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九小姑涼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女子: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男子: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 2 # 倚竹聽溪

    年齡稱謂是中國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從小到大的稱謂有初度、孩提、垂髫、總角、黃口、幼學、豆蔻、及笄、二八、加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順之年、從心之年、耄耋之年、期頤、雙稀等。

    1歲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

    初度:《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1週歲為初度。

    2-3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泛指2—3歲的兒童。

    3-8歲

    垂髫:三四歲至七八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髮)。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9歲

    九齡:為9歲。

    黃口:十歲以下。

    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10歲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5歲

    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為16歲。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古人用碧玉形容二八妙齡少女的清新美好。

    20歲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又稱“弱冠”,指二十歲。

    古代男子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30歲

    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40歲

    不惑之年: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之年。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耋:《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爾雅·釋言》注:“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面板。又人到暮年,面板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百歲。

    期頤之年:指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40歲

    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廠未買工傷險,以意外險賠付私了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