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V車世界
-
2 # 煙臺德聯軟體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透過公共充電樁解決充電的問題還是不太現實,最好的辦法還是用私人充電樁。準備買新能源車的各位,先看一下你們小區有沒有固定車位,以及有沒有裝充電樁的條件,再看看物業是不是允許你裝充電樁,最後再去買車吧。
-
3 # 李小贊
不會的,現在中國這麼多人,如果真的推廣起來,那麼你想想會有多少新能源汽車,哪來那麼多位置充電,現在連個停車位都難找,還要充電,做夢吧
-
4 # 楓行視界
題主這個問題將由【真會玩車】為您解答。
到2018年7月為止中國國內的公共充電樁已經突破27萬個,這個數字在世界範圍也是領頭羊級別的,配合現在的新能源車政策,似乎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春天正在到來。可這一切的背後真的是那麼美好嗎?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以下簡稱“充電聯盟”)釋出資料:截至2018年6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7.2萬個,也就是說,一年增長了大約10萬個充電樁。須知美國對於2018年的公共充電樁規劃也僅僅是到7.2萬,這還只是規劃!
國內如此大力的增加公共充電樁的數量,目的就是想要儘快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方便新能源車的使用,滿足充電的需求。但只是增加充電樁數量就能把民眾對新能源車的購買需求刺激起來了嗎?實則未必!
看看上圖的分佈,目前國內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實際上已經相當多了,對很多城市來說都足以滿足公共充電的需求,但其實公共充電樁除了數量之外仍然是問題多多:
首先:公共充電樁的統一化一直都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縱然現在絕大多數的充電頭規格已經統一,仍然有向特斯拉這樣傲嬌的廠商標榜其特立獨行,給使用者發轉換口的,內心YY著,我的使用者去找別的充電樁可以,別的使用者來用我的充電樁就不行。縱然有公司政策方面的原因,但是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不對外開放也是事實,哪怕超級充電站的數量本來就沒幾個。
統一不光是規格,還有支付模式,之前網上一個使用者表示,在北京想要充電要裝17個APP,這也就意味著在北京地區至少有17家公司在運營公共充電專案,可以說是除了介面相通,其他都是分開的,將這些企業進行整合,又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其次:公共充電樁的維護問題也是擺在所有新能源車主面前的。維護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充電樁的維護,一個是APP軟體的維護。充電樁損壞,這幾乎已經成為了新能源車主們習以為常的事情。有人說充電樁損壞了為什麼要去呢?很多時候就是APP的問題了,APP不顯示充電樁狀態,或者顯示不準確,甚至會出現明明剛插上電就提示已完成充電,這可不是藍綠廠的手機,充電五分鐘。
最後:很多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低下還存在於各大停車場的管理上,費用問題首當其中,如北上廣等大城市,公共停車場的停車費用高昂,10元/小時幾乎是標準收費,市中心地區20元/小時都是普遍現象,現今的新能源車輛快充一般也要40分鐘,慢充長達數小時,衍生費用高昂。大多數停車場對於充電車位沒有做到特殊化管理,仍然是任何車輛都可以停放,且充電樁車位因為其特殊性,往往會更加顯眼,位置更好,這就更加深了很多普通車主佔用充電車位,導致新能源車沒有能夠充電的車位。
說到底,公共充電樁只是新能源市場的一部份補充,私人充電樁才是真正制約使用者購買新能源車根本問題。新型小區私人充電樁設定繁瑣,老式小區甚至缺乏固定車位,更不用提設定充電樁,私人充電樁設定費用高昂,各家車企對私人充電裝設定的規定各不相同。不解決這些,單靠增加公共充電樁數量就想解決問題,不過是黃粱一夢。
回覆列表
得益於政府出臺了關於充電樁比例的規定,前幾天我看到了我家地庫開始安裝了一批新的充電樁。相信短期內全國都會新增大量的充電樁。
現階段新能源車最大的問題就是充電不方便。但增加充電樁的數量就能解決充電難的問題?別太天真了,新能源車充電難還真不只是充電樁少一個問題,問題還多著呢!
首先要找到帶充電樁的空車位雖說充電樁不是特別少,但是經常會出現充電樁的車位被不充電的車霸佔住的情況。雖說有不少停車場立著牌:‘請非充電車輛不要佔據充電樁車位’,但因為沒人看守,所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然後要確定這個充電樁能不能用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帶充電樁的空車位,也別高興得太早,要先看一下這個充電樁能不能用。畢竟有很多充電樁都是沒人維護的狀態,有些充電樁都是壞了幾年都沒人修。
還有更離譜的,像深圳皇崗口岸停車場頂樓有十幾個充電樁,但從裝好後就一直沒通電,完全就是個浪費錢的擺設。
可能要下個APP,充點錢進去確定能用了,你也不能直接拿起充電頭充電。因為大部分充電樁都是要先下個APP、註冊使用者、然後充錢進去才能用,充錢大多隻能選50或者100。
可能你會想車既然要天天開,那多充點錢算什麼。但問題就在於現在的充電樁品牌太多了,
光是在深圳你能見得到的充電樁品牌都有十幾個。想想十幾個APP,每個存幾十塊都是一大筆錢了。
如果你遇到一些老版本的充電樁,還要先到指定地點辦卡、指定地點充錢,更加麻煩。
現在快2018年了,我去路邊吃碗熱乾麵都可以掃碼支付了,為什麼充電樁還沒法與時俱進、做得方便一點呢?
充電價格比家用電費貴多了別以為充電的價格就等於你家用電費的價格,我今年上半年用過一次APP充電,結果一度電的價格高達1.7元,比家用電費貴了好幾倍。現在大部分公共充電樁的電費都是家用電的2-4倍。所以有些時候,電動車的用車成本比同級汽油車還高。
這還是‘順便’去充電的結果,要是你特地去充電,算上停車費,那這個用車成本可就高了。
充電速度也並不快‘到商場地庫充電,在商場看完一場電影后車充滿電,高高興興的回家。’你也覺得這挺好的吧,然而現實卻沒有那麼美好,可能你看10場電影都不一定可以把你的車充滿電。因為現在公共充電樁的速度真的很慢。
我今年上半年曾經到另一個商場吃飯,順便用商場地庫的充電樁給一臺寶馬X1 PHEV充電,結果一個小時才充了3.5度電,車顯續航里程才增加12公里。
按照這個速度算,要把一臺比亞迪秦EV300充滿電,需要十三個小時;就算是插電混動版的傳祺GS4,那也要三個多小時(沒錯,充電三小時只能跑58公里)。現在一些新的充電樁可以超過10kw,比我上面提的快了三四倍,但時間依然不算短。
總結:買新能源車最好是用私人充電樁就因為充個電有一堆問題,所以才有不少商場可以看到一些新能源車旁邊就有充電樁,但他們都懶得去充電。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透過公共充電樁解決充電的問題還是不太現實,最好的辦法還是用私人充電樁。準備買新能源車的各位,先看一下你們小區有沒有固定車位,以及有沒有裝充電樁的條件,再看看物業是不是允許你裝充電樁,最後再去買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