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仲剛51
-
2 # 神韻軒書法
書法的造型在紙上,他的意境在筆墨之外,劉禹錫說:"境生於象外″。
書法作品能將抽象的文字語言用可視的抽象線條表現出來,充滿想象和情感。
書法的形象加藝術想象的意象就營造出了意境。如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透過文意中的意象,書法中的意象,還有當時的悲涼情感,就營造出了這幅書法作品的意境。
在詩詞中,意境也是意象和情感相結合,就產生了意境。如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詩中的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是意象。和詩人黯然傷別的情感就烘托出悽清的藝術境界,就是我們所說的意境。
國父孫中山先生書法取法顏真卿,有蘇軾韻味,魏碑筆意。寬博端莊,雄渾剛強,氣勢恢弘。有雄心壯志的精神風貌。(見下圖。)
-
3 # 莊宇長春子
詩詞中的意境,由詩人的情懷決定了詩詞內容和意境,沒有詩詞的內容,憑單純的點行豎撇捺,與牽引連帶軍書法,產生與破壞不了詩詞中的內容和意境。!
近代對書法及其理論的研究,似乎是歷史的空前,出現異軍突起,較之古人有過之而猶不及,所以,醜書和怪論的出現不是偶然,是學習中的煩躁,想在短期內超越古人。
-
4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其實不止書法講意境,凡是藝術的,其實都追求藝術本身內在蘊含的一些東西,我姑且稱之為“藝術性”。
在書法這一領域,追求“意境”,不妨替換為追求“神采”。
古人說的好“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這是古人講的,對書法意境的一些看法,而且應當說這是基本常識,但是這實際上與我們當今的一些書友的認識有些出入。
要弄清楚這句話,就一定要知道一些道理,那就是“次之”的形質是什麼意思。
形質這個詞,實際上說的是,構成書法的基本單位,比方說,筆畫、比方說結構。
但是呢,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實際上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因為筆畫寫不出來,結構擺放不準而造成的苦惱,為什麼在古人那裡,這些都不重要呢?
確實很令人費解。
請彆著急,聽我慢慢道來。
董其昌他是這麼說的
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所以我們看董其昌他臨帖,他就是用行動詮釋了,“臨帖取神采而不重形質”的觀點,《寒食帖》在他筆下,雖然失去了一些沉厚的筆畫,但是整個調子仍然是一種憂鬱、悲憤的感覺。董其昌有些字,我們看了就覺得這個人憂鬱的不行,我們還沒來得及看字,光整篇的感覺,就已經把情緒投入了我們的大腦當中了,這個就是“神采”就是“意境”。
如果上面的聽明白了,我想關於意境的疑惑也就很好說明了。
我們還是從學書法這個事情說起,我想不學書法的人也可以和大家說幾句追求“意境”之類的廢話,但是我想,他絕對是講不通什麼是意境這個問題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不學書法,他只是聽說,但是沒有感受過。
學書法的第一件事,其實呢,不是動筆寫,而且讀帖。
很多人就以為讀帖就是看字的結構,位置,字的筆畫。
那麼我問你,這個,誰不會?如果是隻這麼幹,那也太簡單了,學素描的朋友絕對比大部分書法家都看的準找的準,所以學美術的書法最好?
明擺著不可能嘛。
讀帖讀什麼?最關鍵的就是看到帖中透露的神采。
“帖”這個字,古代就是指墨跡的真跡。古人的臨帖非常奢侈,他們是直接臨真跡的。
如果大家去過博物院,比如故宮博物院看過如趙孟頫啊 八大山人啊 千里江山圖啊之類的真跡展出的話,我想你會面對那些作品有一些情緒醞釀起來,被這些作品的氣息撼動。
很多朋友曾經和我吐槽“xx帖醜死了”“xx帖不好看”之類的話,其實只是沒有看過真跡,哪怕是一件好的拓片,帶給我們的感受都不一樣,而我們學這些帖的目的,就是把這種感受傳遞給別人,這也是臨創的目的。
我們學書法,臨帖,有兩個小目標。還原古人書寫墨跡——學技法還原古人書寫狀態——感受情緒、韻致、書寫節奏(意境)古人認為後者比前者更重要。就比如,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我們不要去關注人家的筆畫、結構,我們只看大感覺。
是不是覺得很“挺拔、俊朗”?
好我們再看何紹基臨的,筆畫結構都有所出入,但是我們一看他的一些楷書作品,就想到“挺拔、俊朗”,這種意識上的感覺,就是“意境”,就是有了神采,哪怕它沒有一絲道因碑的影子在,都用顏體的結構寫,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出,哪些字是道因法師碑的感覺哪些又是張玄墓誌的感覺。
神采的話題,說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只能乘著晚上好時光,匆匆談一談了,晚安。
-
5 # 一葉小舟82704
所謂的意境,通俗的說法就是:書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在了自已的作品中。書如其人,書為心聲就是這個道理。藝術性也在於此。
-
6 # 五行子
道法自然,神韻自生,哈哈,書法,你首先得好看,看看現在的所謂書法,幾人過了好看這一關!更別提虛無縹緲的神韻,首先倉頡造字是根據自然來的驚天地泣鬼神,自然道法自然!
-
7 # 孫曉沙
書法,自古以來都追求意境之美,並不只是現代才有的概念。
南朝齊謝赫《畫品》中提出“六法論”: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其中第一條“氣韻生動”便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意境之美,它同時適用於中國繪畫和書法。
近代,美學大師宗白華曾這麼分析“意境”:“什麼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物件,賞玩它的色根、秩序、節奏、和諧,藉以窺見自我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境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
同為美學大師的鄧以蟄在《書法之欣賞》中這樣闡述:“吾國書法不獨為美術之一種,而且為純美術,為藝術之最高境……純粹美術者,完全出諸性靈之自由,表現之美術也,若書畫屬之也。畫之意境猶得於自然景物,若書法正如揚雄所謂書乃心畫,蓋毫無憑藉而純為性靈之獨創。故古人視書法高於畫,不為無因。”
書法的意境美是由“形式”和“意”兩個因素構成的,二者密不可分。而形式又包括“用筆”、“結體”、“章法”三部分。書法中意境的產生,也是建立在形式基礎之上,是由象而生境,是書家之意與書法形象的完美結合。
對意境的追求是中國傳統藝術統一的鮮明精神所在。書法作為中華民族最典型的藝術表現形式,歷朝歷代的書家們都在不停的嘗試或者表達自我的書法境界,作為後人,我們也都在他們和他們的書法作品中汲取營養。藝無止境,書法亦是。我們註定要用一生去追求意境。
下面請欣賞一下幾幅偉大的書法作品,試著去理解和感受這幾幅作品中的的意境之美:
顏真卿《祭侄文稿》
蘇軾《黃州寒食帖》
楊凝式《韭花帖》
-
8 # 真相很簡單
意境——
我們要想明白,追求什麼意,達到什麼境,然後再回頭談書法的意境。
意是什麼?
就是意趣,是你追求的格調。
格調要求什麼?要求高,要求真,要求不俗。只要你未能脫俗免俗,沒能站到高處,沒有平淡天真之氣,你的書法作品,就很難征服人。
境是什麼?
就是境界。
無論是人生,還是書法,自由都是終極之境。因此好的書法一定是擺脫了各種束縛,一揮而就,渾若天成,這可能是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積累,最終融會貫通後的自由。就好像修佛者,多年修行,終有一天放下所有束縛,頓悟成佛了。
-
9 # 當代藝術家專委會
意境一詞是研究藝術作品的美學概念,指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與作品反映的景象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其中意可以理解為是主觀的,境是表現客觀的,兩者相結合傳遞出來的精神便是意境。意境一詞多用於詩詞與畫作的研判,用於書法較少。我理解,書法作品中的意境是指書法作品所傳達出來的精神境界。說那作品很有法度,或說那作品沉著痛快,誰見法寫在哪了,誰又見沉著了?都是作品本身傳達出來的氣象、境界。 書法作品的意境自然是書法的筆法、墨法、章法、結體等多方面展現的境界。古人從魏晉起論書便多形象妙論。索靖《草書勢》說:“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鸞,舒翼未發,若舉復安”;張旭說“孤蓬自振,驚沙坐起”;顏真卿則說“如屋漏痕”。孫過庭論書有更精妙形象:"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翼…” 書法的發展有時代性,因此,書法的意境研判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徵。本人認為,書法中的意境主觀成份更多一些,尤其體現在對書法的評價方面,一個人的作品被多人鑑賞,評語卻會有很大不同,正是鑑賞人主觀認識不同的緣故。同一作品不同時代可能出現更多評語差別,但大多離不開那個時代的美學觀念。
劉英天小楷
-
10 # 書畫家網
任何的藝術作品,都要有相對應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書法中的技法就是書法的基礎,離開技法空談意境,其實就是在耍流氓。
-
11 # 雲雪書畫
有句話:得魚忘筌。好好看看祭姪稿,悟懂了能更好理解這句成語。顏真卿當時那有心思考慮.字的造形,章法,筆墨等問題,,,,無心於書而書的草稿,成了巔峰之作,境由心造,一點不假。
-
12 # 隹谷
意境和神韻其實是繪畫和詩詞中常常追求的一種風格,但現代書法卻把“意境”作為崇尚的目標,這本無可厚非,可遺憾的是,由於受流行書風的影響,很多所謂的書法家卻在追求意境的道路上跑了偏,把寫意手法用到了書法創作上,弄得這好端端的傳統文化不倫不類起來,我是極不贊同的。我認為,書法藝術的意境應該從兩個方面體現:
一、書法自身的風格書法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精粹,歷來能夠傳達和表現書法家的精神、情感,這當然也就是所謂的意境或者神韻。書法自身的風格不外乎兩種:
一是典雅秀美型。在意境上就是所謂的禪意書風,這是歷來文人書風的典型代表。歷史上中國的主流書法風格還是以這一類為主流,並且以書聖王羲之為代表,一直延續千年不衰。儘管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創新,甚至是否定“二王”體系的言論和做法,但最終都能夠撥亂反正,歸於正統。直到今天,儘管醜怪書風盛行,但追求典雅秀美書風仍然是書法界的主流。
二是狂放豪邁型。在意境上追求的就是張揚不羈的個性,估且叫做醉意書風吧。古代的草書大家如懷素、徐渭等多崇尚此類書風,但古人的狂放卻不是沒有底線,相反這些書家的書法基本功都非常紮實,都是從沿襲傳統的基礎上求變求新的,不似現代的那些"大師“動輒胡寫亂畫,糟蹋藝術。
二、書法內容的意境其實書法作品的意境主要還是透過其書寫的內容來表現的,比如書寫王維的《山居秋暝》會表現幽靜、恬淡、詩意和禪理,而書寫李白的《將進酒》則能表達狂放、豪邁的意境,無論是書寫者,還是欣賞者都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當然,書寫不同意境的書法會用不同風格的書體,還是以上述內容為例,書寫《山居秋暝》用楷隸書或小行草比較合適,而寫《將進酒》可能用狂草來寫更好。
-
13 # 真空妙有無量壽
何謂意境?何謂神韻?認識書法這種藝術形式,最好不要神秘化,應從理論的玄幻迴歸到對書法本自的理解。
書法,以漢字為載體,以筆墨技能為手段,傳達了作品所能體現的藝術感染力,讓人喜樂接受。這種愛賞吸引力,給人的精神享受,便是所謂的意境神韻了。言傳丶意會,這種形而上的意識概念,不宜過分脫離書寫本身的實際條件去架空理解。
所謂"現在的書法尤其追求意境″,就是我說的那種錯位,那種過分。錯誤的理論和實踐的誤導所致。說白了,是往邪路上追求。所謂創新意識,還吸收洋化的美學觀念。學日本的少字數丶現代派,等等現象,結果就是醜亂怪異的書風橫行,追求不知為何的強刺激效果。完全脫出書法的本有規律,不在傳統上加工用行。就是一個反傳統的急功近利。一蹋糊塗,還有什麼意境神韻可言?
書法作品的魅力神韻哪裡來?內修外養,儲蓄丶用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字如其人。以遊仞有餘的運筆技能,抒逸情寫雅意。不新而新,不創而創。決非刻意追求,憑空臆造所能湊效的。好就是好,惡就是惡。平心而論,眾不可欺。
回覆列表
意境是模稜兩可的概念,講意境只能是在審美觀趨向一致的群體中體現。評價書法還是要靠筆劃、結體、章法以及審美水平的高低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