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怕馬叔
-
2 # 客觀—評論員
《山海經》記載的極具神秘感奇異怪獸,這些異獸讓讀者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時候的生態環境和古人對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蠃[luǒ]魚,一種長著魚身,卻有鳥翅膀的異獸,能發出像鴛鴦一樣的鳥叫。它在哪裡出現就會在哪裡帶來水災。孰湖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應該很適合作坐騎)。《山海經》所記載的蠻荒古獸。窮奇,形狀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長著刺蝟毛,名稱是窮奇,發出的聲音如同狗叫,。很有意思,窮奇看見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聽說某人忠誠老實,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聽說某人作惡多端,反而要捕殺野獸饋贈。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冉遺魚,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兇。鵸鵌(qi tu)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厭,又可以御兇。讙 [huān],形狀像一般的野貓,只長著一隻眼睛卻是三條尾巴,名稱是讙,發出的聲音好像能賽過一百種動物的鳴叫,飼養它可以闢兇邪之氣,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黃疸病。帝江,形貌像黃色口袋,發出的精光紅如火,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渾渾沌沌沒有面目,他卻知道唱歌跳舞。形狀像野貓卻是白腦袋,名稱是天狗,它發出的叫聲與“榴榴”的讀音相似,人飼養它可以闢兇邪之氣。畢方:傳說是樹木的精靈,形貌與鳥相似,青色羽毛,只長著一隻腳,不吃五穀。又傳說是老父神,形狀像鳥,一隻腳,兩隻翅膀,常常銜著火到人家裡去製造火災。章莪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瑤、碧一類的美玉。山裡常常出現十分怪異的物象。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赤豹,長著五條尾巴和一隻角,發出的聲音如同敲擊石頭的響聲,名稱是猙。禱過山,泿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種虎蛟,形狀像普通魚的身子卻拖著一條蛇的尾巴,腦袋如同鴛鴦鳥的頭,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癰腫疾病,還可以醫痔瘡。大荒當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載天山。有一個人的耳上穿掛著兩條黃色蛇,手上握著兩條黃色蛇,名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而夸父不衡量自己的體力,想要追趕太陽的光影,直追到禺谷。夸父想喝了黃河水解渴,卻不夠喝,準備跑到北方去喝大澤的水,還未到,便渴死在這裡了。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
-
3 # 林屋公子
這也要分情況去看,個人觀點是有的存在,有的不存在,有的存在未知。明視訊記憶體在的動物,比如狌狌(猩猩)、虎、豹、熊、羆、犀、兕、鸚䳇(鸚鵡)等,今天和過去名字基本一致,儘管特徵有些許區別,比如狌狌說“食之善走”,這種特性應該是不存在的,但說存在應該是沒問題的。另一種則是明確不存在的,比如燭龍,睜開眼睛是白天,閉上眼睛是黑夜,這種動物明顯有著自然神的力量,明顯是不存在的。
第三種則是更多是存在與否未知的,比如說比目鳥、並封獸這種一身多頭或者一頭多身的神獸,或者鳥頭人身或者人身鳥頭的怪物。這些可能有一定的動物原型,來自於先民觀測的誤差,也可能完全是來自先民的想象。比如很多學者認為人魚的原型可能是娃娃魚、海牛、海象之類,可能有先民在海邊看到這種動物,但因為觀測距離較遠,而且動物學知識匱乏,所以誤以為是人首魚身;然而再經過以訛傳訛,就寫到了《山海經》中。
-
4 # 西府趙王爺
古代的科學發展落後,語言文字技術也十分有限, 在沒有成像技術的條件下,古人透過文字來形容一種動物的身形與外貌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山海經》中所描寫的“異獸”多達上百種,然而某些看似荒誕不經的異獸可能並非是古人的臆想,而是真實存在的。
《山海經》—羬羊
譯文:位列西方第一的華山山系中,有一座山,叫做“錢來山”,錢來山中有一種樣貌與羊相似,卻長著馬尾巴的動物,叫做羬羊。羬羊的脂肪塗抹在面板上可以治療面板乾裂。
現實—狷羚
狷羚,幼年狷羚與羊形狀相似,成年狷羚與鹿一般大,狷羚的尾巴細長有鬃毛,與馬尾相似,狷羚的脂肪可用於面板保健,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製造。
《山海經》—狌狌
譯文:有一種野獸,長著白色的耳朵,樣貌與獼猴相似,這種動物時而爬行,時而直立行走,人吃了這種動物便會增強腳力。
現實—大猩猩
大猩猩與獼猴是近親,形狀外貌非常相像,但是大猩猩的耳朵是肉白色的,大猩猩既能夠爬行,又能夠直立行走,符合《山海經》中所對“狌狌”這種動物所作的描述。
《山海經》—旋龜
譯文:在“憲翼水”中,有許多形狀怪異魚類,其中有一種“龜”叫做旋龜,旋龜的頭部像鳥頭,尾巴像鳥尾。
現實—鱷龜 鱷龜頭部與三角形相似,喙部與鳥嘴相似,因此看起來有幾分鳥頭的味道。鱷龜的巴細長猶如蛇尾。
《山海經》—類
譯文:亶爰山上有一種野獸,叫做“類”。 類的身形大小與貓相似,身上長著人類的頭髮。 類的身體上長著兩種性器官,雌雄同體。 人若是吃了“類”的肉,就不會嫉妒別人。
現實—斑鬣
狗斑鬣狗的身形與山貓相似,身體上長著較長的鬃毛,斑鬣狗是一種奉行“母性社會”的動物,在斑鬣狗的種群中,只有雌性才有資格作為首領,因此古代人才會認為斑鬣狗是雌雄同體,又因為斑鬣狗像狗又像貓,所以被取名為“類”。
《山海經》—鴸
譯文:有一種鳥,叫做鴸,鴸的外形與鳥相似,但卻長著兩支人手,這種鳥不祥,見到這種鳥的人會走黴運,或是被流放。現實—貓頭鷹
《山海經》—彘
譯文:有一種野獸,身形似老虎一般大小,長著牛的尾巴,叫聲似犬吠一般,吃人,名字叫做“彘”。現實—野豬
“彘”字通“豚”,豚指豬類。 世界上最大的野豬身長1.7米,重500公斤,與老虎相比絲毫不遜色,野豬的尾巴與牛尾相似,且野豬是雜食類動物,對人類有攻擊性。
回覆列表
山海經是我國著名“歷史魔幻現實主義神話鉅作”,是古代人民根據當時動物,加以豐富的想象創作出來的。當然其中有些確實存在,可能與現代動物有差別,但是大概就是下面這些,比如:
1.耗牛,在山海經裡叫“旄牛”。
《山海經·北山經》:"﹝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 郭璞 注:"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長毛。"
2.犰狳
《山海經·東山經·餘峨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犰狳,其鳴自詨,見則螽蝗為敗。
而下面這貨大概是犀牛沒跑了
3.《山海經·海內南經》:“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4.《山海經》卷一二〈海內北經〉:“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彩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虞,乘之日行千里”。
虎身獅頭,白毛黑紋,尾長於身,如果我沒猜錯,應該就是雪豹了。
5.《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是食人。”
我感覺很像角雕
6.【山海經異獸】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其中多黃貝;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帶翅膀的魚,是飛魚嗎?
總之,山海經裡的生物未必全是虛構,也許有些奇珍異獸已經滅絕,有些還沒有被我們發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