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李走遍天下
-
2 # 510017
這個問題只有五十年代前後出生的人才能回答,六十年代的趕上了,但印象不會太深。那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美國為了扼制共產黨,發起了朝鮮戰爭,中國為了開啟這種被動局面,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和五年的援助建設,直到五八年十月才完成撤軍。也就是五八年,毛澤東與蘇聯赫魯曉夫,就蘇聯遠東海軍要在旅大建軍港的問題鬧翻,蘇聯停止援建,撤回專家,並且要求中國歸還,因抗美援朝所用的款項,包括援助中國的武器。第三就是中國在五八年所謂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錯誤路線下,大興浮誇風,大搞所謂的“超英趕美”、砸鍋賣鐵式的大鍊鋼鐵,致使全國的總產值嚴重下降,到了崩潰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全國人民一起勒緊褲帶,共渡難關,國家開始實行計劃供應,家庭婦女每月26斤糧食,學生從19斤到23斤,工人30斤,農民24斤。
那一年我七歲,糧食不夠吃,我就和我媽拿著大書包,到現在的二環路以外的農村去摘野菜,回來熬菜粥、蒸菜窩頭、蒸“扒欄兒”。那個年頭兒,像什麼刺兒菜(蒲公英)、曲麻萊、白薯秧子、掃箸苗、馬齒菜,榆錢兒、槐花兒您都吃不著。還有白菜根兒、白薯頭兒全都吃過,喂牲口的還有豆餅、麩子、麥糠。豆腐渣可是好東西,拿回家來沒有油不敢炒,只能上鍋蒸,然後沾醬油吃。那時候餓的不行了醬油湯子兌水喝,鹽罐兒裡沾點兒鹽,舔下兒鹽,喝口水,到最後全家就我浮腫最厲害,兩條腿腫得鋥亮,用手一按一個坑兒,上醫院一看,大夫就給開個條兒,上糧店買二斤黃豆。
想起這些來心裡就不舒服,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文革前,才好點兒,主要是有副食了供應也好多了,直到七零年我們家哥兒仨前後都參加工作,情況才徹底好起來。
-
3 # 張某人ysu
我們八零後們基本沒怎麼經歷過捱餓,多數六零後七零後應該經歷過。我記事的時候已經不捱餓了,不過不能頓頓有白麵饅頭,我印象裡那時候老吃玉米麵窩頭,我老抱怨砬嗓子。現在說起來不會被嘲笑啊,因為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是越來越好了
-
4 # 周海珍
小時候我在學校,老師經常要求我們背書本上要背誦的課文,要麼就是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一定要完成。如果在學校沒有背出來沒有完成家庭作業就得留在學校不給回家吃午飯。所以我經常被老師懲罰留在學校不給回家吃午飯。就算村裡同學給我帶了媽媽煮的飯也不敢吃。經常在學校捱餓。到了上初中時代,還範了一次胃病。在家裡我是從來沒有捱過餓的。這事也不能全責怪老師。只能怪自己,沒有用心讀書。所以經常流放在學校。
回覆列表
五十歲以上的,特別是農村人,不能說都吃不飽,絕大部分確實吃不飽。
當然人吃不飽,程度是不一樣的,輕者總覺得到吃飯的時候肚子餓得慌,有好吃的東西,即是吃了平時三倍的飯,也覺得還能吃,這典型的是長期營養不良,老百姓的話說,肚子裡沒有“油水”。
嚴重吃不飽,走路都沒有勁,總想坐著或者躺著,那說明嚴重營養不良,肌肉萎縮,不足以支撐自己的身體。
說出來能不能被人嘲笑?笑話!大家都那樣,誰嘲笑誰?
說說我的經歷:當時我們小隊有二十多戶,三十左右常年勞動力,有一次分東西的時候,會計推來一架磅秤,大家都上去量體重,一圈下來,超過一百二十斤的有兩三個,大部分在一百至一百二之間,最重的一個是一個女孩,她個子大概一米六五左右,在當時農村女孩子裡,就算高的了,她差一點一百五,不過那時候女孩子對胖沒有現在女孩子這樣牴觸,甚至胖乎乎是找媳婦的目標,老百姓認為這樣的媳婦很“富態”,有旺家的相。
如果現在,一個比一般人重幾十斤的女孩,打死她估計也不會在人多廣眾的場合去稱自己的體重。
所以說,時代不同,人的價值取向,追求目標是會改變的。
中國人自古以來吃不飽飯的歷史,比吃飽飯的歷史長的多,所以說,中國人見面第一句話都會問“吃了嗎”?
大家都對吃不飽飯習以為常,當然誰也不會嘲笑誰,也沒必要怕別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