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父母
-
2 # 奶油蛋糕媽媽
感覺統合功能失調
感覺統合功能失調指的是大腦內影響到感覺系統的部分無法有效工作,無法正常而有效地發揮功能。這對於大腦來說,就好比腸胃道的消化不良。
也就是說,大腦不能有效處理和組織輸入的感覺刺激,致使個體無法作出適當的反應。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兒童症狀繁多,表現各異。遊戲玩不好是很常見的早期徵狀,如果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問題輕微,孩子一般會在上學後在讀、寫、算術方面暴露出問題。
常見的問題包括:1.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活動過度且缺乏目的。"
2.行動缺乏計劃性,丟三落四;
3.情緒不穩定,過度敏感,過分需要別人的關注,人際關係不佳,不懂得與人合作和分享,也無法應付日常的緊張或不熟悉的新狀況。有些孩子可存在語言發展遲緩。
4.肌張力不足,動作笨拙,協調性差等。
治療新主張
1.一般處理家長要理解感覺統合失調孩子的困難,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體諒。
感覺統合治療需要相當的時間,家長要給孩子以信心和鼓勵,分享孩子的點滴進步。
只有當孩子願意盡力把自己投入進治療中,才能獲得最大的效果。
2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訓練的裝置雖然簡單,但都經過特殊設計,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從這些遊戲活動中,孩子可獲得所需的大量刺激,從而促進大腦的功能發展。下面介紹兩個感覺統合治療的核心裝置
1)滑行板:滑行板是一塊裝有4個輪子的木板,板的長度只夠支援孩子身軀的中間一段,滑行板可向任何方向自由滑行及旋轉。治療時,孩子俯臥於滑行板上,抬高頭和腳,在地板上滑動、旋轉,或頭向下沿斜坡滑下。滑行板上的活動可從簡單到複雜做多種變化,這些活動對孩子而言都很好玩並有相當的挑戰性。俯臥姿勢本身就會刺激一些前庭的重力感受器,當孩子乘滑行板下坡時,加速度會使其他重力感受器和半規管接受新加的刺激和反應。此時,一連串的前庭刺激輸入會開啟神經系統的許多通道,過去沒建立起來的反射作用,將因這些強烈的前庭刺激輸入而活動起來。
(2)圓木搖擺:在實心圓木外以海綿和布包裹,長度為2米,圓周為2米,兩端用繩子繫緊,懸掛於低空中。孩子可俯臥於圓木上,手腳抱著圓木,也可兩腿分開坐著。孩子可自己拉繩子讓圓木前後擺動,或由治療師推動圓木。在這項活動中,孩子可獲得很多的觸覺刺激、本體感的刺激以及前庭刺激。
這項活動十分有助於姿勢和平衡的建立。特別提示1.家庭治療中,應讓孩子有充分的戶外活動及游泳、攀登等活動,鼓勵孩子參與同伴間的群體活動。一些親子間的觸覺遊戲對孩子也很有幫助。
2.其他都不能代替感覺統合治療。因為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對刺激的組合有困難,需要治療師對輸入刺激加以控制,並給予適當的協助,才能真正有助於神經系統的發展。
3.父母應注意,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對某些刺激過於敏感,家庭中不恰當的干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抗
-
3 # 優加學院姜老師
我們給孩子進行感統訓練,是因為孩子有感統方面的失調或不足,這就會影響大腦各功能區感覺器官及身體的協調發展,引發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
那麼透過感統訓練,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前庭感覺和本體感覺,實現大腦與身體各種機能的聯絡與協調,然後解決孩子在生活以及學習方面的問題。
當有一些孩子由於缺少感覺輸入而有情緒問題時,給他足夠的感覺輸入也可以讓他的情緒問題得到改善,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更加的專注於當下的任務。
我們應該如何去避免孩子儘可能少的出現感統問題?就是需要他去做很多的運動,去戶外多進行遊戲,進行一些爬爬走走跳跳的活動,而不是單純的在家裡玩玩遊戲看看電視, 那樣的話小朋友就會出現比較多的感統問題。
-
4 # 兒科醫生鮑秀蘭
有許多孩子看似挺聰明,但是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難堅持做一件事情;
好像很懂事,卻脾氣急躁、愛黏人,動不動就哭鬧、打滾;
看著很可愛,一出門或遇見生人就膽小害羞,適應新環境困難;
覺得聰明伶俐,但是動作不協調、笨手笨腳,他們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比同齡的孩子讓家長多操心;
……
這些孩子究竟是怎麼了?
很可能就是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多發生在4至12歲兒童身上,通常這些孩子智力發育正常,卻有學習或行為上的障礙,他們與正常兒童相比,在許多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如嬰兒時期的滾、爬、坐、站立;幼兒時期繫鞋帶、扣扣子、做手工、語言表達等都不如其他孩子,這些孩子會看、會聽,但他們看得不夠仔細,聽得不夠認真,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這些問題在兒童學齡前因為沒有作業和學習成績影響,往往不易被家長髮現,到了上學以後才發現各個方面不如同齡的孩子,透過就診才知道學習困難的癥結所在。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有如下表現:
1.前庭功能失衡:
表現為自控能力差,好動不安,上課或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愛搞小動作,下課時到處亂跑,愛招惹別人,有攻擊行為,平衡能力差,走路愛摔跤。
2.本體感失調:
動作不協調、反應遲緩、手腳笨拙,做手工、塗色、剪紙等精細動作總是做不好;跳繩、拍球、滑滾軸總也學不會;寫作業時,速度特別慢,邊寫邊玩,寫字不工整;計劃性、條理性、自理能力差,所以事事愛依賴家長。
3.觸覺防禦過度:
不喜歡被別人觸控,這些孩子小的時候不喜歡剃頭、剪指甲,脾氣暴躁、任性,吃手咬指甲、害怕陌生環境,不合群、膽小、退縮、交往不良。
4.視知覺障礙:
喜歡看電視但卻無法流利閱讀,經常丟字漏字、寫字慢不工整、筆畫顛倒、抄錯題、寫錯數、計算經常出錯。
5.聽知覺障礙:
語言表達差,不能完整敘述一件事情,詞彙貧乏,組詞、造句、作文困難等。
出現上述症狀最好對他們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訓練不直接重複教學,而是採取遊戲的形式,讓孩子樂於參加。
如何治療:
首先由心理醫生測查和診斷孩子的感覺統和失調的程度和智力發育水平以及學習能力水平,然後由訓練師制定個體訓練計劃,透過一些特殊研製的器具,給予前庭、肌肉、關節、面板觸壓、視聽覺等多種刺激,並將這些刺激和運動相結合,從而開啟大腦許多神經通路、將部分沉睡的腦細胞喚醒,從而改善由於感覺統合失調而造成的學習困難等症狀。
感覺統合訓練一般經過1至3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孩子的學習成績、邏輯推理能力、理解能力、動作協調能力、人際關係、飲食和睡眠、情緒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兒童的智力發育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
5 # 兒科醫生熊友華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在關注感統訓練,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偏差。
有的家長一提到感統訓練,就感覺只是給特殊兒童上的課程。感覺統合失調不僅存在於自閉症兒童,也存在於多動症、學習障礙等其它類別兒童中。
感統訓練是給所有0-12歲所有兒童而制定的,包括特殊兒童,感統失調兒童和普通兒童。
感覺統合 1.感統的本質 感統創始人Jean Ayres博士說:感覺統合的本質是,正常的外周和中樞神經系統是個體完善和發育感統功能的基礎,因此沒有器質性病變是基礎。換句話說,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是大腦功能失調,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
感覺統合 2.感統的不適用1.感統理論不適合解決中樞有器質病變的腦癱、唐氏等孩子的所有感統問題;2.感統理論不適合解決外周神經器質性病變孩子的所有感統問題,例如耳聾和盲人;3.本理論不適合解決認知有問題的孩子的感統問題,例如精神發育遲滯;4.本理論不適合年幼時感統正常,成人後又不正常的群體,但適合一直都不正常的。以上的所有情況,感統訓練都沒法矯正。
因為,對於腦癱的孩子,一般伴隨著肌肉無力,這個需要的不是感統訓練,而是肌肉力量的訓練。
而對於外周神經器質性病變的孩子,造成他們平衡感差的原因是無法糾正。
因為人的姿勢平衡的維持有賴於視覺系統、大腦的前庭系統以及本體系統的相互協調。視力的問題無法解決,那麼大腦的協調就無法完成。
附加一句,以上提到的不太適用的群體,也可以使用一些相關策略來控制改善感覺統合障礙的症狀,但很難從大腦可塑性方面從根本上達到治癒。
感覺統合 3.感統的適用適合輕度和中度行為及學習問題兒童,尤其是伴有感覺調節和動作協調的問題;適合大部分自閉症群體。
自閉症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感統問題,其中觸覺敏感是最主要的問題。他們害怕別人的觸碰,甚至衣服的材質也會讓他們渾身不舒服。
△康復老師用觸覺刷治療觸覺敏感
Jean Ayres博士還說:感統失調的孩子通常伴有學習障礙,兩方面是連線在一起,各國的家長都是重視孩子的學習,殊不知改變學習也需要感統能力的改變。感統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樣重要! -
6 # 育兒的一些事
這裡要說明一下【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病症】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透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
感統失調包括:前庭覺發展欠佳;觸覺發展欠佳;聽覺發展欠佳;視覺發展欠佳;肌肉關覺發展欠佳;
寶寶出現感統失調的原因有下面幾個方面:
先天性因素:
1.遺傳:(染色體)
2.化學汙染:(酒精、抽菸、空氣、飲水、用 藥、微波爐、彩電、電腦)
3.氧的剝奪:產程過長(胎頭過大、胎位不正、難產)、接生技術不佳(利用產鉗吸盤)
4.腦神經系統受傷:(唐氏症、自閉症、腦性麻痺、智慧不足)
這些都是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就產生了,所以,媽媽在孕育寶寶的時候,就要特別的注意;
後天性因素:
1.活動空間不足-居住空間環境的改變,都市化。
2.照顧者或父母保護過度、協助過多、權威式的教養。
3.父母互動關係不足、太忙、不會教、不會玩、對感覺統合理念認知不足。
這些就是在寶寶出生後,媽媽要特別注意的。
儘量避免對寶寶說“不許碰”,什麼都不準碰,觸覺會出問題;
不要因為怕孩子受傷,而不許孩子跑、不許跳,前庭覺會出問題;
不要凡事媽媽(或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代勞,本體覺會出問題;
-
7 # 六一大健康
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訊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地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據統計,現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統失調的孩子高達85%以上,其中約有30%的孩於為重度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輕則可表現為運動不協調,大運動方面如跑步姿勢不協調、不穩,不會單足蹦跳等;精細動作方面可表現為系衣服釦子、鞋帶等困難。大齡兒童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衝動、人際關係不良。重者嚴重影響人際交往導致性格孤僻、自閉行為等,伴發學習困難。
-
8 # 樂學感統
感覺統合是指人的大腦將從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資訊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並作出正確的應答,使個體在外界環境刺激中和諧有效地運作。
“
打個比方,感覺統合就好比交通指揮者或紅綠燈,在它的指揮下,各種資訊有條不紊地在大腦的高速公路上飛馳,大腦才能協調身體對外界的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沒有它們,交通將亂成一團,事故不斷。
更簡單來說,我們剝桔子的時候就會充分調動我們身體的各種感覺。視覺使我們知道它是黃色的、圓形的;觸覺使我們知道他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覺告訴我們它有芬芳的氣味;味覺讓我們知道它是酸酸甜甜的;當我們以手掂量它的重量時,本體覺告訴我們它是重重的。而這些感覺統合在一起,我們的大腦裡才會形成對桔子的一個清晰的認識,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感覺,我們都沒有辦法對桔子形成正確的判斷。
總而言之,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從環境中獲得資訊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進行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絡、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
任何幼兒期的孩子,都必須經由感覺學習,大腦才能有效地發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產生自發自動的學習效果。沒有感覺統合能力,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就無法協調,無法及時的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為了方便理解,以一個蘋果為具體例子,帶大家理解感統失調孩子的世界。
透過視覺我們可以看到蘋果顏色是紅的,形狀是圓的;透過前庭覺和本體覺的控制,我們還可以把它放到嘴巴里,或者拋到空中並接住,咬一口能嚐到它的味道,能感覺出它的軟硬程度。
而當感統失調時:
蘋果鮮紅的顏色並不能激發食慾,酸甜的味道也並不誘人,將它拋向空中不能接住,我們甚至不能準確地把它放到嘴裡。這樣的過程最終會產生挫敗感,使人失去自信和耐心。
回覆列表
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Ayresa.J)創導了感覺統合——即“感統”理論。“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資訊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只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透過藥物治療配合康復訓練才能糾正。也就是說,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透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但其實,很多兒童被判斷為“感統失調”,其實是家長的成人心理失調。實際上,很多令家長糾結的孩子的症狀,事實上全部都是兒童的正常現象或個體差異。如果一個孩子寫字不好、運動功能不太協調就是病的話,世上就真沒有一個健康的孩子了。俗話說:“認識模糊的地帶,妖術最容易流行。”所以倒不如,家長適當地轉移一下注意力,不要把孩子的正常差異扣一個感統失調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