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束竹醉
-
2 # 債法分析
木鳥皇帝為什麼要重用魏忠賢,真的是因為木鳥皇帝昏庸無道嗎?
當然不是。
明朝末年,外有後金襲佔東北,內有高迎祥等農民起義軍頻頻暴動,內外交困。代表江浙大官僚、大地主階級的東林黨人本應與君主同舟共濟,共渡國難。可是東林黨人會幹什麼,只會空談,只會貪汙,只會排除異己,自命清高,自己不去救國、救民於水火之中,卻反而整日在皇帝面前詆譭在前線打仗文臣武將。皇帝一有事情,只會說出來一大堆困難。
皇帝能怎麼辦呢?只能任用魏忠賢。為什麼要重用魏忠賢而不是別的大太監呢?
1、魏忠賢識大體、懂全域性,願意做實事。魏忠賢執政時,打擊的都是那些偽君子。東北戰場,他從來沒有剋扣過抗金將士的一分糧響。
魏忠賢出身於貧苦,深知民間疾苦,每次有自然災害,他都會籌集糧食,賑濟災民。
魏忠賢讓士大夫恨、老百姓愛。
2、魏忠賢敢於為皇帝幹壞事,執行不打折扣。有些人是魏忠賢一個人能殺的嗎?沒有皇帝的支援,殺死朝中重臣是幾乎不可能的。皇帝想給一些拉幫結派、不幹好事的東林黨人一點厲害,自己不便出面,誰來背這個黑鍋,只有魏忠賢敢背。從這點來看,魏忠賢確實是忠臣。
有魏忠賢在,木鳥皇帝省心又放心。
崇禎皇帝雖然勤政愛民,事事必親為。然而,皇帝就是皇帝,不能事事親為,不然什麼也幹不好,皇帝重在用人,而不是幹活。
木鳥皇帝駕崩前已經明確告訴崇禎皇帝,魏忠賢識大體,可以重用。可是崇禎皇帝不明白啊,更不明白東林黨人不堪重用。後期才知道已經晚了,因為太監很多,可是像魏忠賢這樣識大體、有能力的太監多少年也找不到一個。
當然,魏忠賢也是大貪官一個,可是他掠奪的是東林黨的不義之才,從來沒有坑害老百姓。
東林黨人是既貪腐又無能,還誹謗別人幹實事;魏忠賢雖貪腐,但有能力、識大體、敢幹實事,支援幹實事的大臣。
史書是士大夫們寫的,魏忠賢破壞計程車大夫階層的利益,必然被士大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3 # 醉夢逍遙
忠臣奸黨說不上,只是明朝文官集團太強大,所以皇帝打出閹黨牌來制衡文官,可到了崇禎帝,還是太天真,把閹黨廢了,妄圖憑一己之力操控文官,結果文官集團做大,壓垮了大明朝
-
4 # 大叔光頭
政治不是我們這些老百姓懂得,也沒有資格經歷。
老百姓只知道居家過日子,老百姓對一個政權的評價也是從過日子著手。一個政權下百姓安康,小日子過舒坦了。國家的政權領導和官員們就在百姓心中有好的口碑,反之就會出現動盪和不穩定。領導人和宮員們就會在百姓心中呈妖魔化!
魏忠賢所處地年段,國家內部穩定,也沒有大的外患擾民生,百姓溫飽還行。
魏忠賢屬於政治權力鬥爭的失敗者,正所謂成王敗寇。失敗了就成為了賊,成為了貪宮代言者。勝利者書現歷史,對百姓宣揚自己功績的同時,也會極力醜化失敗者的形像。百姓也就潛移默化中漸漸接受一個被定為妖魔化的魏忠賢!
所以說民之本,國泰民安,國富強,百姓安康。小日子過的滋潤了,在百姓眼中就是好領導,好官!
-
5 # 讀史匯
毫無疑問魏忠賢是大明朝的奸臣。中國歷史上太監中的“佼佼者”,作為太監的行當,魏忠賢一度達到封建王朝史上的職業新高度。明熹宗一朝,魏忠賢工於諂媚深得聖上的歡心,君國大事皆有魏大公公裁決,號稱“九千九百歲”,當時的臣民只知有忠賢廠公,哪隻天下還有皇上。
無賴出身一個人有才無德為禍最大,魏忠賢雖然是地痞無賴出身,大字不識一個,只會遊手好閒,沉迷飲酒,愛好賭博。有一次與同鄉的幾個流氓少年賭博,結果輸的一塌糊塗,懊惱之下自宮入宮做起太監。由於此前在市井廝混的經歷,使得魏忠賢沾染一身社交的惡習,加上宮裡的太監們原本就是一些毫無人格節操和政治操守的人群,魏忠賢一入宮後,一身的社交“才華”終於得到施展。
先是透過花錢巴結上王才人和魏朝,進而又與王安沆瀣一氣到一塊。久而久之,魏忠賢透過博取客氏的歡心,很快就趴到自己的“恩人”魏朝的頭上。
機會降臨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和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兩位皇帝先後一個月內相約駕崩,明熹宗朱由朱由校稀裡糊塗承繼大統。此前明熹宗對魏忠賢和客氏阿諛奉承的手法很是喜歡,加上自己貴為天子,便對此二人大加封賞。魏忠賢每天除了打理朝政,就是想方設法帶著朱由校縱情於酒色和打獵之中。
肆意妄為魏忠賢總領東廠事務,可以說是囂張跋扈至極。負責宮裡安全的內操軍數量多達萬人,魏忠賢可以說橫行明朝皇宮。與客氏一起做盡傷天害理的事,客氏是一個妒忌心極其重的女人,不允許自己以外的女人懷上明熹宗的孩子,當時皇后張氏、貴妃李氏都曾懷有明熹宗的龍種,但始終沒有逃脫魏忠賢和客氏的禍害,這就造成明熹宗一直沒有子嗣。
秋後算賬天啟七年(1627年)秋八月,大名鼎鼎的木匠朱由校駕崩。明朝臣民終於盼星盼月亮地將這位職業木匠、業餘皇帝送走,舉國歡慶之餘,新天子朱由檢繼位。朱由檢接到大臣彈劾魏忠賢,二話不說必然逮捕問罪,發配鳳陽。發配途中,魏忠賢仍然不知死活,手下養著眾多亡命之徒。朱由檢非常不放心,讓錦衣衛速去帶回魏忠賢重新問罪。魏忠賢接到口風后,自知死罪難逃,就在客棧上吊自盡。
朱由檢為了發洩心中的怨恨,讓人把魏忠賢肢解,把同黨客氏用鞭子活活抽死。
可以說,魏忠賢是明朝滅亡的最後一腳油門。已經搖搖欲墜、腐朽不堪的大明王朝,魏忠賢的出現加速了它的滅亡。如果不是魏忠賢和客氏作亂,崇禎皇帝朱由檢接過大明王朝,以圖中興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面對滿目瘡痍的江山也只能走向滅亡。
-
6 # 涼城讀歷史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原名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名魏忠賢。明朝末期宦官。
魏忠賢這個人,由於他和控制輿論的文官集團的矛盾,他的壞處被無限放大了。其實,魏忠賢在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還是很講原則的。
他掌權時,明朝政府抵禦遼東後金的入侵還是比較給力的,可以說一掃萬曆末年遼東戰場的頹勢,大有光復遼東之勢。
在和袁崇煥一起的時候,袁最牛掰的幾次戰功全在魏掌權時誕生。
魏當九千歲的幾年幾乎與關外捷報頻傳的時間同步,寧遠大捷大炮轟傷努爾哈赤(回盛京後不久死去)。寧錦大捷明軍多次重創皇太極。
魏忠賢儘管個人品德敗壞,但在國家邊防問題上確是很重大局,沒有魏忠賢,恐怕還真沒有熊廷弼、袁崇煥等人的戰績。魏忠賢不過一奸邪小人,最多不過烏煙瘴氣,而魏忠賢死後東林黨結黨營私,成為了不受約束的文官集團。
在明朝國庫不夠用的情況下,魏忠賢出現了,怎麼做的,當然是找東林黨人交稅。經過幾年時間,國庫開始又充足起來。各地開始出現魏忠賢的生祠。
-
7 # 時間穿越者
對於皇帝,他是一條忠實的狗,對於老百姓,他是一個貪官汙吏。嚴格意義上,他不是奸黨也不是功臣。其次,歷史證明東林黨才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
8 # 史話論今
要我說魏忠賢有奸也有功。魏忠賢是明朝末年臭名昭著的大太監,據說他原本是河北一個地痞無賴,好與人賭錢,因為欠人賭債,沒辦法只好自願進宮為太監,憑藉著機敏會察言觀色,很快就得到上司的提拔,又藉機結識了當時太子的乳母客氏,從此二人狼狽為奸,為非作歹。
長久以來,人們對魏忠賢的看法已經臉譜化了,人們認為他操弄權柄,迫害忠良,結黨營私,禍國亂政,有謀反的跡象,是宦官專權的典型。然而仔細考察這段歷史,我認為這種看法並不全面,我們現在對魏忠賢的看法,多來源於重新上臺的東林黨人的說法,很顯然,這種說法不具備客觀公正的前提條件。而且魏忠賢掌權時期,也不全是壞的一面。
第一,魏忠賢掌權時期,遼東局勢平穩明朝政府在遼東後金的對戰之中,一掃萬曆末年的頹勢,打了許多勝仗。當時袁崇煥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重用。而且袁崇煥最有名的幾場勝仗都是在這個時期打下的。而且這一時期,關外的戰況幾乎都是捷報。不僅用大炮轟傷了努爾哈赤,寧錦大捷的時候明朝軍隊多次重創皇太極。
第二,魏忠賢基本做到任用賢能接連起用的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骨子裡和自己作對的,但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還是容忍了這些清流官員;只是到了天啟晏駕前為了搶班奪權的根本利益,才臨時起用了自己的私人崔呈秀,並匆忙讓自己的心腹劉廷元替換掉屢與自己作梗而將要去南京赴任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的袁可立這些至少說明魏忠賢也有愛國之心,非因大過而一無可取。
第三,從經濟方面來看,東林黨反對向士紳納稅,反對向商人手工業者和礦主納稅,代表了大地主和城市資產階級,礦業主的利益。但這實際上變相使帝國財政匱乏。而魏忠賢執政幾年,堅定地延續了萬曆的礦監政策,極力向中上層徵稅,使帝國不至於被財政拖垮,崇禎上臺重用東林黨,撤銷了這一政策和加徵三餉反而從側面肯定了這一政策的可行性。
第四,沒有證據表明魏忠賢在執政時有過侵害百姓,肆意殺民的行為。和劉瑾、嚴嵩等人相比貪得實在不多。
至於魏忠賢殘害忠良、隻手遮天的事情,功過簿上後人也自有評說。好壞這些簡單的詞語也已經不足夠評價魏忠賢這樣的人了。而被魏忠賢殘殺的東林黨人可以說都是掌握這筆桿子的人,在魏忠賢倒臺後的史書都是有他們編寫,那麼與他們有深仇大恨的魏忠賢的形象就可想而知了。
-
9 # 我是小明vlog
在我們的印象中,魏忠賢就是一個艱險陰狠的奸黨,這是因為近些年許多電視劇對於魏忠賢這個人物單一的刻畫造成的。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明朝末期宦官。進宮淨身後改姓名叫李進忠,後來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魏忠賢極受寵愛先出任司禮秉筆太監,後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民間盛傳“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賢的罪過不再一一陳述了,貪贓枉法,陷害忠良等等的事情也讓魏忠賢的罵名一直流傳到了今天。但是魏忠賢掌印時期也並不是只會做惡,他也做了些有利於江山社稷和人民的事情。
崇禎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魏忠賢雖然畏罪自殺,但難平眾怒。崇禎下旨將他的屍體千刀萬剮、剁成了碎塊;頭顱也被懸掛在的西城門下。
-
10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魏忠賢不是奸黨是大明王朝的功臣,崇禎皇帝朱由檢一生最大失誤,就是誅殺秉筆太監魏忠賢,直接導致朝政失去控制,導致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重用朝廷東林黨士大夫,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予以高度評價,天啟皇帝朱由校臨終前告誡朱由校,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因為魏忠賢在處理國家大事上,清醒果斷,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深明大義,遠見卓識,天啟皇帝朱由校不昏庸,魏忠賢也沒有誤國,只為打壓東林黨,東林黨士大夫堅持重點收農業稅,東林黨為自身利益,堅決反對收取江南商業,鹽業,採礦業徵稅,直接導致國庫空虛,財政虧空嚴重,東林黨士大夫拒絕向江南征稅絕對是亡國之舉,必須予以堅決鎮壓打擊,內憂外患,大明王朝己經日落西山,夕陽西下,太監曹化淳對崇禎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於是下旨收葬魏忠賢遺骸,即是對魏忠賢執政功績的肯定,也是對自己執政17年生涯全面否定,崇禎臨終前說,文臣皆可殺,文臣誤國,張居正實行萬曆新政,對商業徵收2%工商稅,那怕只有2%工商稅,能徵收上來也是一筆鉅款,大明王朝就是亡於財政虧空,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國庫空虛,拿什麼打仗,拿什麼養活精兵強將。崇禎悔恨誤殺魏忠賢,東林黨一上臺,文官集團就廢除魏忠賢佈局的工商稅系統,沒錢就加徵農業稅,導致關內民變四起,明朝財政虧空,長期拖欠軍餉,軍隊根本沒有戰鬥力,魏忠賢重啟萬曆未期被廢除的工商稅,魏忠賢敢於從虎嘴裡奪食,老虎吃完動物,還可以打個盹,魏忠賢不敢打盹,髒活累活全是魏忠賢一人幹,致使天啟皇富的流油,天啟皇帝不缺銀子花,明朝大軍從來沒有斷過軍餉,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勤奮的,每天親自批閱奏摺,每天上朝嘔心瀝血,天啟皇帝也是不上朝,朝中大事都由魏忠賢處理決定,天啟皇帝就喜歡幹木匠活,李自成提出封個王,給一百萬兩白銀就退兵,崇禎向百官只湊集了20萬兩白銀,李闖王抄家,就抄出7000萬兩白銀,崇禎臨終前說,文臣誤國,皆可殺啊!。
-
11 # 新衣格
功臣
一個朝廷的腐敗不在於臣子,在於皇上
作為千古年來太監不掌權的
但是魏忠賢能想那麼多權利還不是皇帝給的
只能說明皇帝太垃圾。
-
12 # 11路送外賣
單純的評論是忠是奸都過於片面,在當時看來魏忠賢算是奸臣,他利用皇帝的不管朝政大勢迫害忠臣,大搞黨派之爭,腐敗至極,極力斂財掏空國庫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從歷史來看,這並不是魏忠賢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明朝體質問題,皇帝無能,朝政荒廢,長期積貧積弱,導致了宦官專政,這是歷史的必然,魏忠賢雖然奸臣,但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13 # 黑眼睛星系
魏忠賢從一個小太監坐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力肯定是有,先不論使的如何招數,能到那個位置肯定不是凡人。
奸臣?明晚期宦官當政,朋黨把持朝政,作為皇帝,他不希望朝堂上一幫獨上,所以才扶持宦官。作為史書,到崇楨時代肯定也是由東林黨人書寫。抗清中,軍餉消耗具大,他知道從農民老百姓手中壓榨不岀錢,改制工商稅,壓榨東林黨人,緩解了老百姓的壓力。推薦抗清主力戰將孫承宗和袁崇煥、吳三桂等人,一度迫使清朝無力向前邁進。作戰捷報頻傳。袁崇煥還炸死皇太極,使清國陷入內亂中,讓大明得已休養。
賢臣?作為大權在握的當權者,屠殺異已者。玩亂權術,罷免百官,使若大國家機構不能流轉。兩黨之爭,不管勝負都對國家造成一定損失。任東廠督主時,大肆殺戮,東廠路過的地方,到處都整的稀巴爛,雞犬不寧。
作為當時的皇帝的朱由檢臨終時給朱由校說:“魏忠賢謹慎忠貞。可計大計”。朱由校沒聽,殺死魏忠賢,最後還後悔了。你說他是奸臣還是賢臣?作為賢臣的東林黨人,國家要糧餉時,卻分文不岀,城破之日,竟有數百萬兩獻給李自成,真是天大的笑話啊!
-
14 # 聖帝之大千世界
而魏忠賢這個人呢,其實他的出身也算是比較低下的,作為一個民間的小無賴,他的品性其實也並不是很好,他的父母其實對他的教育也是很差的,而當時的魏忠賢也正是因為認了當時的魏道作為幹父親才得以改名換姓。他這一方法也是非常優秀的,當然後來他進宮被閹割也是非常無奈的,如果不是要還鉅額的賭債,想必他也不會成為後來的太監。
當然這個魏忠賢不得不說他也是非常聰明的,也正是他一直以來對皇長孫也非常的會極盡獻媚之技巧,才得到了當時的皇長孫的開心,在明熹宗成功當上皇帝,也就在皇權穩定的時候給魏忠賢也升了官,魏忠賢在這時成功的成為了司禮秉筆太監,我們都知道明熹宗是歷史上出了名的不幹正事兒的皇帝,他就像一個小木匠一樣,就喜歡搞弄那些刀斧油漆的工作,所以說當時的朝政也是特別不喜歡管理的,而魏忠賢他卻特別會找時候,總是趁當時的明熹宗幹木工最為全神貫注的時候,拿著非常重要的奏摺去找他批閱,當時的明熹宗正幹得起勁,又怎麼會拒絕?所以說就會給當時的魏忠賢說,讓魏忠賢去處理,朕已經知道了,而魏忠賢也就是憑藉著這些事情才開始慢慢他的專管朝政的。
其實明熹宗在臨死之前還曾經專門的叮囑過崇禎皇帝,他認為當時的魏忠賢是非常謹慎小心,還非常的忠貞,可以用他作為一個好大臣,讓他管理國家大事的,當然我們都知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不管怎麼樣,也能從另一個方面感覺到,雖然明熹宗會有自己的私人感情在裡面,但魏忠賢他在大事方面的清醒,在維護大局和知人善用方面可以說也是得到了明熹宗的信任。
再加上我們平心而論,魏忠賢雖然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排除異己,做了一些殘忍的事。但到了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也算是拋開私怨,推薦過一些非常有能力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是有大明江山的,所以說我們並不能一味的認為他就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人,因為在他管理朝政的時候,當時國內外的形勢也是非常好的,所以說對於魏忠賢,一定程度上我們應給予他肯定和認同。
-
15 # 錦衣乞丐
表面上是一個仗著皇帝寵信的權閹,任人為親、迫害忠良、把持朝政、欺上瞞下是個不折不扣的禍害。但另一方面他又是明朝制度缺失所誕生的產物,皇權減弱、皇帝感覺受到了威脅,急需一股力量來制約內閣的龐大束縛,所以皇帝都大多隻能選擇從小伴他長大的忠心的太監。
在明朝剛剛建立時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後來設定內閣,起初內閣的作用只是顧問一般,決定權還在皇帝的手中 ,又設定了錦衣衛等監察機構來進一步加強集權。但在土木堡之變中,開國武人勳貴集團和靖難功臣集團被消滅殆盡 ,權力的分配已經失衡,具體的行政權向內閣和六部轉移。皇帝只能透過內廷的宦官來制衡文官集團,以貫徹自己的意志 ,後來更是添加了東廠和西廠等權利機構。
而作為天啟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而推出來的檯面人,魏忠賢出現打亂了明朝的文官治國體系。在他的屠殺和迫害之後,行政權力轉移到宦官,大臣的權利被剝奪。而宦官只是一個殘疾人,大多隻能依靠皇權生存 ,是皇帝最為信賴的心腹,如果感到威脅一紙詔書就能輕而易舉地拔除。而魏忠賢種種殘暴的手段所造成的後果,也只是在爭權奪利過程中產生的後果,皇帝並非一無所知,但相比較權利來說不值一提,畢竟皇帝一輩子連紫禁城都沒出去過幾次,又怎麼能讓他們深刻體會民間的疾苦。
雖然魏忠賢大大打擊了文官集團,為了鞏固個人權勢、黨同伐異、殘忍歹毒。但他力排眾議大膽啟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從經濟方面看,東林黨代表了大地主和城市資產階級的利益,而這使帝國財政匱乏,而魏忠賢堅定的維護了萬曆的礦監政策,徵收工商稅,向中上層徵稅,緩解了財政危機,緩解了遼東邊防的軍餉。
這又大大侵害了掌握言論的東林黨的利益,所以魏忠賢在民間的風評是有一定水分的。畢竟他的權利來源於皇帝,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旦國破,他們的下場也不會太好 。但文臣不同,一旦國破他們換個主人又能當官 ,所以他們大多不會在乎風雲飄搖的帝國。所以魏忠賢對國家來說是功略大於過,但對中上層階級來說,魏忠賢是個十惡不赦的權閹。
-
16 # 靜靜地看書賞畫
忠臣的定義就是忠心的臣子。魏忠賢忠於天啟皇帝,對崇禎皇帝也沒有反叛之心。他可能很壞,他可能很貪,但是他對皇帝是忠心的所以他是忠臣。
-
17 # 老貓身敏
魏忠賢是死心塌地的為朝廷服務的,明王朝覆滅也是殺了魏忠賢,朝廷的各派勢力擴張,皇帝的權力遭到巨大創傷。稅收監督完全失衡了,以至於李自成的兵臨城下,無糧可支,沒有任何抗擊力。
-
18 # 芃其麥健康生活
魏忠賢翻檯,然後明朝很快也結束,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魏忠賢不死,明朝沒那麼快結束,所以從短期穩定明朝來說也許是功臣,但反過來看,如果不是閹黨長期把持朝綱,明朝也許不會衰敗那麼快,所以從長遠來說是奸黨!
回覆列表
魏忠賢說屬於一個比較大奸之人,做事從來沒有底線,任意而為,身為皇帝身邊紅人,參與朝政,但是他大字不識一個,完全按照自己喜好而來。由於他的出現,導致明朝百姓民不聊生,更為可怕的是朝政變得更加的黑暗,許多人只知魏忠賢不知有皇帝。
魏忠賢在沒有入宮之前,是一個地痞無賴每天遊手好閒,沉迷賭博。後來因為一次賭博,輸得一塌糊塗,這才決定入宮做太監,由於此前在市井上混的社交經驗,讓魏忠賢進入宮之後,才華得到施展。他先是透過花錢巴結上了王才人和魏朝,進而取得了客氏的歡心,成功的將恩人魏朝踩在腳下。萬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明神宗和明光宗先後死去,在一個月之內死去兩個皇帝,讓明熹宗朱由較,稀裡糊塗的當上了皇帝。此前明熹宗非常喜歡魏忠賢,所以自從當上皇帝之後,魏忠賢走進了朝政。
除了每天打理朝政,要麼就是想辦法帶著皇帝酒色和打獵之中,玩的不亦樂乎。在明朝有東西廠,魏忠賢總領東廠,可以說是囂張跋扈,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喪盡天良。直到公元16 27年,皇帝駕崩,新的天子朱由檢登上地位,隨後迅速接到了大臣彈劾魏忠賢,然後二話不說逮捕了他,發配鳳陽。
誰知魏忠賢不知死活,在發配鳳陽的途中,還帶著了一大批亡命之徒,朱由檢認為,魏忠賢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讓錦衣衛重新帶回魏忠賢,重新定罪,魏忠賢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只得上吊自盡,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