸葛亮掌握了司馬懿“性多疑,必不料我行險”的心理活動,在司馬大軍圍城的情況下,大開城門,竟然嚇退了圍兵,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知己者明,更是一種對人性的深入剖析。一個人往往能看透別人,掌握別人的心理活動,瞭解別人的長短處,但是,對自己就不一定有一個客觀、公正、全面的瞭解。《三國演義》中的馬謖也可謂一時俊傑,自幼熟讀兵書,也有奇謀,但從未親臨戰事。然而馬謖卻自以為熟讀兵書,就能領兵打仗、決戰勝負,故而昂然領命守街亭。街亭被圍前後,不知權變,不聽勸阻,一意孤行,最終被司馬大軍兵困孤山,斷送了蜀軍取得的優勢,最後落得被諸葛孔明“揮淚”斬首的下場。

    由此可見,一個真正的聰敏人,不僅僅要深知對方,全面掌握外部世界的活動規律;更要真正瞭解自己,比較完整地知道自己的長短優缺,而且要將瞭解自己放在第一位。唯有如此,才能揚長避短,採取有效措施,所向披靡,立於不敗之地。

  • 2 # 半壕煙花

    前言

    平常,有朋友勸我們別被他人洗腦了,或者別被他人誤導了,我們會對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其實,從心理學上看,人類都有一些心理弱點,每一個人都有被洗腦或誤導的可能。所以,希望大家對此引起重視,不能麻痺大意。那麼如何避免被他人思想誤導呢?

    一、博聞廣識。

    任何人的行為都受到感性和理性雙重作用,通常情況下,理性比感性更有益,甚至被視為智慧。人的理性常佔上風,控制著感性,讓人不會得意忘形。而且,見多識廣和閱歷豐富的人一般不易被他人思想誤導。因為知識越豐富,人的三觀相對越正確,是非判斷能力也越強。人們常用“頭髮長見識短”諷刺孤陋寡聞的人被人騙了,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有人可能要問,許多高階知識分子也會被騙被誤導,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是知識與智慧關係問題了。知識是中性的,具有兩面性,用好了可以造福人類,用壞了可能禍害人類,而智慧則是知識的高度提煉,是知識的精華。 所以,一個人擁有了知識,不等於擁有智慧。他的知識只有上升到了智慧高度,才會形成正確的人生三觀,才會保持理性,不被他人誤導。

    二、控制情緒

    人是感性動物,一旦受到強烈的情緒影響時,理性會迅速下降,邏輯思維甚至會停擺,極易被他人思想誤導。

    《三國演義》“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故事中,諸葛亮為了坐實聯孫抗曹的大計,故作投降,激將周瑜說:“只要周公派一名使者,送兩個人給曹操,百萬大軍就會卸甲而退。” 周瑜問:“哪兩個人?” 諸葛亮道:“江東喬公兩個女兒,長曰大喬,次曰小喬,都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曹操曾命子寫《銅雀臺賦》發誓稱: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以安享晚年”。因為小喬正是周瑜嬌妻,聽罷周瑜大怒,站起來大罵:“曹賊欺人太甚! 我與老賊誓不兩立。”,於是二人訂下共擊曹操大計。這就是透過情緒達到誘導別人的經典案例。

    現實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很多誘導法就是根據以上這個案例設計出來的。一般以一刺激他人神經的奇事來調動情緒,使感性無限膨脹,讓理性喪失殆盡,從而達到控制別人思想目的。所以我們要對別人各種煽情和激將,要保持高度警惕,否則極易被別人思想誤導。

    三、不慕權貴

    每個人對自己喜歡的社會名人都有一種近乎盲目的崇拜和信賴。這是人的社會性決定的,從小養成的,很難克服。

    這一人性弱點,如果被名人利用,可能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致命的。比如,很多明星做產品廣告,不問產品效能和質量,不顧道德和信譽,只要給錢多,就能把一根稻草說成金條,信口雌黃。很多人因崇拜名人,聽從名言,信以為真,結果被害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所以,對名人名言,我們要客觀科學地分析,冷靜地對待,吸其精華,去其糟粕,保持理性,經常自查,自糾,自省,不能讓名人權威思想左右我們的抉擇。

    四、拒絕口號

    科學表明,當一個概念在一個人心中反覆強化,特別是集體強化,即使錯誤的概念,人們也可能信以為真,即所謂“謬誤重複一千遍就成為真理”。

    喊口號實際是一種集體概念強化,也是一種公開的個人承諾。哪怕一個人對口號內容原先不認同,但只要經過多次強化,多次承諾,長期以往,行為和內心就會趨同。 傳銷組織經常利用這一點,召集員工喊口號,實質就是讓人的行為和思想同化,進而達到控制別人思想的目的,我們更要警惕。

    結束語:

    總之,為了讓思想不被別人控制和誤導,我們必須努力擴大知識面,控制好情緒,不慕名人權威,拒絕口號,建立一整套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自己行為在自己思想的湛藍天空中飛翔!

  • 3 # 閒看秋風999

    現在的社會,無論國內國外,無論線上線下,各種傳聞謠言滿天飛;傳播這些資訊的渠道也非常暢通,而互相矛盾、沒辦法判斷是真是假的新聞更是層出不窮。

    “看你所想看的“;雖然這樣的推送為讀者節省了時間,過濾掉了你不願意關注的其它內容;但是,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你看到的世界是“殘缺“的;你“定製”的新聞是投其所好的內容。

    這樣一來,你想不被別人誤導都很困難。那麼,怎麼避免呢?

    中國的老話早就說了: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說白了,在聽到或者接受某一些“推送”的訊息,特別是自己不能確定或者拿不準的觀點或者想法後,給自己預留幾分鐘“冷靜期”——靜下來再仔細想想,然後決定是否相信。

    不要怕別人說你“慢半拍”,也不要顧及別人說你“不合群”;遇事多想想,多聽聽、多看看來自不同渠道的聲音,再做決定。

    另外,學會與家裡老人溝通也是一種避免被人左右的一種選擇;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歲數大了雖然反應遲鈍了,對新事物的理解也不再那麼敏銳;但是老人的生活經驗、閱歷,或者說“直覺”,都足以讓你去偽存真。

  • 4 # 歐比旺羅克

    被別人的觀點和想法誤導是很常見的情況,這種情況比想像中要嚴重得多。人不但容易被家人、親友的觀點和想法誤導,還容易被文章、書籍、電影、電視劇的觀念誤導。避免被別人的觀念誤導,就是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這個道理很簡單,做出自己的認為正確的選擇就跟去市場上買東西一樣,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到底為哪一款商品付錢,取決於你對商品包裝和廣告宣傳的選擇和判斷。

    字面理解誤導就是錯誤的導向。判斷一種導向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一個基本前提條件是掌握一個標準答案,與標準答案一致就是正確的,不一致就是錯誤的。但是這裡存在一個悖論:如果已經有了標準答案就不需要別人的引導,也不存在被別人的觀念誤導的問題;如果沒有標準答案就不知道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一切來自別人的影響都是陌生的,本質上都是誤導。所以是否接受別人的觀念不是思考的結果,而是選擇的結果。

    既然是選擇,備選項樣本量越小越有可能被誤導。比如看了同一種商品太多的廣告或商場大力宣傳同一品牌的商品,消費者被輸入的都是這個商品的資訊,必然會花錢購買這款商品,也就是被誤導了。某天出門到了大城市或出了國,發現它是被前沿技術淘汰的商品,第一反應是大呼上當,但也不必為此懊惱——這是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並不代表智力不足,用現代科技術語做個類比,它與演算法無關,只是資料量不夠,好的演算法是大量優質資料餵養出來的。

    所以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避免被別人的觀點想法誤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大量的、真實的、全面的資訊餵養自己的腦袋,然後才能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鮮海菜怎麼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