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胖大叔

    那不是懂,是似懂非懂,是知行不合一。

    明朝的王陽明為什麼提出“知行合一”,就是因為當時明朝的風氣崇尚清談,道理講了一大堆,一個比一個會說,可是沒人去執行。

    要想人生有改變,記住一個道理並踏實去做就行了,那就是“少說多做,把小事做好”。

  • 2 # SkySeaSnow

    我覺得原因有兩個是主要的。一是個人價值體系的問題;二是執行力的問題。

    先說第一個,每個人都應該建立起個人的價值體系,也可以說是觀念體系。如果個人價值體系沒建立起來,或沒建立好會出現什麼問題呢?出現的問題就是:道理你都懂。道理你都懂,這話乍一看上去是褒的,其實不是。這句話表現出的是你對所謂的“道理”都是認可的,這表明你對所謂道理沒有甄別的能力;也說明你價值體系沒建立起來,因為你把所有的道理都納入你的認可範圍。真正有自我完善價值體系的人,不會接受所有的道理,而是選擇性吸收符合個人價值觀的道理並執行貫徹落實的。就是接受道理前有自我深入的思考和甄別,而不是好像有道理就人云亦云,造成一種自己真的懂的感覺。其實你真的懂嗎,你思考過嗎?真的符合你的價值觀嗎,你真的有個人價值觀嗎?

    第二個執行力,執行力是在第一個的基礎上討論的。執行力不夠可能是你對你所持理念的立場站的不夠堅定。也可能是你做事之前,不曾思考如何做才符合個人的價值和觀念。想到了,不做或不敢做,或左右搖擺,只能說你魄力不夠,你不夠自信,你太在乎別人的做法。你也不曾有過自我。

    如何做?擺脫慣性思維。做小事就開始考慮,我想怎麼做,別人又是如何做法,和別人做法的差異所在,這差異有計較的必要嗎。如果方法都可行,儘量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做。到結算看結果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個人想法和實際操作的差距,自己和別人的差異,接著總結評判,給出改進方向給自己。下一次,按個人想法做並向之前希望的改進方向靠。長此以往,你會發現生活的改觀,自我價值體系會自動建立起來的。

    介意你自己的想法,執行你自己的方案,借鑑你我他,改進,改進,改進。再總結就是:face,solve,improve

  • 3 # 成熟蛋定

    一個人真正知道的越多時,越明白自己的無知,因為,認知水平越高,越明白外面的世界之大,知識是學不盡的,就越沒法固執起來,只有謙虛地走在學習、領悟的道路上。因此,真正厲害的人物都很謙虛。

    就像蘇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而那些認知能力低,個人視角太小,想法單一,缺乏判斷力,表現為固執的人,就覺得自己比較對,自己什麼都知道,又因為如此固執,便拒絕了學習,拒絕傾聽他人的意見,因此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便會停滯不前,如此便會導致一種惡性迴圈,老覺得自己撒都懂……

    多讀書、多瞭解、多思考,當經歷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認知能力提升了,就明白今天和明天,後天對同一件事的認識,評價都是不一樣的!

  • 4 # Lovestars

    個人認為:

    懂道理,生活不一定會很好,可能在你用道理做事情的時候,把耐心花光了!可能後來你想通了,想把生活要求降低,可是過了一陣子,看到鏡子裡的你,會覺得難以想象,在這時候你會不知所措。

    其實只需要生活有規律,保持良好的心態,多笑笑就好,因為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而且愛笑的人也是最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買帽子願意從實體店買還是從網上買?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