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軋吃貨
-
2 # 傷心的丸子
推薦大家看一下溫鐵軍教授的《告別百年激進》,這本書真的非常棒。
溫鐵軍教授1998年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是中國智庫成員,在中國多個官方機構擔任職務,擔任過人大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對三農問題有深入的研究。本書從歷史,戰爭,國家角度介紹了經濟的作用,對人們重新認識世界思考世界有巨大幫助,可以使我們換一種角度去看待歷史看待世界,能給人不一樣的啟迪。本書不同於某些專家學者在某一領域見長,專注某一領域的描寫而是,從多個領域多個角度解析歷史事件的發生,歷史程序的變遷。
看了這本書真的是感覺重塑世界觀,原來我們所認為的很明顯的歷史事件,背後居然有那麼多不為人知的原因,原來我們以為是某個原因導致的事件,其實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看了此書,給人一種原來還可以從這些角度來看待歷史,原來歷史是這樣的,此書真的是讓人歎服。看了此書不僅有助於多角度瞭解歷史,更能給人提供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
3 # 暢烽棟
楊絳《我們仨》:讀文學書,更能明白生命的不容易,這本書,寫了一家三口的生活。
下面我分享書中的經典對話,及自我感觸:
【一個人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無識狂人,引用桐城先輩語:子弟二十不狂沒出息,三十猶狂沒出息】年輕的時候,不去經歷事情,奮鬥,到了老的時候,也將一無所獲。
【擠車來往費時間,時間不是金錢,時間是生命】時間對大家都是公平的,是金錢買不到的,所以要珍惜每分每秒,做事情的人,永遠很珍惜,比如:馬化騰,在你睡覺的時候,人家還是在工作。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優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視煩惱,為享受,最近因為疫情,就和爸爸去地裡幹活,苦,累,肯定是存在的,一定是暫時的,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要獲得幸福,就需要奮鬥。
【我們不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書中有黃金屋,也是值得我們去借鑑,不停學習,輸入,輸出。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錢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是困難,還有個阿圓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寫出一家幸福的生活,陪伴左右,遇到事情一起解決,一個小小團隊,只要心在一起,什麼都不怕了。
-
4 # 茶百道
1.《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2.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其中穿插兩個字交錯複雜的愛情故事。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於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裡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麼認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畫到了極致。我甚至感覺少安就是身邊的某一位人。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麼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家裡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儘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潤葉這麼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李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再說到少安的事業,可以這麼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並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並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麼的現實啊,付出才會收穫。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回覆列表
餘華的作品《活著》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典文字,餘華的第一部長篇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長經歷和心靈歷程。作品的結構來自於對時間的感受,確切地說是對記憶中的時間的感受,敘述者天馬行空地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三個時間維度裡自由穿行,將憶記的碎片穿插、結集、拼嵌完整。 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餘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餘華一直所不屑的。餘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在後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現實主義為標榜的中國主流文學評論,對《活著》給予了尖銳的批判。例如:認為作者將主人公福貴最終的活著類比為一種類似牲畜一般的生存,並予以唾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尤其是當海外市場對《活著》給予了高度的評論評價後,有關《活著》的另外一些見解漸漸出現。例如:《活著》是繁華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福貴的命運昭示著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虛妄而已,結尾那個與福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另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只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並無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 事實上,後一種可能是非常大的,因為餘華在冰冷中敘述殘酷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著》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這樣就會有一個結局: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閱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 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活著》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裡。 也正因如此,《活著》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