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機械大神
-
2 # 旭藝輝紫砂
文字是人類文明最好的見證。1980年在昆明呈貢的金寶山發掘出一個一萬多年的昆明人遺址,有塊破陶片上明顯地刻有三個古夷(彝)文字,從三個字的造型結構可看出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是所有地下出土可用古夷(彝) 文破譯的陶符刻符中年代最早的文字。儘管數目極少,但它也可表明,西南地區不僅是古夷人的發祥地,同時,也是古夷(彝)文的發源地。《彝族源流》《西南彝志》都表明彝族歷史超過萬年以及初創文字的時代,可與昆明呈貢金寶山遺址出土的刻劃古夷(彝)文相印證。
彝族銀飾文化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在涼山州的布拖縣彝族享有“銀飾之鄉”的美稱,彝族製作銀飾不但造型美觀、樣式多樣化,而且是家家都能打造。彝族的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這是彝族文化中最美的文化之
彝族人喜愛打扮,以佩戴金銀為時尚,特別是崇銀尚銀的情結最為突出,而且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這些傳統的民風民俗不但使銀器在廣大彝族地區風靡,也造就了大批手工藝者。經過歷代手工藝人的積累,彝族民間銀飾製作工藝日益精湛,目前這一製作技藝已入選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悉,很早以前彝族地區就以銀錠為貨幣,銀子是身份、地位、富貴的標誌。據考古發現,彝族是最早冾煉鑄造銀器的民族之一。彝族銀器大多構思巧妙奇異、造型傳神美觀、線條精美細膩。這些銀器或厚實、或輕便、或繁瑣、或簡潔,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花樣繁多的種類
涼山彝族銀器種類繁多,有眾多的銀質餐具、酒具馬具、刀具、宗教用具和佩飾等,有的則在漆器上包上層銀皮或鑲嵌銀片,增加漆器的美觀和價值。
彝族銀器中佔了絕大部分的是佩飾。有美觀漂亮的綴泡頭飾,有獨樹一幟的鏤花領飾,有精巧別緻的耳墜,有做工精細的胸飾、背飾,有造型奇異的手鐲、手鍊,還有極富民族風格的戒指....….它們與豔如山花的民族服飾交相輝映、美妙無窮。
彝族早期的銀器紋飾與漆器相同,信手刻畫,原始樸實。後來由原始圖騰模擬紋飾發展到動植物全貌紋飾,進而昇華到用點、線、圈組成的幾何紋樣,現在的紋樣多由日月星辰、花鳥草魚、山川樹木等構成。這些紋樣大多雕刻細膩、明暗對比強烈,直線弧線並用,圖案變化無窮,動中有靜、疏密有致,繁中有簡、濃淡相宜。
當然,花紋的繁簡疏密要根據不同器具而定。銀器的紋飾手法採用陰刻、鏤空、鑲嵌等,較之漆器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些精緻的銀器所體現的美,是彝族手工業的精
回覆列表
大約為公元前二,三世紀開始至今!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大約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個區域。在這些地區居住著稱為“邛都”、“昆明”、“勞浸”“靡莫”和“滇”等從事農業或遊牧的部落。根據彝族的歷史傳說,其祖先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邛之滷”,後來才南下到“諾以”、“曲以”兩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
涼山州的布拖縣彝族“銀飾之鄉”的美稱,彝族製作銀飾不但造型美觀、樣式多樣化,而且是家家都能打造。彝族的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這是彝族文化中最美的文化之一。很早以前彝族地區就以銀錠為貨幣,銀子是身份、地位、富貴的標誌。據考古發現,彝族是最早冶煉、鑄造銀器的民族之一。
彝家有言:“彝人對銀的鐘愛,是沿著血液、滲透骨髓、從祖先那裡傳承而來。銀與彝人,生也相伴、死也相隨。”新生兒降臨,父母為他戴上鑲有銀飾的童帽,長輩送來銀質的長命鎖、手鐲和耳環;節日盛典,少女盛裝打扮,從頭到腳都是琳琅滿目、熠熠生輝的銀飾,走起路來嘩嘩作響;出嫁之時,更是一整套閃亮裝備在身,好不耀眼;即使在老人離世時,家屬也會將銀放其口中帶走,意在希望老人離世之後,能獲得靈魂上的安定豐盈。彝族,這是一個為銀而生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