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色的星49

    演算法工程師是程式設計師的一類 ,是負責將別人設計好的演算法變成程式碼實現、封裝好之後供其他人呼叫的那個角色;不是拿張紙拿支筆靠數學知識解決抽象問題的角色,那是演算法研究員。不知道int佔幾個位元組怎麼做空間最佳化?怎麼知道自己的程式碼能處理多大規模的資料?在什麼情況下資料會溢位?不知道這些你怎麼提高演算法的健壯性?

    對演算法工程師而言,知道int佔幾個位元組就像中學生知道二元一次方程求根公式一樣是基本能力。

    別扯什麼int跟硬體平臺相關,演算法工程師實現的程式碼是要在具體平臺上跑的,自然要知道在這個平臺上佔幾個位元組;如果是跨平臺的開發,int長度是固定的,更應該知道。

    順便再說一下真正的演算法牛人是集演算法研究者和演算法工程師角色於一身,比如D.E.Knuth,Linus Torvalds,Anders Hejlsberg,看看人家寫的程式碼,效率最佳化到極致,想改他一行程式碼都改不了。現在有些人自以為會調幾個TF的超引數就是演算法工程師了,真是笑死人。

  • 2 # 能源自由之路

    演算法其實就是把現實的問題用數學的方法實現在計算機程式上。講真,你非要一個演算法工程師一定要明確一個位元組多少位,一個int是多少位,我相信他以前學過,但是長時間不用不一定能夠立馬反應回答得出來,畢竟關注演算法的人,這東西會遺忘的。饒了他吧,讓他好好研究演算法吧。

  • 3 # IT人劉俊明

    演算法工程師目前的分工比較細,有不少演算法工程師並不做演算法實現,所以在程式語言的使用方面也可能存在不熟悉的情況。但是現在不少程式設計師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沒有以前那麼紮實,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

    我經常作為面試官參加一些企業的程式設計師面試工作,在面試的過程中我一般會問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以便於瞭解程式設計師的基礎知識結構。像int是幾個位元組的問題我也問過,大部分程式設計師是能夠回答上來的。類似的問題還有計算機埠號的範圍、網路定址方式、TCP協議與UDP協議的區別、介面的作用、XOR運算的規則等等問題,一般這些問題都是問初級程式設計師比較多,對於中高階程式設計師則一般問一些具體的解決方案。

    對於一些簡單的基礎問題的回答能反映出程式設計師的基礎知識結構,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對於一些非計算機專業的程式設計師來說可能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會顯得吃力,因為目前的很多程式設計語言都比較簡單,在很多實驗中也練習不到這些基礎知識,但是這些基礎知識對程式設計師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

    很多情況下,即使沒有回答上來一些基礎性的問題也不要氣餒,畢竟現在的開發環境與早些年有很大的不同,程式設計更多的關注於模組化、擴充套件性等問題。但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還有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一些常識性問題。

  • 4 # SineAlpha

    那你倒是說說int有多少個位元組?

    int這種東西是編譯器廠家自己定的,想多少個位元組就可以是多少個位元組,問出這樣的問題你也不覺得自己low?

    不知道提問的人用過c語言沒有,你知不知道為什麼c語言會有stdint這種東西?就是因為按照int的位數本來就是不定的。

  • 5 # 南瓜lalala

    這個問題很明顯就是那種答對沒分,答錯零分的題啊。程式設計師這個都不知道那不就是打字的了嘛?有說編譯器作業系統啥的相關,你說這個也算是回答啊,這也不能是不知道的理由啊

    還有說知道這個沒有意義的,不管是什麼語言的程式設計師,這個都是常識,常識都不行,別人能相信你演算法行嘛?就像你加減乘除都整不明白,你跟人說你微積分厲害,這不是把人當傻子嘛。

    有次面試,聊著聊著對面大佬問我java是誰發明的?要是不知道這個的java程式設計師,可能會反駁說我知道這個幹嘛?有什麼用?對寫程式碼有什麼幫助?這就是常識,要是你平時看的java相關的書多,總歸能看到過很多次的,所以自然而然你就知道了,而不是說要特地去記這個。

    別總把人想的很蠢,人家能面試你,也不是傻子,問你沒有用的問題,浪費你的時間不也浪費他的時間

  • 6 # 心理諮詢師Mango

    還是要看貴司對演算法工程師的招聘要求,包括對他們的崗位描述。現在演算法以及資料分析所用的工具比較多,對於編譯器相關的這些基本常識,因為太基本所以不一定會。這種體驗,就像你每天坐地鐵上下班,也未必知道自己乘的這幾號線的地鐵各有多少節車廂一樣。

    當然,如果要求就是演算法工程師必須從嵌入式程式碼開發起,那int有幾個位元組、一個位元組有幾位是必須知道的。

  • 7 # 火星小黃瓜

    也許人家是半路出家呢,對於這些基礎的東西很正常,只要能做專案就好,這類人反而會帶來一些新鮮血液,把原程式設計師的演算法思璐會做一些創新,可以試試,我就見過這樣的,不過不是這個職位

  • 8 # 磨嘰磨嘰的人生

    int是幾個位元組是類設問題(如果你記憶力非常差還可以理解),一個位元組有幾位是通標問題。

    只能說明心比較飄,不注重細節,做事也缺乏細心。基礎知識才是築建大夏的基石,溫故而知新,是需要不斷、反覆學習才好。

  • 9 # 飛翼點通

    一般而言一個位元組八位,無符號正整數範圍0-255.兩個位元組0-65535。一般int是兩個位元組,也有longint,不同開發語言可能略有差異,不過基本相同。

  • 10 # 拂茵

    搞演算法的不知道這些確實過了。簡歷吹牛的吧?

    但如果是一般的程式設計師,其實也未必要緊。

    比方,微軟面試更多是看求職者聰明不,能不能上手快,而不是知識儲備有多少。我認識的很多同事大學都沒畢業,但就是程式設計又快又好。

    說到演算法,看你們要的是哪方面的。如果是音訊影片壓縮演算法,這個不知道肯定不行。

    但如果是時下所謂人工智慧,呵呵,那就無所謂了。反正是忽悠。

  • 11 # CodeWar

    非常反感這類問題,雖然我用C/C++2年了。這種問題也就面試時可能會被問到,平時根本極少需要去關心這種問題,我甚至都忘了。除非你去做嵌入式開發,否則根本沒啥意義,真要去做嵌入式自然會去重新瞭解

  • 12 # 世名天下

    這種問題一看就是沒技術水平的人問的,剛剛畢業的學生可能會記得,工作好多年的人即使能力很強也不一定會記得。因為這種東西工作中用不到,往往就會逐漸忘記。一個有水平的hr問問題會知道這些東西,而不是強調這些傻逼東西

  • 13 # 粒子214836194

    如果需要與硬體互動,還有要寫資料互動,位元組流轉換協議,就需要知各種資料型別在各種機型是多少位。但是,這並不重要,當需要的時候查一下就行了。以前的面試寶曲把它放在了很高的高度,面試題必出,還要計算各種結構體佔記憶體大小,位元組對齊等等。

  • 14 # 種蘿蔔的喵

    用c還會關注記憶體吧,用python誰會去管那個,打個比方,借用cv2之後建了一堆有的沒的,然而實際上你只需要用到cv2.imshow等少數幾個物件,但是你無能為力,既然用了cv2的庫,人家就是開了一堆資料放哪裡,知道了它的大小又如何,還不是一樣只能乾巴巴的看著,弄懂int的大小又有什麼意義

  • 15 # 乾裂縣

    EE或CS廣義的研發者,技術角度,其核心競爭力最終會收斂到基礎三個能力: 數學能力,演算法能力,物理結構理解能力。基於這三個,是系統架構能力,欠缺這三個基礎能力的“架構師”一定缺乏原始創造力。當然最低階的,是任何寫程式碼的能力。

  • 16 # 笑傲江湖62718

    這點雞毛蒜皮重要麼?程式設計最終重要的還是邏輯。那種基本的語法用幾天就記起來了,而好的思維邏輯可不是一年半載能培養出來的。

  • 17 # 郝峰濤

    那是因為知道的都是做考卷而不是程式設計的……

    《高考小改變,教育大發展》

    人的成長規律決定考試,而非考試決定人的成長。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人是以“中心”發展為模式,以某一方面為核心發展,進而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迫性均科發展實際是去“中心”化,大量而無用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同興趣、方向和高度一塊埋葬。

    論二:孩子們各有天賦和興趣,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天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論三: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四:天才高於優科,優科高於均科,均科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所以,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均科觀。天才源於天賦,優科源於興趣,均科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鴨式和應試觀,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給天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高考的一小步,將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學生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四,學習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方向,所有強加給孩子的學習目的都是陷阱,因為孩子的未來只屬於他自己!

    教育要想從功利迴歸常態,就當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這才是復興的希望。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優科專才的佐證:

    1,蘇霍姆林斯基: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門門成績優秀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給教師的建議》(第69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版)

    2,優科的普遍性,不是壞事,所謂的天才,只是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優勢為中心的存在:他們博覽群書,皆以優勢為中心,而非漫無邊際的學習知識。

    4,民國大師的特點:優文科(胡適、錢鍾書、季羨林、吳晗等數學很不理想);學歷低(齊白石,啟功,巴金,華羅庚,沈從文,梁漱溟等),在那個教育貧乏的時代卻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優科自學是一個重要特徵,現代教育應該從中汲取力量。

    5,愛因斯坦: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所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6,許多偉大的人物,成績有時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齡發現方向後,才奮發有為:牛頓、托爾斯泰、馮特、丘吉爾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與其“拔苗組長”,不如靜待“雨後春筍”。

    7,2012諾獎莫言,小學五年級輟學: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8,2014諾獎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觀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轉變,教育模式的改革,縱然任重道遠,也當砥礪前行。

  • 18 # Gfreelove

    看到這種HR招人我就想笑 真的! 你是招程式設計師還是會演算法的程式設計師?你自己知道嗎?你對演算法是不是有什麼誤解?你知道高併發需要什麼樣演算法處理解鎖?科學光譜用什麼演算法過濾紫光?AI的掃描點演算法?你連什麼是真正的演算法師都不都 你也敢招人啊 你連int這麼高深的整數型別都懂 你招什麼人啊! 自己弄唄!大牛

  • 19 # 葉公喜好龍

    你問出這種問題,我覺得你也不怎麼樣,人家好歹是個求職者,你做為面試官根本不稱職,我要是老闆絕不會讓你去面試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試管嬰兒也不能成功,那咋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