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健心家園App

    因為生活中總是有很多煩心事,壓力,讓我們不開心。所以需要我們主動做一些“心靈滋養”的活動,滋養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開心起來~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琳斯卡研究院的瑪麗·埃斯伯格(Marie Asberg)是研究疲憊問題的專家。她利用疲憊漏斗來描述我們可能面臨的疲憊過程。

    頂部圓圈表示全面而平衡生活狀態下的情形。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很多人開始放棄“不重要”的專案,將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圓圈逐漸變小,生活空間也越來越狹小。如果壓力持續存在,放棄的專案就會越來越多,疲憊漏斗的圓圈會越來越小。

    我們最先放棄的專案,通常是對我們最有益但看似可有可無的專案,我們稱之為心靈滋養活動。最後,剩下的只有工作或其他產生壓力的專案,我們稱之為心靈消耗活動。它們耗費了我們大量心靈資源,卻無法為我們補充能量或提供營養。結果,精疲力竭就會出現,抑鬱或焦慮開始滋生。

    心靈滋養活動的作用並非僅僅放鬆或娛樂那麼簡單。實際上,它們可以從更深層面上為我們提供營養。它們塑造我們抗擊生活壓力和精神緊張的能力,還能使我們對生活中美麗的細節更有觀察力過度工作、生活單調或不良生活習慣等消耗活動會耗盡我們所有的能量,使我們更加虛弱,對生活的起伏跌宕缺乏抵抗力。它們還嚴重侵蝕我們充分享受生活樂趣的能力。如果這些消耗性活動壟斷我們的生活,我們將落入疲憊漏斗的中心,出現抑鬱或焦慮。

    抑鬱或焦慮出現後,我們會對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活力減退,進一步從心靈滋養活動中退出。這樣,疲憊漏斗的圓圈更小,最終我們身陷其中,難以自拔。

    看看你的生活中有多少活動是滋養型別的,又有多少是屬於消耗型別的?

    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在從事消耗型活動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要採取行動減少從事消耗型活動的時間,將更多時間用於滋養型活動,採取行動實現心靈滋養型活動與心靈消耗型活動之間的平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文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為什麼能感動那麼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