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線小醫
-
2 # 使用者95430690255
腸癌是非常常見的腸道惡性腫瘤,是胃腸道高發的疾病之一。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經常便秘,以及身體有其他疾病等因素相關。腸癌出現的初期,會有明顯得便血癥狀,大便次數突然增加,而且總有排便的感覺,總感覺沒排完。排便的時候會有鮮紅色的血液從大腸內排出,而且伴有粘液,最關鍵的腹部會有持續的隱隱疼痛感。而腹痛不具有持續性,而且疼痛與腹腔內的組織器官受到刺激或者受到外力打擊等都有直接關係。所以,腸癌疼痛與腹痛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並及時進行治療。
很多人都有過腹痛的經歷,但如果疼的不是讓人無法忍受,基本上都是抱有挺一挺就過去了的心態。殊不知,如果腹部經常隱隱作痛,很可能是患了腸癌。雖然,腸癌有便血的症狀,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沒有便血、便秘的情況出現。雖然,腹部持續性的隱隱作痛與腎結石和闌尾炎的症狀都比較相似,但為了保證身體健康,還是要做一下腹部彩超,讓醫生確診之後才會放心。如果真的檢查出患了大腸癌,也好儘早的透過放療進行治療,但如果是晚期的就要進行手術切除了。
對於大腸癌早期是否可以被發現的情況,與每個人的保健意識和症狀輕重不同都有直接關係。如果患因為疏忽或者忽視,即使身體已經有了大腸癌的初期症狀,腹痛,便血,便秘等也很難被發現。但如果腹部疼痛能夠引起患者的注意,並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是完全可以在患病初期就被檢查出來的。一旦檢查出來之後,患者千萬不要過於焦慮,一定要抱有積極的治療態度。按照醫生的診療建議進行治療。
需要了解的是,即使大腸癌能在早期就被發現,也避免不了手術,而且目前對於這種疾病的治療治癒率還特比低,只有平時多注意身體的保養,才能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對於大腸癌的預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定期檢測篩查,尤其是超過40歲的人更要引起高度重視。大腸癌的出現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不良習慣也都有直接關係,尤其是不規律的生活和不健康的飲食,所以,要更正不良的習慣,才能讓身體保持健康。
-
3 # 微醫掛號網
結腸癌、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年齡也在提前,35歲左右的初發結腸癌患者一年比一年多,考慮原因可能與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不無關係,所以如何儘早發現早期癌變顯得至關重要。
1.大腸鏡
現在大腸鏡檢查技術已十分成熟,無論是檢查還是治療,它的優勢都非常明顯。但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一般人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做腸鏡檢查,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不願意做腸鏡檢查。所以對於大腸鏡這裡來個小科普。
大腸鏡是透過電子內窺鏡從肛門進入,透過螢幕直接觀察腸壁的一種檢查,必要時還可以對可以組織進行鉗夾做病理分析,或是直接對病變進行電燒灼來治療。一般分為普通和無痛兩種。
無痛腸鏡是在藥物輔助下進行的,患者接受藥物後出現中樞抑制,使整個檢查過程中患者都能處於安靜、平和的狀態,這極大的有助於檢查的準確性,術後患者可自然清醒。
有的朋友可能會有疑問“我用了麻藥不會出什麼問題嗎”,這裡D醫生可以負責人的告訴您,現在的麻醉技術很成熟,一般不會出現問題,當然這都需要麻醉師的評估,如果評估不過關,也是做不了無痛腸鏡的;
普通的自然不必說,病人是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進行檢查,人們一般不會選擇這種方式,因為他們害怕沒有麻藥他們會痛苦難忍,但據做過患者朋友說雖然不是很舒服,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痛苦,所以也有不少麻醉不難受的患者朋友選擇普通腸鏡。
2.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是十分常用也很簡單的檢查方式,醫生直接講手指伸進肛門進行觸診,但它有弊端,那就是對於平坦的病變醫生透過手套很難摸出來,而高位病變也就是手指摸不到的大部分割槽域都成了檢查盲區,所以它的侷限性也很大。
3.大便隱血實驗
這也是很常用的檢查方式,接取大便就能檢查,陽性率也很高,但它也有侷限:它只能告訴你大便裡有沒有血但看不出來血是從哪來的。
其他還有問卷篩查、色素內鏡、電子染色內鏡等檢查,這裡就不一一表述了。
4.怎樣篩查腸癌
作為普通人多一些留意就行:注意大便的次數有沒有變化,一天2-3次大便都是正常的;大便有沒有血;大便是否為黑色;大便解完後有沒有沒解乾淨的感覺等等。
現在社群醫療在大力發展,相應的篩查問卷也不少,一般人做體檢時回答一個問卷、做一個大便隱血實驗和腫瘤標誌物檢查就足夠了,這種篩查沒有年齡限制,但兩次篩查的時間不應超過10年;而對於一級親屬有腸癌患者的朋友,建議從40歲開始就要每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以上就是怎麼識別腸癌的小科普,不知道是否對各位有幫助呢。
-
4 # 如一凡夫
大腸癌按腫瘤所處腸道的不同部位、症狀,其表現各不相同,不過一般早期均無明顯症狀出現,只有當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明顯不適症狀。如出現腸出血、腹痛、大便習慣改變、大便的質和量改變等。但這些症狀常常被誤診為腸炎、腸結核、痔瘡或腸胃道神經官能症而耽誤了治療時間。
-
5 # 忠解癌狀態
醫生懷疑是腸胃炎作怪,但她吃了消炎藥卻一點效果都沒有。後來她便秘多天,身體逐漸消瘦,做CT檢查發現腸梗阻,又被當成腸結核治療。直至8月,她才在醫院做腸鏡找到腹痛的病因——結腸癌晚期,腫瘤把整個腸腔都堵死了,還發生了肝和淋巴結轉移。醫生無法做肝切除,只能切除結腸的腫瘤,然後進行化療控制病情。
腸癌疼痛與腹痛是不同的
1、有的腸癌患者沒有便血、便秘的早期典型症狀,卻表現為腹部隱隱作痛。腹部的疼痛病因複雜,有時檢查出腎結石,就容易漏診腸癌。
2、腸癌的疼痛跟腎結石的性質有所不同,建議腹部隱痛應該考慮腸道問題,有必要做腸鏡檢查——及早發現腸癌,治癒率可以達到60%~70%。
有資料表明大腸癌已經成為中國高發癌,發病率位於男性癌症第2位,女性癌症第3位。由於大腸癌的潛伏期特別長,因而專家提醒,對於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篩查顯得尤為重要。
大腸癌早期易發現、惡變時間長
大腸癌早期很容易被發現,且如果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超過90%。由此可見早期篩查的重要性。
專家表示,大腸癌屬於一種可以預防的癌。因為大腸癌的惡變過程可能需要漫長的十年時間,在這個階段內,我們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各個階段的預防及治療。
大腸癌是由正常黏膜變化而逐步形成的。早期病變表現為腸道粘膜突起,且這種突起70%至80%會變成息肉,為癌變埋下隱患。研究顯示,從息肉到癌變大約需要10年時間,如能在癌變之前進行治療可以有效預防腫瘤。
因此,對於大腸癌的預防,首先要做到定期檢測篩查,排除可能性疾病;其次,在發現自己患有大腸息肉時應該及時進行干預治療,防止息肉癌變,將大腸癌截殺在半途中。
大腸癌篩查主要針對40歲至74歲高危人群。專家表示,大腸癌的篩查技術並不複雜,高危人群透過全結腸鏡就基本能確診。在歐美國家,腸道檢查被列入體檢必檢專案,但在中國尚未普及。因此,醫生建議,人到40歲時應該每年做1次結腸鏡檢查,若無異常,則可以延長週期,改為3年至5年再做一次。此外,有經驗的醫生用指肛檢查方法就能初步判斷是否罹患直腸癌。因此,大腸癌早期是很容易被檢測出來的。
然而雖然大腸癌極易被早期發現,但事實上,目前在中國早期發現和治療率卻極低。大腸癌一般分為早期、中期偏早、中期偏晚、晚期。早期手術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到了中期就大大下降了。
-
6 # 中醫齊冬梅院長
大腸癌早期能發現嗎?——能!按時體檢,定期檢查,一定能發現!——不能!早期症狀不明顯,單憑日常生活腫的症狀來觀察,很難!
癌症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就是癌痛,幾乎每一種癌症都會伴有疼痛,有時候這種疼痛會讓人難以忍耐,只是每種癌症疼痛的部位會有所不同,而腸癌疼痛與腹痛也是不同的。
腸癌會由於會侵犯到粘膜下層或肌層而引起深度疼痛,而且隨著病情的加重,這種疼痛的感覺也會越來越加重,腫瘤還會導致腸道刺激而引起疼痛,當腫瘤蔓延到鄰近的其他器官也會由於撕扯黏連的腫瘤而產生疼痛的感覺,嚴重情況下造成腸穿孔會引起腹部疼痛;腹部的疼痛很多人都以為只是一種普通的症狀,引起腹痛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就很可能會是癌症引起的,所以一旦出現疼痛症狀嚴重持續一定不要大意,要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以確保沒有患得癌症。
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近年來腸癌的發病率逐漸升高,由於腸癌本身的特質導致了這種癌症在早期很難被發現,而等到身體有了明顯的症狀時就已經是晚期了,往往病情惡化就會難以治療。大腸癌的早期在身體上都會有這些體現,一旦有異常就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但是這種症狀也會容易和普通的腹痛相混淆,往往最容易被忽略,這種疼痛一般就是會出現在下腹部疼痛;便血是早期的大腸癌容易出現的症狀,但是很多患者可能會以為是痔瘡引起的,沒有痔瘡的患者則要加以小心了,出現便血是由於腸道內的癌細胞發生癌變後而造成的現象,如果有時候排出的大便不僅帶有血,還有一種刺激性味道就要更加小心,及時去醫院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的可能性才大;大便形狀改變也可能是腸癌早期的症狀,如果大便開始不正常而且持續一段時間都不正常就要警惕了。
雖然腸癌的危害性以及發病率很高,但是隻要及時發現,儘早治療,就會有更大的機率達到臨床治癒,腸癌的治療方法在中醫中有中醫經穴埋植術、中醫三位一體療法等等,都能夠幫助患者有效的消除腫瘤,病抑制其擴散。
回覆列表
腸癌的疼痛與腹部的疼痛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如何區分以及如何預防呢?
腸癌疼痛與腹痛是不同的
1、有的腸癌患者沒有便血、便秘的早期典型症狀,卻表現為腹部隱隱作痛。腹部的疼痛病因複雜,有時檢查出腎結石,就容易漏診腸癌。
2、腸癌的疼痛跟腎結石的性質有所不同,建議腹部隱痛應該考慮腸道問題,有必要做腸鏡檢查——及早發現腸癌,治癒率可以達到60%~70%。
辨別:腸癌腹痛與其他腹痛有區別
1、腹部疼痛是一個很尋常的症狀,原因很多。
2、根據腹痛具體位置、痛的輕重、性質不同,病因大相徑庭。
3、上腹部疼痛要考慮胃、十二指腸、胰腺、肝、膽炎症,右側或右下腹部疼痛則要考慮輸尿管結石、闌尾炎、盲腸或結腸炎、結腸腫瘤,對女性來說還可能是卵巢、輸卵管的炎症、囊腫、盆腔炎等婦科病。
腹痛原因眾多,那麼如何才能儘快從疾病中排查出結直腸癌呢?
1、首先要查尿常規、腹部B超,對於腎結石、胰腺炎、卵巢囊腫、輸卵管病等大部分引起腹痛的疾病可探查出來。
2、如果是胃部有毛病,患者可有反酸症狀,飢餓時疼痛可能是胃潰瘍,這些透過胃鏡可確診。
3、而女性的婦科炎症,比如盆腔炎,通常不是一側腹痛,而是兩邊疼痛,還伴有腰痛。
4、腸癌早期表現通常是便血、便秘,而有的患者卻表現為腹部隱痛,如果恰好患有腎結石,就可能掩蓋病情。
5、腎結石引起的腹痛往往是陣發性絞痛,和腸癌的脹痛、隱痛是不一樣的。
6、如果患者出現消瘦,腹痛逐漸加重,還有便秘、腸梗阻,就應該考慮是不是腸癌了。
7、發現結直腸腫瘤後及早正規中醫診療,治癒率可以達到60%~70%。
中醫治療腸癌的優勢:
腸癌是胃腸道中發病率僅次於胃癌和食道癌的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多見於40歲以上人群,其發病與飲食習慣有關。腸癌由於早期症狀極不明顯,發病隱匿,所以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臨床上區域性治療難以有滿意的效果,中醫治療作為一種全身性療法,在直腸癌的治療中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中醫有很強的整體觀念,往往能從患者全身的特點加以考慮,而不只是侷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醫調理能糾正機體的某些失調,去除腫瘤的復發因素,降低轉移的機率;其次,中藥對健康細胞的傷害比較小,一般不會因治療本身的原因對體力產生新的破壞,在癌症好轉的同時,體力也會逐漸得到恢復,逐步增強免疫力。
二、直腸癌的中醫治療可減輕西醫“三板斧”的毒副作用。
三、中醫可扶正祛邪。採用中醫治療直腸癌,應遵循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所採用的西醫治療手段、不同的治療階段以及患者病後的氣血盛衰、臟腑功能的陰陽虛實等進行綜合分析,再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