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子衿

    嘉平三年,司馬懿死,同年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掌權,時人以伊陟(伊尹之子)視之。

    事實證明,他還真當了一把伊尹。

    話說司馬師的繼任那是相當順利,其主要原因在於朝野內外已經全是司馬懿先生的門生故吏,好友親族。然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的繼任者司馬師先生,也是個天才。

    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樓主已經投靠了司馬氏(我想投靠人家也不要我啊),關鍵在於,在此之前給出司馬師最高評價的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的老朋友,大文豪何宴。

    惟幾也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

    這句話出自周易,畢竟是大文豪玄學家何先生,說句評價簡直和算命差不多,大致的意思就是:能做驚動天下的大事的人,也就是司馬子元(司馬師)了。

    雖然正始年間司馬懿和曹爽老兄也算是明爭暗鬥,但是曹爽集團其實並沒有真的想和司馬懿為敵,要不然何宴老兄怎麼會和司馬師關係這麼好呢?也正是因為如此,曹爽才放心的將司馬師放在中護軍的位置上,管理洛陽兵務,而司馬師的這個位置成了最後決定勝負的關鍵之一。說起來,還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不過話說回來,曹爽老兄後來也打壓了他一下奪走了他的兵權:毀中堅中壘營。不過說起來,能讓司馬師老兄養了三千死士都不知道,也是夠了。

    言歸正傳,雖然何宴先生為人確實不太靠譜,嗑藥賣隊友什麼都幹過,但是這個評價,相當靠譜。司馬師確實是個能做大事的人。

    司馬師同學除了擅長玄學和亂彈之外,還擅長另外一項他的狐朋狗友們都不會的東西——權術。早在擔任中護軍的時候司馬師先生的表現就震驚了許多人。

    司馬師的前任,擔任中護軍之職的是司馬懿的好基友蔣濟老兄,話說蔣濟先生的私德不太好,竟然在任上買官賣官賺灰色收入,後來連司馬懿都忍不了了,直接出言嘲諷蔣濟“欲求牙門,當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當牙門將軍得1000匹絹,百人督這種小官也得500匹)話說蔣濟先生果然比我有娛樂精神多了直接回復:“洛陽東西貴啊,少一分錢都不能賣。”

    蔣濟先生貪贓枉法起來果然也是相當犀利啊。

    然而司馬師上臺之後,禁軍系統的官吏們驚訝的發現,這位司馬公子居然非常清正廉潔從不收受賄賂,和前任那可是天壤之別。

    司馬師並不是不愛金銀珠寶,那只是因為,他有一個更大的愛好——權力。

    當一個人有更高的目標的時候,自然不會貪圖眼前的利益。

    正是這個在職位上他安插了自己大量的親信,為政變鋪平了道路,而且清正廉潔的形象還為自己贏得了輿論支援,說起來,他爹司馬懿也是這個套路。

    父子倆還真是默契啊。

    就在司馬師同學快快樂樂的在中護軍的位置上經營多年之後,正始十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師配合父親對自己的多年好友曹爽集團發動雷霆一擊,一舉幫助父親掌握了朝權。

    司馬師在政變中表現冷靜,處事謹慎,表現出了完全不亞於其父司馬懿的能力。

    尤其是,司馬師先生豢養的三千死士成為了政變的絕對主力,但是令人恐懼的是,居然沒人知道這些死士是如何出現的。

    所以說司馬懿將權位交給司馬師是很有道理的。

  • 2 # 射手630

    司馬師是老大啊,曹丕就不是嫡長子,才惹出來那麼多事,所以有長肯定立長。再有就是司馬師比較穩重,司馬家教好,並且是士族的代表,及時司馬懿死了以後,司馬家還是很多士族擁護,不像曹家那種宗親式的。還有就是這倆哥們關係也很好。

  • 3 # 大飛熊騎士

    司馬昭的心性和能力,是不如司馬師的。司馬懿早就考察過這兩兄弟,並寫進了《晉書》。

    (司馬懿)

    考察的事情,就是讓司馬懿翻身的“高平陵之變”。當時,司馬懿和司馬師暗中謀劃除掉曹爽的計策,到了事發前一天,告訴了兩個兒子,然後暗中觀察。司馬師是一夜睡到天亮,司馬昭則睡不著,可見司馬師的沉穩。當然,司馬師也是胸有成竹的。

    原來,司馬師早就暗中養了三千死士,平時都散在民間,要舉事時,那是“一支朝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陣容整齊的情景,連司馬懿不由自主說:“這個兒子,我看行。”

    當然,司馬昭也吃虧在比較晚知道這個計劃。但是,縱觀司馬師的名聲才能,還是在司馬昭之上的。

    (司馬師)

    司馬師軍政雙全,和夏侯玄(連司馬懿也佩服),何晏齊名的人物。司馬師還挫敗了曹魏最後一次反撲,穩固了權力,並且帶兵征戰,戰績不俗。

    可惜司馬師因為眼疾,被文鴦偷襲,眼珠掉出,但卻忍著疼痛,穩定軍心直到回到許昌,左右才知道,不久去世。

  • 4 # 獸獸愛蛋蛋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自古以來不管是皇帝還是諸侯都是傳位給長子,不然會引起兒子爭權導致動亂。司馬懿作為三國時期優秀的謀略家肯定深知這一點。而且發生在他身邊的袁紹的例子就是明證。

    司馬師為人比司馬昭更沉穩。政變前夜,司馬懿把計劃告訴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司馬師就好像沒事人一樣照常睡覺,該幹啥幹啥,而司馬昭一夜沒有睡著。此外,發動政變的時候,司馬師親自領兵駐守司馬門,控制京師,是司馬懿有力的幫手。

    司馬師軍政能力比司馬昭優秀。更有能力收拾司馬懿死後留下的危機四伏的局面。這一點從後來司馬師掌權後對內整頓朝綱,制定任用官吏的法規,選用良才;對外打敗諸葛恪,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進一步為司馬氏取代魏國掃除了障礙。

    總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司馬師都更適合託付大事。所以,司馬懿臨終把大事託付給司馬師。

  • 5 # 照見歷史

    司馬懿死前為什麼要把大事託付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雖說司馬師和司馬昭都很優秀,但是司馬師卻有三個絕對的有勢。

    1、司馬師是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廢長立幼,取亂之道。司馬懿深知這個道理。

    2、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事後,論功封為長平鄉侯,加衛將軍之職。而事變前夜,當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

    3、司馬懿去世之時。不論是功勞大小,還是當時的權勢。司馬師都更勝一籌。

    綜合這三個原因,我想不用是司馬懿,就是我們普通人選誰託付大事也一目瞭然。

  • 6 # 於左

    嘉平三年六月,司馬懿患病,八月離世,時年七十三歲。

    司馬懿一共有九個兒子,九人當中,司馬師排行老大,他還有兩個同胞弟弟司馬昭和司馬乾。其中,司馬師和司馬昭二人比較出色,司馬乾這個人脾氣古怪,難堪大用,其他幾個兒子,司馬亮、司馬伷、司馬京、司馬駿、司馬肜和司馬倫,能力都很一般。

    司馬懿一直是把老大司馬師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晉書》中這樣描述司馬師:“雅有風彩,沉毅多大略。”

    當初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前,只有大兒子司馬師知道這個秘密,司馬師事先組織了三千勇士,外人毫無知覺,可見他辦事極為嚴謹周密,很像他的父親。

    政變之前,司馬師異常鎮定,全無一點異常。政變當中,他從容穩健,指揮的人馬陣列整齊。這些都讓司馬懿非常滿意,說:“此子竟可也。”

    對於另一個兒子司馬昭,司馬懿也很重視,同樣用心培養,但與司馬師總是有一點差別,也缺少歷練。

    司馬懿這個人深謀遠慮,“猜忌多權變”,他的死並不突然,所以有充分的時間佈置後事。他倚重司馬師是必然的,對於司馬昭等兒子一定也有必要的交待,但不會託付太多,免得他們和大哥司馬師形成競爭的局面,削弱自家的力量,讓外人得利。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由衛將軍升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開始全面掌權。

  • 7 # 九州歷史

    歷史上司馬昭的名氣比司馬師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司馬昭繼承父兄基業,把持朝政時間長,又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論能力,他跟哥哥司馬師差得多。

    司馬師年輕時,文韜武略冠絕當時,論名士風度,他與何晏、夏侯玄齊名,三人是好友。何宴是國家組織部長,品評兩人時說:“看問題深刻,能通達天下哲理的,數夏侯玄;看問題細緻,能處理好天下事務的,數司馬師。”實際上,何晏跟夏侯玄都志大才疏、不適合從政,高平陵政變後都被司馬師下狠心殺掉。

    司馬懿有九個兒子。司馬懿奪權是蓄謀已久,但殺曹爽是天大的機密,長期以來,他只與司馬師一個人密謀。政變前夜,司馬懿把計劃告訴了司馬昭,司馬昭嚇得一夜沒睡,而司馬師就跟沒什麼事一樣。司馬懿去世,因高平陵政變留下的惡劣影響,司馬家執政非常不穩,在這種局面下,司馬師為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成為第一權臣。

    司馬師執政後,以穩定為第一要務,著力解決北方少數民族問題,讓以“竹林七賢”為代表計程車族子弟出山做官,穩定政局。執政期間,魏蜀邊境穩定,司馬師指揮了與東吳諸葛恪的東興之戰、新城之戰,平定毌丘儉、文欽、諸葛誕之亂,使國家走上正軌。

  • 8 # 史書上冬眠的蛇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司馬師的能力要遠高於司馬昭。司馬懿生有九個兒子,其中嫡出三個,庶出六個,在九個兒子中,司馬師不僅是嫡長子,能力是最出眾的,也是司馬懿最得力的助手。司馬昭是嫡次子,能力一般。在司馬懿要去世的時候,司馬家剛剛主政不過兩年,朝廷暗潮湧動,這時候,只有能力最出眾的人能寄予厚望,否則,高平陵之變的成果很可能瞬間被其他人篡奪。

    二、宗法制度的要求。司馬懿的三個嫡子分別為嫡長子司馬師,嫡次子司馬昭,嫡三子司馬乾。按照宗法制度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規矩,司馬懿也應該跟司馬師交待後事。這不單單是個規矩的問題,而是這一宗法規矩也隱含著巨大的利益。一般來說,有爵位的貴族被誅殺三族,那是全家都跟著死,但要只是殺各人,一般嫡長子要一同就死,倒不是嫡長子犯了什麼罪,只是他是相關利益人罷了。

    三、司馬師無後造成的困擾。司馬師雖然繼承了司馬懿的衣缽,但是他掌權的時間不長,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無後!司馬昭後來把自己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當他的嗣子,那麼司馬師一死,位置自然落在司馬昭手上,即便司馬昭死了,無論是司馬攸繼位,還是司馬昭長子司馬炎繼位,都算司馬昭一脈的,那麼從以後得歷史來看,也是司馬昭的影響絕對要大於司馬師,但無後這個事在司馬懿死的時候還不算最後定型,司馬懿並不能猜測家族後來的走向,信用司馬師自然是沒錯的。

    綜上,才會出現我們認為司馬昭重要,而司馬懿認為司馬師重要的情況,實在是不同角度造成的。

  • 9 # 每日趣評

    我記得電視劇《虎嘯龍吟》裡面,司馬懿曾經對候吉說過一句話:刀已不在我手。什麼意思呢?司馬昭殺了候吉的未婚妻小沅,司馬懿要為候吉報仇,但是司馬師阻止了司馬懿,司馬懿感嘆:自己已經控制不了局勢了,兒子畢竟已經長大,尤其是司馬師。

    這句話也能很好的解釋司馬懿死後,為什麼是司馬師接權,而不是司馬昭。換句話說,司馬師是憑藉實力自然上位,而非司馬懿有意安排的。為什麼呢?當時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接權,朝中流傳這麼一句話:

    及宣帝薨,議者鹹雲「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撫軍大將軍輔政。

    伊尹比喻的是司馬懿,說司馬懿像伊尹輔佐商君一樣輔佐魏國皇帝。伊陟是伊尹之子,伊尹死後,伊陟繼續接權輔佐商君。伊陟比喻的是司馬師,說司馬師像司馬懿一樣有實力,能夠繼續輔佐魏國皇帝。如此看來,大家對司馬師的評價是一致的:司馬師接權,理所當然,實力使然。那麼司馬師有這麼厲害嗎?讓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我們先來看一下曹叡死後的權利分配問題,曹叡任命了兩位顧命大臣,一個是曹爽,一個是司馬懿。兩人各有控制3000禁兵的兵權。曹叡的意圖就是讓兩人相互制衡,防止有人專權。

    曹爽的禁兵由其弟弟曹羲統領,職位為中領軍。司馬懿的禁兵由司馬師統領,其職位為中護軍。相比而言,中領軍權利要大於中護軍,兩人雖然都有總領禁軍的權利,但中領軍是禁軍將領的長官,統領下面的中護軍、五校尉以及武衛、中壘、驍騎、中堅、遊擊等禁軍首領。

    雖然名義上曹羲職位比司馬師要高,但其實兩人實力相當。各自代表曹爽和司馬懿,統領的禁兵數目也都是3000人。請記住這個數字,後期司馬師就是利用這個數字來發動的政變。

    曹爽為了壓制司馬懿,推薦司馬懿做了太傅,位列三公。名義上升官了,但是權利卻失去了。後來曹爽為了掌控軍隊,故意策劃了一次伐蜀行動,雖然失敗了,但是曹爽的勢力已經滲透入魏國軍隊內。那麼曹爽為什麼後來被司馬懿篡權了呢?

    主要原因在於曹爽太自大了,司馬懿裝病後,曹爽肆意張狂,利用手中的權利培植私人勢力,甚至欺負皇室成員,搞亂社會風氣:

    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才人五十七人送鄴臺,使先帝婕妤教習為伎。擅取太樂樂器,武庫禁兵。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飲酒作樂。

    先帝曹叡的後宮妃子被曹爽安排去當歌姬、舞姬。曹爽還擅取武庫兵器,組建自己的私人練兵場。曹爽的行徑引起皇室成員及朝廷大臣的反感,慢慢的人心所向轉向司馬懿,於是司馬懿開始謀劃清君側,除掉曹爽。司馬懿找司馬師商討如何對付曹爽,商討一開始,司馬懿就震驚了,原來司馬師早有準備:

    帝(景帝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那麼司馬師為什麼要提前陰養死士呢?而且數目是3000人?司馬師認為司馬懿被架空以後,接下來就該輪到自己了,只是曹爽暫時不想做這麼絕而已。自己處於中護軍的位置,遲早要被曹爽拿掉,而且自己的家族也有可能要遭到屠殺,作為家裡的長子,作為朝中最後一道屏障,司馬師必須做準備,以預防最壞的結果。

    而司馬師只統領3000禁軍,曹羲也同樣統領3000禁軍,而且曹羲還有優先控制其他禁軍的權利,因此,司馬師只有自己組織力量,於是司馬師陰養3000死士,以備不測。

    曹爽做夢也想不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竟然有人敢謀反。因此,當高平陵政變那一天,曹爽帶著所有的弟弟和皇帝出洛陽城時,總領軍曹羲也在其中。謀士桓範提醒他,應該留下曹羲,控制禁軍。萬一有人謀反呢?曹爽大笑說道:誰敢?

    桓範謂曰:「總萬機,典禁兵,不宜並出,若有閉城門,誰復內入者?」爽曰:「誰敢爾邪!」由此不復並行。至是乃盡出也。

    於是,趁著這個機會,司馬懿領著司馬師等人,迅速佔據了司馬門,阻斷了洛陽浮橋,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在這個過程中,司馬師指揮3000死士迅速控制京城各門,處事果斷幹練,連司馬懿都稱讚道:這小子可以!

    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因此,從整個高平陵政變來看,司馬懿是一面旗幟,真正的主力其實是司馬師。如果沒有司馬師陰養的3000死士,沒有司馬師臨危不亂的指揮,這次政變能不能成功還真的不一定。

    當司馬炎接受禪讓開創晉朝後,除了追封自己的父親司馬昭為文皇帝外,還追封了司馬師為景皇帝,因為司馬師受得起這個稱號,他是西晉最主要的奠基人。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司馬懿有兩個兒子,高平陵政變之前,司馬昭為典農中郎將,而司馬師為中護軍。兩個兒子相比而言,司馬師才是父親司馬懿的重要依靠。後來發動高平陵政變,正是由於司馬師陰養的3000死士,司馬懿才得以發動政變成功。在整個過程中,司馬師指揮得當,鎮靜自若。而司馬昭則恐慌的整夜睡不著覺。因此司馬懿死後,司馬師順利接權,這在當時是公認的實力所然,不存在任何爭議,甚至連司馬昭也認為應該這樣。

  • 10 # 魚大嘴

    1世家大族尤重禮法,司馬懿也是在兄長和父親都逝去之後,才以嫡次子的名義繼承整個司馬家,成為家主。

    2司馬師作為家主嫡長子,天生就肩負了整個司馬家的厚望,這不僅僅是司馬懿一家人的事情,關乎到司馬家幾千口人的禮法問題,家主也不能因個人的喜好而決定繼承人,否則家族很容易陷入內鬥而沒有凝聚力。

    3司馬師能征善戰,文武雙全,大多數人對三國早期的文臣武將耳熟能詳,而忽略了三國後期同樣是人才輩出,其中司馬師絕對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個。如果說司馬懿還只是一個熟讀兵書的儒帥,骨子裡實際上是個文人!那司馬師絕對是自小從鐵與血之中鑄就的沙場大將!從他少年到成年,也正是司馬懿從御使大夫轉向軍界三把手驃騎大將軍的過程,為父親牢牢抓住軍權就是家族賦予他的使命。

    4司馬師的夫人夏侯徽乃是夏侯家族嫡女,其父乃是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其母是曹真之妹,這對於司馬師踏入軍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5司馬師的個性和司馬懿司馬昭完全不同,他的父親和二弟從小成長在陰謀詭詐之中,而他的成長曆程大多是在軍旅之中,他真正擁有父親和兄弟都不具備的殺伐決斷,就高平陵之變而言,其實完全是司馬師作為嫡長子代表司馬家和曹氏的決戰,此時司馬懿已經70歲,若司馬師對於司馬家的未來選擇隱,他司馬懿就只能裝病至死!若司馬師決定奮起一搏,司馬懿也願意為了司馬家最後掃清障礙而奮起一搏。

    坐觀司馬懿一生,把順天應人這四個字使用到了極致,他從不會像忠烈之士那樣文死諫武死戰!他只會在明哲保身的情況下利益最大化。

    他的一生中都活在曹氏的陰影下,已經忍到了七十歲,如果他的兒子並不具備他的才能,他一定會選擇繼續忍下去,但司馬師的狠辣和強悍讓他看到了希望,如果說司馬懿代表了人性的黑暗,那司馬師就是茫茫的黑夜看不到盡頭。

    那三千死士完全是司馬師一手訓練籌劃,長達十年外界都看不出端倪,這隱忍的能力堪稱古今罕有。

    從毒殺妻子夏侯徽,到親手殺死曹爽滿門,之後又親手誅殺大舅子夏侯玄及其黨羽數千人,司馬師之殘酷可謂是青出於藍!

  • 11 # 秉燭讀春秋

    司馬懿臨死前把魏國大將軍的爵位讓司馬師繼承了,為什麼沒把大權交給司馬昭呢?

    其中有兩種原因,其一司馬師是長子,司馬昭是次子。按照繼承順序,總要講究一個先來後到吧?雖然司馬懿不是皇帝,但也是一個高官吧,繼承法他還是懂的。其二就是司馬師的能力要比司馬昭強許多,歷史上雖然司馬昭的名氣要比司馬師大許多,這得益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說的是司馬昭的政治野心很大。但是他的軍事和謀略水平不及司馬師,這在《軍師聯盟》電視劇中有所表現。我說司馬師比司馬昭能力強是有根據的,且聽我一一為你道來。

    1.司馬師是司馬懿和張春華的長子,是司馬昭的親哥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所以成功,得益於司馬師的外圍工作做的相當出色。

    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這事大家不陌生吧?也就是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陪皇帝曹芳上墳燒紙之際,京城曹爽人馬空虛之時,讓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了京城四門,司馬師陰養的2000千死士派上了用場,把曹爽回宮的道路都戒嚴了,針扎不透,水潑不進。沒有司馬師的謀略和膽略,憑司馬懿一個70多的老頭子能起多大的浪花?

    就算司馬懿有謀略,但此時政變時,司馬懿沒有調兵權,他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太傅。事實是,政變前夜,當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孰高孰低不言自明。

    2.我們來比較一下兄弟二人廢立皇帝之事。司馬師廢掉皇帝曹芳乾脆利落沒有拖泥帶水。話說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不堪做傀儡皇帝,打算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慾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欲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可惜計劃洩露,司馬師派兵殺掉李豐、夏侯玄、張緝三人,夷滅三族,廢張皇后。而後廢曹芳為齊王,立曹髦為帝。司馬師和司馬昭依然大權在握。

    等司馬師因病死後,司馬昭接過了哥哥大將軍的權利,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沒有篡位,弄得滿城風雨,他沒有司馬師偽裝的巧妙,司馬師始終圍著老太后轉,從名義上尊重皇室,畢竟老太后郭氏說了算。

    話說皇帝曹髦可不像曹芳那麼窩囊,年輕氣盛,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拔劍找司馬昭拼命,司馬昭急忙找來賈充,賈充面對曹髦,鼓動成濟用長槍刺死了曹髦,於是國內一片譁然,做臣子的公然弒君,成何體統,迫於壓力,司馬昭讓成濟做了替罪羊。然後立曹奐為帝。

    暫且不管二人做法是否正確,從處理突發事件來看,司馬師做的比司馬昭更高超,司馬昭顯得手忙腳亂。所有這些,司馬懿當然不知道,但從當初司馬師聽到政變計劃時,從容不迫的情形來看,司馬懿還是很看重司馬師的,出於種種理由,把大權交給長子司馬師是最佳人選。

  • 12 # 那是這個大人物

    有人可能會認為,司馬師作為嫡長子,司馬懿從小就親自培養他,所以司馬懿把自己的權利交給他,可謂是人之常情。

    但是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嗎?

    一、司馬師並不無能

    說到司馬師,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無能。其實,當我們熟讀歷史,不難發現,司馬師之所以沒有太多的成就這與他英年早逝有著很大的關係。僅僅活了47歲,還是蠻可惜的。

    他曾擔任中護軍,高平陵之變的時候,他鎮守司馬門,控制京師,而後擔任大將軍一職,利用自身的才智,打敗了東吳的諸葛恪,也曾平定了淮南二叛。《晉書》記載,他掌權之後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來規範官吏的選拔。這樣的一個人物,怎麼能說他毫無建樹呢?

    二、司馬師比司馬昭更具備政治智商

    司馬師的政治才能其實要比司馬昭的高。李豐等人想要暗中除掉司馬師,事情敗露以後,司馬師雖然剷除了這些人,但並沒有擅行立廢之事,而是讓太后下詔處理這事。

    這樣做不但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還封堵住了悠悠眾口,讓人無話可說。而曹髦想要討伐司馬昭的時候,司馬昭的手下直接將其殺害,為此司馬昭只能辭去晉公之位。我們也可以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看出,司馬昭的張揚,這與擅長隱忍的司馬懿是完全不合的,這也是司馬懿選擇司馬師的原因。

    三、司馬師的心理素質強於司馬昭

    《晉書》中記載:“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這段話中得知,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昭是沒有資格參與到密謀中的,司馬懿只會與司馬師一起密謀。

    當到了將要舉事的時候,本該更加激動的司馬師仍然正常起居,而司馬昭卻寢食難安,由此可見,司馬昭的心理素質與司馬師的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而且司馬師暗中培養的三千死士,沒有走漏半點風聲,由此可見,司馬師更像是能成大事者。

    透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司馬師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功勞,但是他並非等閒之輩。他繼承司馬懿的位置,不僅僅是因為他嫡長子的身份,更主要是因為他的能力更勝司馬昭一籌。

  • 13 # 雄州霧烈

    君不見袁紹、劉表之事乎?

    廢長立幼,取亂之道也。

    司馬師為司馬懿與張春華之子,為司馬昭同母兄,不存在嫡庶之別。“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既無嫡庶,當立長子,理固宜然。

    司馬師少有才名,雅有風采,在士林頗有名望。但他並不是一個清談誤國的繡花枕頭,司馬師的沉穩大略在高平陵之變中表現的極為突出。

    按《晉書》的說法,陰養死士三千人的不是司馬懿而是司馬師。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這場攸關司馬家族生死存亡的政變中司馬師指揮若定,立下汗馬功勞。而同期的司馬昭表現的卻差強人意。

    主政之後,司馬師也進一步鞏固了司馬家的權位,擴充了司馬家的勢力,為司馬昭奠定了雄厚的“父兄基業”。

    立長立賢,司馬師都當仁不讓,何況他還掌握著寶貴的兵權。

    廢長立幼,將大權交給司馬昭,恐有蕭牆之禍,不知題主何出此言。

  • 14 # 嘻哈文史

    司馬懿出山之後就一直在曹魏苦心經營,他隱忍堅毅,不顯山不露水,歷經曹操、曹丕、曹睿三代英主的猜忌和防備,終於在曹芳時代抓住了機會,奪取了大權。司馬懿去世之前,將軍政大權交給了自己的大兒子司馬師,是完全經過他深思熟慮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司馬師嫡長子的先天優勢

    司馬師和司馬昭都是由司馬懿的正妻張麗華所生,中國古代講究嫡長子繼承製,司馬師作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昭的哥哥,自然而然就獲得了繼承大權的先天性優勢,因此司馬懿做任何事情肯定會事先考慮司馬師。

    司馬懿有好幾個兒子,司馬師作為長子完全有長子的樣子,因此也就得到了司馬懿的認可,是司馬懿重點培養的物件。將大權給司馬師,既符合傳統觀念,也可以得到司馬昭和其他兒子們的贊成,因為大家認為這些都理所當然。

    如果司馬懿將大權傳給了司馬昭,不僅會增加司馬師和司馬昭之間的矛盾,後期還很可能出現兄弟間的爭鬥。長期居於廟堂之上的司馬懿非常清楚這個道理,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手足相殘,因此肯定會傳給司馬師。

    司馬師果斷剛毅、心狠手辣。

    同為司馬懿的兒子,生在當時的亂世,司馬師比司馬昭更加沉著堅定、果斷剛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司馬師做事心狠手辣,即使對於自己的親人,他也敢於下毒手,這正是司馬懿創立大業所需要的人。

    司馬師早年迎娶夏侯尚的女兒司馬徽為妻,兩人相敬如賓、相濡以沫,但是有一次夏侯徽無意間聽到了司馬懿與司馬師的談話,知道他們想要造反,於是司馬師就將自己的妻子夏侯徽毒殺了,司馬師心狠手辣可見一斑。

    公元249年,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商量計劃發動高平陵政變。司馬師聽到之後感覺跟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司馬昭卻緊張得睡不著覺,這更加堅定了司馬懿對司馬師的認可。

    在政變過程中,司馬師將自己平常私下裡養的三千死士全部召回,為政變的勝利出了很大的力。而這三千死士,連司馬懿和司馬昭都不知道,司馬師的暗度陳倉本領再一次為他加了分,這也足以展現出了司馬師的膽大。

    司馬師能文能武、精通韜略

    在司馬懿掌握曹魏軍政大權之後,司馬師一直擔任著各式各樣的將軍之位,經常統兵作戰。這對於篡奪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只有自己會統兵打仗,才能夠進一步地鞏固自己的政權。

    而司馬昭主要主內,他跟司馬師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在後期鞏固自己在曹魏的政權以及攻打蜀漢,前期主要都是司馬師完成的,這對於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司馬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司馬懿外出打仗的時候,也經常帶著司馬師,因此他也把自己所學的文武韜略都傳授給了司馬師,再加上司馬師自己也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與才能,因此必定也會得到司馬懿的認可,接班人位置非他莫屬。

    綜上所述,司馬懿將軍政大權傳給司馬師比傳給司馬昭擁有太多的優勢。司馬師不僅是長子,而且各方面能力也比司馬昭強許多,這些都是司馬懿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對於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來說,他肯定會將權利交接給一個各方面實力都很強的兒子,而司馬師恰恰全部具備了這些條件。

  • 15 # 嗔痴歷史觀

    在司馬家族篡權創立晉朝的過程中,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要是沒有他們三人奠定的基礎,司馬昭的兒子是絕對沒有實力篡權的。

    可是在2個兒子當中,明明都很優秀,並且司馬師還沒有兒子,為何在司馬懿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還是義無反顧選擇了司馬師,而不是有兒子的司馬昭呢?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一番。

    從司馬師身上尋找原因

    要說到司馬懿選擇司馬師作為繼承人的主要原因,我想我們首先還是需要從司馬師本身來切入分析,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司馬師想要獲得父親的信任,首先自己能力是最為關鍵的,我們來看一看司馬師的能力如何?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按照古代漢人嫡長子繼承製度的規則來看,從天時地利方面來說,司馬師就已經佔據絕對優勢,只要他的能力正常一些,不要被司馬昭超過太多,顯然司馬師繼承司馬懿家業是最為合適的。

    不過司馬師除了擁有天時地利的優勢之外,還擁有人和的後天優勢,甚至這種優勢發展到最後,已經不是司馬懿能夠左右的了。我們都知道,在曹魏的第三代掌門人曹叡去世前,考慮到未來繼承人的問題,他把皇位傳給曹芳,當時曹芳年僅8歲,曹叡沒有辦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安排司馬懿和曹爽兩人當輔政大臣輔佐曹芳。

    曹叡這樣安排其實是比較有意思的,曹爽代表的是曹氏家族的宗室利益,而司馬懿代表的是當時其餘士族的利益,曹叡把兩者結合起來,利用兩者相互制約權衡,防止任何一方做大做強影響皇權。

    出於更加全面的考慮,曹叡還對曹爽與司馬懿的軍權進行了一番分配,其中分別給了兩人3000禁兵的控制權,不過這3000禁兵,都被司馬懿與曹爽交給自己兒子管理了,其中司馬懿就是交給司馬師。

    司馬師當時職位為中護軍,曹爽兒子曹曦職位為中領軍,在職位上中領軍權力大於中護軍,中領軍有對中護軍、五校蔚等發號施令的權力,司馬師應該是要聽從曹曦安排的。

    正是因為在一些職位上,曹爽家族的權力要比司馬懿家族大,所以曹爽逐漸放肆起來,後來甚至靠著推薦司馬懿為太傅這種明升暗降的方式巧妙剝奪了司馬懿的軍權,讓司馬懿成為一個閒職之人,毫無實權。

    司馬懿在失去實權之後,為了明哲保身留住性命,就採取自己一貫最擅長的裝病方法,以此來躲避曹爽家族對自己的清算,果然司馬懿的裝病成功騙取到曹爽信任,曹爽不僅不繼續針對司馬懿,還在朝中為所欲為,覺得自己已經徹底成為老大。

    曹爽的肆無忌憚,徹底惹怒了皇帝曹芳以及朝中宗室成員、士族階級,很多官員都對曹爽有所不滿,選擇站隊到了司馬懿一方,希望司馬懿有朝一日能夠主持公道剷除曹爽,還大家一個安寧。

    司馬懿隱忍一生,當然是想要藉助一個機會實現自己報復的,可是一直都有人壓制自己,曹操在的時候曹操懷疑司馬懿,後來曹丕還是懷疑司馬懿,好不容易曹叡對司馬懿有些信任了,結果現在曹爽繼續壓制司馬懿,司馬懿一路走來,基本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想要私底下有點什麼小動作,都難上加難,想要絕地反擊收拾曹爽,談何容易啊。

    正在司馬懿焦頭爛額之際,司馬懿與兒子司馬師商量計策,突然得知司馬師居然早就對收拾曹爽有所準備,提前陰養三千死士,散落於人間,就連司馬懿都毫不知情,得知真相後司馬懿不覺對司馬師讚不絕口。

    也許有人會比較好奇,為何司馬師能夠陰養三千死士呢?實際上這個問題就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了,前邊說到司馬懿被升為太傅,地位以及俸祿當然增加了,只是沒有兵權,再加上曹爽一直對其虎視眈眈,所以司馬懿當然沒有機會私下做什麼準備。

    司馬師與司馬懿相比,情況完全不一樣,司馬師一直默默無聞,曹爽也沒有對其引起足夠重視,所以司馬師藉助父親司馬懿的聲望以及錢財,開始陰養三千死士,由於大家早就看不慣曹爽了,所以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才讓司馬師順利陰養三千死士。

    在當時的情況來說,司馬懿最需要的就是軍權,而司馬師恰好為司馬懿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援,司馬懿對司馬師瞬間刮目相看。後來的高平陵之變一切順利,與司馬師陰養的三千死士有著決定性關係,當然司馬師對這些死士的指揮分工,也是一個重要環節。

    透過這件事情之後,司馬懿對司馬師的看法完全改變,在司馬懿眼裡,司馬師不僅滿足自己所有期望,甚至還超出了自己預期,有這樣一個兒子,司馬懿當然希望將自己所有權力乃至財產,都交給他繼承。

    從司馬昭身上分析

    司馬師的優秀之處,我們就不過多加以闡述了,下邊來分析一下司馬昭本人。司馬昭是一個比較膽小的人,處於亂世之中,肯定是不太合適的,在高平陵之變前夕,司馬懿跟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兩人商量計劃,當時司馬昭才知道這件事情,被嚇得整夜無法入睡,第二天參加政變的時候,也是無精打采、手忙腳亂,讓司馬懿有些失望。

    反觀哥哥司馬師,在整場政變中的表現除了用鎮定自若來形容之外,就是優秀了,司馬昭當然也看在眼裡,對哥哥的能力沒有任何懷疑,對哥哥繼承父親大權自然也沒有任何怨言。

    可以說在司馬師活著的時候,司馬昭基本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後來會成為司馬家族的掌門人,他對司馬師絕對尊重,兩人關係也比較和睦,在司馬昭心裡,哥哥司馬師毫無疑問才是繼承父親大權的最佳人選,自己頂多就是一個打醬油的。

    奈何後來命運造化弄人,司馬師不僅沒有子嗣,還年紀輕輕就去世,這樣一來司馬家族的掌門人之位,才落入司馬昭之手。司馬昭在司馬家族地位穩固之後掌權,也還是表現出來自己比較優越的一面的。

    從整個歷史情況來看,司馬師更加適合在戰亂之中成就大業,而司馬昭也並非是無能之輩,只是司馬昭更加適合在政局穩定一些之後當一個守成之主。對於兩人的父親司馬懿而言,當然早就對兄弟兩人性格瞭如指掌,在自己去世時的那種環境之下,只有選擇司馬師成為繼承人,才是最佳選擇。

    結語

    司馬家族能夠取得後來的地位,確切來說司馬懿是長期經營奠定基礎之人,而司馬師才是真正穩固地位之人,司馬昭就是站在父親與哥哥兩個巨人的肩上,當一個不錯的守成之主,經過三個人不斷努力,最終實現了司馬家族的逆襲,儘管後人對其詬病不堪,但是我們不可否認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司馬家族確實輝煌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輕鬆培養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