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吻你上了床

    孫策,人稱小霸王,智勇雙全。孫策在袁朮哪裡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就拿傳國玉璽向袁紹借兵三千,戰馬五百(借兵一事是小說杜撰的)。那時的江東還沒有開發出來,袁朮的智商大家都清楚,讓他去收復江東,又有玉璽誘惑,就給了他兵,誰知孫策一發不可收拾,先後收攬周瑜,甘寧,周泰,張昭這些人才,割據一方,關鍵是自己有本事能力,別人才會服你。

  • 2 # 天山月3

    無論從哪裡說孫策也算不上三國勇武第一人。一般講武藝排名按三國演義為準,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這個排名不是很準確,但除此之外也沒有更確切的排列了。這個排列一是實力,二是戰績,三是名氣,四是資歷,五是三方綜合平衡。好相孫吳吃了虧,竟無一人入前九。其實孫策和太史慈在一條水平線上,太史慈和張遼打80合平手,張遼又和徐晃平手,類似徐晃一類就太多了,所以孫策進不了前九也合情合理。說第一恐怕沒多少人認可。

  • 3 # 笑談百家

    三國第一霸主非孫策莫屬,和他相比,劉備太虛偽,曹操太奸詐,孫權不能容人;和他相比,董卓太殘忍,袁紹太無能,劉表膽子太小,袁術器具太小。這個孫策,十七歲帶兵,從父親手裡,接過殘兵敗將,僅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居然裂土封王,實在是三國第一英雄。

    孫策

    其一,胎教強大:這得益於孫策有個好媽媽。據《搜神記》記載,吳夫人夢懷日月,而生孫策、孫權的故事。在東漢末期的動亂年代裡,作為一方軍閥的孫堅,往往是常年征戰在沙場上,而撫養、教育兒女的重任也就落到了吳夫人的身上。而吳夫人教育兒女也很有辦法,總是寬容、誘導,諄諄教誨,讓兒女自己領悟,明辨是非,於是孫策、孫權兄弟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終使江東成為知識分子嚮往的地方。

    其二,戰功赫赫。孫策會打仗,會指揮,而且身先士卒,讓人敬佩。二十一歲時,孫策已經很有聲望。當時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轉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鬥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當時,孫策也才二十來歲,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還是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後面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後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殺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並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笮融見孫策還在,越發警惕小心,深溝高壘,嚴加守備。

    其三,重用知識,重用人才。孫策手下二張是很出名的,這就是張昭張紘。揚州名士張紘因喪母,時居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他研究天下大勢。孫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傑,都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人出於公心,扶危濟亂。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幹一番事業。如今,我想到袁術那裡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領,然後到丹陽(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江蘇吳縣)、會稽(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臣服於朝廷的外藩。 您以為如何?”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感動,終於對孫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年周朝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只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本分了。您繼承父輩威烈,驍勇善戰,假如真能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麼,荊揚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時您憑倚長江,奮發威德,掃除群雄,匡扶漢室,所建的功業,絕不會亞於齊桓、晉文,定會流芳千古,豈止作一個外藩呢?目前世難時艱,如果您想建功立業,就應當南渡,我將與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援您。"後來果然成就了一段佳話。

    其四,善於脫身。在袁術手下,孫策有志不容馳騁。袁術對孫策表面上重用,其實猜忌。丹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過去曾任孫堅的校尉,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說孫策趁機收取江東。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孫策對袁術說:"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願帶兵去幫助舅父征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後,我還可在當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袁術明知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佔據曲阿,王朗佔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麼作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孫策遂率父親舊部和自己的數百門客東進。當然代價就是傳國玉璽。

    孫策

    其五,愛民如子。劉繇與孫策交戰,遭到慘敗,逃往丹徒(今江蘇鎮江市),孫策入據曲阿(參見曲阿之戰)。一開始,百姓們聽到孫郎兵到,都膽戰心驚,魂消魄散,避之不及,官長們也往往丟棄城池,竄伏草莽之中。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於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孫策勞賜將士,釋出文告,曉諭下屬各縣:"劉繇、笮融的鄉人和部下來投降的,一概不問;願意從軍的,可以從軍,並免除全家賦稅徭役;如果不願從軍,絕不勉強。"文告發布後,來歸附者由四面八方雲集風湧,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徵集得馬匹一千多。袁術在壽春,得知孫策大勝,上表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自此,孫策之名威震江東。不久,劉繇又放棄丹徒西逃,孫策遂東進奪取吳郡。

    其六,善於保全妻兒。臨死時,叫來孫權,給他佩上印綬,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張昭等大臣重臣以孫翊有長兄孫策之風而希望孫策將兵權交給三弟孫翊,但出乎意料的孫策讓二弟孫權來繼承。這大概是孫策的先見之明,因為孫權善養死士,怕對自己兒孫不利。孫策的妻子大喬是個美女,兒子幼小,為了保全孤兒寡母,這是孫策做出的最英明的決策。

  • 4 # 劉弘文

    首先,問一個問題,你的假設要是正確的才行。你這個問題裡已經假定孫策是三國勇武第一人。但是這個結論正確嗎?

    很顯然,根本沒人承認。

    無論從歷史還是演義,都沒有認為孫策是勇武第一人的說法。

    所以,問題的答案是,題目錯了!

  • 5 # 九州歷史

    “總角之好,孫策與周瑜”。兩人關係非常之好,又是同年,分別娶了大喬、小喬為妻,可謂是春風得意。古代“郎”不僅是帥哥的意思,有才有貌才稱為“郎”。當時的江東,“孫郎”與“周郎”是明星式的人物。千年以後,蘇東坡在赤壁,對“羽扇綸巾”的周瑜還無限神往。

    孫策與周瑜在軍事上的配合非常之好,兩人都是開拓進攻型的人物。短短几年時間,打下江東基業。孫策臨終託孤,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他也看出孫權是守業型的人物。

  • 6 # 說歷史的女人

    華夏曆史五千年,自古江東出俊傑。在中國古代史上江東出了兩個威風凜凜的人物,即兩個霸王,一個是西楚霸王項羽,一個是江東小霸王孫策。前者的名氣比後者要大,在後世的粉絲也比較多,其中原因多重多樣,在此不再贅述。今天我們主要分析兩個人物之間的差距,如果丟擲一個結論,說孫策比項羽更優秀,大概會引起巨大的反對,所以我們先不說結論,只根據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對比,結果就會一目瞭然,到底是項羽強還是孫策強,各位看完自然會有答案。

    第一:外形容貌。根據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籍長八尺餘。”由此可見項羽是一個高大威猛的男子,天生就是一塊將才。另外,項羽還有一個非常罕見的特點:重瞳。各位想象一下,這該是一位天神般的猛將。

    再看孫策,陳壽《三國志孫策傳》記載:“策美姿顏。”孫策跟項羽不同,孫策是一位容貌俊美的少年或年輕人,所以在江東地區,人稱孫郎。

    第二:性格特徵。項羽性格暴烈、甚至殘忍、無情、雄烈、霸氣、同時又有優柔寡斷一面。而孫策則是“性闊達”,意思就是胸懷寬廣氣量大,性格開朗好說笑。

    有兩件事足以體現兩人之性格:(項羽之殘暴)一是在公元前206年冬天,秦將章邯率20萬秦軍主力投降項羽,通常來看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是項羽卻不知道如何利用,反而認為這是麻煩和威脅,然後就趁夜在新安縣城的南面挖了一個巨形大坑,活活將二十萬秦軍全部坑殺,其殘忍令人不寒而粟。(項羽之優柔寡斷)二是在鴻門宴上,大謀士范增一再示意項羽殺劉邦,這樣以來項羽將真正天下無敵,天下可定,但是項羽卻被劉邦的表面恭順假象所迷惑,此後范增無奈,只得令項莊舞劍,以殺劉邦,但項羽竟然還是無法下決心做決定,一個人是否善斷,不是看平常小事,而是看關鍵大事,項羽對劉邦的婦人之仁和優柔寡斷換來的是兵敗之後慘遭分屍。

    (孫策之善斷)一是孫策在孫堅死後,當時十七歲,處理完父親的後事後,為了個人發展,只好繼續依附袁術,但是孫策並不甘心於此,因此聽聞張紘乃江東名士,謀略過人,於是就三番五次親自登門拜訪,求教。張紘被孫策誠意感動,遂給他分析天下大勢,建議他南渡長江,以開拓大業。孫策深為感動,立即設計向袁術告辭,並且帶走了父親孫堅的舊部將領。(孫策之闊達)孫策活捉王朗,讓張昭勸降,但是王朗不肯,於是孫策認為王朗是人才,也不忍殺害,後來朝廷徵召,於是孫策就把王朗送給許都。孫策果敢善於決斷,待人以寬厚,故而最終年紀輕輕就很快取得了各路名士和名將的投奔。

    第三:武力對比。項羽的武力在中國整個古代史上都是掛著號的,而且位置之靠前,恐怕無人可敵。《史記》記載他:“力能扛鼎……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再加上項羽的戰績,足見項羽是一位力氣巨大、武力超拔的千古戰神,這一點恐怕孫策不是對手,在歷史上恐怕也無人是其對手。同時,項羽的個人武力值也是他所率領的部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主要加分項。

    而孫策的武力值,若是根據《三國演義》的虛構來看,連呂布張飛恐怕都打不過。但是今天我們說歷史,所以要看《三國志》的記載,陳壽用了四個字概括了孫策武力:“猛銳冠世。”那麼孫策的武力到底如何,各位可以仔細品味一下這四字史載。

    第四:統帥能力對比。論將,武力值其實是次要的,而最核心的指標應該是統帥值。以項羽的平生戰績看,他簡直就是天生帥才,天降戰神,項羽的統帥值,如果十顆星是滿的,那麼他的統帥能力就是十顆星。在鉅鹿之戰,章邯等秦軍四十萬大軍圍攻鉅鹿,而項羽統帥楚軍僅2萬,破釜沉舟,渡江九戰就捷,直接給予秦軍主力以決定性的打擊,擊退擊敗秦軍,鉅鹿解圍,項羽也因此名震天下。實際上,項羽此戰在整個古代戰爭史上,都是傑出的。項羽作為一員傑出的將帥之巨星在歷史的天空盡展光華。以後更有彭城之戰等傲人戰績。

    而孫策在統帥方面,應該說和項羽的側重點不同,項羽是戰神,表現出的勇猛蓋世,而孫策因為戰場和戰役的規模型,所表現出來的只能是統帥有方,逐步作戰,穩紮穩打。

    第五:謀略對比。項羽不能說沒有謀略,只能說謀略的側重點不同,項羽的謀略主要表現為軍事謀略,在這方面他似乎有一種天生的能力,對於戰場狀況的準確分析、精準判斷、果斷出擊,可以說無人可比。但是,一旦離開軍事,項羽的智商立馬就開始“飛流直下三千尺”。尤其在鴻門宴上的表現,極其令人捉急。

    而孫策在謀略方面的表現,應該說軍謀方面也不差,但相比項羽之天才,要略遜一籌,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謀略表現,孫策則更勝一籌。

    第六:文治。《禮記·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如果想取得天下,必須文治武功相結合。而項羽是有武功,卻沒有文治。所以縱觀項羽一生,以及項羽陣營,基本全是清一色的武將,而考量一個人的功勞也多以戰功,而謀士僅一范增。所謂兩條腿走路方能走得穩,項羽的陣營人才匹配就出現了問題,說明項羽本身對此事的態度也有問題。

    反看孫策則不同,孫策的創業陣營,可謂是文臣武將都具備,而且配屬非常合理,武將作戰,文臣治理。而且孫策也非常重視文治,比如攻下的城池都交由張昭全部統一安排管理。

    第七:馭人。項羽陣營先前是猛將輩出,但是到了後期卻出現了嚴重問題,這其實考量的主要是一個主公的馭人能力。在這方面,我們還是看歷史牛人的評價,陳平說:“項王不能信人,雖有奇士不能用。”酈食其說:“項王……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三國郭嘉說:“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關於項羽的評價,還有非常多,但是綜合起來無非是四種看法:一是賞罰不明;二是在封官爵方面,不以功勞,而以親近遠梳;三是缺乏發現賢人和馭人能力,比如韓信在其帳下多年,卻不知其人;四是凡事總以武勇,不知用謀。

    反看孫策,在這麼要好太多了,自己雖然年輕,但卻禮賢下士,不以個人勇武小覷別人,比如和太史慈單挑的結果是英雄相惜,以誠意和人格魅力令對方歸降,比如在文臣方面,他能讓江東二張為其效勞,而且忠誠無比,實在是很了不起。

    結語:項羽之勝,勝在武功,千古一絕。但項羽之敗,也因其過於重視武力武功,而忽視了文治的重要作用。所以項羽攻城拔寨,可謂是天降奇才。但是打下天下,卻不懂管理,全部都因項羽不知道文治的重要作用,所以也不重用文臣、謀士,更對文臣謀士的諫言所聽甚少,近一范增,又被驅逐,項羽之敗,實在是自然的事了。

    而孫策則不同,孫策能夠以少年之身份,南渡開拓江東基業,除了個人勇武,善於統帥作戰之外,還因為他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基業的開拓需要武將,但是打下的城池卻需要文治,文治以安定百姓,收復人心,積攢力量,如此方能實現再而戰,就算失敗一次,還有翻身的機會。所以孫策不但開拓了江東基業,而且在死後,還給弟弟孫權留下了一大批護國文臣武將,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若項羽有此眼界和作為,秦末之後的天下肯定姓項,而不是劉(劉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作息混亂日夜顛倒了,怎樣調整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