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貞
-
2 # 特大豬頭
這幾位先賢是思想家,教育家,不是政治家,即使有從政行為,但沒一位成功。
可見政治家這個物種需另起一欄。
仁愛中庸,清靜無為,兼愛非攻,除了墨家還佔了個攻字,算是對戰爭這項貫穿人類歷史的大型活動有了點呼應,其餘諸位皆是謙謙君子,清淨散人。
三千草原騎兵對上三千孔子,結果可想而知。再光輝的思想也無法抵擋一柄殺戮之刃,無法拒敵於國門之外。
普羅大眾思想千奇百怪,層次高低不等,這一群體即使知道意義深遠卻也絕不會放棄眼前的利益,這是千百年來“大眾”這個詞的共性。聖人從政首重教化,感化,民眾敬而無畏,政策施行困難,終將出朝堂入草堂,無法馭民,富民於國門之內。
先賢思想對於提升個人修為,塑造民族精神,發展中華文化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他缺少了“武力”並肩而行。
中國近代史的滿目瘡痍使我們明白,高尚的靈魂,偉大的思想必須匹配健康的體魄,強大的武力。
我們的中庸,無為,兼愛化去了人性中的野蠻,而人類的掠奪性也在不停的滋生野蠻,拼搏是守護……
-
3 # 諸子詮釋
首先,孔子講中庸,老子講無為,墨子講非攻,莊子講無為 。和我們講拼搏不矛盾,甚至是相輔相成的!
孔子的《中庸》,被人們理解為和稀泥,其實中庸的含義是“無所不用其極”,是達到最高的誠,是達到天地之境界。你說這樣的中庸不是奮鬥嗎?
老子的無為,不是什麼也不做,是更好的做。去順暢天道的做,是高階的奮鬥。
墨子的非攻,是講兼愛的,是要求相互平等博愛的,墨子摸頂立足以利天下。你說他不奮鬥嗎?
莊子不是無為,莊子是精神境界的逍遙。你沒有下苦工專研,躺在床上就逍遙了嗎?那是懶蟲,是懦弱的奴隸,不是逍遙。逍遙是有為。
這些大家不奮鬥,怎麼寫留下文字,留下思想。那些不奮鬥的人,才不會留下文字呢?因為他們懶啊。所以大家都在奮鬥。只是奮鬥的方向不一樣。
李誕說:你以為做個廢物很容易嗎?很難的。你要有一個艱苦的奮鬥,才能做一個好的廢物。
-
4 # 另類文史
另類君斗膽答題^_^
孔子講中庸之道,其實是講人與人、人與事的關係,其實孔子還講過“君子不憂不懼”這樣擲地有聲的話,所以不能將孔子視為懦夫的代言人,因為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奮鬥者,在諸侯爭霸的時候奢談仁政,換成後世任何一位思想家,都做不到!
老子講無為,是指在有道者當政的時候,順勢而為,如果國軍昏庸無道,那就知其不可而不為;
墨子講“非攻”,是因為手工業者只有在和平的社會環境中才能生存發展,
莊子的思想,提倡自然而然,渾然忘我,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相輔相生;
總結起來,儒家講究中庸是想在春秋戰國那個混亂的年代摸索出適合儒家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而老莊由於看清了當時諸侯爭霸征伐不休的殘酷現狀,想消極遁世;
墨家厭惡戰爭,卻又不得不生存其中,所以就提出“兼愛非攻”的思想,想讓世界充滿和諧充滿愛……
諸子百家的每一種思想都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表達出他們心中所思所想,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思想詮釋心中的意願……
而今,我們提倡拼搏,也是我們所有華人的意願,國家如果不拼搏發展,就要被人家制裁,個人如果不拼搏,就買不起房,買不起車,沒有存款,去不了老婆只能擼管!
-
5 # 真相很簡單
因為古人的人才制度,和今天是不同的。
在百家的時代,人才依託的是舉薦制,也就是一個賢能的人不用去拍誰的馬屁,就會被鄉里舉薦上去(不舉薦是要追責的)。你看莊子, 他特別怕被舉薦去。這種機制下,可以談努力,但不用談拼搏。
今天就不同了,今天是以鼓勵充分競爭來推進社會發展的,也包括人的競爭,當然就需要拼搏了。
-
6 # 淡漠千里1
傳統中國確實有安逸的文化傳統和政治理想,不過老百姓的安逸生活也只是存在於中上古時代。那時候的君王伏羲炎黃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個個英明聖智,個個上曉天理下通人性,個個公正無私仁愛萬民,而且個個精通無為中庸之治道。作為領導者,他們個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夙興夜寐、勵精圖治,所以百姓才能享受到和平安逸的幸福生活。也就是說老百姓享有的安逸生活並不是平白無故就會從天上自己掉下來的,而是當時領導者默默努力、默默付出的結果。
自春秋戰國之後的中國社會則恰恰相反,上邊的好大喜功、胡作非為,下邊的自然就得努力奮鬥、拼命奉獻;上邊的昏庸無能、自私自利,下邊的自然就不得不你拼我搏、疲於奔命!
-
7 # 吳公子燎
您說華人有安逸的文化傳統,我覺得是觀察到了部分的事實,但不是全部,起碼我們還知道有個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是不講安逸的,挖山不止,不光他自己這一代,而且連子子孫孫的活都給安排下了。孔子還對君子說:“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可見追求安逸不是中國文化的全部。
中國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這個是中國文化一直綿延至今的原因之一。
順著您的話,孔子講中庸,實際上是基於禮,禮規定的是在秩序中人的位置,中庸其實就是不做與你所處位置不相符的事----不管這個事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過尤不及,過和不及都不好,就是在其位,謀其政才是好的,舉個例子吧,比如你是個局長,那麼你就把局長的事幹好,不要去幹科長的事,也不要去操心省長應該乾的事。這個是孔子所說中庸的本意。
後來,到了子思哪裡,他事實上是把孔子所說的中庸做了他自己的發揮,子思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太平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裡,子思把中定為了標準,而庸呢,是“常”的意思,也通“用”,意思就是用常守中,不可須臾遠離。原則和標準很重要。
不知道啥時候,中庸被說成是騎牆之道,說成是和稀泥,一團和氣,難得糊塗,這其實是根本不懂什麼叫“中庸”。中國文化被曲解,歪解的很多,而且就算現在,也一樣經歷這樣的命運。
再說老子講無為,這個更簡單,因為老子的起點是道,而道就是無為的,這個無不是沒有,而是不自知,不是思考之後的結果,是本來就是那樣,老子講無為,是要人法地法天,一路法下去,法到道,不是什麼都不幹,而是要幹,不光要幹,而且要像道那樣幹。其實這是很難的事,就算拼搏也未必達到。再說老子“無為”後面還有一句“無不為”或者“無以為”
墨子講非攻,非攻就是別打仗,墨子不喜歡打仗,其實他自己就是個組織的頭目,他這個組織是幫人打仗的,但墨子說,我是用我的組織制止戰爭。主要內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二是救守,支援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是一個事的倆面。
其實按您的思路,不應該是舉出來非攻來和中庸,無為對應,我個人以為應該舉“非命”。
儒家講“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道家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墨子要回應這倆家,於是他說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亂都不是由“命”決定的,只要透過人的積極努力,就可以達到富,貴,安,治的目標,這就是墨子的“非命”。
到了莊子,莊子除了講無為,其實更講養生,講自由,講齊物。荀子: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莊子不太關心人間的是非,因為他認為那不是終極的道,莊子輕生死,齊物歸一,與天地同遊。
大致捋了一遍,可以有結論了。
儒家,道家,和墨家,其實都不是提倡什麼都不幹,給懶人以理論依據,他們其實都是說人是要乾的,區別只是怎麼幹而已。不管是求有為天下,還是求無為而和於道,還是非命,強調命由我定。都是要乾的。
至於說我們為什麼要拼搏,無非就是活著要吃飯,所以要拼搏,吃飽了,如果想吃好的,還是要拼搏,如果不止於吃了,還想求天下,完成社會責任,也得拼搏,不想求天下,但是要求自由,求道,一樣也要拼搏。
最後是一句題外話,中國文化,如果要了解,不是道聽途說,然後自以為是就“是”了,要讀原典,要與古人同心,要能回到古人的生活年代,與古人“同情”。而這同樣需要拼搏。
-
8 # 虛實難證主客唯心
無為,非攻,中庸…
是做事或分析事情的方式和方法,並非什麼都不做。
①非攻,如果是不進攻怎麼實現“天下大同”?墨家非攻可理解為以守為攻,同化敵人,我以守為主,但別人進攻時必須要同化他,讓敵人由他變我。
傳統的圍棋是圍住即滅,據說墨棋是圍住後變色,強調的同化敵人。
②無為,如果是什麼也不做怎麼實現“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寫權“為無為,味無味…”,如果已經吃了糖再去吃葡萄那可就真酸了,必須讓嘴巴沒有味道的時候去吃葡萄才是甜的,這就是味無味。故,為無為,就是當事情還沒發生時候就去做才能成功,如果已經成即定事實了你再怎麼做都是白費功夫。
可見無為要求相當高,必須認清事物本質,在初始狀態下手,所以才如此強調“道”的重要性。
而努力/拼搏/奮鬥等是做事的態度,願不願意去做和應該怎麼做,這個是有區別的。
-
9 # 明明之道
在回答“我們為什麼講拼搏?”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來分析解釋一下問題的前半部分。
中庸之道孔子講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什麼?是不偏不倚的和稀泥?還是不出頭不掉隊的在中間混日子?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作者現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後來宋朝朱熹對此篇推崇備至,於是單獨成書,與《大學》等合稱四書。
中庸一詞從字面解釋即“中道及常理”之意。而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平靜情緒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中庸所強調的是人性的修養,所追求的是“至誠”。
而後世宋代學者在《三字經》中雲:“中不偏,庸不易。”從此流傳後世,中庸成了明哲保身、無所作為的代名詞。
無為之道老莊他們確實是講無為之道,但他們講的“無為”就是啥都不幹嗎?
無為從來就不是什麼消極的處世態度,而是積極做事的態度,無為即是不妄為、無所不為。
無為指經過有為的思考,以時勢、趨勢的判斷做出順勢而為的行為,即順應自然的變化規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為做作,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被史書稱道的“文景之治”就是由此而來。
非攻最後一個,墨子也真的講了“非攻”,但他還講了“節儉”、“薄葬”,墨子門人一生節儉。
墨子為什麼要講“非攻”,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諸侯混戰,狼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他正是見識到了戰爭的種種殘酷,故而一微薄之身投身亂世,力挽狂瀾,終身致力於終止戰爭,謀取和平,這是一種普濟眾生的大無畏精神。也許成果不太理想,也許方法尚有許多瑕疵,但這種時代的擔當是不可磨滅的。
最後回答我們為什麼要拼搏?
往大一點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我們趕在世界風雲際會、充滿機遇的年代。
往小的說,拼搏是為了自個的好日子,每天吃的健康,過的快樂,一家人不必為生計而分散各地,在外奔波,有天倫之樂。病了有好的醫療條件,不愁看病花錢。
也許你還是不明白你為什麼拼搏?
那麼你當然也可以不拼搏,趁著光陰正好,但是許多年以後的某一天,你會不會淚如雨下,感概著當時年少。
-
10 # 馳者劉悅
到什麼地段唱什麼歌!我們講拼博,是到了博的時候的啦,非自願的啦!中庸是搏,無為是搏,非攻還是搏。各自的說法,表述不同而己。搏是行動。人活著連呼吸都是搏。心有所思,有所謂,有不甘,有所取,有爭競,所以押上血本,要去博一下,你懂的。
木匠在桌子上就輸了,雲梯攻城還是不行。不是非搏而是賭藝不夠,有待創新完善突破,所謂非攻,是墨子掩飾的說法。主張非攻其實是主動的進攻。並不是無條件見人就去投降,無非是能不動武攻心為上是為最好選擇!文攻為上而已。墨家學派奇芭地有自己的武裝,是個學生就是個兵,主張非攻,你信嗎?
老子說無為,並不是說什麼都不做!而是要弄明白天道包容的存在本質及內容,順著規定不違反去做人做事,不碰壁不吃虧,順勢而為。天道就在那裡擺著,無時間無邊沿,也不要求誰去認知。人感覺到天道的存在,得了一丁點門竅,順著規定去巧取豪奪又不露痕跡,那叫無為!其實是有為,要講個順勢而為的理!
中庸也是講條件的。不急進,不退縮,不偏不倚。承認條件,順理而為!以仁智仁政仁愛為準繩為天下存在發展的規定為止境!知止而後有定。這個止,佛家叫湼磐。有了止境,天下循序而運作,順天而行,其樂融融,就大同了的啦!爭競還有必要嗎?
爭競是客觀存在的?公雞為了要母雞下蛋所以分彼此,相互啄得解血淋淋。狗們兒為了確認地盤,彼此在地上撒尿都說那塊地兒是牠劃了界的,牠尿了就是牠的,彼此咬得廢了腿掉了耳的大有狗在!而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鼓吹爭鬥,以為神聖,喪失了理智,要對手的命,口號,理論,認知,行動,互相殘害,點有,古今中外,名目繁多,何止今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自己玩去吧,不玩了。
-
11 # 元守道
人家老子、孔子、莊子說話的物件是君王,至少也得史士大夫。君王無為,就不會禍害老百姓,老百姓有為才能吃飽飯,才能社會發展。所以,平頭老百姓就別把“無為”“中庸”往自己腦袋上套了,老百姓要是也無為,中華民族就該全部餓死了。無論道家儒家,對老百姓都是要求有為的,儒家更是要求創造大良物質財富,讓老百姓“倉稟足,知榮辱”。那些說儒家愚民,不發展科技的蠢豬言論也別再說了,只能說明你蠢。
-
12 # 江湖夜雨92
這樣的提問貌似合理,實際上說的不是一回事。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孔子只是提出了中庸的思想,主要講如何做人,講究做事要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不欠缺,也不能過分。孔子很聰明,很靈活,從來不輕易表態,不輕易下結論,不把話說死。其實,《中庸》一文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傑作。現實生活中,我們處理事情,常常缺乏分寸感,主觀的好惡之情,激動,不冷靜的情緒,往往左右著我們的判斷。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被圍困於陳國和蔡國之間,師生們沒有糧食,已經斷炊幾天了。一天,顏回意外得到了一些米,就趕緊熬了些粥,煮好後,趕緊先盛一碗送給老師。這時,有人悄悄給孔子打小報告,老師,顏回也太不厚道了,趁我們不注意,偷吃了米。這可打臉了,顏回可是孔子讚口不絕的得意門生。孔子不露聲色,喊來顏回說,昨晚我夢見列祖列宗了,現在想用這碗飯祭奠一下。顏回一聽急了,說,老師,不能啊,飯煮好時,一大團灰塵掉在裡面,我捨不得扔掉,就私自吃了下去,這飯已經不乾淨了。孔子終於明白了原委。這就是孔子恰當處理事情的智慧,避免了師生猜疑的尷尬場面。
老子講無為,你認為是講給我們凡夫俗子聽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一般人,不作為,那吃什麼,去喝西北風?老子是講給國君的。但有些觀點,對我們仍有很多啟發。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時,社會極其黑暗,動亂,人人朝不保夕,各個諸侯國,橫徵暴斂,統治殘酷。老子寫了《道德經》,是為諸侯國開出的治理亂世的藥方。讓君主遵循天道,清淨無為,就是造福百姓了。
非攻,兼愛,是墨家的核心思想。墨傢俱有俠士之風,主張不惜犧牲生命,也要阻止不義戰爭的發生。崇尚吃苦耐勞,造福人民。所以孟子稱,墨家摩頂放踵,以利天下。意思是頭擦傷,腳磨破,也要為百姓做事。莊子的無為,指什麼呢?莊子想告訴世人,不要無止境的去追求名利,富貴。不要為名所累,為利所羈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莊子在《逍遙遊》中說的很明白,要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人要根據自己的才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面對誘惑,要有定力,不為所動。它啟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心態平和,恬然自足。
結束語:古代文化能為我們的拼搏助力。我們為什麼要講拼搏?因為我們要實現自身的價值,我們要立身行事,我們要安定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活的有尊嚴,就要拼搏,就要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古代文化有關係嗎?當然有,受過文化的浸潤,你才能有底氣,更大氣,更優雅,你才不會在努力中迷失自我,你的拼搏才更有意義,你才能生活的更從容瀟灑。 -
13 # 朱八戒CC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如何為人處世,是如何修養素質,是如何以仁義禮智信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溫良恭儉讓。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講求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做事不偏不倚自有分寸。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人和事,要處理得恰如其份,恰到好處,給彼此都留點餘地。儘量做到投其所好,面面俱到,致中平衡,不顧此失彼。
老子講無為,是講求順意天道,按自然規律去辦事。一切順其自然,自然而然,清靜無為。自己能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能做到的不強加自己。
墨子的非攻,兼愛,深得民心。以德教化萬民,愛護萬民,不以武力而征服。他痛恨各國的諸侯征戰,同情百姓的受苦遭泱。他想不惜犧牲生命阻止戰爭,無奈勢單力薄,無力迴天。
我們講拼搏,這是順應儒家積極入世而勵志向上的思想。人生能有幾回搏,人生正當年不去努力拼搏,否則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唯有拼搏才有人生的尊嚴,才有自身的價值。唯有拼搏才能激發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創造一番事業,才能奉獻社會。
我們講拼搏,也要結合孔子的中庸思想。創造自己的事業,既要做強做大,又不能貪大求洋,操之過急,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穩定發展。根據自己的一技之長和人脈關係,量力而行,做力所能及的事業。有壓力就有動力,而不是壓力山大,無法承受。應該是運籌帷幄,遊刃有餘,穩操勝券。這才是真正的拼搏,這是餞行著儒家的大智慧。
-
14 # 抬首問易
無為不是不為,莊子講“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合於道,順勢而為之。這就是要怎麼為的道理。
-
15 # 弘道積德老子文化獎
為無為,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九成之臺,起於累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善融輪道德書院理子
-
16 # 使用者5063378031222
你這就是沒有理解這些思想的表現。
在春秋戰國時期,書是刻在簡上的,傳播非常困難且價格昂貴,一卷書十萬錢甚至百萬錢都是有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知識的都是什麼人不言而喻。
當時的諸子百家都是為最頂級的權力階層,也就是諸侯服務的,尋常百姓是接觸不到這類資訊的,也就是說中庸,無為,非攻的思想是統治階級宏觀思想。
而拼搏是具體到某一個人這個層面的相對微觀的思想。
它很難放大到其他層面,因為在企業有擴張,在行業有發展,在國家。。。二戰時德國和日本到都是挺拼的。
這兩者的基礎思路就是不同的,基礎受眾也是不同的,這兩者是不能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
-
17 # 柳葉刀0806
他們都是古代的高手,而我們現代人不拼搏,怎麼討生活,難道喝西北風不行。更何況我們一介草民怎能與古聖賢相比,孔子能聽音樂而三個月不知肉味,你能嗎?有時間多學點國學,或許能不那麼拼了。因為知識就是金錢。
-
18 # 呂向正539
孔子的中庸,老子的無為,墨子的兼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精粹。三個大哲人的要義是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然墨子兼愛更高一籌,因為愛是和諧的根!
回覆列表
這是個問題,諸葛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什麼還要六出祁山,勞兵損財?孔子中庸老莊無為墨子非攻,不是說說就能實施的,人類並萬類生滅苦海里要生存不是那麼簡單的,天災人災愚昧邪惡負能量意志勢力也不弱。老莊孔墨諸聖之思想也不是那麼容易深入人類並萬類心田,不拚搏奮鬥,生存都難,別說老莊之無為孔子之中庸墨子之非攻兼愛,不過美好的理想而已。
圓德成道,不是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