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書如命的老餘
-
2 # 智慧575
《生命本質的論證》是人生必讀之書,因為它是人類的迄今為止對生命本質真理的唯一正確的徹底的通俗易懂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論述。
-
3 # 蔚藍深海一尾魚
《穆斯林的葬禮》
本書作者霍達,女,回族。國家一級作家,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華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約六百萬字。 《穆斯林的葬禮》的創作完成於1987年秋,一經出版發行,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許多作家、評論家、穆斯林學者和廣大讀者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中國第一部成功的表現回族人民悠久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具有民族史詩的品格和當代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學地位與美學價值。本書於1991年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還曾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建國四十週年北京市優秀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創造了嚴肅文學作品長久地贏得讀者、佔領市場的奇蹟,在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覺,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理路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著力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學畫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豐滿,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蕩氣迴腸。 作者分別用“月”“玉”做線索,“玉”指的是“玉王”韓子奇,“月”指的是韓新月。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底層的琢玉藝人,對於有著近乎瘋狂的著迷,他有兩個女兒,長女君嗶精明能幹,次女冰玉聰慧任性。韓子奇隨吐羅耶定巴巴在去麥加朝聖的路上路過樑家,少年韓子奇被精美的玉器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後來,梁亦清接了匯遠齋的一件訂單,做“鄭和下西洋”的玉雕。鄭和是回族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的作品。三年嘔心瀝血的完美作品將在中秋佳節完成,不料突然玉毀人亡。為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韓子奇回了奇珍齋娶了梁君璧,決心重振家業,十年後果然名震京華,又得了一子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珍品被毀,於是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梁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執意要隨韓子奇同去英國見見大千世界。梁冰玉與韓子奇二人背井離鄉,朝不保夕,在相依為命的十年中,二人互生情愫,結合並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戰後回國,韓子奇因為懦弱不敢跟梁冰玉一起回英國,梁冰玉留下女兒隻身遠走他鄉。新月長大成人,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大西語系,並因共同的愛好理想與班主任楚雁潮相愛,可卻受到重重阻撓,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越加熾熱。可惜紅顏薄命,新月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絕。後來,經過文革浩劫,韓家敗落,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梁冰玉年邁回國,悲傷不已。
書中環境描寫很到位,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四月的燕園,春意正濃。清明時節的迷濛煙雨,浸潤了蒼莽秀麗的勺園、蔚秀園、鏡春園、朗潤園、承澤園和懷抱著未名湖的淑春園;起伏的崗巒,蜿蜒的湖岸,鋪上了一層碧綠的絨毯……”作者對北大春天的描寫,使我身臨其境,彷彿置身四月的燕園。 作者對人物內心的刻畫十分到位。“新月任憑他緊緊地握著她那纖弱的雙手,任憑他發出這一連串嚴厲的訓斥。從來也沒有見過他這樣激動,這樣暴烈,這才是個男子漢,他讓一個弱女感到了實實在在的依靠!這情感的爆發,不但不讓新月覺得委屈,反而痛快淋漓地衝刷著她心中的悔恨!” 這段話刻畫出了新月內心的感受,新月心裡有了著落,明白楚雁潮是自己可以依靠的人,從而對他們的愛情更有信心。
這部作品對我的影響很大,觸動很深。我覺得本書之所以用“葬禮”為題,是因為這部作品裡時刻貫穿著“葬禮”,梁亦清、韓子奇、韓新月之死的葬禮、姐妹之情的葬禮、母女之情的葬禮、愛情的葬禮,都讓我為之悲傷嘆惋。但我同樣也從中汲取了力量,關於愛情、信仰,這部作品激勵著我在未來的路上步伐更加堅定。
-
4 # 會游泳的魚吶
我記得上學那會看過的最好看的小說是《壞蛋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裡面的男主角謝文東,他在監獄裡打出名聲,出來後帶著跟隨的小弟們有稱霸一方,盛氣凌人,霸氣十足。
-
5 # 富貴說得對
《鈍感力》渡邊淳一。
當這個社會整體都在強調敏感,敏銳,敏捷的時候,這本書有如夏日寒冰。
頓感相較於敏感,更多人第一想到的是木訥。
而這本書的主旨“銳易損而鈍則剛。”
由於日本本身的文化中有許多與我們文化相通的地方,所以這本書的譯本讀起來也不生澀。
-
6 # 鄉音濃
看的書也不少,只記得魯迅先生幾句話,坐,請坐,請上坐。茶,看茶,看香茶,年輕只當個笑話,五十歲過後,何其勵志。
-
7 # 林隱隨記
每一個階段的心路歷程都不盡相同,故按此分類整理:
1,青春萌動時,沉迷言情小說,現在讀到各中情節時還會怦然心動,推薦:繆娟的《丹尼海格》和《翻譯官》
2,高中讀書時是最累最叛逆的時候,也是急需情緒出口、急需師長指引的時候,劉墉先生的系列叢書給予了安慰和三觀的建立,推薦:《把話說到心窩裡》、《螢窗小語》、《肯定自己》等,幾乎全部叢書都看過,長大後又重新全部買齊,給我未來的娃。
3,原生家庭,我們都或多或少受過傷,跟她和解的方法,首推薦:李雪《當我遇見一個人》
4,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中,缺失了“本我”和“超我”,所以在追尋成為真實的自己的路上是孤獨的,推薦:蔣勳《孤獨六講》、《生活十講》,丁銳《醒來》
-
8 # 吃葡萄吃葡萄皮
最好看的書嗎?卻是沒有看過幾本書
在我看過的幾本書裡面,最好看的就是《御天神帝》,這是一部網路小說
其他時間也沒有想看書。。。
至於為什麼覺得這本書好看呢?
-
9 # 同福客棧佟湘玉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是沒有道理的。
讀書也一樣,社會在進步,人的思想也是在變化的。因此,對書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
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選擇。
讀書,只有當時最合適的,沒有最好的。
-
10 # 葉同學的筆
最近在看盧思浩的《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感覺很走心,根據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深刻剖析一個人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苦難,並提出自己的人生建議,感覺這本書有它的可讀之處。@葉建輝2018
回覆列表
只說2019年看的最好的一本書吧,75本看過的書裡的最愛:《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讀完真是讓人感慨萬分,湧現在我腦海裡的第一句話就是: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作者塔拉生活在一個病態的家庭裡,父親有躁鬱症,頑固的陰謀論者和末世論者,不讓孩子上學、受多重的傷都不允許去醫院,相信所有公立機構都是邪惡的、陰險的,教會孩子的只有謊言和荒謬,而母親只是父親的傀儡,二哥是個極端人格缺陷的暴力男,長期虐待她。
塔拉在十七歲前一直生活在父親編織的世界裡,不知道馬丁路德,不知道猶太大屠殺,不會幾何代數,在另外兩個哥哥的影響和偷偷的鼓勵下,自考上了社群大學,隨後獲得劍橋哲學碩士學位,14年獲得劍橋歷史學博士學位。雖然她有天賦,文中也只是簡單掠過學習過程,但我相信她一定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突如其來的大學教育給了塔拉強力的刺激和震撼,她就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嬰兒一樣接受著方方面面的成長與再教育。她也不止一次懷著信念返回家鄉,試圖與父母、暴戾的二哥重歸於好,因為塔拉的大學教育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邪惡的背叛,但努力的過程不但沒有絲毫效果,反而噩夢重演,二哥的癲狂、父母的包庇,令她在極度絕望後徹底告別她的原生家庭,不僅僅是距離上的完全分離,更是心靈上的永久訣別。
父親對塔拉的愛從來不是問題,而愛的方式,出了極其嚴重的問題。我一直覺得美國在執行愚民政策,精英無比優秀,大眾無知的可怕。所以反疫苗活動這種反智主義盛行。
塔拉回答:I miss them everyday, but I can also feel comfortable with my decision not to have them in my life.
非常慶幸我生活在一個正常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完整的童年,父母雖然是農村出來的,但一直告訴我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文化。接受教育,它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如果受過良好的教育,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應該多聽、多看、少說,對差異化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也告誡自己,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永遠無條件的愛和支援她們,讓他們在愛的世界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