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古今事

    曹植與曹丕的關係

    在歷史上,無論何時何地,參與爭奪皇位者,處境堪憂。皇權之爭,從來慘烈,不容親情。當年齊桓公幾乎被弟弟派人一箭射死,不久胡亥在趙高等人的支援下弄死公子扶蘇,到唐代時武則天登基,甚至拿毒酒喂親生兒子——這一切都證明,權力使人瘋狂。

    曹植作《七步詩》,言道:“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與其兄長的關係,似乎也是如胡亥之於扶蘇,不過是處境相反而已,這種觀點歷來為人認可,但其實是有待商榷的。曹植在曹丕繼位後,文風大變,被認為是遭受到曹丕的打擊報復所致,這其實是一種誤讀,是在對曹植與曹丕二人關係想當然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

    據《三曹年譜》記載,在爭儲階段,支援曹植的有丁儀、丁廙、楊修、賈逵、王凌、邯鄲淳、荀惲、孔桂、楊俊等人。黃初四年,賈逵、王凌、邯鄲淳三人加官進爵,孔桂、楊俊以私人罪名被殺,丁儀、丁廙兄弟二人無傳,但仍可從其它史料中找到兩人犯事的線索。

    丁儀二人,與曹丕黨羽有宿怨,據《三國志》注引《魏略》記載,“聞儀為令士,雖未見,欲以愛女妻之,以問五官將。五官將曰:‘女人觀貌,而正禮目不便,誠恐愛女未必悅也。以為不如與伏波子楙。’……時儀亦恨不得尚公主,而與臨淄侯親善,數稱其奇才”,臨淄侯,就是曹植,由此可見,丁儀奉行“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與曹丕交惡,才來親善曹植。《三國志》載,“丁儀等見寵於時,並害之,而奕終不為所動”,《傅子》“武皇帝,至明也。崔琰、徐奕,一時清賢,皆以忠信顯於魏朝;丁儀間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誅”,由是可見,丁儀、丁廙二人在朝堂之上,屢進讒言、坑害他人,實乃取死之道,卻不是作為曹植的黨羽遭受到打擊報復。由小見大,曹丕並未著意於剪除曹植黨羽,否則也就沒有賈逵等人的升遷,其次,曹植在曹丕登基後,實力不再渾厚,已遠非曹丕對手。

    據《三國志•曹植傳》記載,“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不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兩漢以來,諸侯、宦官、外戚是為江山社稷三大害處,曹丕於建康元年(公元220年)下令限制宦官,黃初三年(公元222年)行《禁母后預政詔》,對諸侯,則剝奪行政、兵權,以老卒為奉,備不虞之事,使之無力威脅中央——曹植當然在政策中受害,但這政策卻並非針對曹植一人。在政策之外,曹丕是極優待曹植的,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曹植《聖皇篇》中所言總是不假,“偽以為贈賜?傾府竭寶珍。文錢百億萬,採帛若煙雲”,數量當然可能有誇張,但優待總是不假。

    由上可知,無論是在對曹植黨羽還是諸侯就國一事上,曹丕都沒有著意針對曹植,甚至一面政策,一面對策的對兄弟進行優待。我們無法確定這是不是《七步詩》為曹植帶來的“福利”,但曹丕與曹植爭儲一事,早已斷絕乾淨,或有影響,不致“相煎”。

  • 2 # 四川達州人

    為什麼要殺?

    實際上,曹丕的地位從未被曹植撼動。

    別被那些野史迷惑。

    當然,曹植曾經爭取過,卻從未接近。

    曹丕在曹昂戰死,丁夫人與曹操分家單過之後就是實際上的長子。也沒有嫡子對他產生什麼威脅。尤其母親卞氏代理管家後,他就相當於嫡長子身份。無論從禮法、年齡、人望、實際能力上,無兄弟可以與曹丕爭鋒。

    曹丕的文學能力同樣強悍,與曹操曹植同列建安七子之上。更是七言詩的首創者。

    曹丕更強大的是政治能力,《典論》就出自他手。而在三國亂世之中,曹操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控制局面,保護家族傳承的繼承者,絕不是好酒無度、服散群P的曹植。

    如此,曹丕還殺曹植做什麼?

  • 3 # 瓊林夜話

    曹丕犯不著去殺曹植,並且七步詩也是做個樣子。

    首先,曹丕是年齡最大的,屬於嫡長子,這個優勢是別人無法比擬的。

    其次,曹植的天賦主要在文學上,政治上的那些陰謀與陽謀他完全不瞭解。如果讓他繼位,曹魏估計死的更快。所以,曹丕不用擔心他會對自己形成威脅。

    第三,曹植嗜酒。一個合格的君主,最首要的就是時刻保持頭腦清醒,這樣才能把握大局。

    第四,曹植太過放浪。由於他的放浪,曹操直接pass掉了他。

    第五,殺了曹植對曹丕的名聲不好。就像李世民,儘管開創了貞觀之治,但玄武門之變成了他永遠的黑點。當時,曹丕剛剛坐上皇位,他最應該擔心的是手握兵權的曹彰。

    曹丕之所以要讓曹植七步成詩,否則就殺了他,其實是做給其他人看的。他要讓那些官員明白,不要再對曹植抱有任何幻想,現在他才是曹魏的合法的實際控制人。

  • 4 # 求圓4

    感謝邀請;曹丕繼位後不殺曹植的原因並不複雜,因為曹植絲毫不能構成對曹丕地位的一種威脅,曹植的興趣在文學、詩詞歌賦上面,對政治他沒有興趣、也沒流露出有何野心 ,這一點曹丕是心知肚明的,且曹植手中無兵權,就是想篡位也沒條件,所以曹丕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裡,曹植當然也就安然無恙了。

  • 5 # 丁姑娘講歷史

    殺不殺完全是和當權者的性格有關?也沒見曹丕殺了漢獻帝啊?

    統治在於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不爛殺不亂殺才能體現統治者的智慧,相反是暴君獨裁者。

  • 6 # 絕筆歷史

    曹家一門三傑,而曹操在託付大業的時候本來想要傳給曹植,但其雖說才華橫溢,但骨子裡卻沒有曹操的雄霸之氣,而且每天飲酒作樂,讓曹操逐漸失望,後來曹操還是將位置傳給了曹丕。

    曹丕上位後,他對於曹植的才華也是極其嫉妒,而且對於曹植他是從骨子裡看不起的,便讓他在朝堂上做出一首詩,準備以此為藉口殺他,而曹植卻七步成詩,在加上其母親的求情,就讓其做了貴族公子,後憂鬱而死,年僅四十一。

  • 7 # 羅賓說歷史

    曹丕和曹植的矛盾就是源於世子之爭,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王后,就開始考慮世子的問題了。曹操把選擇範圍縮小到曹丕和曹植兩人身上。從曹操個人角度更想立曹植為世子,所以也給了曹植不少機會。

    曹丕則有嫡長子的優勢,還有更多大臣的支援,相對曹植只偏重詩詞歌賦,曹丕的政治經驗和手段顯然更豐富一些。

    隨著曹操對曹植的幾次考察都不如意後,曹操在世子問題上猶豫起來。曹操求教於賈詡,賈詡沉默不語,曹操問他在想什麼,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父子的故事,曹操哈哈大笑,隨後下定決心立曹丕為世子。

    曹丕當上魏王后,大權在握,失去大位的曹植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威脅。況且曹植本身對政治也沒興趣。所以曹丕也不是非殺曹植不可。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曹丕還是有殺掉曹植的念頭,他給了曹植一個機會,讓他在七步內做一首詩,以此來決定自己的生死。曹植在七步內做出這首流傳千古的詩,尤其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讓曹丕聽了也潸然淚下。由此曹丕就放過了曹植,給他個虛職悠閒生活去了。

  • 8 # 劉一千五

    曹丕是沒有殺曹植,但他把曹植身邊的能人賢良都殺完了,留下一個飽經憂患的孤掌難鳴的陳思王,諒你造反也沒有誰敢跟著你玩火。曹操的後嗣本來就少,就只那麼幾個"兒",再把曹植殘殺了,曹丕再心兇,也得惦量一下由此帶來的後果,新主繼任,仁慈為上哈。卞氐其母,讓她悲哀,是為子不孝順的又一理由。

    失敗了,由人宰割。兄弟間也不例外。勝者發揮才幹,壯志得酬,縱橫四海。敗者非死即亡,別在跟前惹人煩。流放也好,外調也罷,在別人的掌控之內,若不從,只須一役吏之事,便可塵埃落定。留不留,殺不殺都差不多。不殺,藉此換幾個"民心"以顯"仁慈"而得眾歡,曹丕又贏了一分。

  • 9 # 止步一點

    普遍認為,曹丕稱帝之後對於曹植耿耿於懷,生怕他謀篡帝位,想要除掉他,其實當時的曹植以無黨羽靠山,曹丕知道弟弟沒有政治能力,只是一個愛喝酒喜歡舞文弄墨的文人,根本上已無能力與曹丕抗衡。

    曹丕曹植自小一起長大,曹植的文字功夫當哥哥的自然瞭如指掌。他以七步為詩出題,如答不上來就處死曹植,曹植答了上來。我想其實曹丕心裡是暗自高興的,他並沒有真正想殺掉曹植。“七步詩”對別人來說難上加難,但是對於曹植來說手到擒來,這是曹丕深知的。曹丕這樣做只不過是給文武百官一個警醒,也在文武百官面前給自己樹立帝王尊嚴。

  • 10 # 酒鬼莫寂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說說曹丕。

    曹丕像

    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人,三國時諡號文帝,廟號高祖。

    別的不說,從諡號文就可以看出,曹丕是個不錯的帝王,歷朝歷代,諡號能得文者有多少個,手指頭都能掰得出來。“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曹丕能得這樣的一個稱號,確實不凡。

    而我們從影視劇,或者三國演義中看到的曹丕,卻是一個陰險,毒害兄弟的小人,事實真是這樣的嗎?小生認為不然。

    無論從明爭暗鬥,亦或是在曹老闆面前說壞話,曹丕都做過,曹植也肯定做過。但是他們是兄弟,兄弟之間,豈有自相殘殺的道理,就算要自相殘殺,也要等到曹老闆死後或者沒能力再管理的時候進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這樣。

    而曹丕在繼位後,為何不殺掉曹植呢,在小生看來,有以下幾點。

    首先,曹植的實力不如曹丕。曹丕是個文武雙全的帝王,為政措施有改革官制,集中皇權,整肅官風等等,曹植能做到嗎?或許能,太平盛世能。

    而在軍事方面,曹丕消除割據,大破蜀漢,三徵東吳這都是有目共睹的,曹植沒見過有什麼貢獻,除了寫寫詩,作作賦外,也沒啥耀眼的舉動,要說有,那就是藉著酒興非常有勇氣的擅開司馬門。

    曹植像

    這件事直接給曹植定了死刑,因為在曹操眼中,他的兒子除了要對抗孫劉外,對內還要對抗朝廷舊臣,沒有點政治覺悟下場是非常殘酷的。所以這次事件,基本上曹植就與世子無緣了。

    後來再到曹丕繼位,繼位後的曹丕是要殺掉曹植的,著名的七步詩就是這一事件的產物。

    而曹丕的兄弟結局都不算好的,看看曹彰,黃初四年,曹彰進京朝覲,其間得急病,六月十七日暴斃於府邸中,追諡曰威王,享年三十五歲。死因不詳,得了什麼病也不詳,只記載了暴斃,我想其中應該有很大文章吧。

    曹彰像

    那假設曹彰是曹丕下黑手的呢,為什麼曹丕要殺死曹彰而不殺死曹植呢?

    因為曹彰威脅到了曹丕的地位,皇帝一坐上去,最怕的就是被人踢下來,曹彰當時在北方有不少兵馬,而且他本人也英勇善戰,你想想,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還是自己的兄弟,要是哪天想不開,帶著人圍了自己的國都,那不就晚了?反觀曹植,曹植除了作作詩,頂多就是個文臣,一個文臣有多大本事,要耍陰謀詭計,和曹丕比他就是學齡前兒童,所以對於曹丕來說,曹植沒有威脅,當然了,樣子還是要做的,警告警告也是需要進行的,要是真有威脅,單憑一首詩就能免了性命,在曹丕的字典裡,是絕對不存在的。

    當然,在曹丕繼位之前,各種明爭暗鬥那是層出不窮的,也怪曹老闆,生得兒子都那麼有才,而曹丕在七步詩之後,曹丕也知道朝臣不會再支援曹植了,自己的手腕也震得住,所以也就放過了,只要沒有威脅,親兄弟還是可以做的嘛~

  • 11 # 每日趣評

    曹丕繼位後最應該殺的其實是曹彰,而不是曹植。曹丕和曹植之爭屬於文爭,不涉及血腥,而曹彰是個武將,處理不好很可能要沾染血腥,因此,曹丕最應該殺的其實是曹彰。那麼曹丕為什麼沒有將曹彰殺掉,也沒有將曾經威脅自己世子之位的曹植也殺掉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曹植曾經是曹丕世子之位最大的競爭者,那麼曹植的威脅有多大呢?公元214年,曹操封曹植為臨淄候,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一年曹操東征孫權,讓曹植留守鄴城。這其實是一個訊號,什麼訊號?曹操有培養曹植為接班人的打算。

    歷來大軍外出征伐,鎮守後方的都是肱骨大臣或者太子,而此刻曹操外出征討孫權,沒有選擇讓曹丕鎮守鄴城,卻偏偏選擇了曹植,這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最讓曹丕感到震驚的是,曹操臨行時對曹植有親口交代:

    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

    曹操的意思很明顯,當年我為頓邱令時二十三歲,經過奮發方有今天.而你今年也二十三歲了,要加油呀!(努力了,就會像我一樣)。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偏愛行為,你讓當時身為副丞相的曹丕怎麼想?

    因此,曹丕即位後,心裡一百個想做掉曹植,但是他卻不能。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母親卞太后還活著。曹丕、曹植、曹彰三人皆為卞太后所生,而卞太后最擔心的也是曹丕對曹植下黑手,因此處處護著曹植。

    當時曹丕即位後,令各皇室宗親不得逗留京師,各自前往封地。為了防止他們有異動,分別派了一名監國(漢朝為國相)來暗自監視他們的行為。公元221年,負責監視曹植的監國灌均秘密報告曹丕:曹植醉酒撒潑,威脅監國使者。有司按律法治罪,當誅,這當然也是曹丕所希望的,但是最後卻不了了之,只是將曹植改封為安鄉侯。為什麼呢?背後其實是卞太后極力保護的原因。

    監國謁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請治罪,帝以太后故,貶爵安鄉侯。

    曹丕礙於母親的大力阻攔,於是將誅殺改為嚴格防備,具體措施就是遷徙曹植的封地,不讓他與其他人接觸,使他無力再有作為。

    防備到什麼程度呢?當時曹植和曹彪一起出京城返還封地,由於兄弟之間很長時間都沒有見面,想多說幾句話,聊聊家常,誰知道隨行的監國不讓,催促他們快速上路。曹植氣憤異常,但是卻沒有任何辦法。

    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

    當時幾乎所有的宗室諸侯都和曹植一樣,受到嚴刑峻法的管制,沒有什麼人身自由。曹丕給他們的待遇是:府庫緊張,屬下皆庸才之輩,親兵不超過二百人,而且都是一些老弱殘兵。曹植因為數次寫詩發牢騷,所以待遇更低,親兵只有一百人左右,屬下更少。而且曹植是被曹丕遷徙封地次數最多的,十一年中三遷徙都(歷史記載),其實實際次數應該更多(我統計的是六次)。

    相比於曹丕的步步緊逼,嚴加防範,曹植顯得就寬宏大量的多,他最多發發牢騷而已,而對於他這個哥哥他還是抱有幻想的。於是曹植多次給曹丕寫信,想入朝參政,但是曹丕都拒絕了。就這樣兩人維持著表面上的和氣關係,而曹彰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曹丕沒有明著殺他就不錯了,為什麼這樣講呢?

    其實相比來說,曹彰對曹丕的威脅更大。當時曹操在洛陽匆匆駕崩,臨死時召喚曹彰前來。曹彰帶著兵馬趕來後對曹植說:父親找我來是為了讓我繼承皇位。曹彰不但說了,還有實際行動。

    曹彰對主持喪禮的賈逵說:我父親的璽綬呢?暗地裡意思很明顯,我要繼承魏王之位。賈逵義正言辭的說道:太子尚在鄴城,國有儲君。璽綬在哪裡,不是你能夠問的。曹彰詞窮,沒有再敢大膽妄為。

    時鄢陵侯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遂奉梓宮還鄴。

    曹丕知道這件事後對賈逵十分感謝,同時也對曹彰非常的憤恨。曹彰對曹丕也是心懷怨恨,在曹丕即位後,沒有得到派遣命令便自行離去,完全不把曹丕放到眼裡。於是曹丕即位後,對曹彰極其絕情。十分想要殺了曹彰,但是礙於卞太后保護,曹丕選擇了更為決絕的方式,什麼方式呢?

    黃初四年,曹彰來洛陽朝見曹丕。曹丕不見,曹彰又多次要求面見,曹丕還是不見。總之曹丕就是一個字,我連看都不像看你一眼。那麼曹丕為什麼這樣絕情呢?還是那句話,曹彰當年差點搶了他的王位,因此,曹丕一直記著呢。隨後曹彰就在洛陽突然暴斃,有說是氣死的,也又說是病死的,究竟是怎麼回事,恐怕只有曹丕知道。

    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

    因此,曹植、曹彰當年都對曹丕之王位有極大威脅,尤其是曹彰,當年差點使用武力強奪王儲之位,而曹植也因為曹操的偏愛,數次有被曹操立為世子的機會。但是曹丕因為母親卞太后的緣故,沒有對親兄弟下死手。他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軟刀子。

    對待曹植是多次遷徙他的封地,永生不讓曹植入朝為官。對待曹彰的方式是從此不再相見,最後的結果是曹植悲憤而死,年41歲。曹彰最慘,活活氣死,年僅35歲。

    我在想,如果卞太后早逝,恐怕他們兩個都會死於曹丕的刀下,這是肯定的,你認為呢?

  • 12 # 貓眼動視

    曹丕字子桓,魏武帝曹操的次子,也是魏國的開國皇帝,曹丕自幼敏而好學,博覽經書,通曉諸子百家等學說,自幼文武雙全。曹丕在司馬懿的輔佐下,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打敗曹植,被立為世子,曹操逝世後,曹丕繼任漢丞相的職位。同一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結束了四百年大漢,建立魏國政權。

    曹丕在爭奪世子的道路上很艱辛,長子曹昂戰死沙場後,曹丕就成了長子,但曹操最喜愛的不是曹丕而是曹衝,曹操也有廢長立幼的想法,後曹丕除掉曹衝,少了一個勁敵。但曹操仍然不喜歡曹丕而是喜歡曹植,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個兒子,曹植才華橫溢,善於作詩,溫文爾雅,文學作品極富文采,為人又忠厚。這也讓曹丕很煩悶,除掉了曹衝,又出現了曹植。幸好在司馬懿的輔佐下曹丕成功上位,曹丕也有很多次要殺曹丕,然而並沒有動手,曹丕為何不殺曹植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曹丕繼位後,曹植已對曹丕構不成任何威脅。曹植能夠保全自己首先要感謝曹操,正所謂知子莫若父,曹操料定死後兒子們必然勾心鬥角,互相殺戮。既然已經立曹丕為太子,曹操毅然決然的剷除了曹植的心腹,如楊修、丁儀等,曹植本來就沒有什麼實權,曹丕稱帝后更是孤家寡人一個,曹植又是個文人,對行軍打仗一竅不通,手無縛雞之力,在軍事上更不可能對曹丕構成威脅。相反曹丕繼位後,勢力大增,朝堂內外都是曹丕的支持者,曹丕手握大權,恃強凌弱必然為後人恥笑,因此曹丕沒有殺曹植。

    其次曹植能全身而退也是得意於母親卞皇后的保護。曹丕與曹植都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曹丕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孝子,尤其是對待自己的母親,甚為敬重。曹操死後,曹植因擔心被殺而不敢路面,曹丕以忤逆之罪要殺曹植。被卞皇后知道後,悲痛欲絕,前來找曹丕問罪。言辭懇切的說,你們兩個都是親兄弟,你先前殺掉衝弟也就算了。你難道也要殺曹植嗎,你要是如此大逆不道,先把我殺了吧!曹丕驚慌失措,跪地認罪,發誓不會殺害曹植。因此曹植才得意保全。

    再次曹植對曹丕一片赤誠,擁戴曹丕,用真情化解了危機。話說曹操死後,曹植不敢拋頭露面,更不敢弔孝,整日只知道喝悶酒,飲酒做賦。曹丕大怒,以忤逆不孝之罪,責令曹植上朝認罪。曹植心驚膽戰,料定逃不過此劫,便與詩文好友一一話別。但了朝堂上,曹植主動認罪,曹丕任然沒有放過曹植的意思,於是責令曹植走七步,必須作詩一首,如果能打動曹丕就放過曹植。與是曹丕走到五步的時候開始吟詩,起步完成,曹丕聽後放聲大哭,並對曹植說你我都是兄弟,本來就無意於殺你,就這樣,曹植用真情感動了曹丕,化解了危機。曹植七步詩如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最後曹植在當時很有影響力,尤其是他的詩文,又是曹丕的兄弟,殺害曹植曹丕會被天下人取笑,不利於籠絡人心。曹植雖然沒有實權,但頗有影響力,曹植詩文很受當時世人的喜愛,曹植又有一大批門客、詩友。因此曹丕若是殺了曹植必然為文人騷客們唾棄。曹丕新上任,籠絡人心對他很重要,尤其是這些文學雅士,對曹魏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曹丕若是殺害曹植也會冷了天下人心,兄弟相殘,大逆不道,受天下人唾棄,還有可能被世人說成暴君。因此為了自己的名譽,為了籠絡人心,曹丕也不會殺曹植。

    曹丕不殺曹植也是正確的選擇,後來曹植確實沒有對曹丕構成任何威脅。你是如何看待曹丕不殺曹植的?

  • 13 # 筆記裡的歷史

    慣例,先說結論,正史中並無曹丕意欲殺害曹植的記載。

    下面細說。

    煮豆燃豆箕

    認為曹丕想殺曹植的,一般是拿下面幾點作為證據,我們一一來看。

    1)最有名的“證據”便是那首著名的《七步詩》,就是下圖這首了。

    這個記載出自《世說新語》,原文為《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植)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漸色。”

    但這個記載是有問題的。

    首先,《世說新語》並非正史,而是記載魏晉南北朝名士言行軼事的筆記小說。

    其次,曹植被封為東阿王是在曹丕死之後,時間就對不上,此事的真假自然不消多說了。

    2)第二個證據也是出自《世說新語》,該記載在說曹植利用棗子毒殺曹彰後,又加了一句“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勿復害我東阿”。和上面一樣,曹丕在世時,曹植就根本不是東阿王,所以這個記載一樣不可信。

    其實在整部《世說新語》中,劉義慶沒少diss曹操父子。原因也是可想而知的,劉義慶是劉宋宗室,劉宋自稱大漢後人,那自然是奉蜀漢為正朔,說曹操父子的壞話,自然不難理解了。所以,對於這兩個所謂的證據,聽聽而已,當不得真。

    另外,多說一下帶有八卦色彩的《洛神賦》,很多人將此文附會為曹植迷戀其嫂甄姬,認為《洛神賦》原來叫《感甄賦》,魏明帝為了避嫌而改為《洛神賦》。但實際上,甄姬比曹植大十歲,而且這篇《洛神賦》,並不叫《感甄賦》,而是叫《感鄄賦》。此鄄非彼甄。之所以叫《感鄄賦》,不過是因為當時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鄄是地名,而不是甄姬的甄。

    3)第三個罪狀就是曹丕誅殺丁儀兄弟。

    這事兒倒是在正史確有記載。但當初支援曹植為太子的並非只有丁儀弟兄。

    據《三曹年譜》,“支援立曹植為太子的有丁儀、丁廙、楊修、賈逵、王凌、邯鄲淳、荀惲、孔桂和楊俊等”。

    以上九人,曹丕即位後,賈逵、王凌、邯鄲淳三人加官晉爵受賞,四人被殺。孔桂私交外國,楊俊違旨擾民,皆是因己罪被殺。同樣支援曹植,有三人加官進爵,為何偏偏丁儀兄弟被殺?

    《三國志·徐奕傳》曰:“丁儀等見寵於時,並害之,而奕終不為動。”

    裴注引《傅子》曰:“武皇帝,至明也。崔琰、徐奕,一時清賢,皆以忠信顯於魏朝;丁儀間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誅。”

    崔琰、徐奕,皆史書所謂諒直之士,且崔琰、毛玠都力推曹丕為太子,屬曹丕一黨。

    由此可見,丁儀兄弟和曹丕早有嫌隙,而丁儀兄弟之所以支援曹植上位,也恰恰是因為和曹丕關係不佳,一旦曹丕繼位,兩人必死無疑。

    所以,儘管曹丕誅殺丁儀兄弟屬實,但並非是為了剷除曹植的黨羽,因為在整個所謂的奪嫡之爭中,曹植始終是被利用的,主要利用他的,就是丁儀兄弟,所以這弟兄倆根本算不上曹植真正的黨羽,要說黨羽,楊修,賈逵,王凌可都比丁儀兄弟更有資格的。

    壯志難酬

    雖然曹丕並無殺死曹植的打算,因為作為哥哥的他,深知曹植雖有才情,但並不具備政治和軍事才能。這點,在司馬門及醉酒等事件中,早已體現出來了。

    也正是因此,曹彰橫死,而曹植雖遭猜忌,卻性命無虞。

    但儘管如此,對於曹植,確實是猜忌防範的。

    公元221年,曹植被封為安鄉侯。當年又被改封為鄄城侯。

    公元223年,曹植被改封為雍丘王。

    公元226年,曹植又被改封到陳郡

    公元229年,曹植又改封到東阿。(這時曹植才成為東阿王,但此時已是曹睿為帝了)

    但也只是猜忌而已,並無過多的舉動。實際上,曹丕曾多次寬恕曹植。

    據曹植《黃初六年令》 ,黃初三年( 222) , 東郡太守王機、 防輔吏倉輯誣告曹植。曹植赴京陳誣告之罪。曹丕不聽眾議, 免植罪使歸國。

    黃初四年( 223) , 曹植徙封雍丘, 又為監官所舉,亦未治罪。

    黃初五年( 224) 春正月, 曹丕下令曰: “初令謀反大逆乃得相告,其餘皆勿聽治; 敢妄相告, 以其罪罪之。 ”

    千古風流,浪花淘盡。歷史終究沒有給曹植建功立業的機會,而我們也不知道帶兵打仗和吟詩作賦對於曹植究竟哪個更好。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說“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或許對於曹植的不公平,在歷史上卻是公平的。

    而對於曹丕來說,他的風評不佳,但曹操留給他的江山,治理的井井有條,算得上是稱職的皇帝。此外,他更是三曹之一,是一個能寫出『賤妾煢煢守空房』的人,放到現在來說就是一個文青,對於同樣才情卓然的弟弟,又如何下得了手呢?

  • 14 # 霍凌渡

    一提到曹家,就不得不說“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曹丕和曹植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曹操愛“人妻”,曹丕有戀母情節(繼位後收了曹操在銅雀臺的妃嬪),曹植愛嫂嫂(一直覬覦甄氏,甄氏是曹丕的妻子)。

    甄宓是三國時期有名的美人,甄宓原是袁紹兒子袁熙的妻子,曹操,曹丕,曹植皆都喜歡,據說因曹植才高八斗,甄宓是鍾情於曹植的,只不過由於政治需要,曹操將甄宓許配給了曹丕(有傳言是因為曹丕先行找到甄宓,並娶為夫人)。曹植愛情失意,在洛水河畔,吟了流傳千古的《感甄賦》即《洛神賦》。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廣為流傳的四句,就是據傳言曹丕要“以詩殺人”,限曹植七步以“兄弟“作詩,但是詩中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曹植五步就吟了出來,順便還揭露了權欲薰心的大哥“兄弟相殘”的惡行,曹丕也就在沒有殺曹植。

    曹操本來是不喜歡曹丕的,曹植有文學才華,會作詩,同是文人的曹操當然是很喜歡曹植了,可是曹植也有一個文人的通病,愛喝酒而且不拘小節,說白了就是喝了酒之後愛鬧事,還誤事,沒有帝王之相,曹丕則因為處在廢長立幼的情形下,極力拉攏大臣,勢力極為龐大,而曹植則是孤家寡人,曹丕繼位後,曹植對曹丕已經造不成任何威脅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皆為卞氏所生,是親兄弟,曹丕繼位後先後已經殺了曹彰和曹熊,在卞氏的所求下(卞氏是個聰明人,史料記載曹丕當了太子,卞氏不僅不高興反而還憂心忡忡,曹丕是什麼人卞氏應該也是非常清楚的),曹丕放過曹植也是有可能的,古代孝為先,曹丕不可能不顧孝道。

  • 15 # 康康先生

    我們對曹植的認識應該是從他的《七步詩》開始的吧,一首詩道出了他與曹丕之間的關係與爭鬥。 相傳,曹丕忌憚曹植的才華及政治志向,起了殺心,藉以父親亡故時曹植沒來看望為由,把他押進朝廷,後在曹丕四兄弟的母親卞氏開口請求下,曹丕勉強答應讓曹植在七步內做一首詩,否則殺無赦的事情。後曹植七步成詩,脫口而出,才華大顯,從此名聲大振,流傳至今。其實作為哥哥的曹丕對曹植的瞭解還是很透徹的,他之所以不殺曹植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層面。

    一、曹植在文學上造詣很高,但在軍事及政治上的才能對當時的曹丕構不成任何的威脅。當時曹植手下的幕僚有能力才幹的就數楊修、丁儀、丁廙等人,楊修已經被曹操殺掉,丁氏兄弟在曹丕繼位後也被殺掉,只剩曹植孤家寡人一個,而且當時與曹植關係好的曹彰也被曹植暗殺了,不論在軍事還是政治上,曹植都對其構不成任何威脅了。

    二、可能曹丕本身也有一顆文人之心,曹丕在位時也寫過許多詩,相信他是認可曹植的才華的,他對這個弟弟還是很忍讓愛護的,而且曹植在當時的文人之中還是有著很高的聲望的,出於對文人以及弟弟的愛護也算是不殺曹植的一個原因吧。

    三、曹丕一直以來都很敬重自己的母親,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有人彈劾稱“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大臣要求治曹植的罪,曹丕因為怕其母后傷心,只是把曹植貶爵安鄉侯。所以如果真的動了殺機,在那個皇權至高無上的年代,曹丕完全可以不顧及其母親的感受而殺掉曹植。

  • 16 # 歷史簡單說

    曹操有記載的兒子為二十五位,這個可比劉備和孫權多很多,而且優秀的很多,其中有機會成為曹操世子的是五個人,分別是曹昂,曹衝,曹丕,曹彰,曹植。

    曹昂是長子,可惜他在曹操與張繡的宛城之戰裡,把馬讓給了曹操,而自己被殺死了,否則他將是世子的不二人選,曹衝很聰明,而且有仁心,曹操曾經多次跟大臣誇獎曹衝,顯然有傳嗣之心,只可惜曹衝在十三歲的時候就病逝了。

    卞夫人從一名小妾變成了曹操的正夫人,那麼她的幾個兒子就都有了機會,除了早逝的曹熊,其他三個都有機會,其中曹丕有嫡長子的優勢,文學也不錯,曹植是勝在文采上面,能夠跟曹操比肩,而曹彰是一員武將,被叫做虎鬚兒了。

    根據世說新語的記載,曹丕請曹彰下棋,然後在吃的棗裡下毒,曹彰就吃了有毒的棗,卞夫人就去找水,可是裝水的器皿都讓曹丕給砸壞了,最後曹彰毒發身亡,曹丕還想要害曹植,卞夫人說,你都害死了曹彰,為什麼還要害曹植?

    另外,也是同樣出自世說新語,因為曹植與曹丕爭世子之位爭得太兇,曹丕繼位之後,對這個事情耿耿於懷,另外也擔心曹植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一直想除掉曹植,他就命曹植七步成詩,否則就要殺死他,曹植乃成七步詩,曹丕也被詩的內容觸動,內心慚愧,所以就沒再加害曹植。

    不過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或者為了尊者諱的原因,以上內容都沒有記載,而曹彰是在黃初四年,曹彰到洛陽覲見曹丕的時候,暴病身亡,終年只有三十四歲。

    但根據魏晉春秋的記載,曹操死的時候,曹彰有問玉璽印綬在哪裡,可見曹彰有想法,可是最後是曹丕繼了位,曹彰又氣又懼,沒多久就暴病而亡了。

    曹丕不殺曹植,大抵有幾個原因在,第一,曹丕繼位,而曹植不像曹彰,是帶兵的武將,不管曹操之前在怎麼器重曹植,而如今曹植對曹丕已構不成威脅。第二,畢竟卞夫人還在,曹丕不好對曹植下手。

    雖然曹丕不殺曹植,但是曹丕還是一直防著曹植,曹植的封地有時候降,有時候升,經常換地方,曹丕還派人去監視曹植,也就是說曹植雖然貴為諸侯王,但其實還不如一個普通的百姓。

  • 17 # 尹禾

    請問曹丕繼位之後都殺了誰呢?曹植、漢獻帝、丁儀,哪個被殺了?其實曹丕原本就不是一位弒殺的皇帝。這麼說你們可能不信,好在“三曹”都有作詩的習慣,關於曹丕的性格,可以從其留世的詩作中窺測一二。

    至於一些旁的理由,解釋起來實在過於牽強。比如顧及悠悠之口,都做了皇帝了,還怕人說?比如逼迫曹植做《七步詩》的橋段,此詩至今仍有爭議,真假難辨,魯迅先生就曾對此提出質疑。

    說白了,曹丕還是沒有他老子那樣霸氣的性格,也沒有他弟弟那樣狂傲的風骨,這也是曹操不喜歡他的原因。既然說到詩句,我們不妨欣賞一下“三曹”的詩作,藉以窺測詩人內心世界:

    詩作風格

    相比曹操和曹植,曹丕的詩歌天賦是弱了些,作品不多,名氣不佳,所以很多詩都無法考證創作背景,但是縱觀其留世的幾十首詩作,風格也極為明顯了。

    曹操的詩,有雄渾氣魄;曹植的詩,有狂野放蕩;曹丕的詩,卻是多愁善感。這三種迥然的風格,就能體現三人的性格差異。

    作品賞析

    曹操有一首《氣出歌》,前兩句:“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還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等詩句,盡顯氣吞山河之志;

    曹植有一首《靈芝賦》,前兩句:“靈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濱。榮華相晃耀,光采曄若神”,還有雜詩中“遠望周千里,朝夕見平原。”等詩句,這是何等的狂妄和不羈,天下盡在眼底。

    反觀曹丕,就溫情許多,一首《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開篇兩句“鬱郁河邊樹,青青野田草。舍我故鄉客,將適萬里道。”詩風柔婉細膩,葷沒有乃父的氣魄,也不如其弟的狂妄。

    這還沒有完,曹丕也有一首《短歌行》,卻不像曹操那樣氣勢雄渾,反而哭哭啼啼:“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靈倐忽,棄我遐遷。靡瞻靡恃,泣涕連連。”,竟然是睹物思人。類似的詩句還有很多,什麼“妻子牽衣袂,抆淚沾懷抱”;什麼“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什麼“悽愴傷人心。心傷安所念”。總之就是內心十分敏感。

    試問這樣的一位溫婉詩人,會是殘暴之人嗎?換了曹操和曹植都有可能對漢獻帝和兄弟們下手,偏偏曹丕不會。

    重情重義

    其實《軍師聯盟》中的曹丕,就比較接近我們剛才分析的詩人形象。做事不果決,不過分,不堅定。時常瞻前顧後,為情所累。所以他繼位之後,誰也沒有殺,這已經十分不易了。試問自古禪讓投降的君主又有幾人能得善終呢?爭奪過皇位的兄弟又有幾人善終?

    我們透過詩作,就可以直接讀懂曹丕的內心,他所向往的不是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利,不是風光無限的征討,不是與天公比高的豪情,而僅僅是兄弟情義,家庭和睦。

    曹丕的一生頗具爭議,又沒什麼爭議。誰也說不出他是昏庸還是賢能,只是順勢而為改朝換代。除此之外,他無大過,卻也沒有奇功,只是安穩的度過了六年光景,在制度上有些繼承和發揚,然後就安然逝去了,這麼一位簡單平淡的君王,又何苦費盡心思,複雜的揣測他呢?

    人們之所以這麼在乎曹丕,不過是因為他是曹操的兒子、司馬懿的恩主罷了。曹丕本人,可能真的沒有那麼複雜。

  • 18 # 大奶瓶小奶瓶

    曹丕不殺曹植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首先曹丕繼位後,曹植已對曹丕構不成任何威脅。曹植能夠保全自己首先要感謝曹操,正所謂知子莫若父,曹操料定死後兒子們必然勾心鬥角,互相殺戮。既然已經立曹丕為太子,曹操毅然決然的剷除了曹植的心腹,如楊修、丁儀等。

    曹植本來就沒有什麼實權,曹丕稱帝后更是孤家寡人一個,曹植又是個文人,對行軍打仗一竅不通,手無縛雞之力,在軍事上更不可能對曹丕構成威脅。相反曹丕繼位後,勢力大增,朝堂內外都是曹丕的支持者,曹丕手握大權,恃強凌弱必然為後人恥笑,因此曹丕沒有殺曹植。

    2.其次曹植能全身而退也是得益於母親卞皇后的保護。曹丕與曹植都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曹丕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孝子,尤其是對待自己的母親,甚為敬重。曹操死後,曹植因擔心被殺而不敢路面,曹丕以忤逆之罪要殺曹植。

    這件事被卞皇后知道後,悲痛欲絕,前來找曹丕問罪。言辭懇切的說,你們兩個都是親兄弟,你先前殺掉衝弟也就算了。你難道也要殺曹植嗎,你要是如此大逆不道,先把我殺了吧!曹丕驚慌失措,跪地認罪,發誓不會殺害曹植。因此曹植才得意保全。

    3.再次曹植對曹丕一片赤誠,擁戴曹丕,用真情化解了危機。話說曹操死後,曹植不敢拋頭露面,更不敢弔孝,整日只知道喝悶酒,飲酒做賦。曹丕大怒,以忤逆不孝之罪,責令曹植上朝認罪。曹植心驚膽戰,料定逃不過此劫,便與詩文好友一一話別。

    到了朝堂上,曹植主動認罪,曹丕任然沒有放過曹植的意思,於是責令曹植走七步,必須作詩一首,如果能打動曹丕就放過曹植。於是曹丕走到五步的時候開始吟詩,七步完成,曹丕聽後放聲大哭,並對曹植說你我都是兄弟,本來就無意於殺你。就這樣,曹植用真情感動了曹丕,化解了危機。

  • 19 # 霍凌渡

    一提到曹家,就不得不說“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曹丕和曹植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曹操愛“人妻”,曹丕有戀母情節(繼位後收了曹操在銅雀臺的妃嬪),曹植愛嫂嫂(一直覬覦甄氏,甄氏是曹丕的妻子)。

    甄宓是三國時期有名的美人,甄宓原是袁紹兒子袁熙的妻子,曹操,曹丕,曹植皆都喜歡,據說因曹植才高八斗,甄宓是鍾情於曹植的,只不過由於政治需要,曹操將甄宓許配給了曹丕(有傳言是因為曹丕先行找到甄宓,並娶為夫人)。曹植愛情失意,在洛水河畔,吟了流傳千古的《感甄賦》即《洛神賦》。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廣為流傳的四句,就是據傳言曹丕要“以詩殺人”,限曹植七步以“兄弟“作詩,但是詩中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曹植五步就吟了出來,順便還揭露了權欲薰心的大哥“兄弟相殘”的惡行,曹丕也就在沒有殺曹植。

    曹操本來是不喜歡曹丕的,曹植有文學才華,會作詩,同是文人的曹操當然是很喜歡曹植了,可是曹植也有一個文人的通病,愛喝酒而且不拘小節,說白了就是喝了酒之後愛鬧事,還誤事,沒有帝王之相,曹丕則因為處在廢長立幼的情形下,極力拉攏大臣,勢力極為龐大,而曹植則是孤家寡人,曹丕繼位後,曹植對曹丕已經造不成任何威脅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皆為卞氏所生,是親兄弟,曹丕繼位後先後已經殺了曹彰和曹熊,在卞氏的所求下(卞氏是個聰明人,史料記載曹丕當了太子,卞氏不僅不高興反而還憂心忡忡,曹丕是什麼人卞氏應該也是非常清楚的),曹丕放過曹植也是有可能的,古代孝為先,曹丕不可能不顧孝道。

  • 20 # 亓官仁

    曹丕是個猜忌心很重的人,其實他又是曹操兒子中水平最低的一個人,曹丕雖然本事不大,但陰狠卻比曹操不差分毫。任何威脅到他執政的人都在清除計劃之內,即使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下手也絕不留情。

    最初曹丕也想殺掉曹植,曹植雖然沒有上位的野心,但他卻是曹家才華橫溢的真君子。曹植非但沒有乃父曹夢德兇殘的惡習,相反還多了些寬容和大度。

    曹操活著時就十分喜歡這個兒子,但又知道曹植為人過於謙和 ,這種性格不適應霸主地位,儘管對曹丕不放心,無奈曹家子孫中再無堪當重任之人。

    為了找個恰當理由殺掉這個對自己沒有半點妨礙的人,曹丕給了曹植一個選擇,七步成詩就放過曹植,否則曹植將和其它兄弟們一樣赴死。

    生死只在瞬間的曹植站在大殿上心如刀攪,尋常人此時早已方寸大亂,因為稍有差錯自己就會命喪當場,然而曹植不愧是千古奇才,從容走了七步,也就有了那首著名的七絕詩: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這首七絕詩即寫出了曹植內心的悲憤,又指責了曹丕的冷酷無情,居然令心如鐵石的曹丕熱淚灑了下來,曹植擊中了曹丕的軟肋,是那一點僅存的兄弟情使得曹丕放過了曹植,也是曠世才華拯救了曹植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年油膩大叔需要一臺機車,有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