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樓蘭餐廳老王
-
2 # Insist江小明
這是自身養成的一種壞毛病
我在外打工的時候,認識一個朋友。
我們經常一起吃飯,然後有一次我就發現他吃饅頭剩一口不吃。我以為是髒了或者別的什麼原因就沒在意。然後……
又一次我們去吃飯,他又剩了一口,我看到了。那一口是乾淨的,我就感覺迷惑了。問他為啥不吃完呢,他給我說了一句話我懵了。他說:“習慣了最後一口饅頭不吃”。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壞毛病。以前我喜歡抖腿,我老師說是壞毛病,我就改了,因為老師說你寫題的時候會影響你思考,打斷你的思路,後來我就改了。
毛病可以改,但是給人的第一好印象很重要。希望有小壞毛病的朋友注意自己的行為,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
3 # 正宗口水娛
看見有回答以前大戶人家吃飯就得剩一口。我忽然就覺得我肯定是窮了八輩子的。因為我最見不得的,就是隻剩一口。最喜歡的是菜湯拌飯。我經常出去吃飯都是最後一個,等大家不吃了,我再收拾掉最後的,感覺是真的家裡很窮、餓了很久的樣子啊。哈哈哈
-
4 # 雲白雲雲
剩一口不吃——最後的倔強與自由
對方當然不是針對你,而是由來已久養成的習慣,為什麼這樣說。
從小吃飯就是天大的事,吃多少吃什麼,什麼時間吃,都被大人所控制,很多人小時候關於吃都有被家長操縱的恐懼。而每個孩子都需要透過“反抗”來獲得獨立或保有自己做主的權利。再想想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話。
當還是小孩時需要依賴父母得以存活,一碗飯我不能拒絕,一口飯我總可以剩下吧,這是心靈的一塊自留地,久而久之,剩一口不吃就成了習慣。
心理學家布林(Brin)提出了心理抗拒理論(Psychological Reactance Theory)。他認為,人們相信對自己的行為擁有控制權,因此當這種控制自由受到限制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採取對抗的方式,以保持自己的自由。一口飯,哪怕它是一小口自由,那也是自由。
吃飯中“剩一口飯”的行為可能是我們試圖找回自己的控制感,反抗童年時期原生家庭階段潛意識中父母的施壓行為。看似一個很小的習慣,卻有其背後形成的原因。
-
5 # 泊成心理話
他剩一口不吃,應該有他不吃的理由,這並不是問題。
但你把他剩一口不吃的事當成了問題,這樣問題就出現了。
其實這個問題是你為什麼會在意“剩一口不吃”?
看到“剩一口不吃”的菜,讓你怎麼了?
沿著這個方向,或許你會找到答案,也許有一天,你會感激男朋友的“剩一口不吃”給你帶來的成長。
回覆列表
在過去封建時代的大戶家庭,有的人家吃飯有一種習慣,吃到最後非得剩一口,以顯示家底殷實。你給男朋友做菜,他總是剩一口,或許就不是這個意思了,吃飽充的了,我看未必,也不差這一口。多數情況下,這就是一種習慣性陋習。
很多人吃飯,要麼吃不完剩下很多,當然也有很多人吃飯,眼看著快吃完了,就剩下一口了,但就是不想吃了。這就像跑步快要到終點的人,就差那麼一口氣,但就是不想跑了,要堅持下也能跑到底,最後還定放棄,還是走到頭吧。
客觀來看總是剩下一口飯不吃,不用確定眼神,肯定是習慣性陋習,也確實不是一種生活好習慣。你要注意,總是剩下一口飯的人,其實還真是折射著人的心理,進一步說,吃飯總是剩下一口的,往往沒有執著的念頭,容易放棄目標,恆心不足!
一個人的習慣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行為也決定一個人性格。總是剩下一口不吃,不是吃不下,不是潔癖,也不是挑肥揀瘦把好的吃完了,剩下了雞肋,食之無味。而是,明明可以做到的,就不想做了,剩下了可憐的殘羹。
這說明你的男朋友做事不夠圓滿,你可以注意觀察一下,他的處事方式是不是這樣?上面說了,吃飯的習慣,要麼剩下很多,要麼淺嘗輒止。你看你都做了倆菜,他吃都吃的差不多了,卻剩下一口,難道這一口下去就充到了嗓子眼?
如果真是這一口菜,你的男票就每次都充到了嗓子眼,那說明你做菜的量比較穩定,每次都能做到他剩下一口,也說明你做菜的分量真的拿捏得死死的,這水平就像賣油翁,不用漏斗,滴油不漏!
其實,剩下一口也無傷大雅,也不會浪費什麼,只不過做菜的你有心,吃菜的男票無意罷了。建議如下:
下次做菜的時候,菜量減少,做他愛吃的菜,看看還有沒有剩下一口,如果沒有剩下,吃的精光,說明三點:你以前做得多了、你男票不是太喜歡之前你做的菜品、你男票選擇性挑食。如果還是剩下一口,那隻能說明其家風這一塊有缺失,吃飯有陋習。
當然吃菜吃到最後,挑挑揀揀,剩下品相最差的,細碎的,雞肋的,或者剩下的一口菜淹沒在一汪油膩裡,看著也確實沒胃口了。不過題主的倆菜不會每次都是這樣吧?
最後,吃米飯總是剩下一口的,不必懷疑,一定是陋習。而此人對待目標,容易動搖,沒有狠勁兒,也不執著,容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