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武次位面
-
2 # 大馬哈魚12
無後力炮不是退出戰場而是經過加工搬上車載實現自動裝填,速度密集火力設計的一種武器。而隨著RPG等火箭彈火箭筒的利用。它在步兵的使用次數越來越少了。
-
3 # 裝機帝
在火箭助推榴彈(RPG)的成熟後,以它的靈活、機動,威力不弱。那麼這種體積和重量都大不少的無後坐力炮在威力上並未大太多,所以RPG代替無後坐力炮就很自然了
-
4 # 風帆與浪
無後坐力炮被陶汰了嗎?凡事用事實說話。
2017年,美軍新購入1千多具M3E無後坐力炮,作為步兵壓制火器。前蘇聯研發的SPG9,在車臣戰場仍大顯神威。82無後坐力炮還在裝備中國步兵。德、英、法、意、日、澳等國軍隊,仍大量裝備84或80無後坐力炮以及其衍生產品。
作者的錯誤慨念源於錯誤認知,以為無後坐力炮就是款輕型反坦克武器,既然無法擊穿第三代主戰坦克正面裝甲,必然壽終正寢淘汰出局。
反坦克只是無後坐力炮的功能之一。如果說迫擊炮是伴隨步兵機動的曲射火力,那麼無後坐力炮則是伴隨步兵機動的直射火力。作為輕便靈活,成本低廉的直射武器,現代無後坐力炮可隨時為步兵提供不小於500米的直射火力,能有效摧毀堅固工事,火力點,隱避物後步兵,輕型裝甲戰車,從側、後、上三個方位摧毀第三代主戰坦克,並提供5000米內曲射壓制火力。
在沒有出現替代武器之前,無後坐力炮與迫擊炮一樣,不會被淘汰。因為步兵需要它,作戰需要它,勝利需要它。
-
5 # 江水趣談
無後坐力炮被淘汰,一方面是由於反坦克導彈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坦克裝甲技術的提升。無後坐力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發明的,當時的無後坐力炮在發射炮彈的時候會同時射出兩枚炮彈,向前拋射的一枚是真正攜帶火藥的彈頭,向後拋射的則是一個配重體。
這樣兩枚炮彈之間的後坐力就能夠相互抵消,發射人員就不會受到火炮發射時後坐力的衝擊。從原理上來講,無後坐力炮並沒有真正的消除後坐力,只是透過力的相互作用,將後坐力抵消了。
由於當時的無後坐力炮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無後坐力炮才真正開始應用於戰場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無後坐力炮的發射原理髮生了一定的改變,這時候的無後坐力炮不再同時發射兩枚炮彈,而是透過炮彈發射向後噴射的氣體來維持火炮自身的平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後坐力炮憑藉著操作簡單、威力大、後坐力小的優勢,成為了戰場上反坦克的主流裝備。
二戰結束後火炮技術的發展遠跟不上導彈技術和坦克技術的發展,坦克和反坦克技術的發展,就好像“矛”與“盾”之間的關係一樣。為了應對各種反坦克火炮,坦克的裝甲厚度、裝甲材料質量不斷提升。慢慢的傳統炮火就成了生鏽的“矛”,無法擊穿新式坦克裝甲這張堅固的“盾”。
到了上世紀70年代之後,戰爭的空間和距離逐漸拉長,射程不到一萬米的無後坐力炮在現代化戰爭中已經顯得比較乏力。無後坐力炮的隱蔽性差,射擊的時候會產生火焰,很容易遭到對方空軍火力的襲擊。
因此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無後坐力炮反坦克主力的位置逐漸被反坦克導彈所取代。反坦克導彈具備射程更遠、威力更強、精準度更高等優點,在實戰中的能力遠勝於無後坐力炮。因此世界一流科技強國,基本都已經淘汰了無後坐力炮。不過無後坐力炮並沒有真正的銷聲匿跡,一些反坦克導彈數量不多的國家,以及一些特種部隊中仍然裝備著大量的無後坐力炮。
無後坐力炮退出現代化戰爭的舞臺,是現代化戰爭裝備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隨著未來導彈成本的降低,傳統的炮火終究會被精準度更高、射程更遠的導彈所取代。
-
6 # 一梭煙雨江湖行
誰告訴你無後坐力炮被淘汰了?馬島戰爭、阿富汗戰爭還在用,瑞典的84毫米無後坐力炮一直很好用,是步兵排便攜火炮。當然,大口徑無後坐力炮淘汰了,畢竟對付坦克不如反坦克導彈,對付碉堡不如火箭筒。
-
7 # 灌木叢下的蜈蚣
還是太重,而且火力有替代了。但是我倒是感覺無後炮小型化,小到不佔編制,他範用性不會低於六零迫擊炮。而且彈道比rpg好一萬倍,
-
8 # 人生如夢有點追求
二戰期間,無後坐力炮憑藉操作簡單、威力大、後坐力小、攜帶方便等優勢,成為了戰場上反坦克的主流裝備。到了二戰以後,隨著坦克的裝甲厚度、裝甲材料不斷提升,無後坐力炮逐漸無法擊穿新式主戰裝甲。到了70年代以後,戰爭的空間和距離逐漸加長,射程不到1萬米的無後坐力炮更加力不從心,而且無後坐力炮隱蔽性差、開火後火焰容易暴露,受到空軍火力的襲擊。加之反坦克導彈技術的發展,反坦克導彈具備射程更遠、威力更強、精確度更高等優點,在實戰中作用遠優於無後坐力炮。因此在世界強國中基本都淘汰了無後坐力炮,不過無後坐力炮還沒有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在一些特種部隊和不發達國家,仍然裝備有大量無後坐力炮。
利比亞仍在使用無後坐力炮
-
9 # 麥田軍事觀察
以目前的印象來說,無後坐力炮確實給大家一種已經被淘汰的感覺,可惜沒有被真正淘汰,只是地位發生了變化,在無後坐力炮問世之前,在直到上世紀60年代,一直為步兵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各國裝備的數量都非常多,在各種演習當中很明顯,但是從上世紀70年代起,隨著反坦克導彈的問世,作用開始下降,裝備數量減少了,但是不意味著它消失了,既然在今天,在許多國家依然有不小的裝備。
這款武器主要的特點就是實用了,如果和反坦克導彈比,確實在許多方面都比不上,但是仍有二點優勢,一是,輕便,反坦克導彈尚無法比。二是,成本,單枚彈藥的成本只有反坦克導彈的百分之幾。
由於存在著許多技術上的缺點,許多國家曾經試圖淘汰,比如:美軍。可惜最後都發現不合算,原本在實戰中許多時候打工事等,用機槍不合適,使用的反坦克導彈太貴,成本上難以承受,最後許多國家又不得不重新列裝了,現在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仍然是美軍的標配武器之一。
不是人們想象已經完全被淘汰的話,只是地位發生了變化,以前是主戰裝備,現在成了步兵分隊的標配,不再是什麼非常顯眼的東西了,但是用途還是不小的。
-
10 # 周運勝
無後坐力炮,成也無後坐力,敗也無後坐力!
成,可以單兵攜帶,隨部隊衝峰,對臨時機槍駐點,半永久工事,一些簡易工事有奇效!
敗,因無後坐力,衝擊力威力不夠大,對永久性工事效果不大!
所以,在不斷更新更好的武器出現,逐漸被取代了!
-
11 # 無為的石佛
反坦克導彈更便於單兵攜帶,有制導,精確度更高,射程更遠。單兵火箭筒重量更輕,價格便宜,而且不佔編制。以上兩種武器組合使用完全可以代替相對笨重的無後座力炮。
-
12 # 叢林的潛伏者
無後坐力炮在短時間內還不會給淘汰,因為火力需求擺在那裡,打得遠,打得準,只能用無後坐力方式發射高初速的彈藥,從世界範圍來看無後坐力還是有非常多國家使用的,對於中國,物美價廉的82mm無後坐力炮或者口徑大點的105mm都沒有完美的代替品,今後隨著作戰概念的改動,營一級的打擊能力進一步發展,物美價廉的無後坐力炮才會逐漸退出主角的舞臺轉至二線。
-
13 # 客矢解
無後坐力炮在單兵反坦克導彈大量使用後就被淘汰了。無後坐力炮實際上也是傳統火炮,只是後座機構不是封閉的,而是可以透過一定量的發射藥從而配平炮彈後座力。從表面上看就是無後座力了。但是一旦後面有軟目標諸如士兵等會被當場被後座的熱能殺傷。
無後坐力炮也需要炮管加速,因此相對於無制導火箭筒射程要高,在沒有單兵反坦克導彈之前是短距反坦克的有效武器,但是大口徑的炮彈其也需要載具,或是三腳架,或是車輛等載體。相比火箭筒便攜度不夠好。當然這是反坦克導彈出現才有的後話。在之前無後坐力炮可以充當坦克反坦克火炮和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的補充,射程夠用,生存性又比反坦克火箭筒高。
反坦克導彈大量出現是替代了無後座力火炮發展的重要原因。反坦克導彈戰鬥部有更多的炸藥,加上精準度更高單兵可攜帶不需要載具輔助毀傷力更可靠。
獵手變獵物。
口徑越大發射彈頭複雜,但是便攜性消失,生存性降低。圖為西德聯邦德國曾使用的無後坐力炮
無後坐力炮在新型主戰坦克的問世中也顯得威力貧乏。無後坐力炮使用的都是化學能彈。反坦克,反工事步兵等。但是多層複合裝甲和間隙裝甲,爆炸式反應裝甲使得裝藥有限的無後坐力炮地位逐漸尷尬起來,不再有充當中間補充的必要。因為使用更大口徑的無後坐力炮顯然重量會增加,加之其使用的不是穿甲彈,而是碎甲彈聚能戰鬥部等初速不高就意味著生存型也受到了挑戰。主戰坦克放手讓著打,無後坐力炮不一定能夠毀傷,而且在兩公里以內是別人的獵物而不是獵手。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仍然沒有放棄較小口徑無後坐力炮的發展,只因為這種武器射程在兩公里內成本仍然很低,也夠便攜。但是已經停止大口徑的研發更新。
萬能獵手:單兵持有的導彈。美軍使用的標槍反坦克導彈
遠近不管多少既可以反近空,低空武裝直升機,坦克精準射程外(熱成像及其他惡劣天氣輔助瞄準火控裝置有效工作距離)的率先打擊能力,生存性有保障。也可也換裝其他戰鬥部行使多種職能,裝榴霰彈,常規炸藥,碎甲彈等等。
-
14 # 一天要喝八杯水
第一:幾十年前的武器裝備怎麼會不被淘汰呢?
第二:科技進步,時代進步,武器裝備當然也在進步。
第三:你可能沒有見過現在陸軍部隊裝配的反坦克 火箭。一樣也是無後座,但無論在火力上,還是其他各方面都優於傳統的無後座力炮。
-
15 # 使用者天涯之聲
國外大多已逐步減少或取消炮兵,在現代化戰爭中炮兵作用並不明顯,無後坐力炮有90度火力反射角,對炮兵也有傷 害。
-
16 # 偉大光榮正義
早年間,無後坐力炮是少數幾種步兵能依賴的近距離重火力支援武器。但是,隨著反坦克導彈和單兵火箭筒的出現,傳統無後坐力炮逐漸被上述兩種武器替代了。
一、相比單兵火箭筒,攜行使用不便
常見的某型82毫米無後坐力炮,全重30kg,其中炮身重21kg;全長1.6m左右;炮彈重3.8-4.6kg,因此需要編組專門的無後座力炮班,每班6-8人,攜帶82無一門外加20發炮彈,發射時炮尾25米左右扇形區域內不能有障礙物或有生物體。
而目前常見的某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口徑同樣才80毫米,全重3.7kg,其中發射筒和火箭彈各重1.85kg左右,不佔用人員編制,一次性使用,裝備和攜行均較為方便。而且不少單兵火箭筒還具備室內發射能力。
二、相比反坦克導彈,威力和精確度不足
有人說現在單兵反坦克導彈也是要二三十公斤重啊,但是,要知道單兵反坦克導彈的威力和精度遠非無後坐力炮能比,比如常見的標槍導彈,全重22kg,具備自動導引和攻頂能力,垂直穿甲深度可達750毫米。
而且,目前反坦克導彈也有小型化的趨勢,或者說單兵火箭彈也開始有制導能力,例如MBT-LAW這樣的輕型反坦克武器,採用慣性制導、攻頂戰鬥部,對提高單兵反坦克能力而言較為有利。
三、其他
實際上,無後坐力炮也不是完全消失了,由於其仍然具有成本低廉等有點,目前仍然在陸軍和武警部隊裡服役。
-
17 # cbleeg
營和團裝備的82無100無,可以和步兵協同進攻,射擊非常準確,感到幾乎和步槍一樣準確了,很有長處的,當年隨同步兵進攻的炮兵類武器可不多,邊境和越南的地形一般的武器根本上不去,無法使用,有的武器只是露個臉,就撤走了,上不了山和溝,同等編制的情況下,我軍步兵武器不佔優勢,火箭筒,無後坐力炮,迫擊炮,起了大作用的,現在的單兵導彈更好了,但能不能像無後坐力炮,迫擊炮一樣,炮彈無節制的使用呢,如果有限制,效果就不好,
-
18 # 戰甲裝研菌
無後坐力炮為什麼會被淘汰?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款武器落後了唄,落後的武器就應該被替換。而且現在的一票“無後坐力炮”,例如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已經算是火箭筒了,發射的也是火箭增程榴彈。
單兵無後坐力炮被髮明的初衷,就是給步兵一種能夠打擊土木工事、裝甲目標的行動式武器罷了。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就有了PIAT反坦克榴彈彈射器。
英國的反坦克“彈弓”PIAT反坦克榴彈彈射器
而在二戰之後,受到冷戰時期“鋼鐵洪流”大規模機械化戰爭理念的影響,各國都開始研發反坦克榴彈發射器。而蘇聯就以德國遺留下來的“鐵拳”火箭發射器為原型,相繼研發出了RPG-1、RPG-2反坦克火箭筒。不過嘛,這些仍然屬於無後坐力炮的範疇。
使用RPG-2火箭筒的北越游擊隊
但是到了RPG-7反坦克火箭筒時,蘇聯採用了火箭增程榴彈,這也就使得火箭筒相比起無後坐力炮來說,可以做的比較輕薄,不需要承受很大的膛壓。換句話來說,反坦克火箭筒可以在重量比無後坐力炮輕的時候,破甲能力反而比無後坐力炮還要強。
以69式反坦克火箭筒與82式無後坐力炮相比,69式反坦克火箭筒能在290米的距離上有效擊穿65°傾斜的180mm厚裝甲鋼的能力,而82式無後坐力炮為150mm。而且69式火箭筒僅有5.6公斤重,而82式無後坐力炮卻重達34.3公斤。
-
19 # 圖上談兵
無後坐力炮表面無後坐力,但是仍然需要炮管,這樣就導致他比較笨重,而無後坐力炮能流行的原因就是機動性好,當更方便的火箭筒(RPG)、反坦克導彈出現以後,他的作用就被取代了。遠距離比不過真正的榴彈炮,近距離打碉堡有RPG、打坦克有反坦克導彈,導致他的地位很尷尬了。
-
20 # 紅色手電筒
無後坐力炮的設想出現的很早,達芬奇就提出發射炮彈的後座力可以透過向後拋射另一顆平衡彈來抵消後座力。無後坐力炮的原理
不過現在實用的無後坐力炮到了1914年才由美國海軍少校戴維斯設計出來,而到了1921年,英華人庫克設計成功無後坐力炮以後,無後坐力炮開始大量使用。其中美軍在二戰中使用了不少的無後坐力炮,其中還作為軍援物資提供給了中國,當時美軍的57毫米和75毫米無後坐力炮在中國大量使用,並且在解放戰爭中大量被解放軍繳獲。
無後坐力炮相較於同口徑的火炮,重量輕便於機動,威力大,象中國的的82無後坐力炮可以擊穿350毫米左右的鋼板,而且無後坐力炮使用方便。在上個世紀四十到六十年代,無後坐力炮大量作為反坦克火力配屬給步兵。其中志願軍在北韓大量使用無後坐力炮對付美軍的坦克,而且效果不錯。
無後坐力炮最輝煌的的戰例是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軍在朗傑瓦阻擊戰中,只用一門無後坐力炮頂住了巴軍一個坦克團的進攻,擊毀59式坦克34輛,當然使用的這門無後坐力炮是安裝在吉普車上的106毫米無後坐力炮。
不過,無後坐力炮最大的問題是發射痕跡太明顯,容易暴露炮位。而且無後坐力炮由於要向後噴出火藥氣體,炮後的危險區很大,象82無後坐力炮發射時向後噴出的火焰經常可以有30米,在這個距離內,不能有人員和易燃物。
無後坐力炮的有效射程根據口徑的不同而不同,象82無的有效射程一般是500米,106/105這個級別的無後坐力炮的有效射程一般是1100米左右,不過這種無後坐力炮都是要安裝在車輛的底盤上。由於後座力小,作為輕型平臺可以一下子裝很多門,象美國的M-40上邊一下子裝了6門106無後坐力炮。73式105毫米無後坐力炮長期作為步兵團的主力反坦克武器。美國的106毫米無後坐力炮,安裝到吉普車上
到了七十年代,隨著反坦克導彈的成熟,步兵部隊大量使用反坦克導彈取代了無後坐力炮的位置,不過無後坐力炮也沒有推出歷史舞臺,比如到現在日軍的步兵班中,每個班還有一門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而美軍也在準備在海軍陸戰隊的重武器連中增加無後坐力炮,作為廉價的火力支援武器。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口徑84毫米,現在日軍那個步兵班都有一門。
回覆列表
無後座力炮是一種利用平衡發射原理的火炮,這種火炮在發射時其炮身本身不產生任何後座動作,故而可以不需要安裝常規火炮使用的緩衝後座裝置,從而使得無後座力炮本身被做得很輕,從而易於一般步兵班組的攜帶很使用。
那在單兵反坦克火箭和導彈缺乏的過去,無後座力炮的出現可以說使得步兵手裡多了一種十分可靠有用的較遠距離的反裝甲以及反工事的利器,畢竟,無後坐力炮雖然無法發射高初速的穿甲彈,但其卻可以發射破甲彈以及榴彈,前者對於當年並沒有應用複合裝甲的坦克來說可以說是十分有效的,而後者對於一般的土木工事來說也是十分有針對性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當年世界各國普遍都裝備了許多無後座力炮,比如中國裝備的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等。
不過,後來隨著坦克防護能力的增強特別是複合裝甲的大規模運用,無後坐力炮的破甲能力已經無法有效對付坦克了,且隨著破甲能力更強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特別是打擊距離和精度明顯更勝一籌的單兵反坦克導彈的裝備和運用,就使得無後坐力炮逐漸被淘汰了,當然,如今,仍然有一些無後坐力炮在服役,不過其效能在高技術的運用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且重量更低,因此十分適合單兵使用,比如瑞典的“古斯塔夫”單兵無後坐力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