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洛城未晞
-
2 # 米多小奇
#丁酉新春#搬家之前過年的時候會在家設供桌,擺貢品,給祖宗磕頭、燒香、燒紙錢,搬家後就不設供桌了,但會找個偏僻的地方燒紙錢。
-
3 # 西北風呼呼滴
有祖宗的就請回家過年 沒祖宗的就不請 以前在農村都是家族最長一家請祖宗 然後家族人員大年初一都去磕頭 順便弄點糖吃 現在好像淡了 都是個人請個人的 祖宗牌位也是不一樣了 還是以前好 雖然那時候條件不咋樣可是過年了味道濃郁 現在生活在鋼筋混凝土裡過年就是睡覺 吃飯 沒意思了 只有聞到了鞭炮的味道才知道啊!過年了
-
4 # 大帥41552594
我是河北的,每年春節臘月二十六那天請祖宗掛家譜,有一個大大的家譜有整面牆還要大上面是有史記載從山西遷移過來的我們這地方的始祖,我們這邊一大家人大概有上千人都是始祖李氏兄弟三人的子孫,每年都會放鞭炮擺祭品迎接祖宗回家,而每年去世的成年人都會被記載在家譜上,並且每家每戶都要懸掛三代宗親的家譜擺祭品,直到正月十六南海老母歸位的時候送走。。
-
5 # 文筆緣
西北天水一帶農村,一般在大年三十晚上,填上三代或五代宗族的神牌,在家庭十字路口,接祖先,放鞭炮,接在家中客廳裡,設香岸,貢獻飯,水果茶酒,還要老一輩人日夜培伴,俗稱接紙培紙,早晚吃飯時先放在祖先堂前一獻,其次家人才吃,,蠟珠點著不滅,早晚上香,祭茶祭酒,燒錢紙,磕頭作儀,不說不吉利的話,宗親所有的男人每天早晚都來上香磕頭,培坐一陣,家族大的還要到老祖宗那裡同樣磕頭上香,獻飯,這些花用的錢按宗親戶數來攤配,到大年初三晚,收獻飯,大家把填的神牌連錢紙揣出門外十字口燒掉,故稱送紙,嘴裡還念達祖先各回各府,路上買通無阻,保佑家人平安無事等話,就算過年祭祖才結束o
-
6 # A趙芬芬
我不知道世間的習俗應該怎麼辦,我是憑自己的人生中的經歷,到了每年的年三十中午前,寫好一個牌位,供在佛堂裡的一側,擺上供品及水果請家族的祖宗,回家一起過年。之後初三中午前拜忌後在送走。每年如此,我覺的挺好的,平平安安。心中舒暢。
-
7 # 紅樓夢魘時
湖北的。家裡請祖宗要用八仙桌,擺八個座位八副碗筷,菜必須有魚、有湯、有三類丸子(魚丸、肉丸、三鮮)、有自己家的滷菜、青菜,其他根據情況再加幾盤菜湊成八個菜。擺好後先放鞭(現在禁了),算是請祖宗回來吃飯,門掩著留縫,算是給他們留路。開席後男性長輩在門外燒紙錢,其他人在內等著按順序添酒、添飯,不用很多,意思一下就行。紙錢燒完了就把酒灑在地上,放一掛鞭,算是把他們送走,其餘家裡人就坐下開飯。大致流程就是這樣了。
-
8 # 秋鴻學長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下午需要上墳將自己直系祖宗請回家過年,比如祖父不在了,祖父同輩的也有不在的,只請祖父,曾祖父,旁系不請。
往家裡請的時候,在墓地燒紙,放炮,填土,回家路上不能拐彎,必須第一個回自己家,然後掛放家譜,上貢品,上香,磕頭,結束。
每年都是這個流程,然後大年初一起五更,也就是天不亮就起床,到自家家譜前,自家旁系親屬,鄰居家給長輩拜年(行磕頭禮)。
初二,回孃家拜年。
回覆列表
民間習俗,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我說一說我家鄉的吧。
每年大年初一,爸爸和大伯就會喊上我們這些小輩,帶上菸酒和一些爺爺生前愛吃的食物,黃紙以及鞭炮,去爺爺的墳前上香,磕頭。
大年初三,那些沒了親生父母的女人,就會帶上自己的家眷會孃家為爸媽上香,磕頭,燒紙錢。
另外,如果女方孃家長輩還在世,婆家的直系長輩親屬逝世三年之內,女方回孃家串親的時間要推遲到大年初三之後。
大概就是這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