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薩克煙桿
-
2 # 霜葉9975
70年代我房子對面的一家人3人本科,一人初中,平均大專,都是,即現在二本水平,要不要答我們村70年代的人?
怎麼樣,糊塗問,糊塗答,沒錯吧。
-
3 # 幸福一家人0613
70年代的人都是什麼文化水平?
70年代的天都是由小學、初中、高中畢業生撐起的;他們可寫出許多歌頌工農兵的精典小說、歌曲、戲劇;可設計許多道路橋樑、水利設施的工程;可在社隊企業、國營廠礦實驗室挑起大梁;在國防建設及"兩彈一星"的實現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還有在各級領導崗位上起著模範帶頭作用,發揮了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所以人們說那個年代活的輕鬆,沒有壓力。
-
4 # 兔露心聲
我是初中畢業考上的省重點中專,當時全年段能上中專線的可不多,我記得應該10人左右。
說起讀書,值得回憶的東西還挺多。小學時成績還好,數學不太好,後來父親給我找了班級的數學老師給我補課,這個老師也曾經是我父親的學生。很用心,好幾次為了給我補課把飯都燒糊了。為此我還專門寫了一稿回憶那段時光。正因為他的輔導,我的數學成績總算有了比較大的提高,也才考上縣裡的第一中學。
上了中學後,開始很是放肆,整天瞎玩,英語又不行了,最差的考了5.5分,全班倒數第二。當時英語老師看到我的成績都不想念,讓我自己上臺拿考卷。我開始還以為55分,仔細一看才發現中間多了一個點。所以,初一年妥妥的留級了。
留級之後,就不敢再放肆了,成績有所好轉。不過,上初二後因為一直喜歡美術和書法,之前有點自學基礎,就想考藝校,所以也找了老師培訓美術,主要是學素描,因此文化成績也一直保持平平。
到了初三年,一邊學習一邊畫畫,上學期結束後考藝校,初試過了,沒過複試。就回來了,現在只能拼一把了。
當時母親得了一場重病,家裡正處於比較困難的時候,我想來想去,就決定考中專。一來成績不是太好,怕上不了重點高中,估計自己無緣大學了。二來也想早點出社會賺錢,減輕家庭負擔。
做出決定後,就是拼命的學習。母親說,當時我很自覺,每天晚上作業寫到深夜,凌晨五六點就起來背書。
還有一點,就是初三年的這個英語老師,在請教了市裡一中的老師後,決定改變策略,下班學期就不給我們教課本了,而是大量的練習和測試,每天都是好幾份卷子。到最後學校模擬考試的時候,我英語竟然考了98分。因為對考題已經滾瓜爛熟,熟到一看到前面兩個單詞就可以直接給答案那種。
所以,中考成績出來時,我如願以償考上了中專線,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學生。只不過出了點插曲,在收到錄取通知書時,根本不是原本報的學校和專業,據說調給隔壁班的同學了,因為他家長託人找關係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或許一切都是命吧,雖然當時心情很不好,因為我原本報的是電子工業學校的工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畢竟想著自己喜歡畫畫,這個多少靠點邊,沒想到落空了。但是,因為調整了學校和專業,也才有今天還算不錯的單位和收入。
但是,這樣的經歷和經驗,也使我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形成了一個信念,一定要讓我的孩子學他自己興趣的專業,並且一路培養支援他,畢竟現在的經濟條件已經不需要他在這方面做出什麼犧牲。我固執的認為,一輩子如果能夠以自己喜愛的事情為職業,那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
5 # 春風秋月小樓東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一般的學歷就是高中。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這一代比父輩的初中畢業,應該是又高了一個層次。
成長到這個階段,我們所面臨的就是就業問題。
上世紀九十年代,年輕人到工廠,到企業工作,是社會的主流。沒有工作四處遊蕩,無所事事的人,叫氓流,被人們瞧不起。
我們這一代奮發上進、有追求的。工作後,可以參加自考或成人高考,獲得一個大專文憑。
我們所處的九十年代,自考沒有大本,要想獲得更多知識,更高的文憑,還得繼續學習,深入深造。
文憑,在那個時代,我是一個一個的取得了。但是,感覺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任何作用,只能證明你自己,在學習這條道路上奮鬥過,只是走向更高階段的敲門磚而矣。
在社會這所大學裡混,必須有真才實學,不是有文憑就夠了。文憑只能代表你的過去,未來尚需奮鬥。
-
6 # 奮鬥年紀的青春
這個我只知道,70年代的人傳承了老一輩人的文化與素養,教給我們這些後人。70年代的經濟水平雖然不能和現代相比,但是那個年代的人也是人才輩出。
1、陳百強(1958年9月7日-1993年10月25日),生於香港,籍貫廣東臺山,中國香港歌手、演員。
代表作品:
《眼淚為你流》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
《偏偏喜歡你》獲得十大中文金曲。
《我的故事》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
《一生何求》獲得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獎。
2、梅豔芳(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出生於中國香港。
代表作品:
唱片《赤色梅豔芳》主打《赤的疑惑》開始走紅
同期推出唱片《壞女孩》,重新整理了香港個人專輯銷量紀錄。
《女人花》、《親密愛人》、《一生愛你千百回》等歌曲在大陸流行。
3、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於香港。
代表作品:
演唱的《Monica》是香港歌壇第一支同獲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的舞曲 。
專輯《愛慕》成為首位打入南韓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
專輯《寵愛》在南韓創銷量紀錄
4、譚詠麟,1950年8月23日生於香港。
代表作品:
專輯《愛的根源》、《霧之戀》、《愛情陷阱》被譽為“愛情三部曲”。
歌曲《知心當玩偶》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以及十大勁歌金曲獎。
5、關正傑
代表作品:《天蠶變》、《兩忘煙水裡》、《萬水千山縱橫》、《漁舟唱晚》
還有鄭少秋、小虎隊、黃家駒.(香港)費玉清,李谷一,千百惠,潘美辰,鄧麗君等
-
7 # 水底之物
70年代的人,看過後面經歷過現代,受過階級教育愛國教育,也經歷過資本洗禮,也是敢走出原有教育思想,不故步自封勇於探索嘗試,用實踐西方經濟思想,使其中國化下註解的一群趕海人,但仍然有一顆中國心。自然在這種大環境下,怎麼還能背得動太多的書,大多數70後在用行動創造經濟中國,每代都有各自的使命。就象古時周公施禮法治世,後世孔子註釋春秋,還原周公禮法,開門受徒傳播儒家,就可輕視周公無門無派嗎?實踐是理論的基礎,在社會學上是成立的。
-
8 # 使用者9613428838570
現在很多人只知道穿西服,卻不知道中山裝?過來的人都知道毛主席領導的那個年代,華人特別是青少年人的受教育率是最高。農村城市高中教育己到了普及的階段。而且廣大的受教育者以毛澤東思想力旗幟,他們像雷鋒同志那樣熱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努力拼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在中國的各項建設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受到祖國和人民的認可和歡迎。這就那個年代人的精神風貌和水平!
-
9 # 協作精神
當時文化水平的確不高但基本上都夠用。實際上文化水平也只能代表硬體好軟體(思想水平)也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文化水平高有創造力也有破壞力,左右這個界限的就是軟體(思想)。
-
10 # 黃土地157253928
七十年代前農村每個大隊基本上都有學校,大部分孩子都能就近上學那時的書費特別便宜只三四毛錢,七十年代開始每個公社己有幾所初中學校及高中教育。那時候的初高中書費也特別便宜只幾元錢。另外這兩個階段學生有一定住學金,每個學生每學期三四塊錢。因為我是七六年在本公社高中畢業的。
-
11 # 高山之音6
70年代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但都有禮儀簾恥,看不慣歪風鈄氣,沒有不良風氣,助人為樂,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比現在所謂有高學歷的人強多了,那時沒有上過大學,但都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紙醉金迷,醉生夢死,那時的人活的實在,充實,有目標,有奔頭。
-
12 # 三茅居士
老實說,那時全國總共一年召幾萬本科生,高中生就是知識分子,聰明度比現在研究生都高。
我64年考初中,全鄉365名完小生參加考試,還有不考的,總共考上了54人一個班,可看出比現在高考難多少倍(現普及了)。。高中全縣收2班108人。
現在的院士,老科學家大都是那解放後至7幾年以前的人。是他們撐起了中國科技的天。走到了現在。
-
13 # 使用者6343843702653
己經普及了初中教育,高中正在普及,每公社一所高中,幾十所初中,上學除書本費其餘全兔費,不僅如此,高中還有每月五元錢的助學金,解決中午在校吃飯困難。
-
14 # 張越祥
我居住北方河套地區,我肯定的說,我們這裡人大多數人沒念書,不像南方,雖然就是小學文化,個別念初中就算知識分子了。
-
15 # 吳召華937
那個時候周圍有些兒童沒入學。小學畢業一個班升初中的只有一二名。能夠上學就是享受,是榮耀。有背景的還有上臨時的農中的機會,搞實驗田,不分班級,隨進隨出。在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中,經歷有的解散,和成人一塊地裡掙工分,只要會背老三篇就行了。改革開放,恢復高考,誰都可以進校門。
-
16 # 東方長嘯
通常,現在接近八十歲文革前大學生;七十歲左右,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六十歲出頭初中文化,實際當時是小學文化。1972年開始恢復高中、技校、中專,這裡有一些人是七七年以後上的大學。
-
17 # 紅樓夢真神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小說,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的偉大之處是讓沒有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的名人窩頭翻個現大眼。這樣說有人會不太同意,沒關係,要用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等證據來說明一下。
先看看《紅樓夢》書裡自己帶的100條歷史常識:
門前蹲著兩個大石獅子,寧國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寧國府正面是五個東西走向的大門,這說的是中國大地上獨一無二說的北京天安門。“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滿人專用詞語,明朝時期,太監稱為“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為“臣”,並無奴才稱謂。到了清朝,皇宮內的太監、侍女便自稱奴才。賈寶玉的賈家大院天天張口主子,閉口奴才,這在大清朝的中國大地上只有一家,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宮。
賈寶玉家大院有穿龍繡裝的人物出現,封建社會規定繡龍服是皇家專用服飾,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賈寶玉家過年祭祖裡的描寫:抱廈前上面懸著只有皇帝家才能掛的九龍金匾。賈寶玉家大院滿院子跑太醫,太醫是幹啥工作的?學過歷史和會查字典的同學都知道。滿院子跑太醫的地方除了皇宮就是太醫院。賈寶玉家大院到處都是進貢的用品,就連過年放的煙火也是各處進貢的。進貢:指封建時代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呈獻禮品。給皇帝送東西稱為進貢,皇帝給別人東西叫賞賜。
這些歷史常識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測和推理思考,歷史常識都不知道的紅學家應該不是土生土長的華人。
再看看漢語文學常識:
歷史記載曹寅號“雪樵”, 胡周先生說曹寅有個孫子號“雪芹”,當然曹寅家族的家譜裡找不到曹雪芹這個人。按胡周先生說法就是一個號:雪樵,一個號:雪芹,爺倆成哥倆。《紅樓夢》書裡說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親賈敏告訴廣大讀者,中華民族是百善孝為先的民族,中國封建社會歷來有為尊者名諱的傳統,在封建社會如果遇到與長輩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讀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變通,所謂耳可聞,口不能道也。結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剛說完,紅學家就讓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臉,曹雪芹對其爺爺曹寅的名諱從來不避開,《紅樓夢》書裡多次出現“寅”字。紅學家這就是說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無孝順可言。還裝模作樣在書裡告訴林黛玉要知道為尊者名諱的傳統。
說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說曹雪芹是曹寅孫子的紅學家竟然沒了人性常識:
紅學家說《紅樓夢》是以曹雪芹家為背景原型寫成的小說,曹雪芹就是賈寶玉。結果悲催了。老僕焦大的嘴罵起人來可以說是很黑的,因為他用漢語言中兇狠,惡毒的話在罵人: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這是當著賈寶玉和王熙鳳及很多族人的面罵的。紅學家讓曹雪芹自己寫書自己去撿罵,不要臉的極端表現,紅學家看來是不要臉習慣了!
《紅樓夢》書裡最狠毒的是柳湘蓮的跌足罵:“這事不好,斷乎做不得了。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歷史有這樣喪心病狂的給自己家族臉上貼罵的的嗎?不學有術紅學家得多麼恨曹雪芹啊!竟然讓曹雪芹老先生毫無人性的找人用最惡毒和無恥的話罵曹氏家族,最後還讓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寫出來,告訴廣大讀者罵的有道理。中華文人的精神分裂到這樣的程度了嗎?善良的華人沒人會相信的。這是不學有術紅學家沒有人性的陰謀詭計。不學有術紅學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歡看《紅樓夢》的善良讀者的智慧。
一些所謂文化名人研究號稱百科全書的《紅樓夢》,這些沒有中國歷史常識,漢語言文學常識,人性常識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窩頭翻個現大眼!《紅樓夢》的讀者都是上過學,念過書的,對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人性常識都是知道的,這些沒常識的紅學家騙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回覆列表
此問邏輯有點混亂,“70年代的人"所指的是生活在“70年代的人"或是出生在“70年代的人";這可是兩個不同的慨念,相對於實際的情形,兩者間的區別應該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