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晶叔有文化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明瞭,但卻隱藏著無數人生哲理。似乎以玄慈方丈高高在上的身份,永遠沒有機會得到掃地僧的救助。
從《天龍八部》原著劇情客觀分析,只因玄慈永遠突破不了心中的屏障,最終才導致他身敗名裂內疚離世。
不然,早在葉二孃成為無惡不作四大惡人的老二之前,玄慈早已了斷,自己因一念之差,所種下的因果孽緣。
一錯再錯反觀慕容博、蕭遠山之輩,所犯下的罪行,並不比玄慈方丈少,而最終能得到掃地僧的點化,成為名門正宗的少林弟子,這無不是棄惡從善的象徵。
但玄慈身為少林寺的得道高僧,卻知惡犯惡,間接害死不少無辜的平民百姓和武林同道,這才是玄慈所犯下的不可饒恕的過錯。
雁門關外、聚賢莊內、少林寺中,一條假訊息害得蕭遠山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聚賢莊內,當年雁門關慘案倖存的嬰兒,三十多年後赫然成為武林同道的公敵。喬峰瞬間從受害者,變成聚賢莊慘案的侵害者,導致一大批武林同道命喪其手。少林寺千年古剎,因玄慈觸犯色戒,導致佛門重地在眾目睽睽之下聲譽參半。這一連串的悲劇和事件,玄慈無論如何都脫不了干係。
遁入空門正當杏子林事件中,智光大師所說,當年雁門關慘案,帶頭大哥的身份極其特殊。所以玄慈多年來,不敢勇於承擔責任,就在於他少林方丈的身份。
此時就算修為再高的掃地僧,也無法彌補玄慈所犯下的罪行戒律。所以玄慈的死是必然的,他毅然決定以結束生命的方式,來彌補自己所犯下的過錯,正是其得以解脫的唯一方式。
掃地僧是《天龍八部》中,神似風清揚一般的神秘人物。他能感化慕容博、蕭遠山放下仇恨,改邪歸正遁入空門,但他卻不能左右少林寺的門規戒律。
換句話說,日後蕭遠山、慕容博,觸犯到少林的門規戒律,掃地僧作為他們的師父,也不能免除二人的刑罰。無非像虛竹的師父一樣,甘願替弟子受罰而已。
-
3 # 海魚故事
玄慈,聽信慕容博的誤報,帶著二十多名武林高手攻擊去岳父母家的遼人蕭遠山一家,殺死了蕭遠山的妻子,而只有他和汪劍通、智光大師、趙錢孫活了下來。
後來玄慈知道真相時,後悔莫及,於是將蕭峰想辦法送到喬三槐家,撫養成人。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玄慈並非大惡之人,少室山上,更因年輕時的錯事萬念俱灰,他是個僧人,而且是高僧,從佛的角度來說,他這樣是要下阿鼻地獄的。我們可以相信,玄慈在這些年來,肯定是悔恨交加的。所以最後才會自絕經脈而亡。
一個以死明志的人,不斷追悔著自己不堪的過去,死去,反而是一種解脫。
所以,掃地僧很清楚,不救玄慈,反而是好的。
-
4 # 東方Sir
天龍里,玄慈方丈死後掃地神僧度化了蕭遠山和慕容博。但是沒有參與玄慈方丈的事兒。這是因為 少林寺講求的就是因果,度與不度一樣都是毫無意義,他的死只是在贖罪。
先介紹一下背景
玄慈方丈年輕時因與葉二孃鬼混,有了孩子虛竹,但是因為少林身份的關係此事不能對外宣揚,但是孩子被蕭遠山偷走了,而玄慈方丈正是當年雁門關伏擊蕭遠山的帶頭大哥。
虛竹的身世又在少林寺被蕭遠山當著天下眾英雄的面提了出來,這樣一個身為泰山北斗的少林寺方丈有何顏面再面對天下人。
所以以死贖罪,一方面是贖當年雁門關之罪,另一方面也是贖愧對母子二人之罪。
掃地神僧久居少林,也許知道當年的事情,也許不知道,但是這無關緊要,因為即便有人告訴他這些,他依然不會去度化玄慈方丈,為什麼呢,因為以掃地僧的身份和地位,他聽說整個事件之後,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度化,以後少林寺該如何立足武林,玄慈方丈何以面對武林同道。
所以,掃地神僧選擇了不度,這是玄慈方丈自己的因果業報,該由他自己承擔,至於什麼時候承擔,用什麼方式承擔,那時方丈自己的選擇,他不干預。
玄慈方丈以死的方式保住了少林寺的清譽,也算是捨棄小我成就大我。
精彩話題《射鵰中,郭靖為什麼會成功》 -
5 # 真音速大貓貓
掃地僧早就開悟了。
少林是空,吐藩是空,玄慈是空,大輪明王也是空。
在這位高僧面前,唯有慈悲不是空。所以蕭峰以正義怒斥慕容博的時候,他才出聲讚許。出於對蕭峰的大慈悲認可,他才願意救蕭遠山,順手救了慕容博,也順帶著度化了兩人。
玄慈又不同。
玄慈只是佛法高深,辦事卻糊塗。且不說當年“失身”於葉二孃的事,他僅憑慕容博一言挑撥就帶人到雁門關外設伏,大開殺戒;又一心認為蕭峰是殺玄苦的兇手;蕭遠山和慕容博近在咫尺卻懵然不覺;鳩摩智以小無相功執行七十二絕技也沒看出來…
要大慈沒有、要大智沒有、要大勇也沒有,為人倒還算是光明磊落,可是難入掃地僧的法眼。
再者,要掃地僧救他,怎麼救?什麼時候救?
他和葉二孃好上那會救他還差不多,當頭棒喝,不給他犯錯的機會。大錯已然鑄成,只是什麼時間被揭穿而已,不再有“可救”的方法了。
殺了蕭遠山,不令他說出事情原委?那豈不是業中造業了?制止玄慈自戮?那玄慈又豈不愧殺?思來想去,各人種因,各償業果,由他去吧。
-
6 # 夢露居士
首先要弄明白一個問題,金庸為什麼要讓掃地僧出場?
《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是標準的“機械降神”。所謂機械降神,來自於古希臘戲劇,指的是當劇中矛盾膠著無法化解時,突然讓一個扮演神的演員出場,以神力化解矛盾。
當金庸寫到少室山上蕭遠山、慕容博現身,矛盾已經無法化解了。蕭遠山曾殺死一眾武林人士,蕭峰也曾在聚賢莊大開殺戒,慕容博三十年前假傳訊息害死蕭遠山妻子、蕭峰母親,後來又殺少林寺玄苦大師,殺伏牛山柯百歲。雙方都是血債累累,之間也有深仇大怨。
而且蕭遠山、蕭峰、慕容博同為天龍四絕,武功超群,如果真打起來,少室山上必然一片血雨腥風,在場的武林人士估計有一半要葬身於此。
金庸不得已,寫出了一個武功高強、佛法高深的掃地神僧來化解矛盾。掃地僧先以絕世武功制服蕭遠山、慕容博二人,再以大智慧讓他們二人放下仇恨與執念。既化解了矛盾,又點明瞭《天龍八部》的主題,也算是巧妙了。
不過機械降神並不是什麼好方法,能不用就儘量不要用。
因為機械降神標誌著作者的筆力不夠,已經無法合理地解決劇中矛盾,因此不得不強行以外力化解矛盾。
如果偶一為之,並無不可,如果經常使用,那就非常乏味了。假如每次都靠掃地僧出場解決問題,那小說還會好看嗎?
而玄慈以自殺維護少林寺清譽,償還當年的罪孽,本就合情合理。
金庸有什麼理由讓掃地僧來救玄慈呢?
-
7 # 情之一字
不請自來
題主的問題我看了很多朋友的解答,都合情合理,既然回答了自然不能重複別人的,其實關於掃地僧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掃地僧的出現很突兀,用他的話說不知是在這裡呆了四十二年還是四十三年了,這麼久可是偏偏少林寺中無一人知道他的存在,或者說知道他武功竟然如此厲害,而且如果掃地僧剛入少林沒有武功,短短四十二三年便能有如此武功修為那簡直可以用妖孽來形容了,而且如果真的是從少林寺開始練功也不可能不被發現。所以只有一種可能,掃地僧在進入少林之前就已經是絕頂高手,最差也是一流高手。
那麼一個如此高手為什會進入少林呢,我認為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為了躲避仇殺,第二種,是為了做某一件事或者說一個陰謀,而這個陰謀只有利用少林才能完成甚至就是針對少林寺的。
躲避仇殺不太可能,因為四十年前的高手是遠遠不如四十年後的高手多的,從玄慈帶領的那幫人去阻擊蕭遠山就可以看出來,所以掃地僧的武功在四十年前也是橫著走的存在,那就是第二種可能了。
玄慈,少林方丈,他做錯了什麼?拋棄葉二孃,製造雁門關血案,可是錯不在他,他是被騙的,他一心為的是少林是大宋,雖然錯但可以被武林所原諒,唯一的汙點就是犯了淫戒。可是慕容博蕭遠山呢,殺的人比玄慈多的多,而且很多都是為了一己私慾下的毒手,可是掃地僧解救了他們,相比之下玄慈更應該得到原諒,可是為什麼沒救呢?
還有一個人,玄澄,這個人被一筆帶過,甚至都沒有出場,可是玄澄確不是普通人,號稱二百年來少林最強的人,可是這個人練功把自己練殘了,掃地僧也早就知道,可是他沒有救,為什麼呢,掃地僧所說的佛法化解內傷真的是唯一的辦法嗎,甚至真的可行嗎,難道得了癌症看心理醫生就可以治好了嗎?
那麼掃地僧為何不救玄慈玄澄呢,因為他的陰謀只有少林的倆個最強的人全都不在了才可以實施,玄澄號稱二百年武功第一,武功可見一般,玄慈呢,被電視劇弱化了,原著中和遊坦之拼掌不過被震斷了衣帶,並沒有落下風,可是玄慈的武功還不入掃地僧的眼,玄慈的阻礙是他的威望,參加雁門關一戰那麼多人,可是都寧願死都不說帶頭大哥是他玄慈,可見一般,少林內部就更不用說了,這點從少林方丈自請刑法那一段可以看出端倪。所以這二人不能救,甚至於不得已的情況下還要親自出手除了二人,二玄不在大事變成功了一半。
那麼為什麼救蕭遠山和慕容博呢?因為他需要幫手,我們知道,蕭遠山和慕容博都是被掃地僧秒掉了,可是掃地僧真的那麼神嗎,如果真能達到秒天龍四絕的水平,那麼為何被喬峰打斷三根肋骨,為何鳩摩智偷襲沒有一招擒住他,因為掃地僧沒有那個實力,那他為什麼能秒蕭遠山和慕容博呢,因為他們二人被掃地僧研究了幾十年,研究透了,所以能一招制敵,但是卻一招制服不了鳩摩智,因為他不瞭解鳩摩智,但是掃地僧的武功是絕對超過天龍四絕的,而且相差較大,但絕對沒有達到可望不可及的地步。
好了,下面關鍵來了,先說大道理,然後展現實力,再繼續說大道理,就像現在社會一樣,有錢說什麼都是對的,同樣的,展現了非凡的武功,說的話自然讓人信服。這就是掃地僧要的效果,收服蕭遠山和慕容博的同時,在少林中建立起足夠的威望,在玄慈玄澄都不在的情況下,掃地僧的形象又被神化,再加上倆個當世紀頂尖的高手做輔助,大事可成。
所以玄慈不但不會救,反而必須出掉,誰又知道少室山發生的一切有沒有掃地僧的影子呢?
那麼掃地僧的目的或者說陰謀到底是什麼呢,容我想想再給大家扯。
-
8 # 葦說歷史
當一個人站到足夠高的高度時,他的一言一行不僅僅代表他個人了,而是整個利益集團。
如果問《天龍八部》裡最有魅力的男人是誰,估計不少朋友會脫口而出:蕭峰!
蕭大王人生的最後,也演繹了“楚霸王”式的悲歌,中原群雄為他不辭千里,奮不顧身,數次血戰,拼命想把他搭救出去,這樣的男人難道不算最有魅力嗎?
算,但是又不算。
因為蕭大王還有一個強勁的對手。這個人就是少林寺的方丈玄慈。
一個居四大惡人次席,人稱無惡不作;一個執掌少林全寺,號稱帶頭大哥。這樣的兩個人,這部《天龍八部》如果不看至第三十三回,要說兩人有一段地下戀情、露水姻緣,那是打死也都不會相信的。
然而,在金庸筆下,這一切,還真的出現過;而且,還留下了“鐵證”:玄慈方丈與葉二孃的私生子,就叫做虛竹!虛竹受刑時,露出了兩處戒點香疤,其中的一處是當年的葉二孃留下的!
玄慈一生,有兩大汙點:一是佛門弟子私通良家婦女,還留下私生子;二是誤信人言,帶頭錯殺蕭遠山一家。這兩件事,都是大壞事!直接改變了書中兩大男主角的命運,你說壞不壞?不過,金庸對玄慈是有偏愛的。
他沒有任由玄慈這樣黑化到底,而是安排他在少林勇斗大壞蛋莊聚賢,救護段正淳,還讓他揭破慕容博的真面目,最後為了保護少林百年清譽,主動受刑而死。有勇有謀,視死如歸,金庸也是盡力了。
少林方丈、得道高僧、雁門關一戰的帶頭大哥 、葉二孃的情郎、虛竹的親生父親,一個人承受這麼多身份,可知其內心有多麼的複雜!
後來玄慈方丈知道當初雁門關的真相時,後悔莫及,於是將蕭峰想辦法送到喬三槐家,撫養成人。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玄慈並非大惡之人,少室山上,更因年輕時的錯事萬念俱灰。我們可以相信,玄慈在這些年來,肯定是悔恨交加的,所以最後才會自絕經脈而亡。至於掃地僧不去救掃地僧,並不是真的不救他,而是因為沒必要去救玄慈方丈了。
其實,一開始我對害死喬峰父母的“帶頭大哥”是痛恨的,跟著喬大哥一路苦苦追尋真相,為武林中人寧死不透露“帶頭大哥”是誰而百思不解,為阿朱的枉死喬峰掌下情不自禁地灑下同情淚。
當玄慈大師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並甘願當眾接受杖責,我覺得大師也是值得同情的。他的很多錯誤也是有原因的,他的心裡也有很多難為人言的苦。也正因為如此,當結局來臨之際,葉二孃仍然希望他保持沉默,要他“不能說”,並欲為他辯白。玄慈大師打破沉默,坦然承認了一切的因緣。這一刻,我領略了少林寺方丈的大師風度,一種有別於所有傳統世俗的誠實的態度,讓人感動不已。
當然了作為文學作品,如果金庸一開始就說出了誰是帶頭大哥,你讓他往後還怎麼寫?
-
9 # 羽菱君
玄慈的命運和喬峰一樣,結局是必然一死的,不死,兩人都一樣,逃不過內心的折磨。不同的則是玄慈不只是結局必死,而且還是必須要死,他不死,少林因他一人而繼續遭受罵名,數百年清譽一去不返。玄慈的痛苦是無邊的,他的痛苦無人能渡,也無人能救,只有一死,才是他最大的解脫,也是維護少林清譽唯一的途徑。雁門關外一役,玄慈為此懺悔了三十年,結局是必死的
實際上,“雁門血案”罪不在玄慈。他當時並非少林方丈,輕信慕容博之言的乃是當時的少林主事高僧(當時的靈門大師已經圓寂,應是由靈字輩一代高僧接任方丈)。玄慈的帶頭大哥一職也並非自己爭取而來,而是受中原武人推舉。
倘若他只是雁門阻擊小隊的一員,而不是帶頭大哥,那他事後,可能就是像智光那樣,多做善事來彌補自己的過失,雖是良心不安,但並不是一定要用一死來抵過。又或者,假如當時他在雁門關沒有被蕭遠山手下留情,跟那些中原武人一樣死去,那他也不用在日後遭受內心的折磨。可偏偏,他不只是帶頭大哥,還在眾多同行的中原武人死去的情況下,他生還了。帶頭大哥的身份,帶給了他太多的無奈和無邊的愧疚。
一是因為自己身為行動的帶頭大哥,他沒有護全同去的行動隊成員,同行的二十一人死去了十七人。他自認為對不起死去的弟兄們,也沒辦法向這些罹難的家屬交代。二是因為他身為帶頭大哥,卻在行動中貿然動手,致使蕭遠山一家無辜受難。這一點包括他在內,剩下生還的四人,全部都心懷愧疚,良心不安。
雁門關外一役,枉作血案,鑄成大錯,玄慈為此內疚了三十年,也懺悔了三十年,同樣也是默默的在暗中關照了喬峰三十年。實際上假如沒有“杏子林事件”,喬峰的身世沒經揭露,玄慈也不會加重自己的死意。喬峰身世一經披露,玄慈應該也是做好了喬峰遲早有一天也會來找他的準備,但更讓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蕭遠山竟然沒死。知道他身份的喬氏夫婦和玄悲相繼遭難,令他措手不及,此時的他也是認為此事系喬峰所為。如此一來,喬氏夫婦和玄悲為他而死,無疑是加重了自己的罪孽,也加重了他的死意。從這時起,玄慈的結局就是必死的。
於是死意加重的他,決定讓喬峰親手殺了自己。在喬峰前往天台山找智光的路上,他化名為“遲先生”,與喬峰對掌。他出掌未出力,就是想讓喬峰一掌重創自己,然後在死前跟喬峰說明一切,實現自我贖罪,也是為了護下智光免遭毒手。化名為“遲”姓,是遲到的贖罪之意,也是抱著一死以受遲來的報應之意。只是喬峰心善,出掌留力,並未傷他,他也是未能如願,但此後的他卻仍是死意依舊的。
玄慈只有自己一死,方能脫離苦海,免毀少林清譽假若當時的玄慈不死的話,結果會怎麼樣?先說他所主事的少林。可想而知,少林從此不斷遭遇非議和罵名,就像包不同的那話“少林乃專養私生子的善地”,少林僧人還不能為自己辯駁。如此一來,少林的數百年清譽毀於玄慈一人之手,自此不再能自稱名門正派,反而會被灌上一個藏汙納垢之所的惡稱。
所謂“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但罪不及家人是有前提的,那便是一人做事一人當,只有自己自行就戮,自身一死,便不再讓家人惹上其禍。對玄慈來說,少林便是他的家人,只有他一死,世人才會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不會再把罪名加與少林。他的死,是維護和延續少林清譽的唯一途徑。因此,玄慈是必須要死的,他一死才能讓少林的數百年清譽,不會因他而毀於一旦,少林依舊還是少林。
而且,玄慈假若自己不死,不但少林清譽不再,自己也難逃內心更加的折磨。本來,雁門血案已讓他內疚了三十年,再加上此事,罪上加罪的他,又會於心何安?譴責肯定是不斷的,哪還有顏面能再去主事少林,面對天下英雄,又如何對得起,為了維護他的聲譽,情願一死也不願吐露他便是帶頭大哥的身份,而死在蕭遠山手下的喬氏夫婦、玄悲大師、智光和尚等等那些人呢?
這種折磨,會讓玄慈痛苦不已,而且無邊無際,任是誰也是不能普渡和挽救的。因而,此時的玄慈,只有一死方能脫離,沉溺了他、折磨了他三十年的無邊苦海,得到真正的解脫。杖刑之下,所有自己種下的罪孽,得以一一了卻,此時的玄慈才有了自己後半生唯一的心安之時。而且他的一死,不但讓少林清譽得以延續,也讓自己的聲名得到了保全,玄慈可算死得其所,這一點小說之中也是說得坦然。
-
10 # 小狠解讀
掃地僧沒救玄慈方丈,有可能是未碰見,不知情,不可救,無必要。
這件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蕭遠山,慕容博,蕭峰,慕容復,鳩摩智一行人從少林寺直入藏經閣,因為慕容博的挑撥,在雁門關伏擊當時遼國屬珊軍教頭蕭遠山,將其害的家破人亡,目的是挑起宋遼爭端,實現自己復國的願望。掃地僧這時候出現:
從這可以知道一些掃地僧為什麼救蕭遠山倆人的資訊:
掃地僧出現的時機,正是慕容博要以自己一命來交換蕭峰南侵大宋的時候。說明他是為天下蒼生來解決倆人恩怨。同時敬佩簫峰為人。對於掃地僧來說,這個矛盾不可不解,蕭遠山與慕容博破壞力巨大。搞不好遼國南宋百姓全部承受苦難,他也自信有這個能力和方法。之後掃地僧打的慕容博假死,蕭遠山心灰意冷只覺無再活下去的意義,為了慕容復打消報仇念頭,受了掃地僧一掌,掃地僧拎著倆人到山頂救活,倆人遁入空門。不僅解決倆人的恩怨,也變相把遼國南侵大宋的危機消於無形。可這倆人畢竟與掃地僧沒有關係,而玄慈可是少林寺方丈,事關少林,正常人的思維掃地僧這是一定要救的,可事實是,掃地僧並沒有出手救玄慈。
為什麼掃地僧卻沒有救玄慈方丈呢?我認為,掃地僧不救玄慈有四種可能性:未碰見,不知情,不可救,沒必要。
一,玄慈自盡於天下英雄面前之時,掃地僧在處理蕭遠山和慕容博的問題:蕭遠山,蕭峰,慕容博這時向藏經閣狂奔,群雄都疑惑,不向山下為何往山上跑呢?真相是慕容博要去個隱秘的地方與蕭峰做南侵大宋的交易。他們前腳上山,包不同提起私生子的問題,直指玄慈。所以掃地僧在解決蕭遠山倆人恩怨的時候,玄慈在自盡,這是同時進行,自然掃地僧沒法救玄慈方丈了。
二,掃地僧很可能並不知道玄慈方丈的事:玄慈方丈受慕容博蠱惑,在雁門關伏擊蕭遠山。而後與葉二孃有了私情,生下虛竹。這些事對於常年不出藏經閣的掃地僧很大可能並不知曉,畢竟他也只是人而已,不是神明,玄慈的事也僅僅是蕭遠山知道,因為是他設計的。如果不是蕭遠山當眾揭發,誰都不清楚發生了什麼。玄慈畢竟也是一代高僧,居然都承認了,並沒有掩蓋。
所以,掃地僧自然也不可能知情,還談什麼救人呢?
三,玄慈方丈的問題特殊,並且自斷筋脈,無人可救:到了掃地僧這個境界,關心的是天下蒼生,關心的是善舉。而玄慈方丈一方面是他對於雁門關誤害蕭遠山一事耿耿於懷,深感愧疚。而且江湖上許多人為了不說出他的名字,相繼因他而死,這對於一門有道高僧來講無時無刻不在悔恨當初所為。另一方面,他與葉二孃又犯了大戒,自覺對不起她,也對不起佛門。
關鍵這兩點都是不能被人知道的事,會影響少林寺千年的清譽。而作為一派掌門,光明磊落也自然做不到,這讓玄慈左右為難,取捨不定。所以他想到的解決方式是,坦誠這一切,承受後果。這也是恰當的解決方法,一方面可以不毀少林名聲,二來也給天下人一個交代。重要的是,也免受了內心的煎熬。
這其實是覺悟,掃地僧如果知道,相信也是欣慰的。當然,玄慈如果存了必死的心,誰也救不活了,玄慈不是一個人靜悄悄的離去,而是在天下群雄面前。包括虛竹。這時候的虛竹已經知道了玄慈是自己父親,能救的話早救了。以他的關係和本事都救不了,掃地僧也救不活:
四,玄慈自斷筋脈其實掃地僧並沒有必要去救:一方面玄慈並沒有如慕容博危害百姓的行為。另一方面玄慈是為了解脫,也為了還少林名聲,同時也還了自己的因果。這本身符合掃地僧的認知。掃地僧說學佛在求渡世,玄慈的行為何嘗不是一種渡世呢?
如本澄大師,因練武功筋脈斷了,卻因此勤修佛法,是因禍得福。同理,既然玄慈承受杖責,痛苦和事情已經承擔,心地坦然輕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掃地僧根本沒有必要去救。
玄慈之死又引發一個問題值得思考:玄慈為了少林的清譽名聲,坦然接受杖責,面對過錯,光明磊落,讓人佩服。可是有個小細節,他自己無法面對雁門關的過錯,也阻止不了維護自己的江湖豪傑死亡。不過葉二孃每天抱一個小孩子這種惡劣行為,好歹自己也能阻止吧。至少能有所動作才對,但是並沒有看到。我猜這可能是一種文學留白吧。
小狠總結:掃地僧其實只是為了減少爭端才救的蕭遠山和慕容博,這倆人化解恩怨,對天下都有莫大好處。至於不救玄慈,可能是沒碰見,不知道情況,玄慈的矛盾解決不了,抑或玄慈的一種圓滿不用救。總之,使玄慈的形象更加豐滿,一代高僧躍然紙上。
(文學並不等於歷史,小朋友切不可當真)
-
11 # 立體聲王
金庸小說有非常濃重的佛學思想。
掃地僧的出現原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
蕭遠山也好,慕容博也好,已經代表了天龍江湖中武學修為的天花板了。
但這兩個人仍然各懷目的的潛藏在少林寺,偷學七十二絕技。
一個想要報仇,一個想復國。
掃地僧的出現無疑就是讓他們明白心懷執念一生追求的東西不過是空中樓閣,其實早就該放下了。
一切事物存在均由緣起,又隨緣滅。
因為心中放不下的執念,用盡一生強求某個目標,離開親人朋友,拋棄原有的人生,卻不知世事無常,最後醒悟時發現其實這很可笑,但是已經太晚了。
所以掃地僧在天龍里就是一個工具人,他是為了將金庸過去小說中爭奪華山論劍等情節的一次迴歸。
他要告訴讀者大俠的定義不應是比誰的拳頭更大,而是能做到達則接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當然你也可以看做在射鵰三部曲和反俠的連城訣完成後,金庸對這種武俠小說模式的厭倦。
那麼掃地僧為什麼不救玄慈?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掃地僧和玄慈沒有緣。
蕭遠山和慕容博在藏經閣裡呆了那麼久,掃地僧都不聲不響,只是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默默渡此二人,最後拗不過才出現。
玄慈的業需要他自己去消,沒有人能幫他。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他的死恰恰是他終於能夠去面對這件事,其實是一種解脫方式。
如果旁人去救他,反而是讓他在這件事上不得解脫。
而曾經因為這件事被牽扯進來,收到傷害的人,也不得了結。
當然,他的業很大,是不是死就能徹底消除,這個是另外一個話題。
-
12 # 真天下
為什麼?不知道唄,四十二年前,掃地僧就進入藏經閣掃地。他再牛,也不可能在藏經閣聽到山門的事情吧,怎麼去救?如果慕容博不跑到藏經閣,這老頭都不一定出來。
-
13 # 柳莫言
估計真正的帶頭大哥就是掃地僧,他不敢與玄慈對面,主要是怕揭穿他的陰謀,什麼是空,他也未悟,只不過故作高深而已。
-
14 # 黑Lu
這個跟掃地僧的人設有關。
掃地僧不管江湖事玄慈是佛門中人,既是同門道理上該相助。以掃地僧的功夫,如果真想管別人也攔不著,但他的心思並不在江湖中,不在爭名奪利上。
但如果這事一管,很可能就會沒完沒了,最後也就成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多年來在少林中甘願做一名掃地僧也是因為他確實看破了紅塵,只想誠心修心養性。
玄慈和葉二孃的事情,掃地僧管不著德高望重的少林方丈玄慈和竟然後惡人葉二孃有私情,並且還生有一兒,也就是虛竹。他們倆人的事情,從小範圍來說,是別人的男女之間的事,是別人的家事,掃地僧不方便也管不著別人的家庭事。
而且這件事情確實也和掃地僧一丁點關係都沒有。自己種下的因就該承受相應的後果。
從大局來說,少林方丈出了這麼大的醜聞,以掃地僧的身份和地位,想管也管不了。能管理的人只有武林盟主或是其他在武林上有名望的各大派掌門。這麼大的一件事情,想把這兩人度化了就了事,那有那麼容易呢。
蕭峰父子和慕容博多年前就和掃地僧有緣份在很多年前,掃地僧就是在藏經閣中發現了偷學少林武功的蕭峰的父親和慕容博。但是,掃地僧沒有揭發他們倆人,就這麼些年過去了。但是,學習少林武功的方法不當,儘管蕭峰的父親和慕容博學了不少少林武林,但由於駕馭不了,性命也是在垂危之中。
而掃地僧在度化蕭峰的父親和慕容博時,他們之間多年的恩恩怨怨也算是有了一個了結。在這個時候度化也正是時候,掃地僧算是來收拾這個爛攤子了。
掃地僧的佛法可以說是對症下藥蕭峰的父親和慕容博多年來被仇恨所矇蔽了雙眼,多年了兩人一個為了復國一個為了報仇,可謂煞費苦心、處心積累,但是大局既定,怨怨相報何時了。掃地僧多年來,不但對佛門的武功精通,更是對佛門心法融會貫通。
無論是解除他們心中的仇恨還是多年修練少林功夫積累下來的癮疾,這個時候可以救蕭峰的父親和慕容博也就只有掃地僧了。
回覆列表
天龍八部中掃地僧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玄慈身為少林弟子,卻違犯門規,犯下色戒。當了方丈之後,為一己之私,又拋妻棄子、刻意隱瞞,一錯再錯。身為一派掌門,卻未能守住清規戒律,屬罪加一等。而且玄慈是甘願受刑,以死贖罪。所以掃地僧縱然武藝高強,也救不了玄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