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臚卿

    關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今天我們來細細解讀。

    關於故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我們小學的時候我們都曾學過,也是從小培養我們德行的一個典範,那這個故事呢,是出此《宋史》,當中是這樣記載的: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大概的意思是: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裡的水中。別的孩子們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流出來了,小孩也得救了司馬光所救,又是何人?據文獻:《宋人軼事彙編》《宋史》中記載,司馬光所救之人名叫上官尚光,是他的兒時玩伴,而他的父親與司馬光的父親也是摯友同僚,當得知自己兒子被司馬光救得此事,上官家無以為報,此後立碑撰文,傳其救人之美名,至此司馬光的事蹟被百姓所熟知成為美德典範。天才的一生,註定光輝宋朝作為我們歷史上經濟最為繁榮的一個朝代,而司馬光從小就為人所熟知,他的光環無意是最為閃爍的,雖然他的天才事蹟的傳播背後似有政治吹捧的跡象,但他確實是有功於社稷的,仁宗時期,也是進士及第,最輝煌的時候官至左僕射侍郎,是當朝宰相,社稷肱骨之臣,後來主持並編纂了為後世所知《資治通鑑》成為歷史傳承的一部經典著作。

    就故事本身或許它的可證實的地方,有待考究,就故事發生背景,宋朝時期的制瓷製陶工藝或許還不能達到那樣的水平,或許有些取巧之意,但這個故事帶給我們人生的正確方向,樹立好的德行,或許才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歷史是一面鏡子,文明的光能照亮整個世界。

  • 2 # 任馳贏天下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一直被視為歷史典故,後人長用它來教育和激勵孩子。當年司馬光砸缸的時候僅僅七歲還是個孩子,竟然能在小夥伴生命攸關的時候,腦洞大開想起砸缸救人,他的聰明機智被人們譽為“神童”。

    那麼司馬光砸缸故事中被救的小孩是誰呢?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首先我們確定一點,被司馬光救出的孩子跟司馬光確實是小夥伴,他倆好像還是同齡人,這個小孩名叫上官尚光,是司馬光的鄰居,兩人是發小,從小就在一起玩,有好吃的兩人也一起分享,從來也不斤斤計較。

    出事那天,司馬光正在家裡讀書,他的好夥伴上官尚光約來幾個小夥伴在院子裡玩耍,小夥伴的嬉戲聲驚擾了屋內讀書的司馬光,於是他就放心書本,來到了院子裡。這時候正趕上一個小夥伴上官尚光在大缸上玩耍,一不小心就掉了進去。當時在場的小夥伴們都嚇蒙了,根本就沒見過這種場面,嚇得四處奔跑,只有司馬光淡定的舉起一塊大石頭,不假思索的砸向了大缸。成功救出來上官尚光。

    後來據說這個上官尚光長大後,由於學習成績優秀,不單考中了進士,而且還做了宰相。成為了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

    上官尚光發達後,不忘當年司馬光砸缸救命之恩,此事一直銘記在心,為了報答司馬光還特意為他建了一個亭子,起名為“感恩亭”。

  • 3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司馬光,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七歲時,司馬光在河南光山,砸破一口缸,救出了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叫上官尚光。

    《宋史》記載司馬光砸甕的故事: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當時,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任光山知縣。光山還有一個官員叫上官品,上官品的小兒子上官尚光才五歲。幾個官員的小夥伴就在大院裡面玩,結果玩出危險來了。

    上官尚光的家人在光山縣城西南坡,建了一個感恩亭,感謝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上官尚光成年後,當過一些小官,如桂東司衙,寫過一些詩詞,收集為《殘花落櫻集》。

    馬未都說宋朝燒不出大缸,但史書可說的是大甕,大甕收口,小孩不容易爬出來。

    1973年,山東省諸城市曹家泊鄉丁家沙浯宋代遺址,出土白瓷大甕, 通高90.6釐米,口徑52釐米,底徑37釐米,腹徑85釐米。小卷口,園腹,小平底。

    對待歷史,還是要心存敬畏,小心謹慎。

  • 4 # 奇文志怪

    司馬家世代為官,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官至兵部郎中、任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司馬光從小受父親影響,聰慧好學,七歲時便能熟練地背誦《左傳》,還能把其中歷史講得頭頭是道,足見其聰慧異常。

    如今回看歷史才發現,我們只記住了司馬光砸缸的英勇,卻少有人記得司馬光救下的那個“熊孩子”。翻看史料,終於知道那個“熊孩子”是上官家族的孩子,叫上官尚光。

    掉進水缸裡的上官尚光,和司馬光同歲,是司馬光從小要好的玩伴。而上官尚光多虧了司馬光保住了一命,他們家人十分感激,淳樸的老實人為司馬光送去了好酒好菜,不僅如此,還對外大肆宣揚司馬光的英勇事蹟。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現在,估計早就有人將事發現場的圖片,上傳到網路上了,說不定還有全過程影片。可惜,宋朝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技術。但儘管如此,司馬光的事蹟還是傳遍了中原。當時的大城市,像東京、洛陽這樣的城市,已經開始流傳起了司馬光的“漫畫書”。司馬光的事蹟也因此迅速廣泛傳播開來,司馬光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新聞人物”。據說,當時小司馬光比當地的父母官的名氣都大。

    而上官家族呢,雖然和司馬家族是親戚關係,但上官尚光並沒有像司馬光那樣從政,而是選擇了從商,併成了當地的富豪。上官尚光長大後,離開了他和司馬光一起長大的地方,但移居以後,他依然不忘司馬光的救命之恩,特地建了一座亭子,名曰“感恩亭”,以表示自己對司馬光的感激之情,他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因此被稱為“上官崗”。

    住在光山的上官後裔上官同勝說,司馬光砸缸這件事,在他們家現存的族譜中有記載,上官家族的後人都知道這個故事。上官同勝還說,當年的感恩亭早就不在了,但上官家族的後人一直沒有忘記感恩。他們成立了基金,供貧困學子上大學,還照顧孤寡老人。

    雖然,我們現在時不時的感嘆,小時候的童年快被杜撰的偉人神話系列毀了,但我還是不得不說,無風不起浪,這些未免一定就是假的,就比如《司馬光砸缸》,無論真假,但它總還是告訴了我們一些淺顯易懂的道理,不也是在人品上給我們上了一課?並且還受益終生。

  • 5 # 不正經鳩摩智

    司馬光童時(天聖四年(1026年七歲時,即公元1025年)砸缸救出的小孩叫上官尚光,移居以後,不忘感恩,在城西南坡建了一座感恩亭。(光山縣現居上官姓氏家譜中也有記載,上官姓氏後裔眾多知曉該故事)。這位上官尚光,並未出現在正史裡,而是出現在族譜裡,所以關於他後來與司馬光有無交集我們無從得知。野史裡有人說上官尚光從商,也有說從事教育,還有傳說從政了,甚至有說還當了宰相,版本太多,僅作參考。

  • 6 # 魔方歷史觀

    對於司馬光這個名字,我想大多數人都是熟悉的,“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更是在課本上學過,而這個故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司馬光砸缸救的又是誰呢?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便是司馬光主持編撰的。

    相傳,司馬光小時候,便十分的聰慧,而且非常喜歡讀書,別的孩子正貪玩的年齡,司馬光卻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有一次,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的時候,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結果失足跌落缸中,並且被水淹沒了,其他的小孩子一看,嚇得都跑掉了,司馬光看到這一情況,拿起了地上的石頭砸開了大缸,水從被砸開的地方流出來,掉進缸中的小孩子就得救了。

    而被司馬光救的這個孩子,名字叫做上官尚光,這個上官尚光應該是司馬光兒時的玩伴,上官尚光在長大後,為了感謝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建造了一個亭子,名曰“感恩亭”。

  • 7 # 南宮閣主小未央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我們想必都知道。“司馬光砸缸”這五個字還曾因為“光”和“剛”兩字的有趣的讀音,被小品和相聲表演引用,成為一種饒舌的資料。

    但是,既然這個故事這麼有名,那麼被救的小孩子叫什麼呢?估計有比較多的人是不太瞭解的。

    其實,被救的小孩叫上官尚光,也是小光。

    司馬光出身官宦世家,屬於典型的官二代,而尚光同學則是富二代。兩位小朋友不僅是親密的玩伴,還是親戚。

    上官尚光長大後,選擇了經商之路,憑著自己聰明的頭腦賺了不少的錢,成為了一方土豪。

  • 8 # 中孚鑑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發生在司馬光小的時候。當時有一次司馬光和一些他的小夥伴在玩耍,其中一個小孩就站在了大缸的上面玩耍,但是這個小孩一不小心就掉到了缸裡,當時缸裡是有水的。

    這個小孩掉進缸裡後就被缸裡的水淹沒,其他的小孩看到這個情況都不知所措,非常害怕。這時只有司馬光非常的鎮定,他從地上搬起石頭向大缸砸去,大缸被砸破後,缸裡的水就從裡面流了出來,這個小孩也得以被救。

    那“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被救的小孩是誰呢?他後來混的怎樣呢?

    被救那個小孩叫上官尚光,上官尚光這個人是出現在他上官家族譜中,而並沒有出現在正史中。不過雖然如此,也說明有上官尚光這個人,同時他雖然沒有在正史中出現,但他後來卻做了生意,也是很有錢的。

    而上官尚光因為被司馬光所救,所以在他長大後,為了感謝司馬光的恩情,所以就建一個亭,名子為“感恩亭”。

    司馬光這個人是一個名人,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名人,是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

    司馬光曾主持編撰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這本書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同時他為人剛正不阿,深受後人推崇。司馬光去世後,贈太師、溫國公,諡號為文正。

  • 9 # 範煒

    請先把舌頭捋直,繞個口令:

    今天來說說

    司馬缸砸光

    司馬缸砸缸

    司馬光砸光

    Shi馬光砸缸

    Shi馬光砸光

    Shi馬缸砸缸

    哦,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這個故事耳熟能詳,那麼請問:司馬光當時候砸缸救下的小孩兒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上官尚光”!

    沾這兩位的“光”,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上官尚光:

    司馬光和上官尚光是從小就玩在一起的好朋友

    他們生活在北宋時期

    當時的司馬光只有7歲

    因為司馬光救了他

    他為司馬光建了感恩亭

    他讓後代把這個故事一直流傳下來

    直到你從小學課本上再次遇到他們

    但正史裡對上官尚光的介紹很少

    也很正常,哪有那麼多人能讓世人記住

    在偉岸的歷史長河裡

    有正有邪

    有偉大的人

    也有更多平凡的人

    但是因為他的感恩

    歷史還是留給他光芒

    那就來聊聊司馬光吧:

    司馬光:

    出生於1019年11月17號

    屬羊,天蠍座

    別的不說

    至少在砸缸這件事上

    體現出了司馬光

    屬羊人的善良和天蠍座的智謀

    值得一提的是

    司馬光也是咱們山西人

    話不多說,先鼓個掌

    19歲的時候考取了進士

    是個很聰明的孩子

    然後就去做官了

    但是他反對王安石變法

    一氣之下就不做官了

    這一離開,就是15年

    回家之後他幹了些什麼呢?

    那本眾所周知的《資治通鑑》

    就是在那會兒寫的

    別看他看不慣朝廷某些做法

    就以為他耿直、倔強、不好相處

    實際上

    司馬光待人溫和

    對人畢恭畢敬

    平時很謙虛

    就是個溫柔善良的小綿羊

    而且做事也很認真

    肯下功夫

    “日力不足,繼之以夜”

    從他寫的書就知道了

    怪不得稱他為“司馬溫公”

    確實很有屬羊的溫柔個性

    7歲的他可以做出“砸缸”的明智之舉是有基礎的:

    雖然只有7歲

    他早已可以背下《左氏春秋》來

    而且還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想想自己的7歲

    還真是老臉一紅

    關鍵是司馬光這孩子

    聰明也就算了

    還特別懂事

    懂事也就算了

    還特別沉著冷靜

    典型的“大丈夫”氣質!

    說實話

    能有幾個有智慧的人沉得住氣?

    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多厲害

    懂事的人太令人佩服了

    特別是他替別人著想的時候

    不會讓別人為難

    待人有禮貌

    這是骨子裡練就的修養

    修養,修養

    都是平時一點一點“修煉”出來的

    真正有修養的人騙不了人,也裝不出來

    所以,我特別想說一下司馬光的懂事

    情商真的很高

    除了砸缸,司馬光另一件值得稱讚的事:

    如此儒雅的君子

    遇到事也是理智的

    除了能幹出砸缸救人的事

    還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

    當時候

    年幼的司馬光跟著父親到處出差

    那是經過四川的地界

    氣候比較潮溼

    各種蟲子等小動物很多

    路上突然遇到一條蟒蛇

    一個小孩子

    他幹了什麼

    不慌不忙

    眼疾手快

    拿劍刺中蛇的尾巴

    嚇得蛇趕緊跑了

    一個小孩子

    看見恐怖的動物

    沒有嚇得躲在父親懷裡

    而是冷靜拔劍和蛇戰鬥

    而且

    他並沒有將蛇置於死地

    只是給它點“教訓”

    這才多大會功夫

    司馬光竟然做事如此令人佩服

    能做出砸缸的事來

    確實有這個能力

    司馬光非常招人喜歡:

    小司馬光一路上跟著父親

    見識到了很多

    也學會了很多

    因為聰明懂事

    父親的朋友們也很喜歡他

    這喜歡不只是說說而已

    有的人提出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司馬光

    還有的在司馬光父親逝世後就把司馬光當兒子來養

    後來司馬光長大了

    他自己也結交了很多知心朋友

    還有很多忘年之交

    彼此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令人羨慕

    可以感受的出司馬光是個很好的朋友

    司馬光人品好到“發光”:

    1086年10月11日

    司馬光逝世了

    享年86歲

    即便是人已經沒了

    有的百姓即使窮得叮噹響

    賣掉衣服也要祭奠司馬光

    大街上車水馬龍多大聲音啊

    但是也被百姓的哭聲蓋住了

    更誇張的是

    老百姓把司馬光的畫像掛在家裡

    吃飯之前會先祭拜他

    然後才開始吃飯

    康熙年間

    司馬光同入了帝王廟

    我想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從老百姓的舉動中就可以明白

    司馬光一定做了許多好事

    而這些事都是發自內心的

    不是表面文章

    司馬光

    你越瞭解他

    就越覺得不需要去懷疑他的人品

    他也是

    你不需要完全瞭解他

    就知道他一定是個好人

    司馬光餘生精力獻給了他的《資治通鑑》:

    他把後來的精力都用在了《資治通鑑》裡

    成書兩年

    積勞逝世

    這本書是有魔力的

    為人君而不知《資治通鑑》

    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

    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

    為人臣而不知《通鑑》

    則上無以事君

    下無以治民

    他的好

    真的是可以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的好

    一生清貧

    沒有想過納過妾

    有這樣一個朋友,真好

    當再次理解“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相信你有了更多的感觸

    原來歷史上

    還有司馬光這樣一位“好朋友”的典範

    祖上榮光

    人品發光

    後人沾光

    司馬光

    你是電

    你是光

    你是唯一的神話!

  • 10 # 九歌w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下冊就講了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花園裡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裡裝滿了水。有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裡的水流出來了,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

    這件事在當時也是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廣為稱讚。也被栩栩如生的記載在《宋史》裡:“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幼小的我不知道多少次在心底暗暗佩服司馬光的機智,如果這件事換成了自己,肯定就很慌亂的喊大人去了。而關於司馬光救的小孩,課本里並沒有提到更多。歷史上也沒有太多的資料記載,幸好後人從上官家的族瞭解到了這件事情。

    被司馬光所救的小孩名叫上官尚,為了感謝司馬光,特意在名字後面加了一個“光”字,變成了上官尚光,以用來表示自己和後人一輩子都不要忘記司馬光。而長大以後的上官尚光更是造了一個感恩亭,以感激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並且將此事記錄族譜,激勵後人行善積德,積極向善。在司馬光砸缸故事後,這段知恩圖報的故事也被傳為了佳話。

    你我本無緣,全靠我答題

  • 11 # 萬物為伴

    這個被救的小孩叫做上官尚光,上官尚光當時和司馬光同歲也都是七歲的小孩。在和司馬光等一群小朋友玩的時候不小心掉進了水缸裡面。

    上官家族和司馬家族雖然是親戚關係,但上官尚光並沒有像司馬光那樣從政,而是選擇了從商,併成了當地的富豪。

    歷史故事是這樣的: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熱愛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裡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頭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去,水缸破了一個洞,水湧出來了,那個小孩也得救了。

    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在他成年之後為了感謝幼時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便在城西南坡建立了一座“感恩亭”,以此來感謝司馬光。

  • 12 # 宋末邊境一小兵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姓上官名尚光

    據考證光山縣城西上官崗村地名的由來,和司馬光砸缸故事一脈相承,上官崗原來存有“北宋上官崗感恩亭舊址”,上官網上官崗軼事人才傳聞稱,北宋名相、歷史學家司馬光童時(乾興三年七歲時,即公元1025年)砸缸救出的小孩姓上官,名尚光,尚光成人後移居城西龍堤南坡,並建亭名曰“感恩亭”, 以報司馬光救命之恩。

    (光山縣現居上官姓氏家譜中也有記載,上官姓氏後裔眾多知曉該故事),後人為了紀念此舉,遂將此坡改稱上官崗或尚光崗。

    原文

    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之,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宋史》

  • 13 # 一起看電影1905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宋史·卷336列傳第九十五背景砸缸發生在1025,按虛歲(七歲)。宋史是元·脫脫領導編撰的,至正三年(1343)四月開始修撰當時的司馬池(阿光的爹),天章閣待制,宋制,從四品。司馬光是個官二代,住在大宅子裡。砸缸這事沒過多久,阿光他爹就升官了,皇帝還很喜歡他,當然升官和砸缸是沒有關係的。條件一個虛歲6、7歲的孩子(司馬光還是1019年10月生的),需要舉起一個大石頭,然後還要擊碎一口大缸。缸的質量和大小。假設裡面注滿了水,六七歲就設定身高是1米吧。那麼這個缸一定需要高出一米。那麼缸的直徑,以及缸的缸壁的厚度都是很大,基本上可以還原成農村喂牛淘草的水缸。缸壁厚約幾公分左右。分析如下我比較懷疑一個6、7的孩子可以舉起一塊大石頭砸碎大缸。當然誰知道司馬光小時候是不是像項羽那樣牛逼。[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當時小朋友們都很慌張,亂套了。那麼有三種可能性,一、有小朋友大聲呼救的。二、有小朋友特別冷靜的跑去尋求外援。三、一群少爺在那玩水,旁邊應該會有幾個家丁照看著吧?[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阿光同學入選了感動華人物,那麼有人開始把司馬光救人這個事畫了出來。那麼一開始是怎麼回事呢?有三種情況,第一、被救的家人為了感恩請畫師畫的。第二、有人蓄意誇大這件事(瞧這孩子多聰明,云云)。第三、好事者為之。我比較傾向於第二種,因為這一年之後,阿光的爹爹平步青雲,封疆大吏什麼的。宋史開始編撰的時間距離發生的故事已經過去300多年,難免失實。一般史料慣例,某皇帝出生的時候總會有點異象、大臣小時候總會做點什麼亮眼球的事。

    言雀版-司馬光砸缸有一天,六七歲的司馬光和一眾小少爺們在花園裡玩耍,忽然一個小朋友踩上了缸沿,一個不小心就掉了下去,然後小少爺們都慌了,嚇傻了。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司馬光意欲搬起一塊石頭,可惜沒搬動,阿光火了:“管家,還站著幹什麼,快用這石頭砸缸!”。於是落水兒童得救了,於是這個事情就傳開了,少爺如何機靈,如何冷靜,少爺像柯南一樣牛逼。於是某位想巴結封疆大吏的人,就開始作畫了。少爺很爭氣,避免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悲劇,成了公職公知名人。順理成章砸缸這件事也進入了歷史。成為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謎團:落水失足兒童究竟是誰呢?蒐集資料:光山縣上官家族的族譜上,記載司馬光砸缸這件事,並且記載落水失足兒童叫上官尚光。並有地名改為上官崗、尚光崗。事發當時,司馬光的爹已經不是光山縣的縣令(任期三年)了,雖然具體時間不可考證,但是司馬家這時候可能在光山縣北700裡的開封,或者更遠的甘肅鳳翔府。

    分析:時間地點完全對不上號。上官尚光,尚光,這個“光”字會不會就是代指司馬光,可不可以理解為向司馬光致敬呢?(不要告訴我,司馬光救了人家,人家激動的把名字給改了。)這事,大體上是後人貼上去的,大家見得多了,也就不奇怪了。

    故事講完了,要總結一下。我們沒有必要真的考證落水兒童是誰,當然我們同時也好奇這位仁兄有沒有在歷史的榜單上。司馬光砸缸的事,我們還是要學習的,學習他的什麼呢?臨危不亂,冷靜面對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原因會導致一個人特別不愛說話?