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其實我想問的是世界史,就是大體脈絡,從宏觀上回答就可以,比如說中國史可以說成“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國”這樣。
2
回覆列表
  • 1 # 樊寶寧

    簡單版是這樣的:歐洲文明源於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自希臘傳至亞平寧半島出現了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公元843年西羅馬帝國的疆域三分天下形成了,德國,義大利,法國最早的雛形,英國早期是法國的一部分,後期獨立了,東法蘭克王國演化後形成了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簡單版就是這個樣子,下面寫的女生不建議看,多數女性只對購物和情感類感興趣,歷史題材,馬馬虎虎,能讀下去的人不多)

    歐洲文明屬於海洋文明,源於古巴比倫文明(現在伊拉克地區)和古埃及文明,以克里特島為跳板到了希臘半島,自希臘傳播至亞平寧半島(現在的義大利),以現在的義大利為核心形成了古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羅馬帝國(大體上就是歐洲的東半部)和西羅馬帝國(大體上就是歐洲的西半部)。

    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滅亡,在廢墟上先後出現了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歐洲史上查理很多,但查理曼大帝只有一個,幾乎統一了歐洲西部,查理曼死後帝國分解成三部分,東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煙花成了現在的,德國,義大利,法國。

    法王的屬臣,諾曼底公爵1066年佔領了英倫三島的英格蘭,在這個基礎之上演化成了現在的英國。

    公元八世紀伊斯蘭教跨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瞭如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區,一直到1492年,在當地的基督教與外來的伊斯蘭教鬥爭中形成了國家向心力而後出現了國家形態,西班牙和葡萄牙。

    荷蘭和比利時本身就是200年前拿破崙戰爭後,劃給西班牙的,用以遏制法國,但西班牙對其壓榨過重,更重要的是宗教信仰和經濟問題,所以荷蘭獨立出來了,沒有多久,因為民族,文化,宗教原因比利時在荷蘭之中也獨立出來了。

    東法蘭克王國之內邦國林立,類似前蘇聯,加盟國眾多,號稱神聖羅馬帝國,直到拿破崙打散了這個聯盟,當時當皇帝的傢伙龜縮回了自己家地盤改稱奧地利帝國,也就是現在的奧地利。其它的邦國,如普魯士聯合一大票說德語的德意志人建立了德國,但沒帶著奧地利玩兒,二戰時希特勒曾把奧地利納入懷中,但被盟軍給拆散了。

    神聖羅馬帝國解散後,形成了主要的國家是德國和奧地利帝國,奧地利帝國包括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還有現在的義大利北部威尼托地區,也就是威尼斯所在的那個大區,當時叫做奧匈帝國,一戰以後被拆了,變成了奧地利,匈牙利,而捷克和斯洛伐克被強行捏成一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有點像把北京和天津合併成一個市)這日子肯定過得不美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東歐動盪時就離婚了,變成了倆國家,捷克和斯洛伐克。

    簡單版是這樣的:歐洲文明源於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自希臘傳至亞平寧半島出現了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公元843年西羅馬帝國的疆域三分天下形成了,德國,義大利,法國最早的雛形,英國早期是法國的一部分,後期獨立了,東法蘭克王國演化後形成了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

  • 2 # 童童小瑾書

    推薦閱讀《極簡單歐洲史》一書,可以幫助你對歐洲史有一個很框架性的瞭解。

    這本書真的是“極簡”。不是著眼於具體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而是理清了整個歐洲文明發展的脈絡: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明、日耳曼民族三者的連線和互動奠定了歐洲文明的基本格局,從古典時代、中世紀、文藝復興走到近現代社會的出現。《極簡歐洲史》沒有按照我們常見的時間線或者國別分類來敘述歷史,而是從宏觀來看待歐洲史,歸納和總結的邏輯性非常明晰,與其說這是一本全面介紹歐洲史的小冊子,不如說全書都是在解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歐洲對現代文明的影響這麼深?讀完《極簡歐洲史》可以讓你對歐洲文明有一個框架性的印象。

    作者約翰•赫斯特(John Hirst)是一名澳洲的歷史老師,為了讓對歐洲文明所知甚少的澳洲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也曾是歐洲的一分子,他特意把課堂講義透過不同的線索重新串起來,刪繁就簡,把歐洲文明發展的主要脈絡展現給大家。

    01 歐洲文明是一個混合體

    主要是三個元素的混合:璀璨的古希臘文明、信仰唯一神和絕對真理的基督教、崇尚武力的日耳曼民族,就是這三者天差地別的元素組合在一起,造就了神奇的歐洲文明。

    古希臘是現代文明的源頭,在那些城邦中誕生了民主政治的原型,希臘人的聰明還體現在他們的科學態度上,在他們眼中,幾何學是引導人類認知宇宙本質的一個途徑,他們相信世界上所有“漫無章法”的事物都可以用簡單的道理來解釋,在多元樣貌的背後是簡單、規律、有邏輯的原理,就如幾何學。

    對“簡單答案”的追求,正是現代科學的要義。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曾表示過:唯有答案簡單,才可能近乎正確。而這種態度古希臘人早已具備。正因為古希臘文明如奇蹟般引人心折,即便是更驍勇善戰的羅馬人在建立了龐大帝國之後,依然心甘情願地學習效仿希臘文化,羅馬精英會讓後代去雅典接受希臘教育。

    

    基督教則可以說是另一個奇蹟。完全不同於希臘人的羅馬人的多神傳統,猶太人相信唯一的神,他們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所以這唯一的真神會對他們特別照顧,作為回報猶太人必須遵守上帝的律法,這套律法的基石是摩西告諭的“十誡”,直到近代“十誡”都是西方道德的核心。在猶太人的宗教信仰中,道德與宗教是密不可分的。耶穌,在宣揚猶太人的律法宗教中,發展出基督教,經過他的傳道,猶太人的道德教訓轉化為宇宙大愛。耶穌死後,他的跟隨者傳教士保羅指出基督教不僅僅是猶太人的家務事而是所有人的,自此,基督教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宗教,加下來300年間在羅馬帝國的各個角落開花結果。

    

    在日耳曼民族入侵之前,希臘羅馬世界與基督教的融合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羅馬人其實是很包容的,當時在帝國內是存在著許多種族和宗教的,但是無論哪種信仰,羅馬人只要求一點:對皇帝敬拜,在他們眼中,皇帝與神明無異。但是基督教只崇拜唯一的真神,他們不肯將君主當作神來對待,基督教在傳播擴充套件中,被羅馬人視為顛覆者,必須除之後快。

    直到313年,君士坦丁堡大帝成為了一位基督徒,基督教才被賦予合法地位,發生了三大元素的第一次連線:羅馬帝國成為了基督教的天下。經過三四百年的發展,基督教有了完整的層級組織,並發展出自己的婚姻、繼承、稅收等法律制度,教皇與羅馬帝王平起平坐,於此發生了第二次連線:教會變成了羅馬人的教會。在羅馬帝國瓦解之後,基督教會將希臘羅馬的智慧學識成就儲存了下來,此是第三次連線。日耳曼蠻族滅亡了古羅馬帝國,卻因為統治乏術而尋求教會的支援和幫助,完成了最後一次連線:日耳曼蠻族支援基督教。於是此後一千年,教會成了獨立於歐洲諸國的勢力,依靠著對《聖經》的解釋權,牢牢把控著歐洲的思想。

    

    希臘羅馬的科學精神+基督教+日耳曼蠻族入侵”的三元合力形成了多元化、弱政府、多方角力的歐洲社會。

    02 文藝復興來臨

    公元1400年,好戰者與基督徒的聯盟終於開始崩裂,歷史學家說的“近代史”展開。

    

    分裂始於文藝復興,許多學者開始希望古希臘羅馬知識不單單是用來解釋基督神學,他們更向往當時創造這些知識時世界的樣貌,希望像古代藝術家那樣從事藝術創作,他們開始更關注人現世在地球上的所作所為,相信人的力量。

    

    歐洲社會開始漫長的世俗化過程。在世俗的世界裡,宗教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是屬於私人事務,或者僅限於一群人的結社團體,它不能左右社會,不能再與政治高度相關,不能強制人們遵守固定的儀式,也不能宰制人們的思想。文藝復興呼籲人們重新感受古典情懷,從神性迴歸人性。

    03 16世紀的宗教改革

    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宗教改革破除教會對宗教的壟斷權,創立了「因信稱義」的新教。沉寂了一千年的歐洲文明又進入了百家爭鳴的勃發時期。

    路德派就是代表之一,馬丁路德透過對《聖經》的研讀發現,之遙相信基督,就能得到救贖,並不需要按照教會的要求去做。和羅馬教廷決裂之後,馬丁路德將《聖經》翻譯成了德文,是人人都能夠閱讀。

    很快新教的形式不一而足,因國家而異。在宗教改革運動之後,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去詮釋《聖經》,而羅馬天主教和新教在一百年間也經歷了從相互攻伐甚至不惜兵戎相見到逐漸包容的過程,到如今一國內不同教派和平相處。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可以說都是在向過去看齊,文藝復興著眼的是古希臘和羅馬的智識成就,宗教改革回顧的則是還沒有承襲羅馬習性之前的基督教會。

    

    以上可以看出,整個歐洲社會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明、日耳曼民族三者的融合中逐漸走向統一,又在一千多年後的分裂中迎來文明發展的自由空間。

    迎來曙光的歐洲為隨後的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提供了土壤,大步前行到如今......

    作者赫斯特在書中說,對我們的孩童,你希望他們懂得科學就好,可是你也羨慕那些傳統信仰沒有斷裂的人。這也就是深入地瞭解歷史的意義。

  • 3 # x惡魔獵手x

    東歐屎:一群閃米特人撐船離開,在克里特落腳,並開化希臘地區的蠻族,開創了希臘文明,出現城邦,被崛起的波斯蹂躪,北部馬其頓興起,開掛大王反踹波斯,死了,分裂,之後接力棒交給了靴子半島上的共和國——帝國(希臘不錯,後邊還有戲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買電視都喜歡哪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