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記錄一點思考

    我本來想象詩有一種促進社會心理變革的作用,一個社會只有政治經濟變革是不會進步的,它只會反覆動盪在原點上。

    詩可以喚起人們永恆的生命感受,想起生命的願望,生命間微妙而親愛的聯絡,想起生命作為花,作為樹,作為鳥的過程;如果人們都能想起,許多的人間紛擾和爭奪就會消失。

    人們被現代生活的窗簾擋住了眼睛,已經樂於讓窗簾代替窗外的景象了。此時就算是希望來到面前,也會給當成個廢物丟掉的。

    詩的用處,如同一棵樹對於木匠、對於守林人、對於畫家、對於生物學家分別有不同的作用;詩的用處也是,有人念著它衝鋒,有人念著它投降。

    詩的奇異性,使詩人的生命更加完美,這種個人的奇異性和創造性使藝術和生命煥發青春。

  • 2 # 燈塔先生

    哪還有詩人?

    自以為拼寫“押韻”的幾個詞就是亙古爍今的存世之言,還得流芳百世?

    其實哪個不是無病呻吟?

    就是給看不懂的人看,他們覺得辭藻華麗,或者用意深刻,倒是給了別人一斤小米嗎?

    快要餓死的還在餓著。

    吃不上飯還覺得飽腹經綸,撐得慌!

    真有點本事的去學點讓別人能聽得懂的經事之言,白居易寫詩還知道先念給村門口的老太太聽呢!!!

    詩人?

    詩人都存在我們的紀念和意識裡,就那幾個。

    要是現在成為職業的話,不如去擺攤算卦去.......

  • 3 # 職業開礦人

    問這個問題,顯然是對“詩人”和“職業”的範疇都不瞭解。

    範疇和含義

    詩人,自古以來,從來都不屬於職業的範疇,算是和政治家、思想家類似的範疇,是一個稱呼。

    什麼是職業?我的理解,職業是一個人透過為社會或者他人做出貢獻、獻出服務或者創造價值,並且能從這個過程中獲得收入,從而滿足主要的生活需求。

    一個事項,能不能成為職業,至少有兩個標準,第一個是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或者精神財富,第二個能夠從中獲得報酬,並且滿足物質生活需求。

    什麼是詩人?簡單來說,就是寫詩,並且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應該說是作家的的一個分支。

    詩人能不能當做職業

    廣義上來說,是可以的,因為你從事詩歌創造,取得了一定成就,獲得了認可,從中能夠獲得報酬,並且滿足了自己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以之為職業。

    但是,實際生活中,詩人真的很難成為職業。

    詩人,大多是透過詩歌創作,來抒發感情,謳歌河山,讚美人性,傳頌美德,這個註定要以個人情感為主,即使能夠得到認可,也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不會主動妥協,以詩歌來討好他人,獲取利益。

    這種特性,很難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也就意味著市場需求不大,無法獲取足夠的報酬,也就不能成為職業。

    其實,現實中很多職業,可以認為是詩人和現實的妥協。

    比如,一些歌詞作者,像方文山、羅大佑等,他們寫的一些歌詞,也可以算作廣義的詩了。

  • 4 # 怒劋豬光病

    大清亡了詩人也全亡了。現在說自己是詩人的多是自瘋的,如吶喊派詩人朱光兵,他那派只能秘密傳給他後代了,他的垃圾詩貌似沒有人欣賞。

  • 5 # 中國龍507

    詩人這個職業在唐、宋可能還是比較體面的職業,隨著時代變遷、歷史的更迭逐漸退去丟掉了它昔日耀眼的光環,從整體來看明代以後更加衰落直到民國。

    當代詩人特別是今天寫詩的人很多但是畢竟是精品少之又少!

    詩人多如牛毛,精品少之又少。

    橫瞅豎看作品,水準的確不高。

    今天的人寫詩應該是這幾種心態或情形,

    一是、手機網路時代茶餘飯後消遣打發時光忙裡偷閒娛樂一下。

    二是、確實有這方面的天賦或興趣愛好,確實有很高深的文學功底,興趣使然。

    三是、手機在手自由空間大都想秀一把,顯得有文化、顯得與眾不同。

    四、或是有一部分人與工關有關,有時間來把玩學習,或者是作為業餘順手發稿賺取稿酬吧!

    總之詩人這個職業在當代是屬於衰落的行業,只不見是一群人還在堅持,樂此不疲而矣!

    如果當代詩人像唐朝人哪麼受尊重興許會有好轉,否則海子會輕生嗎?許多當代詩人名氣很大生活窘迫卻很落魄!

  • 6 # 聖恆標

    《詩不職業》

    詩人不職業,

    聖言欲千秋。

    後代有讀史,

    遠名無報酬。

  • 7 # 當代詩歌線上

    感謝邀請:首先我想說的是,詩人不是一個職業,只能看作是作文學才能的人的一種‘稱謂’。靠寫詩是養活不了自已的。如果把詩人當成一種職業,那不單單詩歌會很危險。就是寫詩的人也會很危險,歷史上有很多事例證明,純粹的寫詩人只會越寫越窮。就是在當下,一首詩歌都抵不上一篇小說或隨筆的稿費來得多。一篇詩歌的稿費三十或五十,,靠著這樣的稿費想養活自已,那簡直就是做夢。詩歌是一種純文學的東西,詩人也是常人,都需要吃喝拉撒,都有脾氣小心眼,都是一個俗人。沒有經濟來源,詩人也只能餓死。

    寫作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詩是人生和社會的記錄,寫詩人首先應該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只有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才可以寫出現實處境及身世浮沉、喜怒哀樂的切實之感,才能寫出反映現實引起讀者共鳴的好詩。有句話說得好“詩為心聲”、“窮而後工”。一般來講所謂的“詩人”都是透過自己的詩歌創作來體現自己的 ‘能力和價值’的人,詩人或許可以成為一種文藝創作型別的身份。但詩人並不能稱為一種職業。

    在我看來,詩人不僅不是一個職業,也不是一種一種身份,它頂多只能是個人素養的一種體現。

  • 8 # 詩詞書院

    體制內的我們就不說了,雖然他們身居詩協,但支薪的理由多是管理,而非寫詩。那市場機制下,能否靠寫詩謀生?我覺得有機會,但並不大。主要原因是市場太小,詩人太多。

    詩詞的商業化我是涉足過的,例如有時會幫廣告公司寫些文案。也曾接過廣州一個遊戲公司的訂單,為一個以宋代為背景的遊戲寫詩詞,他們要求在進入遊戲時的畫面,要配一闋詞。然後在玩家過每一地圖的時候,都配上一首七絕,一共十二首,收了差不多一萬元。這是我透過寫詩詞獲得的最大一筆收入了。

    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我是想說明,寫詩並不能說完全沒有職業化的機會,現在很多與美相關的商業廣告,文案都有“詩”化的趨勢。

    假如你有足夠的水準,又有一定的知名度,創立一個專寫詩的工作室。一方面進行詩的自媒體運營,另一方面接一些相關訂單,包括各類商業需求的,也包括幫別人代筆的。說不準還真能走出一條職業化之路。

  • 9 # 悅動春天6

    謝謝邀請。首先,就目前來說詩人是一種稱謂而不是一種職業。其次,那些寫詩的人多半是在忙完主業之後,有餘暇才“修文”。他們大半是為了陶冶情操,當然,倘若能揚名,也算成就了他們的夢想。至於說詩歌不景氣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文化的多元化,尤其那些快餐文化,抖音,火山小影片,或許一首歌下來,有人就火了,成了萬千人的寵兒。而詩歌,有的咬文嚼字、晦澀難懂,願意讀的寥寥無幾,這才是詩歌真正衰敗的原因。

  • 10 # 遼陽郭同建

    因此想到,您提的現在詩人這個職業,是不是不行了。我體會,這有兩重含義。一是說,職業詩人不賺錢了,二是說,不賺錢的原因,是因為沒更好的的詩詞作品,被大眾所喜歡,因此大眾對職業詩人沒了興趣。

    我想。由這樣的人寫出的詩詞,詩人這個這個職業,或叫頭銜,必定紅火起來。

  • 11 # 追賦

    為錢別寫詩、寫詩別為錢,

    為什麼寫詩的人發不了財,

    因為他們都感覺自己在出買靈魂。

  • 12 # 雪城之湖

    詩人,還有職業麼?頭一次聽說,怎麼稱呼呢?詩詞協會?交費,不發工資,也不能稱職業,就是交了費,大家出門旅遊一趟,自己給自己起一個安慰名,叫“釆風",還是AA制。

    說起釆風,在春秋時侯還真好這麼個職業,孔子偏的《風》,《雅》,《頌》,就是這邦人到鄉下采集民歌而成,可以說,最早職業了。

    詩詞興起五代,盛極於唐,傳承於宋,沒落於明清,到了近代,白話文興起,寫詩僅是個人愛好了,興趣使然。

    在唐朝,詩人們輩出,有名可查的有2300多人,這個數目很龐大了,淘汰淘汰再淘汰,弄出《唐詩三百首》,稱“千家詩詞百家留",在這百家詩詞介紹中看,都是以當官為主,詩詞為愛好。唐沿用隋科舉制,必順會寫詩,可能為官,和現在考語文科目差不多,因為,想當官,就必須會寫詩,所以,唐詩就這麼來的,有多火,有魯迅說:唐朝人把詩都寫完了。其實,這種說法嚇著華人了,迅哥沒看到文字魅力,文字魅力是民族魂。

    到了宋代,分北宋和南宋。北宋詩人還挺樂觀,蘇軾是打不死的小強,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路上,就是吃貨,弄個出名“東坡時子",被貶到海南島,還寫詩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後人一研究,得,給蘇學士,弄個“八大家豪放派",赤壁寫的好!到了南宋,亡了國,人也不高興了,長噓短嘆,最能表達心情了,您看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愛國之心寓於詩裡。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可憐白髮生",陸游,“死去原知萬事空”,都有一腔愛國情結。

    到了元朝,這個蒙古族,滅了60多個國家,地跨歐亞非,蒙古族本身愛唱歌,就興起元曲,寫詩沒市場,上到朝廷,下到百姓都會哼哼小曲,人人是歌手,便將詩詞拋棄了。也有人偷著寫,寫枯藤古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傢什麼的。

    明朝建立,放牛娃+和尚的朱元璋當了皇帝,說咱漢人還得用漢文化,我先學習,他弄了n首詩,官員們也寫,總也找不到唐詩韻味,從唐朝傳奇小說裡找到出路,寫話本,是小說前身。

    清朝,是少數民族統治漢人,大興“文字獄",打壓士大夫們寫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砍頭!不讓別人寫,自己寫顯有文化,乾隆寫了四萬多首,後人,一首都不選他詩留傳,是乾隆自己把事做絕了,壓在故宮箱底裡睡大覺。

    所以說,我們明白,詩人在唐詩是很牛逼的,後幾朝代,不受待見,現在社會,幾乎寫詩就是自娛自樂,想寫詩詞吃飯,喝粥都喝不上,也沒這個職業,詩詞協會,是文聯下設的,n個人抱團取暖罷了,並不是什麼職業。

    其實,寫詩詞多是一種愛好,多是閒得蛋疼。

  • 13 # 老墨樵

    ‘皮這不存,毛將焉附?"中國的詩歌已經死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的詩歌萌發時代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全盛期,己經成為歷史和絕唱。除了幾個歪瓜裂棗不時冒出來出醜搐怪外,正兒八經的詩人己成了稀有動物,真善美的詩歌變為不可多見的珍品。沒有了產生優美詩歌的土攘和環境,沒有了熱愛詩歌的讀者受眾。便沒有了詩歌的作者一一詩人。

    為詩致哀!為詩祈禱!阿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有些夫妻各睡一床被子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