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喵小姐152475014

    1看顏色。一般來說,比起可以食用的菌子,有毒的野生菌顏色一般都很深、很鮮豔。大多呈深紅、墨黑、青紫色,並且採摘後的毒菌顏色極易發生改變,一旦有這樣的訊號,得一百分警惕。

    2看生長環境。正常無毒的野生菌大多生長在乾淨的草叢和松樹、櫟樹下,而有毒的菌子往往長在陰暗、潮溼、有汙染的環境裡。

    3看外形。正常無毒的菌子一般表面很光滑,菌面無輪,菌杆無託;反之,毒菌表面凹凸不平,菌稈旁生枝節。很多毒菌杆子細長,傘面極其脆弱,一折就斷,一摘就碎。

    4看汁水。折開菌杆,觀察菌子流出的汁、漿。正常的野生菌一般沒有什麼顏色(個別種類呈白色漿液),並且掰開菌面,也不會變色;有毒的就不一樣了,流顏色較深的液體,菌面又容易變色,多半是有問題的。

    5用蔥蒜。用蔥頭在菌子傘面上進行摩擦,如果蔥變成青色或褐色,說明有毒,反之無毒。另外,為保險起見,在炒或煮菌時,放一些大蒜,待菌熟再次觀察顏色,如果打算變色說明有毒性,反之放心食用。

    6聞氣味。無毒的菌子一般無味,或者有一股香味;有毒的一般會有一股明顯的怪味,酸臭亦或者辛辣。

  • 2 # 松茸軒

    野生菌不能誰便亂吃,一般食用已商業化的傳統野生食用菌如松茸、羊肚菌、美味牛肝菌、乾巴菌、雞油菌等,評經驗一般蟲吃得人就吃得,因此野生食用菌菇體上一般都有蟲道或蟲子,而毒菌則是比較鮮豔好看的,如毒鵝膏、春生鵝膏、褐鱗環柄菇等毒菌主要是對肝臟損害一般人誤食後6~12小時發生嘔吐病死率90%;神精精神型毒菌如哈蟆菌、裸蓋菌、網紋斑褶菇等毒菌,中毒後神精錯亂,幻覺及意識障礙等症狀;胃腸炎型,中牽後會引起胃腸機能紊亂,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如卷邊樁菇、黃斑蘑菇等。中毒後及時催吐、冼胃,一般無生命危險;最後種溶血型,此類中毒反應主要是吞食未煮熟的鹿花菌、赭蓋鵝膏菌、灰鵝膏菌等這類蘑菇含有馬鞍酸毒素,它能溶解人的紅血球,嚴重時發生休克衰竭、死亡。因此食用野生食用菌一定要煮熟,另必須加祘。

  • 3 # 高行雲的小書屋

    謝謝妖氣!行雲不懂怎麼分辨,這是大實話,行雲也不敢說怎麼檢驗就一定檢驗出野生菌是否有毒,因為毒蘑菇很多種的…神經致幻是其中一種…有胃腸炎型,肝損傷型,還有溶血型,還有光過敏皮炎型(沒曬乾的鮮木耳)。只不過很多長得貌似食用菌的毒菌是神經致幻的……

    說實話,很多毒蘑菇即使是經常在山上的老人也辨別不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發生過老人採集到毒蘑菇全家中毒的原因。

    沒有人知道所有的毒蘑菇都長什麼樣,總有那麼一種在你知識體系之外,什麼變色啊,顏色鮮豔啊,都是騙人的。

    不過大多數毒菌都來自鵝膏科,鬼筆鵝膏什麼的…

    具體的要看蘑菇型別了,所以永遠不要嘗試去採集它,行雲曾經見過一種叫毒粉褶蕈的蘑菇,行雲自認為他是個好東西,其實它很毒……

    野外的蘑菇還是建議不要採了…

    比如鹿花菌就和好吃的羊肚菌很像,然而前者有毒…真

    菌的分類學一直是微生物學的弱項…

    因為它們變化太大…種類太多…

    如果你終究還是不聽話非要吃毒蘑菇是不是,很難受是不是,先打120,然後扣嗓子,不行和肥皂水,起碼吐出來一些。然後帶上沒吃完的蘑菇,可以讓醫生分析你吃了什麼……

    所以很多野外採摘的蘑菇連專門研究食用菌的學者都搞不清,所以還是養殖的靠譜啊~

    ——————————————我是高行雲的分割線——————————————————

    PS◆ANSWER:題主,總之建議還是吃人工養殖的比較好,野生菌變數太大……

    PS◆XINGYUN:這就是我的回答!我就是這樣的秉性!我就是這樣的漢子!

    PS◆POINT:不過,行雲還是很佩服雲南人吃蘑菇的精神,就像河豚一樣,明知會中毒,還是會嘗試……人的夢想不也是一樣麼?!

  • 4 # 老天有眼_天眼

    很好檢驗,生吃,不加任何調料,吃下去三天屁事沒有,無毒,放心的摔;吃下去三天己死翹翹或即將死翹翹,大毒,千萬不可食,但已經晚了;吃下去三天或吐或瀉,或胡言亂語,舉止詭異,但沒死也死不了,有小毒,可以適當嘗試,但需注意進食量和加工方法!

  • 5 # 冉浩

    不是我潑冷水,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員,沒有系統的蘑菇分類學知識,我建議你不要在野外亂採蘑菇……識別有毒沒毒什麼的訣竅什麼的,是很坑的一件事情……而且一些蘑菇最初沒毒,生長到一定程度轉換成有毒的了,你採摘的時機不對,也會有問題。還有,就是有些蘑菇不就酒沒事,就著酒就要引發中毒,所以,吃蘑菇少喝酒。

    關於野外採集這事,慘痛的例子多了。比如某老農在地頭幹活幾十年,認為自己對地頭的東西熟的不能再熟了,然後,有一次遇到了地裡長蘑菇,哈!還挺多。他覺得他自己認識,可以吃。於是採摘了到集市上去賣,結果被市場管理人員以不明蘑菇為理由勸返,老人家不服氣,於是自己燉了吃,老兩口帶小孫子中毒,小孫子不治而亡……

    這樣的案例,如果你在網上搜一下,簡直不勝列舉!

    我們再來說說一些所謂規律的不靠譜,比如樸素的蘑菇沒毒……我來給你介紹白毒傘(Amanita verna,學名,此處應斜體),這玩意白白淨淨,人畜無害的樣子,而且全國到處都能遇到,然而,它是劇毒,還有潛伏期,想治都來不及,死亡率九成以上……約不約?

    (Pieria攝影)

    鮮豔的有毒?有顏色的有毒?那你猜這個:

    (Gerhard Koller攝影)

    大紅菇(Russula alutacea),可以吃哦!

    那這個呢?

    它的同族,Russula emetica,吃了會出問題哦!

    告訴我,你打算如何在野外區分它們?顏色?你要考慮照片的色差……它們看起來像極了!在野外,你敢約?

  • 6 # 團糖阿姆

    三步!第一看它生長環境,乾淨沒雜草。第二聞味道沒毒的氣味芳香,有毒的味道辛辣或爛水果味。第三最重要!用一張白紙,倒一點炒好的蘑菇湯再倒一點米醋。有毒的白紙會變藍色!顏色越深越毒。

  • 7 # 農醫生

    野生菌分辨有毒無毒一要看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二要看顏色。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豔,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採摘後易變色。三要看形狀。無毒蘑菇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稈上有菌輪,菌托稈細長或粗長,易折斷。四要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五是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無異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六是測試。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七是煮試。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上面的資訊僅供參考。

  • 8 # FF影歌

    野生菌是一種美味的食物,但是如果你稍有不慎就變成致命的食物了,每年都有因為誤食用野生菌而中毒的事件。這個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那應該如何辨別野生菌有毒無毒呢?

    一:看顏色

    老一輩的人都告訴我們,越是鮮豔的東西反而越是危險的,野生菌也是一樣,一般有毒的野生菌顏色比較鮮豔,菌傘呈紅色、紫色、紅紫色的,或者菌傘上有紅紫色、黃色斑點的,看到類似這樣的菌那就要多多注意了。

    二:聞氣味

    一般的可食用野生伴有的是淡淡的清香味,或者沒有其他異味的,而有毒的野生菌會伴隨有辛辣味或者一股惡臭的味道。

    三:試驗

    在煮野生菌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如果生薑變黑的話,證明是有毒的。另外一種就是準備一些蔥白,用蔥白在野生菌蓋上擦拭,如果蔥白變成青褐色,那證明此菌是有毒的。反之則無毒。

    食用野生菌主要事項:

    1.食用野生菌的時候不宜多菌類一起食用,本來一種是沒有毒性的,但是多種合在一起食用就有可能發生各種化學反應,變成有毒食物。

    2.自己不認識的野生菌不要食用

    3.食用野生菌的時候不要喝酒,因為酒中的乙醇可能會與野生菌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 9 # 喻華東

    1,看生長環境,毒菌生長在陰暗潮溼骯髒地帶。注意桉樹下野生菌,不能食用有毒。

    2,看外形。毒菌顏色鮮豔,有紅,綠,紫,黑等,菌傘上呈紅紫,黃色或雜色斑點,柄上有環和託。

    3,變色試驗。用蔥白在菌蓋上擦一下。如蔥白變青褐色則有毒。毒菌煮熟後遇銀器變黑色;遇蔥變藍色或褐色。

    4,牛奶試驗。將少量鮮奶放在菌表面,如牛奶在菌面結塊則有毒。

  • 10 # 芳穎農村美食

    我看到很多網友在回答這個問題,但某些網友的回答內容真是令人堪憂啊。在我們雲南,每年都要發生多起野生菌中毒事件,輕則損害身體,重則喪命。我相信這些熱心的網友是為了防止中毒事件發生來獻言建策的,這得感謝你們。但在獻言建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發表內容,對於何辯別野生菌是否有毒無毒這麼專業的問題,如果你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請不要信口開河,當心誤導他人。

    我認為,如果不經過專業的方法與儀器,單憑看野生菌的外表以及簡單的檢驗方法,是不可能分辨出野生菌有毒無毒,就算是野生菌專家他們也不可能做到,更沒有人敢給你打包票。那些說用大蒜、牛奶、銀針、蔥白等來檢驗野生菌是否有毒無毒的說法更是不靠譜,這些是沒任何科學依據的,只是流傳民間的一種說法。

    當然,我也不這方面的專家,我也不是要有意反駁這些言論,我只是覺著一些言論正在引導著他人進入食用野生菌的誤區,這是生命啊,不能開玩笑。不管發表這些誤導他人言論的作者,出於什麼情況,出於什麼心情或者什麼用意,我想,我要義務進行提醒大家,不要走進誤區。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專家提出的食用野生菌誤區行為,供大家參考。

    誤區一:鮮豔的野生菌有毒,顏色普通的就沒有毒!誤區二:蘑菇和銀器、大蒜一起煮,變黑就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誤區三:生蛆、生蟲的蘑菇沒有毒。誤區四:長在潮溼處或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誤區五:有分泌物或者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誤區六:以前年年都在同個位置採蘑菇都沒有中毒,所以放心!誤區七:毒蘑菇只要做熟了就不會中毒!

    其實,換個角度講,我們大可不必去糾結哪種野生菌有毒無毒,拋開所謂的檢驗、識別這方面,我個人認為,食用野生菌中毒重在預防,而預防我覺著沒有那麼複雜,一是隻食用自己認識、熟悉、大家熟悉的野生;二是掌握正確的烹飪方法,做野生菌的時候不急不燥,保證這兩點的話,基本上不會發生中毒事件。

  • 11 # 食一分

    一看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

    二看顏色。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豔,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採摘後易變色。

    三看形狀。無毒蘑菇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稈上有菌輪,菌托稈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四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五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無異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六是測試。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七是煮試。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吃完菌後如感不適,有噁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療狀,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一是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二是及時前往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後用湯勺等硬質東西刺激喉部,儘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三是讓患者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丟失的體液,防止中毒者脫水休克;四是對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五是保留野生菌樣品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

  • 12 # 吃貨吱聲白月半

    看地點

    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等較乾淨的地方;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骯髒潮溼、有機質豐富的地方陰暗、潮溼地帶。

    看顏色

      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豔,有紅、綠、墨黑、青紫色等各種色澤,而且美麗,採集後易變色;無毒蘑菇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採集後不易變色。

    看形狀

    無毒蘑菇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菌蓋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環和菌托;

    看分泌物

    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毒蘑菇大都柔軟多汁。

    聞氣味

    有毒蘑菇有辛辣、酸澀、惡腥味道。

    看測試

    煮蘑菇時,鍋裡放燈芯草同煮,煮熟後,如燈芯草變成青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 其它還有:煮蘑菇時,毒蘑菇能使銀器具變黑,如果加進牛奶,牛奶馬上凝固,放進蔥,蔥會變成藍色或褐色。

    區分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不光需要以上知識,還必須根據實際經驗。沒有經驗的人最好先認識一些毒性較大而且易發現的毒蘑菇,記住它們的特徵,如果見到別的蘑菇也有這些特徵就不要採食,這樣就有致誤食中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飯前運動好還是飯後運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